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110年8月20日),大法官做出一號關於性別平等的大法官解釋(807號),以下來簡單介紹這號解釋的內容。
一、案例事實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規定:「雇主不得使女工於午後10時至翌晨6時之時間內工作。但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不在...
上週五(110年8月20日),大法官做出一號關於性別平等的大法官解釋(807號),以下來簡單介紹這號解釋的內容。
一、案例事實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規定:「雇主不得使女工於午後10時至翌晨6時之時間內工作。但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不在此限:一、提供必要之安全衛生設施。二、無大眾運輸工具可資運用時,提供交通工具或安排女工宿舍。」
違反的效果,依照勞動基準法第79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主管機關可以裁罰2萬到100萬元的罰鍰。
家樂福、華航,都因為沒有經過工會同意,讓女性員工在夜間工作,分別遭到裁罰,在窮盡救濟途徑、訴訟確定後聲請憲法解釋。另外,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第五庭在審理一件相類似案件時,也裁定停止審判聲請釋憲。
二、涉及的基本權
北高行的合議庭法官認為,禁止女性在夜間工作,又沒有像懷孕這些原因,就剝奪女性夜間工作權,或減少受僱機會,違反平等權、工作權、財產權跟契約自由等憲法上權利;家樂福跟華航也認為這樣的規定侵害財產權、營業自由、契約自由。
大法官在這號解釋做出違憲宣告,認為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違反性別平等保障,從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
三、大法官論證的方式
(一)審查標準的選擇
🧿中度從嚴
本案涉及的是女性勞工,跟性別有關。依照過去大法官提出的標準,只要涉及到可疑分類,也就是:
1️⃣難以改變的個人特徵。
2️⃣歷史性或系統性的刻板印象。
應該採取中度標準「從嚴」審查。
在這個標準之下,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規定的立法所要追求的必須是「重要」公共利益,不能只是一般公共利益,採取差別待遇的手段,跟追求「重要」公共利益這個目的之間,必須具備「實質關聯」,這樣才會符合平等權的保障。
🧿罰雇主,但結果影響到女性
勞動基準法第49條第1項處罰的是雇主,所以最後判決確定來聲請釋憲的人民,都是雇主的身分,像是家樂福、華航。
但大法官提到這個規定的結果,也因此限制女性勞工的就業機會。由於,男性勞工並沒有夜間工作的限制,夜間工作也不用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這是以性別作為分類的標準,對女性勞工產生不利的差別待遇。
(二)立法目的:是重要的公共利益
大法官去翻閱立法院公報,當時立法委員討論過程中,立法理由大概是:社會治安、保護母性、女性尚負生養子女之責、女性須照顧家庭及保護女性健康這些考量。
另外,勞動部在今年7月6日給大法官的意見中,提到女性在勞動年齡期間,生育年齡占了超過一半,這段期間身心負荷比男性重,健康跟下一代健全有明顯直接關聯。禁止雇主讓女性勞工在夜間工作,避免違反生理時鐘,影響身體健康,是為了讓社會人口結構穩定、整體社會世代健康安全的考量。
大法官認為保護女性勞工人身安全、免於違反生理時鐘於夜間工作已維護其身體健康,並因此使人口結構穩定及整體社會世代健康安全等,確實都屬於重要的公共利益。
(三)但手段,欠缺實質關聯
針對這些目的,大法官要分別進入比例原則審查,來看勞動基準法的規定,是不是對達到目的有幫助(適當性)、有沒有其他更小侵害的手段(必要性)、想獲得的好處跟造成的壞處,比較一下是否相當(狹義比例原則)。
🧿保護婦女人身安全?
關於保護婦女人身安全這個理由,大法官說維護社會治安,本來就是國家的職責,對女性夜行的人身安全疑慮,國家本來就有義務積極採取各種安全保護措施,甚至立法者也規定雇主讓女性勞工夜間工作時,必要時要提供交通工具或宿舍,來落實對夜間工作婦女的人身安全保障,並不是採取禁止夜間工作的方式。
但勞基法卻以保護婦女人身安全自由作為理由,原則上禁止雇主讓女性勞工在夜間工作,導致本來應該保障安全夜行的權利,變成限制女性自由選擇夜間工作的理由,手段跟跟立法想要達成的目的,欠缺實質關聯。
🧿維護身體健康?
關於維護身體健康這個理由,大法官說避免違反生理時鐘在夜間工作,是所有勞工的需求,不限於女性。也很難說因為女性生理結構,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就比男性高。
至於提到如果女性在夜間工作,因為還要操持家務、照顧子女,一定會增加身體負荷的說法,不只是把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限制在只能扮演特定角色,加深對女性不應該有的刻板印象,更是忽略教養子女或照顧家庭的責任,應該是全體成員合理分擔,不是要女性獨自承擔。夜間工作跟日常家務的雙重負擔,並不限於女性勞工,任何性別勞工可能都有。
更何況,對單身或沒有家庭負擔的女性勞工,更是一點關聯都沒有。
🧿交給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好嗎?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經由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程序,可以維護勞工權益,避免弱勢勞工承受不合理指示,而造成生命身體健康危害。
但大法官認為,女性勞工是不是適合在夜間工作,往往有個人意願與條件的個別差異,什麼情況下屬於應該維護權益,很難有一定標準,並不一定全部適合由工會或勞資會議代表所有女性勞工來決定。
加上工會組成複雜多樣,性別比例也有很多差別,能不能讓工會代表個別女性勞工來同意或不同意,實在是有疑慮的。
以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作為解除管制的程序要件,手段跟目的也是欠缺實質關聯。
家樂福員工系統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企業突圍【百年老廠的新革命 電宰雞設備太先進還無人會用?】
「農民寧願拿鋤頭,也不願拿筆。要他們一筆筆記錄每隻雞每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用了哪些藥……,這些都需要慢慢教育,告訴他們如何改進。」
這座全台最先進的宰雞廠,因為引進全新的智慧系統,甚至沒有員工會操作。在不斷地嘗試與磨合後,才終於改變過往的宰雞流程。
如今,每隻雞都有了「身分證」,從飼養、屠宰、分切、包裝到出貨,每道環節全部一清二楚。
從零到一,洽富如何建立起台灣唯一智慧電宰雞工廠?還能吸引家樂福、王品上門合作?
-
🔥一鍵快速訂閱「#企業突圍電子報」,立即掌握最新產業趨勢、經營管理心法 >> https://bit.ly/30k0vuy
家樂福員工系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從北部的丹麥到南部的希臘,全歐各國家紛紛在本週宣布了新的防疫限制措施,以遏制各國大城市中不斷加速升溫的第二波疫情。
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本週四宣佈了進一步圍堵第二波疫情的緊急措施,認為要求關閉酒吧和餐館的決定是必要的。來自巴黎中央政府的命令,是在本週將馬賽及其周圍地區(普羅旺斯,蔚藍海岸等地區)置於病毒傳播的最高警戒區之後發出的。新的規定要求從9/26(星期六)起,該地區所有酒吧和餐館都必須關閉。但是由於事前並未與地方首長協商,宣佈之後立刻引起了各地市長的強烈回應,紛紛表示抗議,要求推遲或取消。也引起了餐飲業者的憤怒,餐飲業是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產業之一。馬賽市長甚至舉行記者會,認為是「來自巴黎的懲罰性措施」。
大流行在法國已造成31,500多人死亡,近百萬人感染。來勢洶洶的第二波疫情已經讓法國9/23單日確診新例破了16,000例,也造成了中央與地方的對峙。沒有地方政府的配合與支持,防疫措施將難以落實。由於渴望恢復恢復經濟的信心受到打擊,政府的防疫戰略再次受到質疑。
英國的新增病例也達到每天6,000人,住院人數持續上升,英格蘭北部和倫敦部分地區的感染率猛增。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警告,英國疫情大約每7天就翻倍,必須採取更嚴峻的措施。英國首相強森於(9月22日)宣布晚上酒吧10點關門,餐廳只允許提供餐桌服務的政策,並表示這一變更可能持續長達六個月。並且要求上班族在家上班。英國的COVID-19死亡人數是歐洲最高的,總數接近42,000。近幾週來,新的感染一直在加速,科學家們說,如果不加以控制,到10月中旬每天可能感染50,000。從八月份以來,英國政府反反覆覆的防疫舉措讓民眾無所適從。強森也因為被認為領導抗疫失敗而民調滑落。英國同樣在搶救經濟衰退與圍堵第二波疫情之間,進退兩難。
歐盟也要求各國加強第二波的防疫措施,擔憂即將來臨的冬季流感,會成為今年冬天的雙重風險。
{內文}
這是上週日 9月20日法國最著名的環法自行車賽,到達巴黎香榭麗舍的最後衝刺,僅僅一星期之後,即將在本週日開幕的法國網球公開賽,將會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新聞旁白)
法國網球公開賽面臨可能要閉門舉行的威脅,目前正在主球場訓練的納達爾看起來若無其事,但是幕後的主辦單位卻心急如焚,因為一直沒有獲得觀眾人數的許可,可能減少到只有1,000名觀眾
根據法國衛生部週四晚間發佈的數據,法國在24小時內記錄了16,096例新增單日確診病例,這是法國啟動大規模測試以來的最高記錄,並且在醫院死亡的單日新冠患者已經增加到52名,測試呈陽性的比例,從上週的5.4%上升到6.5%,所有指標都亮起紅燈,疫情正在迅速惡化。
(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
我確信這些措施很困難,但我們堅信它們是必要的,首先是關於酒吧和餐館,以及所有對民眾開放的公共場所全面關閉,除非已經制定了嚴格的防疫措施
從本周六開始,法國共有69個地區被升級列為疫情警戒區,最嚴重的是法國第二大城馬賽,已經進入了「最高警戒」狀態。
(新聞旁白)
首先20點之後禁止販售任何酒類,大型集會最大人數上限為1,000人,禁止所有婚慶喜宴場地的出租,禁止在海灘和公園等,公共場所聚會超過10人以上
但星期四晚間巴黎宣布的措施,卻造成各地市長的強烈抗議,他們群起譴責中央政府事前毫無協商,引發了中央和地方的對峙,這是三四月份第一波疫情封城時所沒有的情況。
(巴黎市長/Anne Hidalgo)
如何理解一方面學校放寬了衛生防疫規則,而另一方面卻要求在巴黎必須從晚上10點起關閉酒吧
(馬賽市長/Michele Rubirola)
我驚訝和憤怒地被告知了,一個沒有和馬賽商量就出爐的決定,在目前的衛生狀況下,沒有任何理由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馬賽要求中央政府推遲這一決定,而普羅旺斯-蔚藍海岸地區首長則公開反對關閉餐館,在第一波封城時全力配合中央決策的地方政府,因為關閉酒吧餐館對在地經濟和年輕人的雙重打擊,在第二波疫情下,拒絕支持這個不受歡迎的決定。
(法國馬賽ICU醫生/ JEAN-GABRIEL CASTAGNEDOLI)
對於第二波氣氛很不一樣, 因為工作人員的士氣稍差一些,他們不想再次經歷第一波,他們也完全沒有獲得休息
巴黎重症病房的新冠患者人數從9月初的50人增加到本週三的132人,預計月底將超過200人,巴黎公共醫院在週四宣布,將被迫從本週末開始,推遲已經排好的外科手術。
(法國馬賽醫院院長/DAVID FLEYRAT)
累人的不是做我們的工作,累人的是第二波的反彈,因為人們不遵守社交距離,這是嚴重的,是那些沒有好好戴口罩的人,那些不戴口罩的人,那些不在乎的人,這就是今天的問題
面對第一波疫情時,人們沒有口罩,但是現在不缺口罩,人們卻不願意戴口罩。
(新聞旁白)
南特 尼斯 布雷斯特 卡爾卡森 瓦隆西恩,自從宣布在封閉的公共場所必須強制性戴口罩以來,保安人員遭受暴力攻擊的案例,在全國各地的層出不窮
(家樂福保安人員)
我向顧客解釋戴口罩的重要,他卻轉身對我吐口水
(法國商店保安人員)
應該要懲罰(戴口罩的人
不是警察的保安人員對於拒戴口罩的顧客無能為力,但是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如何動員警力確保落實防疫措施,這並不是唯一的困難。天還沒亮,他們已經在巴黎一家,提供新冠病毒測試的化驗室外面排隊,焦慮地希望能在中午停止檢查之前完成測試。
(排隊等候女性/NADIA BENYHIA)
人太多了排隊很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早上六點就來排隊
人手不足,測試據點有限,而且測試結果需要四五天,甚至一星期的時間,即使法國宣稱每週進行,超過一百萬次的篩檢測試,卻無法有效的及時追蹤隔離來圍堵疫情,被認為是解封復工以後最大的失敗,法國總理警告未來幾週疫情若未趨緩,政府可能被迫重新實施封鎖。
(義大利醫生/FABRIZIO ROSSI)
我們已經決定,開始對來自法國的乘客進行篩檢
9月23日起,義大利把來自法國的旅客列入必須進行落地檢測的國家名單,受到第一波疫情重創的義大利,有效地遏制了第二波,並且在機場採用抗原快篩,歐盟衛生官員也在本週四提出警告,敦促各國要積極應對防疫上的「新冠疲勞」,鑑於歐洲普遍激增的病例,隨著冬天的來臨,有可能惡化成為流感和新冠病毒的雙重風險,同一天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也以推文宣布,由於與確診的保安人員接觸而必須居家隔離,本週四和週五的歐盟領袖峰會被迫推遲至10月初。
(英國首相/強森)
今天我提出了一套在英格蘭更為嚴格的措施,提前關閉酒吧,只允許餐桌用餐服務
關閉防疫措施不安全的企業,擴大對不遵守規定的人使用口罩和新的罰款,並再次要求辦公室員工在家中工作,如果他們可以的話,但仍然要採用六人室內外聚會的規則。
英國首相強森在本週二透過電視演說,宣布了更為嚴格的防疫措施,英國目前接近42,000人的死亡人數,是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
目前我們認為該疫情大約每7天就翻倍
所有指標也同樣顯示了,英國疫情正在迅速升溫惡化。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到10月中旬,每天會出現大約5萬個病例,一個月之後預計每天將導致五萬個病例,因此在11月中旬,每天將導致200多例的死亡
然而就在強森電視演說前兩天,數百名示威者在倫敦抗議,反對再次封鎖而與警方發生衝突,被認為領導抗疫失敗的強森,民調下滑了26%,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第二波疫情,強森也沒有太多選擇。
(英國首相/強森)
我們將加強執行這些規則,並處以更嚴厲的刑罰和最高可達1萬英鎊的罰款,我們將在街上派出更多警察,並在必要時動用軍隊支援,當然我在精神上很不情願做出任何,這樣的強制或侵犯任何人的自由
但是在本週新的措施出台之前,英國政府一直在傳達相反的信息,試圖說服英國人重返辦公室,並提供折扣鼓勵民眾外出在餐館用餐,目的是在刺激經濟與消費。
(英國首相/強森)
我認為人們需要外出
(英國財政大臣/RISHI SUNAK)
在八月份我們將為全國的每個人,提供外出用餐的折扣優惠,在任何參與活動的餐廳,週一至週三的用餐可享受50%的折扣
(英國首相/強森)
從8月1日開始,我們將更新恢復上班的建議
(英國交通大臣/GRANT SHAPPS)
人們現在可以在可能的情況下重新上班,這樣做是安全的
(英國首相/強森)
從周一(9/9)開始,在英格蘭我們將實行六人限制,您不得在六人以上的團體中進行社交聚會,如果這樣做將違反法律,首先我們再次要求可以在家工作的上班族在家工作
雖然不完全是朝令夕改,但是也讓人無所適從,路透社甚至以「簡約至上」為題,來諷刺英國政府八月份以來,不斷今是昨非的防疫進程。
(倫敦市民/ADAM VEASEY)
是的您說的沒錯,這都是來來回回反反覆覆,沒人知道該走哪條路
(倫敦市民/Richard)
因為我認為人們已經忘記了,因為沒有一個明確而具體的信息,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行為中,我認為每個人都鬆懈了
和法國一樣,這些大排長龍的隊伍,都是等候進行測試的民眾,英國新冠測試系統出現了嚴重的瓶頸,政府表示可能需要數週時間才能解決。
(倫敦市民)
我是有症狀的人但我無法獲得篩檢
這甚至影響到必須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上網登記預定測試都失敗,沒有機會或是系統當機。
(大學學院醫院醫學工程師/PHIL SANDS)
基本上是從周日晚上開始,直到大約11點,然後是昨天一整天和今天早上的整個早晨,我都在試圖預定測試
隨著大學秋天的開學復課,各國多所大學都已經出現學生集體感染,大學被認為可能成為歐洲第二波疫情的重災區,在搶救經濟與遏制病毒傳播的兩難之間,歐洲今年的夏天與秋天的距離,不再是假期海灘與收假開學上班,而是一個看不見盡頭的第二波疫情。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閲[完整版]2020.09.26《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youtu.be/61vdY9gwnac
家樂福員工系統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數據行銷先驅「整合行銷傳播之父」唐·舒茲辭世 整合行銷傳播跟MBA的不同
創立「整合行銷傳播」(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概念的西北大學教授Don E Schultz(唐·舒茲)6/6在芝加哥辭世,享年86歲,在美國行銷廣告圈投下震撼彈,圈子裡,業界人士幾乎都是用他的理論在做案子。現在大家常說的「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行銷、大數據行銷、每個人看到的廣告都根據你的喜好不一樣,其實就是以他的理論延伸的!我則是很幸運,在西北大學念整合行銷傳播的時候,修了他的課,去年還在舊金山一場校友活動中看到他。
我還記得Don E Schultz教授的課是一門講全球行銷的課,我們要先到印度企業參訪兩週,回到芝加哥才上他的課。我們拜訪了印度的必勝客,那裡的必勝客很高級,是約會聖地,還會有員工跳舞表演。那是2008年,手機和網路還不算很普及,我們還參訪了印度的相親網站,他們開了很多實體的網咖,給單身的人找對象,以及讓他們的爸媽上去挑子女適合的對象。
當年的Don E Schultz已經七十四歲,教的課不多,特別給是我們這種菜鳥的課很少,大多是給高階經理人的課,我印象中的教授,坦白說不是一個很慈祥的人,他有些嚴肅,但,他讓我印象深刻且敬佩有兩件事:第一,他很堅信他的理念並且不厭其煩地宣揚,雖然Don E Schultz早在1993推出整合行銷的理論,也寫了30本書,但即使到了2008年,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不太懂什麼叫做「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整合行銷傳播」。很多人把他跟西北大學的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的知名行銷教授Philip Kotler(菲利普·科特勒)並論,念過行銷的人都知道,教科書一定有Philip Kotler的書,畢竟他寫了80本書呢!(當教授好辛苦,阿雅寫一本書就快累死了!)每當有人把Don Schultz和Philip Kotler,或是IMC和MBA相提並論,Don Schultz不會說別人的不好,但他會很堅信地講述IMC的理念和不同。你可以想像嗎?你已經說了一個理念十多年,很多人還沒聽懂,你還是很認真解釋,從業界已經有幾十年經驗的專家到菜鳥行銷學生,你一遍又一遍地用不同的方式講述,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第二,即使是對我們這些菜鳥學生,英文爛到不行,也幾乎沒有行銷經驗,坦白說他隨便講我們都會覺得很厲害,但天王老師卻一點也不馬乎,從上課內容、課堂要求、作業,老師都沒在客氣,也會出席一些系所的活動,包括許多不是他主講的活動,甚至到去年我都還在舊金山的校友聚會中看到他,而且他還是坐在台下聽那些才畢業幾年、小他幾十歲的校友演講。老師很認真,學生也是,但我記得我們有堂課是從印度回來的隔天,大家都時差到不行,我眼睛一度真的重得睜不開……(老師對不起!)。😓
🔥 到底什麼是整合行銷傳播?就是各種行銷方法「整合」起來都做嗎?不是!
用過度簡單的方法來說,整合行銷傳播指的是以消費者為核心,再整合各種通路講述那個跟消費者相關的訊息的方式。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請數據分析師分析了客戶的數據,發現我們的客戶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很在意有沒有特價的人,第二類是喜歡追逐流行的人,第三類是很實際的人。那我今天要賣夏季洋裝,同樣一個商品,針對第一類的人我說:「洋裝今天打七折!」針對第二類的人我說:「網紅都愛的潮牌洋裝上市了!」針對第三類的人我說:「超實用洋裝搭上針織外套就可以上班穿,脫掉可以外出,旁邊有小口袋可以放手機,而且腰帶還有線,綁起來變不同造型!」
至於用什麼行銷通路讓大家知道這個訊息,則是觀察這三類不同的人幾點、何時接觸什麼樣的媒體,比如說,我發出了三種不同的電子報、網路廣告三類人看的內容都不一樣,還有第一類的人會看團購網所以我有跟他們合作,第二類我登廣告在時尚雜誌,每類人在許多不同的媒體都看到了訊息,但是他們只看到那個跟他們有相關、一致的「整合行銷」訊息。
🔥 整合行銷傳播是大數據行銷的先驅 因為數位行銷發揚光大
上面講的例子只有三類,但你可以想像的是,你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即時把廣告變成千上萬種類,每個人看到的都跟他高度相關,而且隨時因為你的新的行為做改變。而且,當行銷人沒有很多錢,還可以透過分析,只把廣告發給最有可能買的人,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要推廣百貨公司裡最紅的幾千種商品,每種商品我登廣告給100個人看,如果轉換率有一成,那只有10個人最後會買,但如果,你可以事先用數據和建模算出來,那100個人中哪10個人可能會買,那你就可以只登廣告給那10個人。也因此,IMC會學很多統計軟體、數據分析的東西。
這樣的概念,我猜,在1993年剛推出來的時候,可能應用不多,只能說廣告傳單有三個版本,每個人家裡信箱收到一種版本,可是慢慢地,因為數位行銷的進步,網路廣告、電子報、社群媒體、網站app個人化,就很容易執行。也因此,IMC會學很多各類數位行銷工具的東西。
🔥 整合行銷傳播以消費者為核心,跟MBA以企業為核心不一樣
很多人問我IMC和MBA有什麼不一樣,首先,以西北大學為例,IMC花一年半,只學行銷傳播,因此特別深入,甚至每個通路都會學到,包括社群媒體;MBA學得廣很多,包括財務、會計、營運、物流、策略、心理學、投資估值、創業等等,行銷通常只有一兩堂課。
另外MBA的行銷是4P:Product產品、Price價錢、Placement通路、Promotion促銷。如果你仔細看,它是以公司為核心的模式,另外也會關注在要做什麼產品?要賣多少錢?要在哪個通路賣,比如說,要批發還是零售、要在康是美還是家樂福賣、要自己網路賣還是透過通路賣等等?而這些都是IMC不會深入學的地方。相反地,IMC學的谷歌分析、網路廣告即時競價、電子報、社群媒體行銷等等,都不是MBA的重點。說穿了,IMC的前身就是廣告系,MBA就是企管系。
🔥 哪個好?
要看你過去做什麼?未來想做什麼?為什麼這個碩士可以連結你的過去和未來,為什麼它可以加速達到你未來的目標。比如說,你過去做過業務,懂了很多定價,但你希望未來要去創業,或是到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工作,那MBA可能可以幫助你加強在策略和財務的領域,讓你更有機會創業,或是做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工作。又比如說,你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學了一些社群媒體行銷,但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希望能透過碩士,讓你更有系統的行銷傳播知識,畢業後到美國的廣告公司或是企業擔任行銷分析或媒體購買的工作,但IMC可能很適合。
我認為,企業兩個都很需要,要有對的產品、價錢、通路,也跟消費者在對的時間地點講相關的資訊。下次你打廣告以前,想一想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你對他說的話到底有沒有相關,我相信Don E Schultz教授會在天堂點頭微笑。
❤️ 關於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作者
✅ 博客來全球直送+電子書:https://reurl.cc/Wd86qy
✅ 誠品:https://reurl.cc/rxKyLx
✅ 金石堂:https://reurl.cc/GVG8eG
https://bit.ly/37fCl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