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客家方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客家方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客家方言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淺談那些中國方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朱思思 馬鈴薯、薯仔、土豆、洋芋,哪個說法是對的呢? 答案是以上皆是,因不同方言中有不同的使用習慣而有不同的名稱。一般來說,「馬鈴薯」(potato)是統稱;而「薯仔」是香港、廣東等粵方言地區慣用的稱呼;「土豆」則是東北一帶等使用官話方言地區的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
客家方言 在 Yinyin Yeh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08:31:22
🧒🎵 這天在桃園觀音崙坪文化地景區參加了草地音樂會,這兒有許多客家文化,所以當日的音樂會是以客語來呈現,我與孩子都不諳客家方言,但在這兒的草地玩耍聽著現場伴奏也好享受,這座戶外音樂廳是用很厲害的技術打造,每根木頭的弧線都非常美,是工藝的極致! . . . . . #mybabygirl #kids ...
客家方言 在 tianlo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3:48:25
行动管制期间好像发现网络上的客家视频越来越多人玩了! 哈哈...好热闹哦! #客家崛起 #马来西亚 #客家 #方言 #亲切 #好玩 #加油...
-
客家方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5-20 08:00:00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族同化,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如圍頭人講圍頭話;水上人講蜑家話;客家人講客家話。其中,圍頭話和蜑家話都是粵語的分支,與當今香港的主要語言廣州話,同屬於粵語,基本相通。由於新界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與九龍、新九龍、紅香爐島(香港島)同屬大清廣東新安縣管理(唐前曾名「寶安」,民國以後復用「寶安」)。「香港」、「新界」並非此地之原有名稱。除此之外,新安縣界域包含今天香港及深圳大部分地區。因此,新界原居民的籍貫順理成章寫作「廣東寶安」,與現在深圳原居民所寫的籍貫相同。客家人有編修族譜的習性,在追本溯源查客家人的姓氏族譜中,可以發現客家人源於漢族,是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活動範圍約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間。經語言學家考證,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韻,其社會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習俗、服飾衣著、信仰崇拜、風水迷信等方面類於舊中原。說到水上人,香港開埠以前有多少水上人,至今已很難稽考。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就是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順治十八年 (一六六一年) 八月頒佈「遷海令」,命沿岸居民內遷,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粵沿海居民盡入內地,香港居民無一幸免。直到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正月頒令才容許沿海遷民遷回故土。由此可知,今天的香港水上人應該是康熙頒令後才從珠江三角洲一帶遷來香港。至於鶴佬人,鶴佬原稱福佬 (因「福」字的鶴佬方言發音近似粵語的「鶴」字),先輩源自福建,其後聚居於粵東,即潮汕、海陸豐 (即汕尾) 和今日的惠洲縣區。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有不少鶴佬人已移居香港,大部分從事捕魚工作,亦有以農為業。現今除了一些由鶴佬人興建的廟宇外,其歷史遺跡留下不多。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九龍城的福佬村道和長洲的學佬巷,而長洲的太平清醮也是以鶴佬人為主導的祭祀活動。客家嫁娶中的迎親俗,別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與家人 同桌吃“告別餐”。飯後,新娘祭拜祖宗,拜別雙親,站在畫有八封太極圖的“米篩”上“過米篩”,換上新鞋,接著由父兄或長輩將她背上花轎(如今多是轎車),潑上一碗水,意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頭偕老。這時新娘放聲大哭,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舊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轎出嫁的,除了花轎,還有其他人員組成的迎親隊伍。迎親隊伍的最前頭,後面跟著媒人轎,樂隊,由兩個小孩坐的燈轎,然後是新娘的坐轎,最後是嫁妝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引來大批看熱鬧的人群,更增添了熱鬧氣氛。傳說最早時曾有一迎親花轎過未剪綵的新橋,守橋人不讓通過,聰明的新娘下轎對守橋人說:“新人過新橋,百年夫妻萬年橋。”這話感動了守橋人,破格讓迎親花轎通過,後成了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海陸豐鶴佬民系(閩南民系)傳統婚禮時,前往迎娶新娘的一個儀式是陸上扒龍船。昔日福佬人在嫁娶時,男家的女性親屬每以「扒龍船」迎親,但原本居於漁船的水上人近年陸續搬到公共屋邨,因已移居陸上,划艇迎親的風俗改由跳「龍船舞」代替。也會在其他喜慶活動如太平清醮、神誕等出現。 -
客家方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2-17 11:59:40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小穀圍島)南部,原練溪村的區域內,總占地面積16.5 公頃,是集觀光、休閒、娛樂、住宿、餐飲、購物,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適應蓬勃發展的大城市周邊旅遊日益生活化的趨勢,旅遊需求,成為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融文化溯源、旅遊觀光、鄉村度假、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大觀園。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是一種民間藝術,顧名思義其演出是利用燈光把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白色的影幕上,以表演故事的戲劇,是世界許多國家皆有的一種戲劇形式,如土耳其的皮影戲稱為 Karagöz。藝人在幕後操縱著皮影人物,再伴以音樂和歌唱方式演出,有「電影始祖」之美譽。在過去電影、電視等等媒體尚未發達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五華提線木偶戲是廣東梅州的漢族傳統戲劇。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至今已有600 多年歷史。五華提線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懸絲戲”; 木偶造型精細,形體高大(高度約為90 釐米),操縱木偶的線多達14 至20 條。演唱以漢調為主,間唱客家山歌、民歌、採茶小調,對白用客家方言;曲調優美、熱烈奔放、動聽感人;劇目有以漢族民間故事、傳說、歷史人物為題材的傳本 戲和雜耍戲。每天早上10:30、11:30和下午13:30、14:30、15:30都有精彩的木偶故事表演。
各場地演出時間表:-
練溪戲臺: 激情歲月(革命歌舞)
水上劇場: 五華提線木偶
皮影劇場: 陸豐皮影戲
珠江劇場: 印象珠江(雜技)
嶺南劇場: 印象嶺南(最大型舞台表演)
祠堂廣場: 水鄉捕魚節(練溪湖表演)
街頭獻藝: 杖頭木偶
所有表演均可免費觀看,節假日和黃金周還會加演!具體演出時間會因天氣等原因有所調整,以當天公告為準。
客家方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淺談那些中國方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朱思思
馬鈴薯、薯仔、土豆、洋芋,哪個說法是對的呢?
答案是以上皆是,因不同方言中有不同的使用習慣而有不同的名稱。一般來說,「馬鈴薯」(potato)是統稱;而「薯仔」是香港、廣東等粵方言地區慣用的稱呼;「土豆」則是東北一帶等使用官話方言地區的流行稱呼;而「洋芋」的叫法常見於台灣地區,在吳、湘方言中也是常用叫法。關於「馬鈴薯」稱呼不止於此,有興趣的同學可参考項夢冰、周焊培〈漢語方言裏的馬鈴薯〉等文章,今期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甚麼是「方言」。
方言,以字面而言就是「地方使用的語言」,據《漢語大詞典》中「方言」詞條解釋:「語言的地方變體。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話」。「方言」可以說是相對於「標準語」,同時又是集中在一個地區發展成具特徵的「通行語言」,如王維〈早入榮陽界》詩言:「人見風俗,入境闻方言」。
十大地方通行語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有着悠久歷史,故而發展出不下數百種方言,有的隨着時間而消失,有的則合而為一,發展成更趨成熟的語系。時至今日,各種方言仍不斷地在發展、變化。早在1900年,學者章炳麟於《書》提出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區;後有不少學者提出「七分」的說法,長時間為方言學界普遍接受。就官方而言,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除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外,也依此說,將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閩方言。但如上文所言,語言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故2017年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中(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方言、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
普通話VS方言
說到方言之間的差異,一般體現於詞彙、語法(如語序)、句式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前文提及的「馬鈴薯」,就是方言詞彙使用差異的典型例子之一。諸如此類,常在生活中引起不少的趣事,例如「土豆」在東北地區是馬鈴薯,但在台灣或福建等地區,因「土豆」和「花生」在閩方言的發音類似(近似粵音「拖逗」),所以有時「土豆」在當地指的其實是花生。
不過方言皆源自共同的母語——古代漢語,因地理、歷史、社會等種種因素而漸漸有異,可謂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詞彙、語法方面彼此都存在一定的對應規律。
小總結
每種方言均承載着特別的歷史、文化等內涵,繼而組成博大精深的漢語言系統,這是決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雅俗之別,卻無優劣、高低之分。如今隨着時代發展,人口流動更勝從前,即使不必到訪當地,也能在生活周邊聽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講着不同的方言,對此我們應予以尊重、珍視每一種不同的方言。
(本文曾於2020年12月11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悅讀語文 #方言 #土豆 #馬鈴薯 #薯仔 #洋芋 #土豆仁湯 #牛奶煮花生 #七大方言 #十大方言
客家方言 在 Tianlong 余畑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动管制期间好像发现网络上的客家视频越来越多人玩了! 哈哈...好热闹哦! #客家崛起 #马来西亚 #客家 #方言 #亲切 #好玩 #togethergether #加油
客家方言 在 Yapp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沈澱自己的心靈,給自己的一些寧靜及反思。
你/妳 如果願意,請來傾聽我的心
與我韓國的友人Beatmaker- Fa.B 合作的客家方言旋律說唱,
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趕緊把耳機戴上,一起停下腳步
回頭看看過去的自己,以及自己還有甚麼未完成的心願。
youtube高畫質連結 : https://youtu.be/g48CGY0uc3s
网易云高畫質連結 : https://goo.gl/1hrbfW
SoundCloud 高音質連結 :https://goo.gl/2K7SdR
..................................................................................
詞/曲 Lyrics & Composer : YP a.k.a Motang曾姆湯
錄音 Recording : YP a.k.a Motang曾姆湯
編曲 Beat Arrangement : Fa.B from Korea
後期混音 Mixing & Mastering : Vigoz Chen
攝影 Cameraman : 陳柏丞
影像製作 Film Editor : 陳柏丞
特別感謝: JZW 、彭柏欽
部分照片素材by 顏譽
Instagrams : https://www.instagram.com/yp_47/?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