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宿命論基督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宿命論基督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宿命論基督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宿命論基督教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0萬的網紅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drgracieofficial 不是和私密處有關的感染都一定是性生活造成 多補充知識 多瞭解人文 多懂得尊重 多留點口德 無論是佛洛依德的宿命論 還是阿德肋的目的論 無論是佛教的前世今生 或是基督教的現在世 都圍繞著因果循環 也都是我們活在世間上可遵循的理論、實踐與信仰 What goes a...

宿命論基督教 在 方以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11:20:27

[Part1][方以文問兩句][無綫][降魔的] 《降魔的》被喻為「史上最弱雞台慶劇」,但係就蔗渣價錢食出燒鵝味道。好多觀眾包括我都覺得劇本有訊息,但亦有唔少唔完整嘅地方。相信好多人都想問吓編審羅佩清《降魔的》嘅創作過程。仲有想問佢一句:「羅編審,降魔係咩呀?」 ------------------...

  • 宿命論基督教 在 許藍方博士 Dr. Grac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2:00:03
    有 5,348 人按讚

    #drgracieofficial

    不是和私密處有關的感染都一定是性生活造成
    多補充知識 多瞭解人文
    多懂得尊重 多留點口德
    無論是佛洛依德的宿命論
    還是阿德肋的目的論
    無論是佛教的前世今生
    或是基督教的現在世
    都圍繞著因果循環
    也都是我們活在世間上可遵循的理論、實踐與信仰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也許你無法積陰德
    但也請別再造口業
    所有現前的都是我們腦中所想
    所有惡業都會在夢中相見
    阿彌陀佛🙏

    G. Hsu
    #腦裡骯髒說出來的話也不會多乾淨
    #假帳號的存在已經代表你知道你說的話不是人會說的

  • 宿命論基督教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7 16:26:27
    有 8 人按讚

    自由是一個麻煩的概念,哲學上我們可以嘗試先分開內在自由以及外在自由。

    前者不受外在因素影響,即社會、法律等強制奴役。也就是「人有沒有自由意志」,若有的話,理應可以靠個人的力量去實踐(例如康德的自律、基督教的戒條)。後者依賴外在世界賦予權利,例如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雖然《世界人權宣言》提出「人人生而自由」,但行使自由權時依然會受到約束,在某些情況更可能被剝奪自由權。

    電影《V for Vendetta》(中譯:V煞 / V怪客)中,女主角Evey 被囚禁、失去外在自由,但思想是無形且無法被囚禁或殺死的,ideas are bulletproof。

    「自由意志」的概念更為複雜,探討的是人能否有意識地作出選擇。假設今天我在橙汁與可樂中選擇了前者,這個決定是否真的是我能夠控制,會否受到其他意識不到的因素影響呢?可能是前一晚在電視看過橙汁廣告,也可能是從小到大媽媽教育要吃健康食品。

    對此哲學家們有不同的想法。例如沙特(Sartre)指人類是絕對自由的,這種自由更是一種必然的苦難:因為「人沒有創造出自我,但卻是自由的」,所以「一旦被拋到世上,他要為他所做的一切負責」。而作為宿命論者及決定論者的叔本華(Schopenhauer)則說,「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這個哲學家們爭辯上千年的問題,在近年科學家也參上一腳,並從心理學及神經科學的角度指出所謂「自由意志」純屬幻覺。事實上,愛因斯坦(Einstein)也受到叔本華的影響,早就表示不相信人類是自由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

    #島聚讀書會 #島聚 #islandsbookclub #自由 #哲學 #沙特 #叔本華 #愛因斯坦 #徵稿 #島聚徵文 #寫作 #文學 #文字 #自由意志 #宿命論 #命定論 #自由六月 #決定論 #book #literature #bookstagram #jeanpaulsartre #sartre #schopenhauer #bookclub #freedom #vforvendetta #alberteinstein

  • 宿命論基督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5 00:38:55
    有 802 人按讚

    問:《零度分離》為什麼要設定在23世紀?您是如何選擇讓這本書在23世紀的出版社?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設計一個「訪問者」Adelia Seyfried的用意是什麼呢?

    答:不,說起來,我倒是並不怎麼以為「書中各篇其實都可以直接敘述」。
    相反地,訪問者兼敘事者Adelia Seyfried的存在或許是《零度分離》成書過程中最早確定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換言之,那可能是關鍵。
    直白地說,Adelia是一位「親身涉入故事的敘事者」,而我的參考模版來自馬奎斯的短篇經典《異鄉客》與慣於夾敘夾議的米蘭.昆德拉。
    當然,這中間有些細微差別:
    首先,《異鄉客》中的敘事者(一名記者)確實同樣親身涉入事件中,但相較於《零度分離》,他的涉入較淺些,《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則涉入較深些(也因此,Adelia的敘事可靠度稍低,因為她有利害關係)。
    第二,一般而言,昆德拉書中並不設計一位「親身涉入事件的敘事者」,是以小說中的夾敘夾議是由昆德拉本人(或說小說的「隱藏敘事者」,那觀看一切的「鏡頭」)來述說。

    總體而言,《零度分離》中的Adelia大約是調和了上述二種功能。
    何以如此?這當然是因為,《零度分離》中的故事有個巨大的背景,而這背景中的未來世界(那「類神經龐克」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能動性與象徵意義。
    純就小說技術而言,身處其中的Adelia能夠透過語言(敘述故事與議論)適度展示或解說這樣的世界,並透過自身戲劇化的涉入拉大故事的縱深。

    我想這點呈現得相當清楚:Adelia 的特殊身份與時代背景(二百年多後的地球世界)的互動成為了故事情節的一部份。
    《零度分離》內部書中書的序言由〈再說一次我愛你〉中「鯨女科學家」Shepresa的兒子主筆;
    而Adelia與色情片大亨Adolfo Morel的對談則另成了這本書中書的一部份。
    我的原始構想是,這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於神意之外造史」的跋,必然涉及了自此刻(2021年,Covid-19後的今日)開始,以迄23世紀之間,人類人文思潮的演變。
    而這樣由「類神經龐克」所主導的價值觀之典範轉移,我們此刻或可預言,必是不小於「基督教文明之誕生」、「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之興起」等人類史之鉅變的。
    一如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於《無愛繁殖》中尖銳的斷言:

    「形而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世界觀整體而徹底的改變──在人類歷史土其實很罕見,真要舉例的話,基督教的產生可以算是其中一個。
    一旦一種「形而上」的改變發生了,就不會受到阻撓,一直演進到最後的結果。它毫不在意地打亂經濟政治系統、審美觀點、社會階層,沒有任何人力可以阻止它的進程──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撓它,除非是發生了另一個新的「形而上」改變。

    借用艾西莫夫之概念,這聽來多麼「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不是嗎?
    我們正面對著某種奇特的,由大數據運算所支撐(也因而相形可信、相對科學)的宿命論嗎?

    我需要某些精彩曲折的、足以召喚人心底層之深情的故事情節,以及一位適切的敘述者互相配合,以拉出這樣的縱深。
    這就是《零度分離》那位神秘作者Adelia Seyfried的由來。


    問:〈夢境播放器AI反人類叛變事件〉裡另一個有趣的部分是提及Phantom沒有生殖慾望,所以沒有愛?Adelia Seyfried為何如此推論?另,倘若Phantom當初犯罪的官方紀錄有許多刻意隱瞞的事實,官方為何批准Adelia Seyfried訪Phantom?

    答:為何批准Adelia至獄中採訪罪犯Phantom?我想這有許多種可能。
    舉例,或許人類聯邦政府錯估了Phamtom所受運算能力限制的大小?(政府誤以為,它已經把Phamtom「限制」得夠笨了?)
    又或者,Phantom的受訪內容原本預計被政府用作某種殺雞儆猴的大內宣?
    又或者,這其實正暗示了神秘的採訪者Adelia Seyfried與人類聯邦政府間不可告人的關係?
    她憑什麼可以採訪Phantom?她與政府間有暗盤交易嗎?

    上述推想,都有可能。那大約正像是您所提及的,Adelia對Phantom的大膽斷言(或謂誤判?):
    「你沒有生殖慾望,所以,你沒有愛?」──問題是,是這樣嗎?Adelia是否真心如此認為?她說了實話嗎?
    這難道不也可能是一種偵訊或採訪策略嗎?為了誘使Phantom亮出自己的底牌?

    這是某些關於小說情節的可能性。而至於人類(或任何智慧生物體),是否在缺乏生殖慾望時,就沒有所謂「愛」之存在?
    如果將這問題拿來問我,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艱難的問題。
    我們甚至也無法斷定所謂「愛」有哪幾種不是嗎?
    這個問題對您底下提到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或許較為單純些,然而對於原則相信卻又未必盡信道金斯者如我,卻又變得無比艱難。
    我喜歡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我通常會說,那是個關於「聖者」的故事。松子對她諸多情人的愛,既是男女之愛,也是救贖之愛,或許也是「神愛世人」中的愛。
    而《零度分離》中〈再說一次我愛你〉的愛,又是哪一種或哪幾種呢?
    這恰恰呼應了三年前(那時還沒有Covid-19這種東西呢)北太平洋上空駕機自死的Richard Russell──
    「愛或親密,對人類很重要嗎?人們始終索求著的,到底是什麼呢?」

    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限縮範圍,我們也或許能針對這個問題擬想一個「道金斯式」的回答:
    是的,沒有繁殖慾望,人類就不會有男女之愛,因為愛情本身或許僅是中樞神經自製的幻象。
    這幻象目的何在?那是本我(id)與超我(superego)折衝協調的產物,為了將本我內部野獸般不受控的性慾改造為超我以及文明社會可以勉強接受的面貌。
    於是我們賦予它「愛情」這樣的說法,並呈現於自我意識之中。

    這或許就是道金斯會給出的回答吧?你相信嗎?
    我信服於其中部分,其他是半信半疑啦。

    ───節錄自 道金斯、霍金與佛洛伊德攜手並行的「類神經龐克」世界──專訪伊格言與《零度分離》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6/01/210601-interview-with-egoyan/


    當AI因無法克制自己攻擊人類的慾望而犯罪,囚禁它的,該是一座由程式語言所構築的虛擬監獄嗎?
    而罪犯AI所承受的無期徒刑,將會是「永恆剝奪它高階運算的能力」嗎?
    「人,真是一種對神蹟成癮的生物嗎?」
    華文版《黑鏡》,AI末世的「類神經生物龐克」
    #伊格言最新長篇《零度分離》,2021年5月 台灣麥田/中國中信
    兩岸同步出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店5/27正式上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