雖然這篇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寂寞的人坐著看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城連作 ◎鄭愁予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客來小城〉 ...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崎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7:57:14
〈#詩人對談:#情味與禪思的啟迪 〉 「若我不忍讀的過去 是由一行行仄韻和拗體吟成」〈花,總得開一次〉,《約會》 十六歲讀得懂《十三朵白菊花》嗎? 不知道,但我的確萬分珍惜那段時光。十六歲,自二中下課,騎著腳踏車,沿北門路二段來到一段,於青年路鐵道旁的麵店速速吃完飯,等待補習...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Jance 嘉綠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8-22 02:25:48
-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我坐在綠的紫的葉子中當花 看著來來去去可愛的人 匆忙的、悠遊的、相伴的、獨自的 他們身上有世間一萬種故事 看著品著細想著 不寂寞 💐 #jancetalk #travelamsterdam #jancetravel...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崎雲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7:57:14
#劫前羅漢喚諸天──訪 #崎雲 文/#謝三進 我與崎雲結識於2009年,我們因風球詩社的機緣而碰面。彼時的崎雲剛出版《回來》,初見面話不多,然而一開口就極為幽默。只是在他那泰若自適的外表底下,似乎藏著難解的秘密,一如他的詩作,需要非凡的閱讀。 這些年過去了,崎雲陸續出版了詩集《無相》及散...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城連作 ◎鄭愁予
〈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客來小城〉
三月臨幸這小城,
春的飾物堆綴著……
悠悠的流水如帶:
在石橋下打著結子的,而且
牢繫著那舊城樓的倒影的,
三月的綠色如流水……
客來小城,巷閭寂靜
客來門下,銅環的輕叩如鐘
滿天飄飛的雲絮與一階落花……
--
◎作者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生於一九三三年,少年來臺,於新竹長大。畢業於中興大學,後赴美入愛荷華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和東華大學。曾加入現代派、創世紀詩社,曾為聯合文學社長。出版詩集有《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國家文藝獎和時報文學獎。
--
◎小編皮皮賞析
〈小城連作〉是由〈錯誤〉與〈客來小城〉所組成的作品,〈錯誤〉中優美的江南風光和由遠而近、最後再逐漸遠離的視角和畫面皆使人十分著迷,春光的美好交織著細膩委婉的情感變化,直指眾人內心各懷之念想。再來,組詩的下半部則是〈客來小城〉,此詩呈現的時間同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並且延續古典的中國古典景色以及水岸印象。〈錯誤〉中有蓮花、柳絮、街道,而在〈客來小城〉中有流水、石橋,城樓以及其倒影。在同一時空下,〈錯誤〉的第一人稱為匆匆離去的過客,而〈客來小城〉的敘述者則是等待著客人來訪的主人,兩首詩視角互異,明明眼前是相同的景象,但兩人的心境卻是截然不同的。
〈小城連作〉無疑是鄭愁予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我們可以在詩中,感受到詩人對景物優美而深刻的觀察;也可以在其中體會,明明內容隻字未提及「情」,情卻處處投射在觸目所及的方向。此作品用字輕巧,在閱讀上幾無困難,可以順利明瞭裏頭的涵義。儘管如此,詩中的刪節號和婉轉的用詞,造就了雋永之感,讓人感受到了詩的無窮韻味。小編永遠不會忘記求學時,初次在國文課本上接觸到這首詩的感覺,我用手指撫過微微反光的標楷體,內心產生了一股對詩的悸動——如此純粹、美好,正如〈小城連作〉給予我的情緒。
--
美術編輯: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詩在課堂 #鄭愁予 #小城連作 #錯誤 #客來小城 #江南風光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手術室初冬 ◎鄭愁予
一圈綠衣的
實習醫生
手垂著
(這人在床)
青瑩燈下
喉結的紅
要比
輸氧筒顫動的指針
紅一些
窗前
一柄解腕刀
獨擱到下午
新雪在窗外
雪上一列
新的靴痕
那人窺望 彤眉含煙
那人轉身 皀衣小帽
那人去了
白色比別的多
死亡的白 是
介于護士白與雪白之間的
-
作者後記:
赴美前,與世旭至醫院探視朱橋,淚眼中作別,期渠新生。未意渠仆而再起,起而復仆,終於棄世。殉事之忠,死事之烈,不亞於民初君子。冬初過跫音橋,沿坡登醫院區,原為檢查耳疾,卻偶止於一手術室外。驀見朱橋臥於室中,一時諸色紛然:綠、青、紅、彤、皂、白,使予驟陷於冥幻世界。繼而彩色凝凍,點滴成冰,竟白茫茫地化為真的世界了。
-
◎作者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祖籍河北,生於一九三三年,少年來臺,於新竹長大。畢業於中興大學,後赴美入愛荷華大學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和東華大學。曾加入現代派、創世紀詩社,曾為聯合文學社長。出版詩集有《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國家文藝獎和時報文學獎。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映禎 賞析
此詩收錄於《燕人行》,為詩人赴美前所寫的悼詩。
從詩名〈手術室初冬〉來看,詩人似乎是把此詩的關鍵色:白、綠、紅、黑收進了隱形珠寶盒裡,留待讀者從節與節中解開色彩的謎語。「一圈綠衣的∕實習醫生∕手垂著∕(這人在床)」讀到這裡時,或許你會有個疑惑:「為什麼是實習醫生?」我想,在面臨人生中每個生離死別的當下,我們永遠都是青澀,且不斷在學習的,在內心的交戰與抉擇下,我們偶爾就像詩中的實習醫生,時而感到束手無策。(這人在床)小編讀來有兩種想法,其一,通常括弧內的文字是可以省略的,但藉由這樣的方式卻能點出此人的存在性,只是此處以括弧來呈現讓小編不禁懷疑詩人是否有意製造出生命在生死交關時的明滅之感;其二,在藝術手法上,以「括弧」表示「床」的形狀,凸顯此人之狀態。
「青瑩燈下∕喉結的紅∕要比∕輸氧筒顫動的指針∕紅一些」第二節出現了兩次的「紅」,首先,喉嚨是用來發聲的,此處「喉結的紅」小編亦有兩種看法,假若此處的「紅」所代表的是生命的希望與熱情,配合第二節的後半來看,輸氧筒上指針的紅可能就有危險、危及的意涵,而雙紅拉扯,緊張氛圍下看似有生命力的一方暫時壓過死神的催討,真是如此嗎?小編進而想提出第二種想法,「喉結」也可以有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意涵,若以古典詩詞的藝術手法來看,「青瑩燈下∕喉結的紅」青瑩燈光作為背景,「喉結的紅」就像落日霞照下的山景,眼一眨,天就黑了,如此一來輸氧筒上指針的紅反而是希望的紅、救命的紅。於此,小編先保留兩種想法,藉由接下來的第三、四節來提供我們更多的想像。
「窗前∕一柄解腕刀∕獨擱到下午∕新雪在窗外∕雪上一列∕新的靴痕」窗前的解腕刀分割了窗外與窗內的世界,詩人的心魂進入窗內的世界看著一切的發生,只是窗內的人似乎已形魂分離,飛到窗外的世界了。「一柄解腕刀∕獨擱到下午」是誰在等待時機呢?「解腕」放在此節有棄世或殺生的意涵,這裡的「獨」字所透露的是長久以來所受的痛苦,此處,也有可能在暗指,是手術延遲了死亡,而「下午」後啟「新雪」兩字實在有些可疑,在這裡小編想到台語的「往生」,也就是死亡的訊息。而雪上一列新的靴印可能就是窗內那人的心之足跡,他已經翱遊到另一個維度了。
到了第四節,又再一次出現紅色,但紅色後所接的顏色卻是——黑色。「窺望」亦給人一種等待時機成熟之感,最後,那人轉身了,臨行之前彷彿對著這個世間說:「嗯,可以了!」。此節的彤眉含煙、皂衣小帽或許就是死者生前最美好的樣子,在這裡可以注意到的是,詩人以古典筆法,委婉地陳述逝世這件事。雖然留下來的人會感到遺憾、難過,但能把斯人離去時的背影存放在心中不也是件莊嚴且美好的事嗎?「彤眉含煙」的另一個想像是,在一片雲霧繚繞的山巒之中,晚霞染紅了畫面,或許也在暗示生命的終點。
最後一節,以白色為基調,將死亡的抽象凝結成接近具體的既視感,「死亡的白 是∕介於護士白與雪白之間的」這裡的護士白,給人安心、舒適的感覺,也是窗內世界的濃縮,而雪白比較像是指窗外的未知,即我們無從掌握的一切,再來,護士白在感官溫度上是指正常的體溫,而雪白卻是冰冷的、失去生命力的,詩人以此兩種不同色溫的白來呈現由活著進入到氣絕的過渡狀態。故事從顏色的發散開始,止於最後的「白」,而白色正是所有可能的集合體,行至終點的同時亦是收斂到了原點,乃生命的復始。詩中多次出現「雪」與「白」,而這兩個字都有虛空之意,雪的質地柔和、細緻,可惜當我們掌握到它的同時,也注定了即將的消逝,給人似幻而真的惘然感。從選字上來看,可以發現詩人已意識到流動宇宙中的無常,或許萬物之生滅就來自於虛與實之間永恆的辯證。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疾病詩 #探病 #鄭愁予 #手術室初冬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26.html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 ◎#鄭愁予
酒 是李白的生命
滌蕩千古愁 留連百壺飲
酒 是杜甫的情誼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離呼取盡餘杯
於我 酒卻是自然
我飲著 靜的夜 流於我體內
我已回歸 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
所以酒是天井的淳水
一圈星子圍著汲取
酒是長河的源泉
大海從千里外伸手牽引
酒是一杯自然
樵也飲 漁也飲 書生也飲
因之 啊 最美的形式給予酒器
之為卣兮 換大斝
之為爵兮 易高壺
之為鐏空 人月對飲
之為嫢滿 蛟龍爭吸
之為革囊 攜劍客江湖落拓
之為葫蘆 攜游仙雲山耍戲
那末 啊 最美的顏色給予酒
飲晴空之深湛
啜霞空之艷瀲
是化了的羊脂與雞血
是琥珀美目之泫然
啊啊! 最美的情操給予飲酒的人
「好漢剖腹來相見
飲哪!杯底不可飼金魚!」
而 最美的回憶
(哎 最美的自己)
給予
微醺
微醺是枕著山仰臥 全身成為瀑布
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 右手八指操琴
微醺 抬頭滿天珠璣的燈
低頭滿座巧笑的美人
微醺就是微醺
環顧左右 想要一個個地吻過去
--
◎作者簡介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在山東濟南出生。早期詩作有濃厚的家國之情、隨處可見流放意識;70年代後的詩風依舊婉約,更擅長形象的描繪,敘述較為口語化、散文化,具有古典魅力。寫作中心圍繞在「傳統的任俠精神」及「無常觀」。著有《鄭愁予詩集Ⅰ》、《鄭愁予詩集Ⅱ》、《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
--
◎小編ccy賞析
此酒詩原收錄於《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特為1989年12月25日及31日國家劇院「新詩吟」而寫。2006年時,在德國國立波昂博物館之中國出土漢唐文物展覽詩酒朗誦會上,鄭愁予將詩改寫成此版本。
首段先藉由李白、杜甫與酒之關係引出「我飲著/靜的夜/流於我體內/我已回歸/我本是仰臥的青山一列」展現出酒對自己來說就是「自然」,飲酒時身心回歸到一種輕盈與原本的樣子。第二段接續著這樣自然的流動性,以「天井的淳水」與「一圈星子」、「長河的源頭」與「大海」為喻,透過強烈的畫面感來寫出酒對任何角色、任何職業,都擁有一種純粹的魅力。
二、三段則寫出品酒、賞酒過程的美。先從酒器開始,描述了各種時期出現的酒器,同時點出酒之美是超越時間的,不同朝代都有自己最美的一種形式;再寫酒的樣貌,是吸收了大自然中最精華的部分,一種透明而耀眼的存在;還寫出了飲酒時的情操:「好漢剖腹來相見/飲哪!杯底不可飼金魚!」此句源自於呂泉生先生於1949年4月18日發表的歌曲〈杯底不可飼金魚〉,呂泉生有感於「二二八事件」,藉由此歌曲隱喻希望台灣各族群可以一起喝杯酒,一飲而盡,化解彼此的仇恨。回到此詩,同樣可以表現對飲之人的氣度,是那麼美麗而乾淨的。
最後「最美的回憶/(哎/最美的自己)/給予/微醺」貫穿整首詩的自然感,以一種醉醺醺的節奏來寫出自身狀態,在那樣的旋轉與酣悅中,「抬頭滿天珠璣的燈/低頭滿座巧笑的美人」是使用虛筆強化詩人內心所見之實,而「微醺就是微醺」,如此絕對而直覺性的,「環顧左右/想要一個個地吻過去」飲酒過後的世界是那樣美麗,讓人想要更靠近、更瀟灑一點,也展現出詩人古典而爛漫的情懷與靈魂。
--
美術設計:ccy
圖片來源:方少宏:henry_fang5115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4/2019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