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客家建築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客家建築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客家建築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客家建築特色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74的網紅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凡客家必土樓,什麼是台灣客家文化?】 #這篇文以統整相關資料為主 前些日子看社群媒體上,不少網友討論建造中的「竹北停八BOT遠東百貨」造型,上方是帶有客家元素的「土樓」設計,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這也成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只要有客家族群的地方,就會蓋土樓來表示其族群意象,然而有趣的,莫過於台灣客...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20的網紅艾蛙媽 VS. 達樂哥Aiwa H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竹免費親子景點】合興愛情車站,下一站幸福。迷你小火車,享受親子同樂時光 - #新竹免費親子景點 #合興愛情車站 #迷你小火車 - 台鐵一度打算廢站,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於是促成了合興車站的重生,該站也因為這對夫妻的故事而聲名大噪,因而有「愛情火車站」的浪漫別名。車站保留古樸的日式木造建築...

客家建築特色 在 明叡 詹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58:33

郊。遊 疫情後...好久沒有出過台北走走了, 大家的齊心抗疫下,終迎來了緩解的日子, 因此把時間, 規劃一日遊行程,出城去踏踏青,享受美食!! 在網路上先做了功課, 找到了一個有玩、有吃、可踏青的地方, 位於三義的「卓也小屋度假園區」, 當然吸引我的除了有素食餐點外(沒錯!素食對我很重要,而且還是...

客家建築特色 在 ♥陳小八❥?????台南❥高雄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6:22:16

大家都關在家好久了🥲🥲尤其是對習慣休假就會出門走走的人更是一大考驗😣 那我們現在能做什麼呢~~ 就是先做功課囉❤️ 因尚未完全解封,可優先下載「享趣泰安玩」APP 這是一款針對苗栗泰安區域的APP! 為什麼選擇泰安呢~疫情爆發前我每年都會到苗栗至少一次! 有很多特色休閒農場、溫泉、民宿、餐廳、小秘境...

  • 客家建築特色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4 09:02:14
    有 228 人按讚

    【凡客家必土樓,什麼是台灣客家文化?】

    #這篇文以統整相關資料為主
     前些日子看社群媒體上,不少網友討論建造中的「竹北停八BOT遠東百貨」造型,上方是帶有客家元素的「土樓」設計,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這也成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只要有客家族群的地方,就會蓋土樓來表示其族群意象,然而有趣的,莫過於台灣客家族群從沒出現過土樓建築,所以藉此來討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客家文化」到底是什麼?

    #客家土樓起源(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其實更精確名稱應該叫「福建土樓」,這是一種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生活和共御外敵防禦要求的大型樓房,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

     以客家圍樓為代表的該類型建築,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直至17世紀之後,不但讓客家人最後定居於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

    #為何台灣沒有福建土樓?
     這裡引用 #王雯君 投書中,整理莊英章在「客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筆記,提出下列五個說明臺灣沒有圓形土樓原因:
    (1)當初從大陸來臺者都是單身,不符合土樓為宗族聚居的概念。
    (2)臺灣漢番之間是因為政府介入,土牛溝界線明顯,不需要土樓防禦。
    (3)來臺者經濟力不足以建造龐大土樓。
    (4)年代不夠久遠,所以單姓村的延續難以維持。
    (5)土樓集中在閩西,但客家移居者多是以粵為主,則他們來到臺灣前原本就非土樓居住者。

    #台灣客家建築特色?
     這裡引用專門研究客家文化的 #陳板 老師,在「臺灣客家文化」建築文化提到:臺灣客家建築幾乎和中國原鄉截然兩異,在材料運用上幾乎都是因地制宜〈從精神的層次,也可說是延續原鄉之傳統〉,用泥土、用火磚、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築物的在地資源優先考量。在色彩美學上,創造了與原鄉「白牆烏瓦」截然兩異的審美價值觀,逐漸吸收了閩南「紅磚紅瓦」的新風味。

     在客觀的空間文化的欣賞上,也可以結合不同地區與家族的產業型態,瞭解每個在地性客家建築的價值所在。例如,北臺灣因為清末、日治時代初期樟腦產業之故,建築從農業型態的居家規模轉變為與其他族群更緊密互動的多元產業生活空間,紅磚的運用結合原鄉宗族空間的營建文化,型塑出極為優異的客家庄建築美感。南臺灣最具特色的空間形式,應可說是創造了正身與橫屋之間的「廊間」〈或稱「廊仔」〉,廊間相當程度反映了原鄉中國所未有的熱帶性氣候的生活空間需要,相當開放的空間〈三個經常不關闔的門、兩個室內間門、兩個透空式窗戶〉,經常當成家庭內客廳、灶下或餐廳等最主要生活核心。深具在地風味,值得拜訪。

    #總結
     這篇文主要是梳理有關「福建土樓」與「台灣客家建築」之間的關聯性,稱不上是自己書寫觀點,更多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有了新的視野來看待此議題,從中國建造圓形土樓需求,到台灣過往客家族群實際生活來看,台灣現在各縣市所蓋的「福建土樓」意象,不是什麼歷史現場還原,而是為了營造而營造、為特色而特色所產出的「文化加工」,非但不能彰顯台灣客庄價值,還曝露對台灣歷史的認知不足。

     當然,每當有此疑義提出時,總有人打著「這也是客家文化啊」來解釋,我想除了「竹北交大客家文化學院」(圓形土樓建築),能用「研究學術、推廣文化」來勉強廣義解釋外(學術單位),其他縣市客家建築,用圓形土樓確實頗為奇怪,就像「如果」有台灣政治人物、建商蓋「萬里長城」當縣市地標,你說「台灣又沒遊牧民族侵襲,蓋這幹嘛?」,結果答覆「這是為了推廣漢族文化」來解釋,一樣荒謬又好笑。

     即便同個族群,也會因地理、時空環境改變,而導致文化、建築、飲食、習俗…有所不同,最後因應「在地化」成為獨有特色。竹北有名的客家聚落「六家林家」,見證竹北發展與改變,其歷史建物與文物保留完整,恰恰是打臉「竹北遠東百貨土樓造型」的最好例子。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由各種不同族群交織,並延伸出特有文化,如以台灣為圓心點,去認真檢視原住民、客家、閩南、外省人、新住民等文化「在地化」的結果,一定能找出屬於自己族群的文化特色,而不是為求政績、好看、方便,來抄襲、加工,這都會影響我們後代對自己、在地、歷史的錯誤認知。

     不過此種亂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客家縣市有土樓意象建築),大家好像也習以為常,人家的福建土樓是拿來抵禦外敵,我們的「台灣土樓」是拿來「做政績」、「發大財」,就這點廣義來看,好像也很符合台灣文化拉(誤)

  • 客家建築特色 在 天生寶家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17 09:10:40
    有 105 人按讚

    一起搭上時光機回到早期純樸年代,亞洲最大室內懷舊主題文化村,15大場景台灣四大族群文化,閩南的三合院建築、眷村美食、原住民部落的傳統工藝、及展現客家建築特色的湖口老街百年濃縮在館內,復古風~帶大家去看看嘍!!走吧~~

  • 客家建築特色 在 舊文化復新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6-18 20:00:00
    有 178 人按讚


    全台灣最短的老街:桃園三坑老街的客家巡禮

    台灣各地都有老街,最神奇的是街上景物大同小異,當大家被各式攤販、老廟宇吸引的同時,鮮少注意老街背後的文化故事。全台最短的老街就在桃園龍潭,三坑老街接近河岸,是一個因水運而興起的客家文化聚落,在鐵公路取代水運之後因此沒落,早期三坑是泰雅族的領域,漢人為了開墾經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這影響了聚落的出入規劃,像是進入三坑老街前需要彎兩個彎,是利於防禦、設埋伏的入口道路設計;客家建築特色包含經濟實惠的就地取材,這裏的建材以土與木為主,並以土燒成紅磚與烏磚混雜使用,早期磚較薄、晚期磚較厚。目前老街內的連續店面僅存九間,下次到三坑老街不妨觀察看看這九間店鋪的門面,也具有客家商鋪的建築設計特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