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宜蘭神經內科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宜蘭神經內科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宜蘭神經內科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宜蘭神經內科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搶救急診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偏鄉地區醫師招募不易,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有29家偏鄉醫院公告174個職缺,而內科、眼科是最缺人的科別。為保障偏鄉居民的就醫權益,健保署建置出「全國偏鄉醫師人力需求平台」昨上線,讓偏鄉醫師職缺一覽無遺,有熱忱的醫師能藉由平台獲取職缺、交通、住宿等資訊。 花東地區曾一度出現334個醫師職缺,健保署推動試...

  • 宜蘭神經內科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6 04:53:11
    有 26 人按讚

    偏鄉地區醫師招募不易,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有29家偏鄉醫院公告174個職缺,而內科、眼科是最缺人的科別。為保障偏鄉居民的就醫權益,健保署建置出「全國偏鄉醫師人力需求平台」昨上線,讓偏鄉醫師職缺一覽無遺,有熱忱的醫師能藉由平台獲取職缺、交通、住宿等資訊。
    花東地區曾一度出現334個醫師職缺,健保署推動試辦計畫後,協助媒合131個缺,其中玉里慈濟110人、花蓮慈濟7人、部立台東醫院7人、關山慈濟7人,但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媒合成功的案例並非全是健保署功勞,鄰近醫院都會互相支援。
    為促使全體國民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健保署主動蒐集偏鄉60個地區旅遊景點、交通資訊、美食地圖及住宿推薦,在全球資訊網/主題專區建置「全國偏鄉醫師人力需求平台」讓醫師查詢服務缺口,與院所窗口接洽。
    李伯璋表示,醫師只要進入網頁,就能掌握各偏鄉的職缺,包括是專任或兼任、有無住宿、怎麼前往等。目前已有29家醫院公告174個職缺,地區遍及宜蘭、南投、嘉義、花蓮、屏東、台東、金門及澎湖,最缺人的科別是內科,共有39個缺,其次是22個缺的眼科、10個缺的復健科、9個缺的牙科及急診科、8個缺的神經科及骨科等。他也歡迎有熱忱的年輕醫師、退休醫師赴偏鄉就職。

  • 宜蘭神經內科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3 17:01:56
    有 303 人按讚

    ❗今晚持續關心疫情最新訊息❗
    【#有話好說】2021.01.13(三)
    .
    👤來賓:
    周百謙(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何建輝(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北榮宜蘭榮院加護病房主任)
    洪素卿(資深媒體人)
    .
    昨天新增的本土病例是 #院內感染,讓醫護防疫再度繃緊神經,醫師也指出,院內感染風險最高的地方就是手術室,而 #插管 雖然主要由麻醉醫師負責,但周圍一、兩公尺內距離,都可能有感染風險。
    .
    在醫院 SOP 中,「插管」該如何執行?為何具有高風險?今天再度請教專業醫師的解說!此外,前衛生署長 #楊志良 批評染疫醫師未落實防疫,「開除說」引起醫界反彈,是否醫院感染控制確實該檢討?
    .
    今晚再一起來關注!
    .
    🚩 八點有話好說,一起來看直播
    ▎有話YT| https://www.youtube.com/c/PTSTalk
    ▎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 宜蘭神經內科 在 鋼鐵媽媽的Andrew與山姆 Iron Mom’s Andrew & S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7 10:28:41
    有 953 人按讚

    2020🙈?到底是惡靈惡靈😈?還是愛你愛妳❤️?

    「夢一場,卻很真實!💔」

    鋼鐵媽媽已經離開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Andrew對於「新生活」的適應似乎還沒有太糟,或許是去年一月(2019)從菲律賓搬回台灣之後,媽媽就進進出出醫院了五次,所以Andrew可能某方面程度上習慣跟山姆相依為命過生活。當然,媽媽這一次住院就再也沒有回家了...😢

    當Andrew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總還是會murmur地說「I miss mommy...」。

    其實,這個2020年到底是好是壞,也不太好去做個比較。對山姆、Andrew、家人以及我們的朋友們,絕對是糟透了的一年,因為我們失去了至親至愛,鋼鐵媽媽。

    不過在這2020年裡,也還是有幾件不錯的事情。第一,我們一家三口👨‍👩‍👦去了一趟美國南加州Family Road Trip兩個禮拜,期間去了Big Bear看雪❄️,去了San Diego的Lego Land,去了Universal Studio大玩特玩一路慢活,還體驗了LA Downtown的悠閒生活。

    從美國回來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嚴重膿胸進了醫院,美國也隨之疫情大爆發,well,至少膿胸沒在美國旅行的時候發生,疫情大爆發的時候我們也按原訂時間回台灣了,這些也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好事吧!🙏🏻

    然後,我們又帶著Andrew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項體能極限挑戰,福隆海岸騎腳踏車20公里,這當然也算好事一樁啊!

    我們也去了宜蘭夜宿,又帶Andrew體驗了人生第一露(帳篷露營),在八月底還一起陪著Andrew上小學一年級,這些也通通是好事吧!

    當然就在Andrew開學的第一週後,鋼鐵媽媽就因為呼吸喘不過來,於9/8再度進了醫院急診,當時沒戴氧氣導管的血氧濃度最低降到85%(正常人的血氧濃度應該在97%-100%),平均心跳約在110-120之間(正常人約在60-90),呼吸次數約在25-28(正常人約在12-20)。

    幸運的鋼鐵媽媽在急診室待了一個晚上之後就轉到腫瘤內科病房了(跟今年3月那次膿胸急診一樣),當然是幸運也是不幸的開始,隔天腫瘤內科主任馬上找山姆約談,並告知鋼鐵媽媽的病況其實很不樂觀,原本只存在胸椎19年的軟骨肉瘤已經轉移到肺部了。當下的山姆並沒有想太多,反正都被嚇了19年了,這次應該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頂多就是住院進廠保養個一個月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卻怎麼也沒料到這也是鋼鐵媽媽她生命倒數最後兩週的時間了。⏱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在鋼鐵媽媽最後的兩週生命裡,說是沒受太久的苦,卻也受盡了折磨,尤其在身心靈上的三重打擊,每況愈下的呼吸衰竭情形讓鋼鐵媽媽再也支撐不住了。在第二個禮拜,病況整個急轉直下,在已經是100%純氧的供給,並且氧氣供給調至max的情況下,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的狀況絲毫沒有任何改善。最後,在鋼鐵媽媽的同意,以及當初與山姆達成的共識之下(DNR,在最壞情況下不插管不急救不做任何侵入性的治療),在專業醫護的照護下開始施予嗎啡及鎮定劑,並慢慢將劑量提高,以緩和鋼鐵媽媽因腫瘤轉移肺部無法正常呼吸的不適。但其實是很痛苦的,就如同正常人腦袋清醒卻因溺水窒息的情況。

    9/23的早上,鋼鐵媽媽仍想吃點蘋果,喝點最愛的紅茶,但就在中午過後,鋼鐵媽媽的呼吸從急促到微弱,在山姆以及至親好友的陪伴下(除了Andrew及外公外),看著生命徵象監測儀上的數據(血氧、心跳及呼吸次數)慢慢地,慢慢地歸零0️⃣。最後由當初細心照護的住院醫師宣告死亡,鋼鐵媽媽的生命時間停留在2020/9/23下午1:04。🕐

    「這個時候身旁所有人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

    「在我們的這個年紀,應該不多人看過至親或好友在自己面前慢慢的斷氣離開人世的。」

    從2001年第一次手術並診斷罹患軟骨肉瘤到離世的這19年中,除了家人朋友們的支持與關懷以外,最感謝的還是這一路照護鋼鐵媽媽的醫護人員,包括林口長庚醫院、台北榮總醫院以及汐止國泰醫院所有的神經外科、胸腔外科、放射腫瘤科、神經復健科、神經修復科、婦產科、血液腫瘤科以及骨科。台灣的醫療水準及服務真的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希望我們都可以好好地珍惜。山姆也在前幾天代替鋼鐵媽媽做了醫護的感恩之旅,因為大多都已變成是老朋友了。👨🏻‍⚕️👩🏻‍⚕️

    鋼鐵媽媽其實早把所有事情交代好了,如兒子的教養方式、身後遺言、對Andrew要說的話、如何辦理她的後事,並要山姆繼續紀錄生命的點點滴滴,將來Andrew長大了只要看看看這些文章就不會忘記媽媽了。

    所以,說這2020到底是不是個好年,至少鋼鐵媽媽解脫病痛了,至少在鋼鐵媽媽生命的最後期間,沒有受到太多疫情的影響,大家仍可以見她最後一面,無論是在醫院或甚至在最後的追思會。如果是發生在半年前,我想那才是真正的遺憾。

    「其實,鋼鐵媽媽應該早在從美國回來之後那次的膿胸住院,腫瘤已經轉移肺部了,也就是所謂癌症末期的最後半年。但是,鋼鐵媽媽這半年卻仍然可以正常在家生活,出去吃飯逛街遊玩過夜,誰說妳是鏽鐵媽媽了!妳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鋼鐵媽媽。🦾👩🏻‍🦽❤️」

    ❤️大家可以儘量分享鋼鐵媽媽的粉絲專頁❤️

    山姆
    #永遠的鋼鐵媽媽~2020 (https://youtu.be/xq_WojPxuS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