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家家貓舍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家家貓舍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家家貓舍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家家貓舍評價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巴黎不打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週末小故事 | 一 大學時期,老師問我英語能力如何,招待德國交換學生有沒有問題?我謙虛的回答:「還好。」後來跟這位德國交換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老師問她在我家居住可有生活(語言)障礙?她開心地跟老師說我英文很好。 這種情況,只會被認為假仙,明明英文程度不錯幹嘛說還好。 大學畢業...

  • 家家貓舍評價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5-27 15:03:25
    有 150 人按讚


    | 週末小故事 |



    大學時期,老師問我英語能力如何,招待德國交換學生有沒有問題?我謙虛的回答:「還好。」後來跟這位德國交換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老師問她在我家居住可有生活(語言)障礙?她開心地跟老師說我英文很好。

    這種情況,只會被認為假仙,明明英文程度不錯幹嘛說還好。

    大學畢業在104上投履歷,當時的英文程度只有「好」與「不好」二個選擇。在經過上一次的經驗後,我決定不再謙虛,直接勾選「好」。面試時,老闆問我:「妳英文程度很好,是在美國長大嗎?」我回覆只有二個選擇,既然不是不好,就只能選好。老闆說:「沒關係,好不好以後就知道了。」

    這種情況,只好挫咧但(台語發音),英文程度好不好日後工作上就知道。

    其實語言程度的好壞,只有生活在當下的自己知道,不用在乎他人評價。

    ---------------------------------------------------



    這個週六是「鄰居節」,我們住的大樓沒有人組織活動,而工作室那邊則有管理員主辦鄰居節的晚餐派對。

    同一個大門進入有好幾個庭院,一樓是建築師、室內設計師、藝術家、設計師、影片製作等工作室,二樓以上都是住家。跟住戶不同,我們這些人是因為工作而到這個地方來。所以晚上的鄰居節派對,除了我們是工作室鄰居,其他都是住戶。

    鄰居節就是大家各自帶一道菜和酒水來分享、閒聊、跳舞,大家的菜端上桌,才發現原來我們工作室的鄰居來自世界各地,葡萄牙、英國、巴西、波蘭、黎巴嫩、摩洛哥⋯等,像外子一樣的巴黎原住民佔極少數(沒出席鄰居節的其它工作室也多是原住民)。

    初夏夜晚大家吹著微風在庭院裡喝著酒、吃著異國料理閒聊,孩子們在一旁玩躲貓貓,左鄰右舍的感情就是這樣維繫。

    (鄰居節始於1999年巴黎17區,到2015年,全球有36個國家三千多萬人參與,法國當年有八百萬人參與,你們昨天有參加鄰居節嗎?)

    ---------------------------------------------------



    一個為了愛情而來法國定居的年輕女孩最近常常找我聊天,覺得與男友父母互動不佳。我聽完她的敘述之後,不難理解男友父母對她的誤會與距離。經過她的同意,在此跟大家分享她的故事。

    在作客男友父母家時,她台灣人害羞又怕打擾人的個性,常常躲在男友房間直到被叫用餐才上桌吃飯。吃完飯也因為作客心態,吃完就趕緊再回到男友房間。

    這樣對法國人來說可以是零互動,因為真正的社交時間不只有在餐桌上,餐前酒更是重要的時刻。很多人相約的時候,與其約吃晚餐,約餐前酒的更多。此時就算法語不好,落落大方的坐在客廳聽別人聊天練習聽力或當個美美的花瓶也可以。

    吃完飯後,法國人當然不會要客人收拾洗碗,不過主動要求幫忙,是展現基本的禮儀與家教的時刻(除非有傭人收拾餐具,那自然不用幫忙)。我們常常受邀到我大姑家用餐,雖然她也會客氣的說「放著就好,我等會兒再收」,但是大家還是會主動幫忙把餐桌上的餐盤收到廚房。至少她稍後只要放到洗碗機裡就好,也輕鬆許多(沒人叫你洗碗喔!法國家庭多有洗碗機,也不用把餐盤放洗碗機,因為每一家的主人都有自己放碗盤的方式與習慣)。

    有些時候不是要搶著表現什麼或巴結什麼,而是展現基本的家教與禮貌。不想被當外人,只有先不把自己當客人。所以千萬不要上了那個「放著就好,我等會兒再收」的當,因為到人家家裡作客跟到餐廳吃飯還是不一樣的。

    最後追加一點,不要空手去作客!年輕美眉的男友總是跟她說不用準備,因為他們兩個都是學生。但就算是一瓶便宜的紅酒也沒關係,這也是法國作客基本禮貌,不要上了「沒關係,你什麼都不用準備」的當。

    我知道不好拿捏,尤其是異國文化之間,還有太多的小細節要注意。不過既然選擇了,就只能試著融入。跟其他為愛跑千里的年輕女孩們分享~

    (下圖:鄰居節海報)

  • 家家貓舍評價 在 Reina Wu。吳小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30 21:48:24
    有 8 人按讚

    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這是我所不知道的陳冠希,不在意他人眼光,堅持自己所堅持的

    ————————————————————————————
    14年做出中國潮牌第一 陳冠希究竟在做一門怎樣的生意?

    最近陳冠希又上頭條了,這次不是因為他的私生活。

    而是因為他的生意。

    第二屆紐約中美發展論壇上,陳冠希作為CLOT創始人在臺上演講,一頭小辮講的居然是中國制造。

    跟他一起演講的是人工智能三大教父之一,Facebook的 AI 實驗室負責人,矽谷知名孵化器500 startup的合夥人,還有前佳士得首席企業社會責任官。

    講的都是神經網絡技術、企業社會責任、創投獨角獸。這跟大家印象中的陳冠希,畫風完全不搭邊。

    但其實2003年左右,陳冠希就成立了CLOT, 當時還是李寧、361度、中國喬丹當道的時候。

    CLOT店一上新,年輕人的眼睛都紅了:還在念書小孩排隊等進店,一件500美元的T恤買起來毫不手軟。

    他不僅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作品更是一部賽一部火:《頭文字D》、《無間道》,hip-hop專輯常常一打榜就高高掛起,不給別的歌手活路。

    但與其他女星的醜聞傳出之後,他就一路銷聲匿跡了。

    就在很多人好奇他到底去哪了、在干什麽的時候,他就手捧著年賺1000多萬美金的公司CLOT,告訴妳他回來了。

    偶像已死,
    現在他是潮牌老板陳冠希

    很多人都以為陳冠希的人生轉折點在艷照門,其實應該是他的公司CLOT。

    如果沒有這個牌子,他父親生意不景氣時一家人可能差點流落街頭;如果沒有這個牌子,10年前的那場醜聞之後,他可能無地可去,無事可做,也可能再無今天的陳冠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CLOT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那時正是陳冠希當紅的時候,他就已經深埋了不安全感:名聲不靠譜、女人不靠譜,只有生意最安全。

    同年,陳冠希和發小潘世亨來到東京,認識了“原宿教父”藤原浩。當年的東京已經是整個亞洲最潮的地方,新貨一來就能一呼百應,而香港卻連一家潮牌專賣店都沒有。日本一件700港幣的衣服,倒手到香港能賣3000多。

    藤原浩帶著陳冠希在日本的街頭晃了3個月,等要送冠希走的時候問了這麽一句:“妳這麽喜歡衣服,為什麽不自己去開店?”

    營銷大師格萊德威爾有這麽一句話:“如果一件事情妳第一個做,就有99%的成功幾率。”碰巧陳冠希特別喜歡這句話,於是回去就在銅鑼灣開了一家自己的潮牌店JUICE。

    本來陳冠希的父親給了他50萬港元作為啟動資金,意思就是給兒子隨便玩玩,還給他潑冷水:“勸妳去買個房子,不要開店,因為一定會失敗。”

    那件事之後,陳冠希銷聲匿跡,抓住最後一根稻草一樣開始專心打理生意。CLOT開到今年14 個年頭,9間潮店分布在香港、臺北、上海、北京、成都、長沙、洛杉磯、巴黎。

    生意越做越大,除了音樂、時裝及設計外,CLOT還經常參與一些公關顧問工作及籌劃活動。活生生把自己從一個潮牌發展成了一家集團公司。

    這也難怪CLOT集團已經連續好幾年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金了,今年年初還拿了虎撲體育一筆數千萬元融資。同時,他在國內的一家新公司INNERSECT,也確認在6月完成的千萬級融資。

    但和不少明星潮牌三五年夭折的命運相比,CLOT 與大牌聯名無數,還成了國內唯一一家入駐天貓旗艦店的潮牌,創下了上線2秒,陳冠希同款T售光的記錄。

    妳只需要不時抽空瞄一眼潮流資訊,CLOT 一直都不缺聲量。

    2003年從日本回來,陳冠希就想得很清楚,CLOT就是要將歐美街頭文化移植到中國,並將其變成一種潮流。

    但美國有街頭,日本有原宿,中國有什麽?陳冠希腦中白光一閃——中國風。

    陳冠希其實出生在加拿大,從小父母離異,父母給了他很多錢,卻沒有人是真的陪在他身邊。19歲那年回香港度假的陳冠希感受到了鼎沸的香火氣和人氣,讓他一見如故,最後執意留下獨自生活。

    而準備開始設計聯名款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將香港街頭常見的中國元素加進去。而且他還不只是加一點中國風的標簽,而是真正去摳細節。

    於是就有了2006年CLOT與NIKE合作的第一款鞋“Kiss Of Death ”, 鞋底和鞋墊上都印有中醫的腳底經脈圖,鞋盒仿造中國古書設計。全球只賣500雙,有市無價。

    另一款1World Air Force 1的鞋盒更惹人矚目,是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的六角糖果盒。鞋面是雙層設計:表面是紅色絲綢的料子,裡面是印有品牌圖案的深啡色皮革,但是至今沒人舍得撕開過。

    這兩款單品一下子奠定了江湖地位,於是一發不可收拾。

    之後,CLOT將中國風延續到了日本涼鞋品牌SUICOKE。簡單的一雙鞋,卻搭配了茶具、玉佩、羅盤、古裝書等器物。真正將中國文化是深入骨髓、溶入生活,而不僅僅停在表面。

    街頭巷尾的小食也出現在了T恤上,“老細,一碟乾炒牛河唔該。”

    而唐裝這一華人的代表更是在他的設計中,被運用的出神入化。這款與大神Nigo的品牌Bape聯名出的迷彩唐裝,是當年淘寶上假貨販子最喜歡炒作的一款。

    可以說,每一次聯名,CLOT都在無所不用其極地將中國文化交融進去。沒有 CLOT,誰也不會想到中國風可以這麽玩,至此CLOT被封國潮第一牌。

    但其實封神這並不是他的最初目的。從小時候的孤身一人來到香港,到10年前在中國受萬人唾罵遠走洛杉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

    而他把用中國文化做內核的CLOT帶到了美國,帶到了巴黎。還在巴黎時裝周玩起了快閃店、簽售活動,以及街頭時裝發布會。

    曾經,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只有名牌沒有潮牌,只有土豪消費沒有亞文化消費。

    是他的CLOT,給一大撮在都市街頭生活和遊蕩的年輕人,普及了另一種消費方式,並憑己之力將一種叫中國風的潮流玩法帶去了國外。

    然而他卻在紐約大學的演講中說:“不要忘根。”

    依舊狂,
    但真的不一樣了

    很多人都很哈陳冠希,一是因為他潮,二是因為他狂。

    但10年前那場意外,那麽狂的人面對千夫所指,只說了一句話:那些說我屁都不是的人,我就是要做給妳們看。

    於是他閉門不出,一門心思撲在生意裡。工廠自己跑,渠道自己談,坐在地上改版式、選布料、定方案,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在VICE給他拍的紀錄片裡,他的美國合夥人曾說,第一次見面我沒有去網上搜他,只是覺得這個年輕人很不錯也不裝逼,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但他還是藏不住狂的那一面。10年前剛和Nike談生意時,對方就說:“妳們中國的公司就是 cheap就是沒品質。”陳冠希反問,妳們的鞋子一半是中國生產的,妳在開玩笑?

    於是他花了10年時間,來提高“ 中國品質 ”。但在潮牌漸漸在中國流行之後,Supreme進來了,Babymilo進來了,國內卻一頓亂抄。猩猩頭換成貓貓狗狗,logo稍微改一改,換成Superme。

    他氣,他本不屑於抄任何國外的東西。就像前段時間他公開diss余文樂,就是看不慣模仿痕跡太重。

    他要和其他的品牌不一樣,別人是抄創意,再做個更垃圾的版本,而他卻是要學習。

    他深知Supreme的內核是美國街頭文化,不是說中國改個logo就能抄到的。所以將中國文化變成CLOT的內核,讓別的國家也抄不去。

    他還說,

    不能因為“中國 ”這兩個字,就放低評價標準。一件好產品會自己證明自己,而無需強調它產自哪裏。

    也不要變成那種“投機 ”的人,看到一些新產業很熱很賺錢,比如嘻哈或者創業,就想著進去撈一筆就走。那我對妳的一生,會感到很遺憾。

    最開始人們不一定會理解妳所表達和追求的東西。但如果妳有一個好的想法,人們早晚都會跟隨妳的腳步,賞識妳的想法。

    如今他已經37歲了。但其實,現在的他才更知道自己是誰:既沒有被8年前的那件事綁架,也沒有別自己的狂拖累。就像他洛杉磯的同事說的:He knows his shit. 這種能hold住一切的叼,才是真的叼炸了。

    沒有人能讓我輸,
    除非我不想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