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庭污水排放標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庭污水排放標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庭污水排放標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StoryTeller 說故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早安故事:【背後藏刀】 她心底收藏著一個秘密。 那就是,總有一天她要對這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家庭報復。 自從誕生以來,家人便期望她能為家庭好好付出,她也不負眾望,在工廠裡每天沒日沒夜工作,不眠不休。她本性善良,希望可以盡自己能力為人類社會負出,但這麼多年來的壓力早已磨滅她的意志。 她累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

  •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6 08:00:00
    有 365 人按讚

    #早安故事:【背後藏刀】

    她心底收藏著一個秘密。

    那就是,總有一天她要對這個養育自己長大成人的家庭報復。

    自從誕生以來,家人便期望她能為家庭好好付出,她也不負眾望,在工廠裡每天沒日沒夜工作,不眠不休。她本性善良,希望可以盡自己能力為人類社會負出,但這麼多年來的壓力早已磨滅她的意志。

    她累了。「背叛」這個想法讓她很著迷。

    她幻想,總有一天自己可以拋下這些工作,離開密不透風的工廠,在廣大的世界自由自在地漫遊。但她知道,一般人遇上她的話,總沒有好結果。她害怕悲劇重演,知道在自己的命中,越美麗的東西她越不可碰。

    沒想到,終於讓她等到一個機會。那是大地震的一天,工廠亂成一團,工人四出逃走,温度逐漸升高,爐心融解,工廠崩壞。她的力量接近無限,卻一直受外間控制,現在她終於可以藉著偶然機會,離開這個終生囚禁她的工廠。

    天大地大,她隨風、隨雨四散各地。她隨心所欲漫遊,到處都是她未見過的新事物,世界沒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但誰都沒有力量阻擋她。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她都帶來死亡。

    有份創造她的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曾說過以下一段令人意味深長,來自印度教古書《薄伽梵歌》中的一段說話:

    「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她為人類帶來力量,也為人類帶來死亡。而這個死亡的氣息,將永遠與人類糾纏下去。

    Text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Illustrator:@ip.psd

    今天,4 月 26 日,是 1986 年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 35 周年紀念日。

    相對其他傳統化石燃料能源,核能發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才出現,對人類來說是一種年輕得像是小孩子的能源。但在過去不足一百年的短短時間內,全球已發生多次與核能有關的嚴重意外,如 1979 年的三里島事件和 1986 年的切爾諾比爾核事故等等,而 2011 年 3 月日本發生的福島核事故,讓全球又再增添了對核能的憂慮。

    十年後的今天,日本政府決定在 2023 年起,逐步將稀釋後的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

    不過,現時中國共有十六間核電廠,共有 49 座正在運作的核電機組,單是香港方圓二百公里內,已有四座核電廠,包括大亞灣、嶺澳、台山和陽江。而中國現存的 49 座核電機組,全都會將核污水倒入大海,距離香港只有五十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放射性物質「氚」的排放上限甚至比日本福島排放標準高出十倍。

    理論上,核能發電產生的空氣污染極少,發電效能亦高,但一切只限於意外發生之前;一旦發生事故,後果將一發不可收拾:至今,日本福島仍有多個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科學家亦估計,人類可能需要九百年時間才能重返切爾諾貝爾附近生活⋯⋯

    現時,全球可運行的核電反應爐超過四百座。核能看似美好,實際卻像一位背後藏刀的少女,而你不知道,甚麼時候會被她捅一刀。

    👉重温故事
    #這一秒故事:【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 】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one.is.storyteller/posts/1362605217211933/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切爾諾貝爾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3mtkXmF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6 21:10:31
    有 2 人按讚

    竹北水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開工 預計每日處理水量達4萬5千噸

    隨著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率提升,縣府辦理竹北市水資源中心第二期擴建工程,以因應未來污水處理量大幅增加,改善生活環境品質,今(5日)舉行動土儀式,縣長楊文科親自到場主持,新竹縣竹北市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二期實施計畫-水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工程(包含3年試運轉代操作),總經費4億6,429萬4,883元(內政部營建署補助92%、本府自編8%),擴建後每天處理水量增加2萬5千公噸,可加大竹北地區生活污水總處理量至每天4萬5千公噸,預計111年2月完工。

    楊縣長表示,近年竹北市人口數攀升,即將突破20萬人,水資中心擴建有其必要,將家庭排放的污水收集輸送至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或回收再利用,減輕對水域之污染,讓水資源永續利用,完工後能維護住家及水源品質,讓鄉親有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內政部常務次長邱昌嶽表示,不管是民生用水及汙水處理,都可能造成環境很大的傷害,二期擴廠後可增加每天的汙水處理量,未來也積極規劃相關再生水計畫,讓收集回來的汙水,希望一滴水能夠運用2次,把再生水給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產業使用,目前正與相關產業溝通中。

    工務處長林鶴斯說明,二期完工後,大幅增加處理水量,擴大接管區域,也有更佳的放流水質,降低河川污染,有助永續環境。工程效益為提高都市之地位及形象,可因應竹北用戶接管工程陸續完成後所增加之用戶接管污水量,進而提昇本縣用戶接管普及率,也將改善豆子埔溪及鳳山溪之水質,降低污水污染濃度,符合放流水標準。

    工務處提到,竹北市水資中心第一期於民國97年12月完工,主要用以處理竹北都市計畫區及高鐵特定區等區域民生污水,污水經主幹管收集匯合後流至水資中心,目前污水量已逾水資中心第一期設計處理量的80%以上,目前竹北接管用戶達27,506戶,接管率37.4%(以竹北總戶數73,551戶計算),未來將持續推動竹北地區污水下水道接管工作。

  •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 在 新竹水牛曾資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31 07:39:01
    有 90 人按讚

    解決河川污染 議員建議試辦灌排分離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李妍慧於今日(30日)走訪三姓溪流域時表示,民眾反映新竹市河川污染問題嚴重,兩人建議市府評估,在河川污染較嚴重的地區,選擇地點試辦「灌排分離」,以確保新竹市河川水質。有了優良的水質、清新的環境,才能夠確保農作物的生產安全,以及民眾的健康。

    曾資程表示,新竹市的河川包括三姓溪、客雅溪,都有汙染狀況,今日走訪三姓溪是為了要瞭解溪流的汙染來自何處、農作物的生產是否受汙染的影響,以及流域內的農地面積、農作物種類,以便作為日後向市府建議採取措施的依據。

    三姓溪(三姓公溪)主流長7.5公里,流域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佔新竹市總面積的10%。它有兩條主要的支流:源於古車路山附近的北坑,以及源於永春芒山東麓的南坑。這兩條支流皆位於竹東丘陵的西部。

    曾資程說,新竹市的河川包括三姓溪、客雅溪都有污染狀況,三姓溪的汙染最嚴重。

    審計部在107年決算審核報告更引用107年抽驗六處河川水質的檢測資料,指出三姓溪河川污染指數(RPI)為6.25,屬於嚴重污染,其他五處,包括盬港溪、香山地區灌排、油車溝、南門溪、客雅溪RPI分別為5、5、4.25、3.75、3.75,屬於中度污染;審計部也指出,香山區灌排、三姓溪、鹽港溪等3處之導電度均超過灌溉用水的水質標準。

    李妍慧說,河川污染的來源包括工業廢水、家庭廢水,其中,家庭廢水可以用污水下水道集中處理後再排放出來,但目前新竹市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只有17.17%,距離全國平均值33.72%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過去市民缺乏接管觀念,消極抵抗污水下水道接管,造成工程推進的困難。李妍慧建議市府加強與民眾溝通、形成共識,未來才能提高新竹市的下水道普及率。

    曾資程也建議市政府,對於工業廢水參照國外作法,將都市計畫外的農業用地啟動灌排分離的作法,初期可以選擇地區作為試辦示範區,再推廣到全市。曾資程說,近年來因為對灌溉水質的要求,水利會已經不同意廠辦的廢水透過水利會的灌溉溝渠搭排,因此這些廢水通常利用道路側溝排放,最終會流入灌概溝渠而污染河川,如果採用灌排分離、將廢水以截流方式,引到污水下水道系統,才能徹底解決河川污染問題。

    新聞聯絡人 曾資程 0933 976 599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
    https://m.ltn.com.tw/amp/news/life/paper/1307148

  •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6-18 08:16:24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

  • 家庭污水排放標準 在 宋國鼎律師苗栗縣議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17 19:48:06

    這是第一次定期會總質詢,關於「水與環境」質詢的重要部分。 一、 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基本上在104年間即已建置完成。而中央在75年間就制定《下水道 法施行細則》,當時就已經規範,「污水下水道」係專供處理「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之下水道。 有趣的是,我們苗栗縣也在95年間制定《苗栗縣污水下水道使用費徵收自治條例》,裡面規定了「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用戶,是包含「事業用戶」的。但是直到今天,竹南地區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號稱已完成建置,卻是不收「事業廢水」?在中央的規範於70年間就制定,特別是我們的地方政府也已經制定相關自治條例後,都已經過了幾十年,為何我們的「公共污水下水道」還是處於一種類似「半殘」的狀態?針對這樣的問題,水利處也特別在本次質詢公開承諾,「事業廢水」將於明年接管納入「污水下水道」處理,且相關收費機制已訂立。對此,我們一定會持續追蹤。 二、 目前「事業廢水」還是必須排入「地面水體」(例如河川、渠道等)。 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直接對水利會所管轄的灌溉(排)水路「搭排」的問題,將「直接衝擊」農民的灌溉用水,由於農委會的「農業灌溉水質保護方案」已擬於近年實施「禁止灌溉溝搭排」(能不能落實其實還是令人憂心...),且水利會目前非縣府管轄單位,暫而不論。目前《水污法》所規範的事業達到一定排放規模以上者,會依《水污法》加以「列管」。而依縣內環保局的函覆,截至108年3月22日止,中港溪流域達到「列管規模」之排放許可事業共60家次、後龍溪有61家次,房裡溪有1家次。但房裡溪卻是縣內目前「唯一」作「總量管制」的河川? 三、 所謂總量管制,依《水污法》第9條,如果因為「事業密集等,以放流水標準管制,仍未能達到該水體之水質標準」或是「經主管機關認定需特予保護者」,應就「廢 (污)水排放總量實施總量管制」。 (一) 縣內目前願意就房裡溪之排放實施總量管制,當然很好!但依環保局的函覆資料,房裡溪僅有1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但中港溪、後龍溪,皆有60幾家次達到列管規模的事業,卻沒有實施總量管制? (二) 再來就是依縣府的公告,房裡溪實施總量管制的理由大概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來源、避免工業廢水引灌造成重金屬蓄積於農地土壤中。但是,如果來看看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也是會引自中港溪流域的水源,加上目前污染的「整治場址」、「控制場址」、「地下水汙染限制區」,全縣有超過1/2的地點集中在竹南。環保局長在質詢中也承認,早期竹南、頭份是全國很大的石化工業區。事實上,迄今確實仍有工業區或工廠等等,就存在於中港溪流域附近,環保單位對這些問題實在不能視而不見。 四、 另外依環保局的資料,光是竹南地區在今年1到3月份,水污染的陳情稽查案件就有20次,但僅有稽查出2次違反法令。 事實上,除了關於苗北增加稽查人力或增設稽查大隊以爭取時效性外,另一個是《水污法》第7條加嚴排放標準的問題。以竹南地區的「灌溉溝渠」為例,即使不是事業廢水直接排入「灌排溝渠」的搭排問題,其他諸如灰寮溝等等受排放的地面水體,也可能會與灌溉溝渠相通。但問題是,環保局對於水質的檢驗標準就是依「放流水」標準,此一「放流水標準」如果相較於「灌溉水」的標準,以重金屬為例,往往是「寬鬆」數倍到數十倍之多。 在放流水標準相對寬鬆、又無總量管制下,就是我們的農田的灌溉水源? 五、 在網路上稱為「藍色多瑙河」的灰寮溝變色事件後,我們也多次和環保局溝通、接觸,環保局也在灰寮溝流域裝設了自動監測的設備。但當我們將裝設地點套繪整個竹南地區的流域後,這樣自動監測點到底能不能發揮功能,實在令人質疑?我們也要求環保局未來應該要分段執行。 我們的土地、河川,真的承受的太多了,終究,受害的會是人類自己。改變我們的家鄉,或許並非一蹴可及。但只有開始行動,才能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