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醫科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醫科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醫科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醫科出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Jivan小天涯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一個生命都算數】#近況 #在家安排活動教材DIY 來到第十天的居家防疫,心中因為義大利疫情的走勢而感到極度的悲傷和震撼。畫面中是一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替病床上戴著氧氣罩的老人拿住平板,平板那頭是老人的家屬,他們,正在彼此道別。這還是較好的狀況。許多老人是孤獨的死去,在家等不到救護車的,在醫院...

  • 家醫科出路 在 Jivan小天涯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22 03:29:05
    有 418 人按讚

    【每一個生命都算數】#近況 #在家安排活動教材DIY

    來到第十天的居家防疫,心中因為義大利疫情的走勢而感到極度的悲傷和震撼。畫面中是一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替病床上戴著氧氣罩的老人拿住平板,平板那頭是老人的家屬,他們,正在彼此道別。這還是較好的狀況。許多老人是孤獨的死去,在家等不到救護車的,在醫院,則被醫生無奈痛心的放棄,他們身旁只有一包標示身分的私人物品,因為醫療資源的不足,醫生就像是審判長,決定把生命維持器給了那些比較有可能活下來的年輕者。

    怎麼會知道,人生的最後會是以這種形式,殞落。而對無法送上最後一程的家屬,更是一輩子的傷痛。

    在過去兩週,義大利失去了一整個世代,同時也失去不少醫護人員、政府長官,和處理屍體的賓葬業者。倫巴底區甚至已經不再計算過世人數。
    _

    德國這邊,近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每日以三千左右的人數飆升,總計破兩萬。

    暨鎖國後,我們所處的拜仁邦,幾乎是 #封邦 的狀態了。昨日(週五),雖然沒有直言「lockdown」,但已經宣布人民待在屋內,沒有正當理由禁止外出,今天(週六)試行,倘若人民還是我行我素不遵守,就要制訂裁罰的方式。一早就聽到巡邏的直升機,然而,這樣的禁令,卻漸漸帶給我們安心感。

    前幾天小鎮的醫學中心也關閉了(但還有一間醫院),我們的家醫科、小兒科、耳鼻喉科都在那裡,也就是說除了新冠肺炎,一般生病的權利都沒了。關閉的原因當然是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的案例,醫生被通知自行隔離。當我們知道3/9-12染病者有在醫療中心行動時,著實不安了一下,因為我們一家10號有帶Mira回診耳朵,那是我這一個多月來幾乎是唯一的外出路線⋯⋯目前尚未接到什麼通知,總之,我們很認真地宅中。難免會很煩躁,難免會被孩子歡到想要河東獅吼,可是一轉念,真的 #在一起就好,孩子的成長都收在眼底(Mira晚上睡覺會給娃娃們躺好,自己替它們唱晚安歌喔),現在裡裡外外都是需要耐心的時刻啊,多樂觀一些,心中也就多平靜一些。

    然後,有陽光的時候,我們在花園運動遊戲,會看到前排房子三位老人家推著輔助器出來撿花弄草,而後棟的獨居女士和我們保持e-mail聯繫,隔著距離知道他們都好好的,就會由衷感到莫名的快樂,即便我們只是隔空揮揮手,微笑。如果要借東西或有包裹,也會放在門口就離去。

    關於德國確診人數至今世界前幾高,一方面是德國一週可檢測高達16萬人次,是分母數極大的全面網,一方面,國家內部仍有許多令人傻眼搖頭的群眾,過去幾天各地都有以「新冠肺炎之名」舉辦的派對(Coronavirus Party),在這種時刻飲酒狂歡,政府不得已只好祭出 #群聚重罰兩萬五歐元(約台幣83萬)的法規,若是看到歡迎報警。據統計,八成的確診民眾是六十歲以下,所以德國因肺炎死亡的人數可以壓低在百人以下(2%),當然,德國醫院的氧氣呼吸設備相對充足,目前的兩萬五千台加上國內自己加緊生產的一萬台。

    荷蘭擔任獸醫的朋友來的訊息-因為醫院氧氣設備不足,政府已經徵招走動物用的氧氣設備,相較之下,梅克爾說要對德國醫療有信心,的確是不無道理。
    _

    #梅克爾總理週五對人民呼籲的發言整理

    👉🏻德國總理以「請求」的語氣,告訴人民情勢十分嚴重,要求每個人嚴肅看待,遵守並確實執行當前的紀律。

    👉🏻 #拖延時間:為了減緩病毒的傳染,拉長戰線,減少短時間染病人數,爭取時間給專業者來研發疫苗,並給得病者好的醫療照護。

    👉🏻發布的「行動限制」很劇烈,沒有社交、關閉公共生活,這有損國家和民主的形象,但這都只是暫時的,為了挽救生命,一切可能危害個人或群體的,#任何會造成互相傳染的_我們都要盡所能地阻止。

    👉🏻接下來幾週將更艱難,我們將動用所需的一切,幫助職工和企業主度過這一波艱困的考驗。

    👉🏻如果我們沒有有效的方法來阻止傳播太快的病毒,那是我們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所以沒有人可以放棄。#抗疫需要所有人努力,能不能成功,取決於每一個人;我們會失去多少親人,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 #出於尊重_請保持距離。在艱難時刻,擁抱親吻等肢體親密接觸是多麼重要的力量,但這次,所有人都要明白,目前只有保持距離,才是真正的關愛,是我們拯救生命的方法。

    看完心有稍微平靜一點了,抗疫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每一個生命都算數,指的不只是要搶救染病者,還有捨己利人的醫療人員的生命也需要被重視,人人忍耐住克制好自己就是救人的表現,拜託那些不當一回事的人快醒醒。接下來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希望,長期抗疫但存有溫情,#斷了接觸_但別斷了聯繫。
    _

    本週照片有點多,媽媽居家幼稚園,是各種傷腦筋⋯⋯要資源回收、信手拈來、取悅龍心啊。

  • 家醫科出路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5-11 18:38:23
    有 574 人按讚


    【是不是還有明天,誰知道?】

    原來預想今天會做胃部檢查,所以昨晚到上午都沒敢進食,一直等到看完醫生,都中午十二點了,早已飢腸轆轆,立馬衝到美食街填肚子。買了個便當,找了個位子,就開始餓虎撲羊地猛塞,直到有一張輪椅推了進來,卡進同一張桌子,我才抬起頭…

    一位太太徐徐地靠過來,挨著我身邊坐,接著在桌上擺上一碗滷肉飯,原來她遠遠看到我吃得兇神惡煞似的,整個便當拿起來就口扒著吃,想說跟我同桌吃飯會開胃多了,她輕輕地說:「看你吃得這麼香,我本來沒胃口的,也勉強吃一些。」

    我不得不停下筷子,禮貌性地寒暄,問她生什麼病,她回答是肺腺癌。我的心裡揪了一下,這個病發現時,五成都到了第三或第四期,不少人拖個幾年就辭世,我的婆婆與幾位好友都是這個病走的。即使如此,我仍然故做輕鬆地說:

    「柯P的老婆也是這個病,都好多年了,還可以當醫師、做家事、照顧三個孩子。」

    她的先生也趁機出聲打氣,帶著驕傲的口吻地說:「她就是啊,都五年了,好好的,還能夠到處走動。」

    這一類的話,許是聽多了,還滿「偽善」的,太太沒有任何反應,仍然有氣無力,挑著米飯一粒一粒地吃著,好在她覺得我是個聊天對象,跟我聊起她這後半生是怎麼過的。以前她是軍人,未滿五十歲就退伍,現在六十多歲,慶幸自己退得早,自我安慰地說:

    「退伍之後,本來想要再找個工作,還好沒去做,好好享受了人生幾年,該玩的都玩了,該吃的也吃了,也算是有個交代。」

    是啊,如果她像我到這個年紀還在職場打拚,突然得了病,應該心裡會有很多遺憾,對自己交代不過去,覺得這一生沒有對自己真正好過,白過了這個人生。

    這一陣子,我的身體出現莫名的痛,痛的部位跑來跑去,一會兒是腰,一會兒是背,一會兒是肚子,有時候痛到沒法走路、沒法睡覺,看了家醫科兩次,仍然找不出原因,於是醫生再幫我安排了其他檢查。其實我有想過最慘的情形,萬一是…你猜,這時候閃過我的腦子的是什麼?

    「我的兒子還沒畢業、我的爸媽還在,怎麼辦?」

    我想到的,全部是背在身上的「責任」,都是「別人」,沒有自己。很奇怪的感覺,哪一天人生走到盡頭了,怎麼反而沒有自己了呢?

    心裏一驚,心想這不對啊!

    每個人最愛的,應該是自己,不應該是別人,即使是親人。一個把自己擺在最優先地位的人,不是自私,而是自愛,因為他們懂得把自己照顧好,滿足自己的需求,讓自己快樂,而這樣的人也會最有同理心,懂得怎麼理解别人、珍愛別人。當他們對待別人時,不會有怨懟;看待自己時,不會有遺憾。這樣的人生,最是圓滿與富足。

    剛畢業那一年,遇到第二石油危機,媒體人事凍結,沒找到工作。後來開始工作,向來是一個工作緊接著一個工作,三十多年來沒有一天是待業狀態,從未有過空檔。因為有家計責任,一直保持著機警狀態,上班時認真工作,下班後努力寫作,每個月都要看到存摺有進帳,才會感到心安與踏實。

    多年下來,也就養成習慣,幾乎都在工作狀態。雖然也會請假,不過最長只請兩個星期,再長的話就開不了口,就算請了也會忐忑不安。這就是上班族的心情,總是恐懼丟了飯碗,好像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明天,不是嗎?

    不過這一個多星期進出醫院頻繁之後,看著眼前來來去去的病人,有年老的,有年輕的,深深感到生病這件事是不挑人也不挑時間的,於是在心裡暗自下定決心,明年鼓起勇氣跟老闆請假一個月,跟我同學的哥哥搭火車旅行歐洲。

    這是我一直想去的行程,想了兩年,還在想,現在想通了,能早點去就早點去,遲了也許沒機會了。錢永遠賺不夠,責任永遠背不完,可是時間不會停下腳步等人,而人的身體健康也會有變化,人也不見得等得了時間。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身上背負著家計責任,或是擔心以後沒工作了,沒錢了,生活怎麼辦?可是人生無常,誰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如果沒有了明天,這些擔心與恐懼都是多餘的!如果還有明天,這些擔心與恐懼還是多餘的,因為明天太陽還是照樣升起,明天再也不是我們昨天想像的隔天,生命終究自己會找到出路的!

    攝影Teresa Shih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

  • 家醫科出路 在 喵喵狗的鄉民日報 PTT Da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06 17:56:04
    有 258 人按讚


    來描述一下我的疼痛史與就醫史

    我去年因為身體不舒服休學待在家當米蟲
    (跟新聞那個媽媽一樣常待在家)

    只要我專心念書、使用電腦就會開始劇烈頭痛
    後來演變成一整天都劇烈頭痛
    疼痛到噁心、想吐、想哭、想撞牆、想把頭割了
    不管做任何事只能停止並躺下休息

    我開始不明原因腰痛
    痛到行走、運動困難

    我肩頸也非常緊繃疼痛
    有考慮頭痛是否源自肩頸問題

    偶爾會雙腳無力
    走一走會突然踉蹌
    最嚴重的時候會一天踉蹌好幾次
    手也無力 拿東西常常掉下來

    長期不定時暈眩症發作
    曾經暈到從雙層床的梯子跌下去
    暈到走不動 走一走會想吐、跌倒
    看過很多家耳鼻喉科
    但吃藥都治標不治本

    這期間我剛好也經歷了中重度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這些症狀
    我看了耳鼻喉科、家醫科、復健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科
    有的科別還跑了好幾家診所、大醫院
    卻完全找不出原因。

    我測過腦波、神經傳導測驗、血液檢查、很多片X光
    醫生還要安排我做MRI
    很奇怪 都沒事。

    我做復健兩三個月
    沒什麼起色
    做心理治療幾個月(幫助我處理壓力、憂鬱)
    但頭痛還是越來越嚴重

    每個醫生只會開普拿疼成分的止痛藥、肌鬆
    普通止痛藥我幾乎沒效
    我每天承受24小時劇烈頭痛、肩頸痛、腰痛、暈眩
    大概這樣快一年吧

    看醫生看到懷疑自己有體化症
    也懷疑是不是憂鬱導致的疼痛
    曾經很絕望 是否我就這樣頭痛一輩子了
    常常劇烈疼痛到想自殺
    畢竟沒人理解我的疼痛
    看遍醫生也沒辦法解決

    可能有人覺得因為頭痛想自殺太草莓了吧
    幹 每天感覺太陽穴被螺絲起子鑽、頭像被揍了好幾拳
    而身邊的人只會說沒事兒 是你自己想像的痛哦
    誰不會憤怒、絕望、憂鬱RRRR

    上個禮拜無意間發現有「疼痛科」這種科別
    我還仔細研究我可不可以看疼痛科
    其實我早該去掛疼痛科的

    疼痛科醫生馬上警覺到我可能有纖維肌痛症
    也相信我的疼痛很劇烈
    開給我弱效鴉片類止痛藥(管制藥)

    第一次吃鴉片止痛藥真的快哭了
    頭部難得沒有疼痛感
    肩頸也因為無痛自然放鬆
    睡眠因此好很多
    心情好了一大半

    之後我因某些因素去看別的疼痛科醫生
    那個醫生竟然說我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這一連串的症狀
    畢竟我胃很差 不好吸收營養
    現在只能食物療法搭配藥物慢慢改善

    總而言之
    要抨擊那位媽媽待在家很爽
    我完全不同意
    我待在家當米蟲快一年了
    但是完全生不如死啊
    而我家人完全不知道我身體出狀況
    畢竟我還是乖乖吃飯、幫忙家裡工作
    看起來沒怎麼樣

    新聞說她看醫生找不到哪裡有問題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處境
    不過好在我不放棄希望繼續求診
    山窮水盡時終於遇到很好的疼痛科醫生
    不然下一次上新聞的可能是我。

    其實看醫生非常耗時、耗精力、耗金錢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慢慢尋找病因
    我很幸運能有資本 也很感謝現在的狀況

    希望那位爸爸能不放棄希望 渡過生命難關
    希望同樣有疼痛困擾的病患能繼續尋找解決辦法
    老套的一句話:生命一定有出路。
    請不要放棄希望。

    謝謝大家。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