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庭系統八大概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庭系統八大概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庭系統八大概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庭系統八大概念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與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小人類出版 #點點書 #開放海外訂購 #德國也能買 #居家防疫買什麼 因應居家防疫 即日起使用我的網址訂購小小人類出版社 的圖書都可以享有8折優惠!! 另外配合防疫在六月14號前 更是有六款圖書組合特價199元喔 價錢非常優惠喔喔喔!! ➡️購買傳送門在這 https://reurl.cc...

  • 家庭系統八大概念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與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9 21:11:58
    有 32 人按讚

    #小小人類出版 #點點書
    #開放海外訂購 #德國也能買
    #居家防疫買什麼

    因應居家防疫
    即日起使用我的網址訂購小小人類出版社
    的圖書都可以享有8折優惠!!
    另外配合防疫在六月14號前
    更是有六款圖書組合特價199元喔
    價錢非常優惠喔喔喔!!

    ➡️購買傳送門在這
    https://reurl.cc/pm1KGa
    趕快手刀買起來!!!

    💯推薦品項:
    小小人類的『點點書』我還蠻推的
    共有五個系列

    🔺點點書1:
    共有25 個主題、368 個生活常用的單字、140 題互動問答遊戲、12 首中英文兒歌,讓孩子快速學習知識。用筆或手指頭點一下,就可以聽到單字發音。共有國語、閩南語、英語三種語言,讓孩子用聽覺學認知。

    ➡️這本兩個小子都可以一起聽,可以玩你問我找的遊戲,重點裡面居然還有台語,非常棒,我自己聽著都覺得瞬間回到台灣了。

    🔺點點書2:
    🔸國語、英語兩種語言
    不只有ㄅㄆㄇ還有ABC的讓小朋友輕鬆學習
    🔹ㄅㄆㄇ:學語詞、認筆順
    🔸ABC:認識大寫、認識小寫,單字練習及拼音,也有ABC兒歌好唱又好學
    🔹數字:認識數字、練習數數、1個1個數、5個5個數
    🔸加減法算數:學習5以內的加減法、讓孩子有多跟少的基本概念
    🔹時間:認識長針與短針,練習看時鐘現在是幾點呢
    🔸九九乘法:念讀式的乘法歌謠,輕鬆記住九九乘法讓您琅琅上口
    🔹比一比:學習認識對比之間的關係
    🔸世界地圖:認識世界的七大洲,有各國特色和可愛動物的介紹
    🔹13首中、英文兒歌:讓孩子跟著音樂哼哼唱唱
    ➡️這本很適合年紀大一點,像是六歲的小班班玩,從玩中學習,還蠻有趣的。

    🔺點點書3:
    96則故事+96題問答+6首古典音樂晚安曲
    ✓專注力 ✓語文力 ✓品德力 ✓智慧力 ✓記憶力 ✓思考力 ✓反應力 ✓自信力 ✓情緒力 ✓節奏力
    ✦故事多元:經典童話+伊索寓言+好品格故事+好行為故事+好觀念故事+機智故事+成語故事
    ✦叮嚀啟示:每則故事皆有小叮嚀,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啟發
    ✦長度適中:每則故事3分鐘以內,最適合作為睡前故事
    ✦問答測驗:聽完故事後,可聆聽問答,訓練記憶力與思考力
    ✦舒眠歌曲:穩定情緒,孩子更好入睡,天天做好夢
    ✰附贈看圖說故事:
    小朋友先看圖說故事,再點按啟動鈕圖示、點圖片聽故事,看看誰說得比較精彩!

    ➡️這本CP值很高,因為故事書是孩子們最喜歡聽的,不管在房間、客廳、飯桌、餐廳、車上或睡前都可以聽,故事多元加上音樂,是本大小孩都喜歡玩的點點書喔

    🔺點點書4:這本是最新出的
    1、常用詞語:共21類,包括:
    ●家庭 ●身體 ●情緒 ●人物 ●職業
    ●食物 ●蔬菜 ●水果 ●衣物 ●物品
    ●居住 ●交通 ●教育 ●娛樂 ●運動
    ●日常 ●時間 ●節日 ●顏色 ●自然
    ●動物
    每個詞語皆觸及孩子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人事物,能有效幫助孩子迅速學會認字!
    2、多種語言:共四種語言(國語/台語/客家語/英語),可激發孩子學習各種語言的興趣。
    3、搭配插圖:每個詞語搭配相對應的插圖,輔助孩子學習認字。
    4、語句範例:孩子學會認字後,可聆聽語句,訓練表達能力。
    5、問答遊戲:透過「找一找」遊戲,訓練孩子的記憶力與反應力。我們精心設計了十多種獎勵答對的音效(孩子答對時,會隨機播放),讓問答遊戲更有趣,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
    6、錄音比對:先聽標準發音,再錄下自己說的聲音,孩子可從播放聲音中,比較兩者的差異,再調整發音,不但能讓孩子多練習說話,還能讓孩子說得更標準,提升自我表達的自信。

    ➡️這本很特別除了台語還加上客家語,是本給小小孩的書籍,加強生活用字和認字,錄音功能也很有趣,可以自己玩自己錄,邊玩變聽喔。(國外媽媽必備)

    🔺點點書5:
    快樂學習E點就通˙唸唸唱唱,學會單字拼讀
    ● 英語、國語兩種語言:讓孩子輕鬆學雙語。
    ● 500個A∼Z主題單字、400首唸唱單字歌謠(CHANTS),跟讀與拼讀雙管齊下,學會唸單字、拼單字。
    ● 日常生活用語:幼兒能學會說自己的名字、年紀、 問安、道別、和打招呼。
    ● 八大認知主題:將記憶系統化,學習事半功倍。
    ● 英文兒歌:20首經典歌曲,一聽即能朗朗上口。
    ● 錄音播音設計:現學現錄,立馬驗收學習成效。
    ● 聽力遊戲:有趣雙語問答,可激發視聽觸三種感官

    除了這五本點點書外,小湯包很愛非常喜歡這四個系列:
    🔺媽媽問,寶寶答:
    根據幼兒智力發育水平,讓孩子在問答中提升自然觀察能力、語言能力、運動能力、藝術能力、邏輯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每個問答都貼近幼兒生活,讓寶寶能快樂地開口說話,訓練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得以輕鬆學習、增加日常生活的詞彙量。全書採用媽媽提問、寶寶回答的形式,適合親子互動,家長可以隨身攜帶本系列書籍,隨時隨地和孩子開始快樂的問答遊戲。

    ➡️這套湯包也很喜歡,因為裡面的圖案很多,自己就很喜歡拿出來唸他知道的單詞,但其實重點還是要媽媽在旁邊發問,我問你答才有趣。

    🔺交通工具繪本(6冊)
    內容以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為主角,充滿童趣,可以認識各種動物的特徵,培養培養觀察力與想像力,經由故事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感謝給予我們幫助的人。

    ➡️這也是湯包的愛書,因為有各種車子,加上CD的故事和音效,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拿出來翻一下喔。

    🔺情景認知立體書(四冊)
    1.全書共有10種立體設計,收入生活中常見形狀、對比、數字提高小讀者的學習興趣,鍛練孩子的注意力與集中力!
    2.10個小機關集合翻翻書、推拉書、立體書,除了能夠學習到新的知識,也能夠達到小肌肉成長與訓練的效果。
    3.用擬真又可愛的圖像,激發孩子的探索力,增進孩子的想像力與感知力!
    4.無論是內容的說明或狀況的敘述,本書都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來讓孩子輕鬆學習。先讓孩子有興趣,再來提升能力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5.內容包含簡單的探索遊戲,透過尋找和對比來培養孩子的辨識力與耐心。

    ➡️這套真的是不敗首選,沒有孩子不喜歡立體書,這套內容豐富,主題包羅萬象,翻+推+拉+立體圖像,好玩得不得了,孩子自己在旁邊就可以玩很久喔,當然要先訓練孩子們不會破壞書才行😆

    再來推薦
    🔺嬰幼兒必備十件超值組
    內容包含:(一)0歲拉拉書+1歲拉拉書
    (二)2片拼圖認知卡四盒:「可愛動物、蔬菜水果、生活用品、交通工具」
    (三)黏貼書四本套組:「可愛動物、認識顏色、趣味形狀、交通工具」+「四本認知塗色本」+「無毒大蠟筆」
    也是非常優惠,推薦給0到2歲的寶寶喔

    ❤️看到這就知道有更多好書都在網站裡面,大家都可以上去慢慢看喔,人類文化的書團長期開放訂購,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會員禮和優惠喔。

    💯 來ig看瑣事分享和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alisang

  • 家庭系統八大概念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1 11:23:44
    有 470 人按讚

    家有青少年爸媽看過來!【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給您深層理解的方向
    #文末有抽書辦法共送出3本
    #好書當然要來試試手氣
    #請讀到文末喔


    我自己的《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是以父母的角度來觀察與書寫;這本【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是在校園擔任心理師的【陳雪如Ashley】長期觀察集結的教戰守則。

    雪如心理師認為青少年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都是在傳達訊息:

    「我不舒服了,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怎麼做,請幫幫我。」但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方式傷了人七分,更會自傷三分。

    所以大部分青少年暴走後多半懊悔自己搞砸了一切。

    我的書是以「媽媽的角度」書寫,當然會花一些篇幅站在父母的委屈點上,

    但是和青少年長期交手的雪如老師,則是更客觀地帶著讀者去透析青少年暴走與偏差行為背後的訊息,深刻看到他們自己處理不好或處理不來的隱隱傷痛。

    現代的父母都樂於學習,知識水平也高過我們父母那一輩,所以雪如老師在本書裡傳授了不少心理學專業的方式,也非常鼓勵父母們都要懂一些心理學的基本概念,

    比如說「敘事治療」,光是能讓孩子放心自在的在我們面前暢談他們的內心、自己描述事件的來龍去脈、面臨的問題,就具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透過一些好奇地探問與發自肺腑、具同理心的「探問」,就能讓防衛的青少年拆掉面具、軟化下來,自在從容的相信爸媽能夠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

    雪如老師反而要提醒爸媽,如果孩子從未在我們面前表現過負面的情緒,那麼,很可能孩子已經決定將一切深埋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不太願意或是已經不敢把爸媽當成他們信任的依靠。

    我自己三個青少年,我非常清楚這種感覺。

    青春期是壓力爆棚的成長階段,課業、升學、複雜度升高的人際關係、身心劇烈變化,事實上,他們大多數都沒辦法將自己所有的壓力妥當處理好。

    所以,我也在我的書裡曾不斷同理爸媽被青少年當成「人肉沙包」的種種委屈,真的是人生一大折磨,此時期,不少爸媽都會想,為什麼要生個報仇的來折磨自己。

    但是,就像雪如老師在本書所言,青少年在一起(特別是男孩)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但遇到事情卻不見得能夠真正深入的談心,也不見得能從朋友處得到幫助。

    我家大男孩每一個都在他們無助的時候,大深夜來敲我的房門,然後在我兩眼矇矓時,無助地在我面前痛哭流涕,

    我也曾問過他們,有沒有跟知心朋友說一說呢?他們會說,男生在一起通常不大聊心事。

    所以我會在他們低落的時候張開臂彎,讓他們好好地、放鬆地在我懷裡抒發負面情緒,

    然而,等他們心情調適好的時候,卻一樣頂嘴,依然忘了要時時溫柔對待親愛的爸媽。

    為什麼?因為,就如同我在我的書裡所說的「游泳池理論」,爸媽就是他們奮勇游出去之前一定要踢蹬的那面牆。

    我們是他們認為永遠堅韌不變、也不會倒下的那面牆啊。

    所以雪如老師在書裡強調,其實,青少年很多時候是喜歡和爸媽相處的,而且比起上一代的父母,現在的青少年更願意和父母談心。

    只是,爸媽要懂得避開青少年的雷,特別雪如老師提到,要掌握有效溝通的八大祕訣:

    •避免指責
    •避免貼標籤
    •罵人不要超過十個字(這一點太高難度了,我有跟雪如老師哀求過了,我說我的版本是「三分鐘」,這樣可不可以,她說OK啦)
    •適時停頓給孩子思考
    •詢問孩子的意見
    •孩子求助時再給建議
    •摘要孩子說的話(確認孩子表達的,和爸媽接收到的是否一致)
    •區分主觀評論和客觀的觀察

    雪如老師這本書多以心理學為論述架構,其中,我比較想提出來的是她不斷提到「包溫」理論:「情緒系統」這個部分。

    也就是不少青少年的問題不見得在孩子本身,追根究柢下去,才發現問題在於整個家。

    父母多半會認為孩子有問題,認為孩子需要改變、調教,錯都在對方,甚或夫妻的問題也是如此,因此交相攻擊,全家人甚至因此陷入混亂的防衛攻擊戰爭裡,不斷消耗家庭能量。

    因此需要做的,不是先去糾正、改變我們認為有問題的那個成員,因為問題很可能盤根錯節,到底那位成員的偏差行為是因還是果,不見得釐得清楚。

    最好的做法是,家中某位成員的情緒功能率先改變,就有能量、有機會去影響其他人、帶動整個家。尤其是父母,是最有能力、有見識、可能率先去改變的那個角色。

    這一點非常能呼應我自己的書,讀者若讀過《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應該記得有一篇我寫到我生氣時就會出去走一走,然後自己激勵自己要展開自我覺知、自我探究,

    深切想清楚該怎麼做,才能帶動偏差的孩子自然而然的跟著改變,甚至牽動全家人的互動模式。

    雪如老師也在本書《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裡提到網路世代面臨幾個問題,其中讓我最憂心也最有感的就是:

    這一代青少年面臨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憂鬱不安、自殺比例陡增、人際疏離、寂寞孤獨感嚴重。

    她觀察到,現在大學裡,熱中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愈來愈少,更多人是自顧自的生活。

    因為大家都活在手機世界裡,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獨來獨往,不少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都覺得自己是邊緣人,沒有歸屬感,

    但也愈來愈多人習慣了這種「邊緣化」的感覺,然而,在網路世界裡活絡,卻不代表心裡就有充分被滿足的歸屬感。

    現在的多數孩子從小都被呵護長大,因此普遍有延遲成年、延遲擔負自己人生責任的新現象,因此也普遍脆弱。

    因此,雪如這本書我最推薦的一部份是她有一大篇幅在討論「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問題」,包括面對想要自殺的孩子,我們能提供的協助是什麼?

    怎麼樣偵測到孩子有憂鬱傾向、甚至已達到憂鬱症的程度?

    目前出現思覺失調症狀的孩子也不少,他們會表現出如何的行為模式?

    當孩子必須服用精神藥物時,會出現如何的副作用,又該如何和精神科醫生討論?

    另外,當然也談及網路成癮、網路霸凌、情感教育等相關議題。

    陳雪如心理師的這本書以「心理學」為基底,加上多年的諮商實戰經驗,算是青少年問題談得廣也切得深的一本好書,菊仙推薦給家有青少年的父母或是老師們一起閱讀。

    💖抽書辦法超簡單:

    • 即刻起至5/17(一)24:00時起,在【本文】按讚並在底下留言: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連同本文】公開分享至自己的臉書,
    • 5/18(二)公布得獎名單並以私訊通知。

    💖【書訊: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0?sloc=main

  • 家庭系統八大概念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6 03:50:23
    有 257 人按讚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