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宜蘭大學宿舍費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宜蘭大學宿舍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宜蘭大學宿舍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宜蘭大學宿舍費用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政府喊喊而已? #失聯移工 #移民署收容所爆量 #防疫照顧假 #大學宿舍學生族群 #防疫需要中央地方通力合作 繼雙北市政府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後,時隔5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 我想問,政府有盤點過每個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地方了嗎?針對這些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地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萬的網紅解婕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公司員工餐到底吃什麼? 基本上#我們員工餐是沒有費用上限, 沒辦法員工最大,他們不開心就不上班了。 再來,員工餐一定是老闆小妹我本人找的。 沒辦法員工他們太忙,這小事我來就好! 本公司目前員工已滿,什麼掃廁所訂便當都我本人包辦了。大家不要跟我搶 ======== 更多好笑87的幕後花絮、未公開影...

  • 宜蘭大學宿舍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0 12:03:17
    有 1,626 人按讚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政府喊喊而已?
    #失聯移工 #移民署收容所爆量 #防疫照顧假 #大學宿舍學生族群
    #防疫需要中央地方通力合作

    繼雙北市政府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後,時隔5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

    我想問,政府有盤點過每個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地方了嗎?針對這些可能造成防疫破口的地方都有因應措施了嗎?

    👉失聯移工問題

    之前柯市長提過針對這些可能成為防疫破口的失聯移工應該要有特赦,但中央至今仍無相對應的法規解釋與做法,讓無照移工成為防疫漏洞的隱憂。

    👉移民署收容所爆量

    當初新加坡疫情爆發,就是在移工宿舍發生的,台灣應該要引以為戒;目前在高雄、台北、宜蘭、南投有四個大型收容所,以南投為例,一個宿舍房容納到4、50人,擠在上下通鋪裡, 甚至只能睡在地板上,說好的室內5人、室外10人呢?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的配套措施是什麼?

    👉防疫照顧假

    學校停課但無停班造成學童、幼兒的照顧問題,這些勞工父母要怎麼辦?即使照顧子女的家長有多一個「防疫照顧假」的選項,但實際上雇主不給勞工請,目前法規也沒有相對應的罰則措施!

    👉大學宿舍、學生族群要如何應對

    目前台灣的大學宿舍都還是以多人同住為主;據盤點,目前已知單間宿舍住宿人數超過五人的就有,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大學、屏東大學、東吳大學、台中教育大學等,有的甚至達8人;學生們究竟該留在學校還是回家?

    盤點、盤點!盤點所有可能的防疫破口,幫助台灣度過難關!

    CDC說,如果有症況盡速就醫,但實際上傳出許多醫院拒收病患,今天台北市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應對,其他地方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方政府要如何應對呢?中央有配套嗎?

    不止醫療資源,教育資源也是,六都能夠有資源提供線上上課,那非六都的學校要怎麼辦呢?中央有相對應的配套政策嗎?

    同島一命啊!但是中央宣布,卻要地方自行想辦法,這是怎麼一回事?

    沒有一場戰爭是靠防守打贏的!我再說一次,終结疫情須靠疫苗!

    ✅疫苗陸續抵台,民眾最關心的是,怎麼打?包括疫苗分配、接種費用、地點、對象,開放自費條件、等⋯拜託衛福部「超前部署」並公告周知。

    ✅不同藥廠疫苗(含國產)之差異、臨床文獻、接種後反應⋯民眾關心的訊息,以人民的語言完整揭露(大家都想打最合適的疫苗,即使沒得選擇,也有知的權利)

    #疫苗是用來救命的是國安層級的政策不是政治籌碼
    #不可以是某個黨某個特權發國難財的工具
    #相關採購資訊CDC都應該公開透明全民監督

  • 宜蘭大學宿舍費用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6 18:29:50
    有 2,110 人按讚

    〈在台第四年,終於開始像一個台灣人那樣生活〉

    #教我處理財務事項的網友們

    「你需要有人教你過真正的台灣人的生活。」

    這是前段時間一個網友跟我說的話,彷彿是預言,這一次回台灣,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許多的轉變。

    這次疫情解禁回台灣,對很多陸生來說,遠程支付隔離旅館費用是一樁麻煩事。這位好心人用自己的Visa幫我刷接近四萬的隔離費用,讓我出關後再還。

    後來我的學妹遇到相同的問題,也請他幫忙代付,這小半個月,他已經無償幫好幾個陸生處理這些事了。

    台灣沒有我們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寶,訂葛馬蘭車票、高鐵票、網路購物等等,幾乎都需要用到信用卡。

    大家建議我辦理中華郵局賬戶綁定的金融卡,這樣以後即使不在台灣,繳大筆的錢也不用那麼麻煩了。

    熱心網友留言告訴我,在台灣期間可以順便辦好富邦銀行與華南銀行的卡,「在你求學期間這兩家銀行會有小用,但回到大陸或到香港求職,或是未來進行金融理財,經商首款,將有大用。」

    這位網友告訴我,將來收付西方的款項,這一張卡會很好用,在台灣就讀時期具備正當申請開戶資格,一定要把握機會。

    #從買書開始
    #學著用台灣的網購平台

    從前我購買上課用教材,一般會先找學長姐借用,借不到再跟班上同學一起買,每個學期的書本費用真的不少,繁體字的書普遍比簡體字貴(與印刷質量和體量有關),更別提某些課程要用到的原文書了。

    某天我突發奇想在繁體中文網域搜索了一下所需要的書籍,結果出現了露天拍賣、蝦皮、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博客來、露天寶書等網路購物平台,

    讓我眼花繚亂,正想著怎樣才能找到最實惠的價格,就看到了一個比價網站非常貼心地出現了,「飛比價格」網,直接將各平台價格統整比對,很快,我就找到了幾乎是原價五分之一價格的二手書。

    #八點前到家
    #阿公阿嬤教我等垃圾車

    我現在借住在老師工作室的其中一間房子里,這裡有廚房、衛生間、洗衣機、陽台…對我來說簡直是總統套房!

    某天傍晚,老師問我:「垃圾捆好放在門口了,八點前能到家嗎?」

    從前住在陸生宿舍,不需要垃圾分類,後來搬出去,也是住在方便打工族和學生族的有承包垃圾處理服務的住所,因此,四年了,我都還沒有自己追過垃圾車。

    我回復老師,可以八點前到家,老師叮囑了我幾句,說:「問附近的叔叔阿姨,他們會教你的。」

    在我住進來以後,老師就帶我到住家對面和鄰居的幾戶人家中去打照面,給長輩們介紹我是廣東來的學生,會住在這裡一段時間。

    當天晚上七點多,我提著垃圾袋跑到對面的洗衣店內,兩位白頭髮阿北看看我,說:「八點十五再出來啦,它會響的啦(垃圾車會放音樂)!」

    果然,分秒不差,垃圾車的聲音在十五分準時響起,我趕緊跑出來看,這時巷子里已經排滿了拎粉色袋子的阿公阿嬤了,垃圾車以每分鐘五米的速度前進,經過自己的時候,大家便以優美輕盈的弧度朝裡頭一扔。

    我正要上前,結果隔壁家阿嬤看到我的垃圾袋,攔下我說:「啊你這個不行啦,你要用新北市專用的那個袋子啦!」

    啊,丟垃圾還有專用的袋子?左鄰右舍都丟完了,剩我手足無措,我腦子嗡嗡的,今天扔不了的話廚余會發臭啊,而且老師有交代...

    這時,阿嬤大步流星,一把抓過我手中的袋子,趁大伙不注意(沒有這回事,大伙目光灼灼都看著)直接丟了進去!

    哇咧,阿嬤你不是說...只見阿嬤拍拍手上的灰,淡定地朝我使了個眼色,意思是:「沒事,阿嬤罩你!」

    接著,阿嬤就拉著我走進她家,給我看具體的政府規定的垃圾袋長什麼樣子,給我看不同的型號,還給我指路,要去哪裡買。

    後來老師跟我說,其實我的袋子也是新北市的垃圾袋,只不過是個頭比較小,顏色比較淺,阿嬤當時可能以為不是...

    #成為郵局常客
    #叔叔阿姨教我填表

    陸生要寄東西回大陸可供選擇的方式很多,除了常用的順豐,在學校郵局還有EMS大陸快捷、中華郵政公司兩岸速遞和大陸包裹等多種方式。

    當時我打算寄三到五公斤的包裹回家,不曉得價位,便詢問櫃台的阿姨,阿姨知道我是大陸來的孩子,長輩都非常照顧年輕人啊,阿姨就幫我在不同家郵政公司分別查詢,還幫我比價,

    最後怕我自己找單子,稀裡糊塗拿錯,就自己繞到外面來,拿了兩張單子給我說,這一家是八百五十多,這一家是八百八十,算是這麼多裡面最優惠的了,你就可以按照自己心儀的時速,來自行挑選哦!

    剛開學,又是大早上,郵局沒什麼人,旁邊的阿叔聽到剛才我和阿姨的對話,就跟我嘮嗑,說現在寄兩岸比以前貴了啦!因為吼,兩邊都要給你課掉一些稅,所以比較貴啦。

    這位叔叔從我就讀世新開始,一直都在這,阿姨負責包裹,而這位叔叔的工作主要是資金存儲流動。

    我在世新的這幾年,所有取錢、存錢、轉賬、繳費幾乎是他一手包辦的,等待機器作業的時間,他還會跟我嘮嗑,說自己家孩子讀書遇到什麼狀況,最近話題變成現在年紀大了肌肉流失,你們年輕人吼一定不要熬夜不要貪吃甜食,要多運動才可以!

    有一次去郵局,寄兩本筆記本給朋友,詢問櫃台,阿姨問我「你裝好了沒?」我說我裝好了!結果我拿出來,她就說:「啊你不是說你裝好了?」

    我說是啊,用紙袋裝好了啊,阿姨才說,「吼不是啦,是要用專門寄紙質品的信封裝啦!」然後很耐心地教我買哪一種大小才合適。

    我習慣了一個字都不用寫,app下單,快遞員就在我所規定的時間上門取件的便利;無論是轉賬、付款還是提現,手指動一動幾秒鐘就搞定,但和我在大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不一樣,

    台灣大大小小郵局,光是資金流動去向不同,就分了好幾種來填寫,有郵政存部儲金、郵政划撥儲金存款單、儲金憑金融卡窗口提款單等等共七張。每一張都要填寫日期、姓名、賬戶號、對方賬戶號等等,而且還要區分大小寫...

    當我走出郵局,想起上一次進郵局還是十年前在廣東,看了公益廣告,一腔熱血地寄衣物到偏遠山區希望小學,十公斤衣服收39元人民幣。先詢問如何寄件,填寫地址,排隊,包裝,稱重,收錢,找錢,寄出。而我什麼都不會,是身邊的大人甚至老人手把手地教我。

    如今在台灣的我,從進入郵局開始,也是這樣,被這個空間里所有的人有意無意地照顧著,包括告訴我在牆上的電子錶盤可以看今日日期,告訴我封裝的膠水在哪裡,告訴我填寫哪一張表才合適...

    便捷的生活方式固然幫了大忙,但是這樣重新學習如何充滿儀式感地寄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寄出一份思念,也未嘗不可啊,何況在這個過程中,還有那麼多人與人之間親切的笑容和真誠的問候呢!

    從此以後,我再也不嫌棄這種「老派」的郵遞方式了,我也甚至有點懷念在廣東的老郵局寄東西的樣子,

    貨櫃上展現的典藏紀念郵票、斜跨軍綠色郵差包的小郵差擺件、桌子上溫馨放置的各度數玳瑁老花鏡、紅色印章、計算機...

    還有用卷卷彈力線牽住的書寫筆,這不是我小時候跟大人去郵局時最喜歡玩的嗎!

    還有五彩繽紛的金融銀行宣傳的卡片,小時候因為裡面印著很多卡通,總是每一家銀行都要帶走一張回去玩剪紙遊戲裝飾手賬簿呢...

    #台灣媽媽教我實用購物技巧

    我搬進來後,老師帶我去量販店採購。老師幾乎是徑直走到需要的東西面前,拿了就走,「我們以前來,都是瞎逛,結果不需要的東西買了一堆,後來就知道了,要買什麼提前想好,這樣又快又避免買錯。」

    我們買了一大桶廚房用油,二十四包的抽紙套裝,溫泉蛋,豆腐,黃油,起司奶酪,羅勒蒜香豬里脊肉等,買大份量的食材回家,老師教我如何分裝保存。

    我問老師為什麼不買瓜果蔬菜,老師說在這裡買太貴,去附近的菜市場買就好。

    我又問老師,堅果在哪裡買比較好?
    老師說堅果要在早市買,價格差很多哦!

    回家放好東西後,老師又帶我去家附近的全聯買促銷的雞蛋、優格、4.5公斤裝的洗衣粉。在冷凍櫃前,老師告訴我平時可以留意促銷活動,例如這一盒雞蛋,就比平時少了12元。

    「在市場買這個十根大概40,但這裡才這樣就要50。」走到洗碗精區,老師也有主婦妙招,「家裡有瓶子,我們就買補充包,這樣比較划算。」

    有一天我經過捷運站附近的一個夜市,買了一盒蔬菜,第二天跟老師去福和市場,發現一模一樣的,這邊二十塊呢。

    跟著老師買了一個禮拜後,我才知道大學生日常開銷其實可以更少的,這些都是父母的辛苦錢,我們只需要稍微注意就能節省下來,何樂不為。

    #教我調配萬能醬料的大廚叔叔

    我搬進來的住所同一棟樓里,
    住著一位大叔叔,他是老師的弟弟,
    一位職業廚師。

    中秋連假老師全家在這聚餐,由叔叔掌廚,我們喜提飽腹美餐一頓!大家對叔叔調配的牛排醬料最贊不絕口。

    當天剩下的醬料冰凍保存,接下來幾天我自己下廚時發現,無論是披薩、荷包蛋、起司焗飯、炒時蔬,只要有叔叔的醬料加持,通通變得超級美味。

    老師便和叔叔商量,請他教我們做這一款萬能醬料,叔叔毫不吝嗇,傳授「秘法」。

    我們把熬好的橙紅色、粘稠醇香的醬料分裝好放在保鮮盒里,接下來的大半個月啊,我做飯不用愁了,橫著炒竪著炒,都一樣好吃!

    以後還可以自己動手做醬料,用高湯、鹽、醬油、醋等,按照喜歡的口味和比例,調懶人必備的「萬能醬料」。

    #從外食族
    #到自己搞定每一餐!

    本來我開始下廚,是為了處理上次家庭聚餐大家剩下來的食材,卻沒想到,因此,我喜歡上自己做飯了,怕是姑娘們天生就得灶神爺厚愛,

    哪怕從前如我一般雞手鴨腳、對家務一竅不通的人,只要開始下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生活靈感。

    從廚房開始,我學會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愛上用美好的早午餐喚醒一天好精神的感覺。

    自從開始下廚後,路過菜市場都會停下來比比價格,在柴米油鹽中多留一些心眼。今晚經過夜市,看到了像鑲了花邊的小黃瓜一樣的東西,我問說這是啥?

    賣菜的小哥太忙了答不上來,旁邊同來買菜的阿姨很耐心地向我解釋,「這是翼豆,就是翼啊,龍的那個翼!」啊?見我疑惑,阿姨還用手比飛翔的姿勢。

    「你看嘛,它這個飛起來像翅膀一樣!」「那這個怎麼吃啊?」「用來切塊炒肉絲很贊喔!」

    正好是要做晚餐的時間,我立馬心動,趕緊買了一盒,要走時,阿姨還不忘提醒我「記得去掉絲喔!」

    這裡是五根豆的量,拿來炒豬油渣,超香的。今晚我的這四道配菜,用不到台幣20元:

    雞蛋3.7元,全聯特價買的冠軍雞蛋;泡菜大概5元的量,翼豆5根大概4元;高麗菜大概2元,25一大顆,這裡是1/16;

    早午餐的便當是早上做好的,下課了直接拿出來吃就好了,不再在趕教室和買飯之間糾結。

    當了三年大學生,三年外食族,突然發現自己做便當好健康好省錢好安定,自己做飯的過程真的感覺「踏踏實實的活著」。

    來自遠方的留學生,如果開始自己買菜做飯,而不是匆匆外食,就會開始對這片土地產生諸多的眷戀⋯至少我的內心,這份情感正在悄悄地破芽。

    #提醒我生活細節的老教授

    學校的老教授常邀請幾位陸生到家中小聚,那天洗碗後,我隨手把瓜皮一丟,這位教授爺爺看到了,輕輕地告訴我:「台灣人在這些地方比較注意。」彎腰把瓜皮撿起來。

    我當時很難為情,沒想到他拍拍我:「就慢慢學吧!」語氣平和慈悲,只怕傷了我的自尊:這麼大的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才想起來,三年來,沒人說過我垃圾分類做得不好,而我在珠海也完全沒有這個習慣。

    這不是文明不文明的問題,教授爺爺沒有把這個視為我的錯誤,也沒有認為這關乎道德高低或人品優劣,而是希望我意識到,到了哪裡,就要配合當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順著自己的習慣來。

    一件小事,教授爺爺像家人一樣叮嚀,是春風化雨良苦用心,在自己人這倒是不要緊,是怕我到時候出門在外,這些習慣惹人不悅,會對我不好。

    #教我為人處世態度的室友

    這一次搬家,離開同住近一年的室友若莓,我們都很不捨得彼此,視訊談到這一決定的時候,兩人都自動避開鏡頭的窗口,因為都閃到一邊抹眼淚去了。

    中秋節,我跟著若莓回到了她的老家宜蘭,她知道我想體驗一次中秋家庭式烤肉,可是她們家今年太忙沒有要烤,她就找到了自己國中的好朋友,說對方同意了,願意帶上我一起!

    烤肉當天下午飄著小雨,若莓騎著機車來載我,我問待會會不會經過伴手禮店,我想要給阿公買一盒酥餅,若莓載著我先停在一家刨冰店,買了七盒雪花牛奶冰,她說這是她媽媽的最愛。買完給阿公的餅乾,我們就前往若莓好朋友家。

    快到的時候,我才發現,哎呀我忘記給這位朋友家帶東西了,可是去吃烤肉,我又沒有買食材、也沒有帶器具,完全吃別人的誒,真的很不好意思。

    結果我們一到朋友家,若莓就把牛奶冰遞給朋友,說:「這是廖小花買的,要給你們吃。」

    當下我非常震撼,又非常感動,我想就若莓對我的瞭解,她早就猜到我可能會忘記吧。

    這些綱常倫理、為人處世的細節,我和她同住的日子里,真的默默地學了很多。

    時刻替人著想、時刻想著他人的需要,為人做下一步的打算,讓人如沐春風、賓至如歸,這是我切實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在很多台灣人身上看到過的特質,也是最溫情的地方。

    #腳踏實地在這裡生活著

    我開始用當地金融卡,垃圾車到來的時間會催促我回家的腳步;我開始留意菜價和米價,超商的促銷會讓我提著購物袋不自覺地在路上雀躍哼歌;

    我開始使用慢節奏的郵局來處理金融和收寄物資,親手做的便當讓我感念糧食的珍貴,體悟粒粒皆辛苦;

    我開始學習台灣人的為人處世方式,
    不留痕跡地讓人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我的簽證上,賦予我來台資格的表格中寫著幾個字,「赴台就學」,就學,這是我的目的和任務,因此,我總提醒自己,台灣不是最終目的地。從前的我步履匆匆,心境飄忽不定,總是患得患失。

    而如今的我,學著過和當地人一樣的生活,把自己沈入這片島嶼,深深地浸泡於其中,我去聽她水面以下的呼吸,去感受她土壤之下的震動...

    我依賴她、喜愛她、受她的饋贈與包容、感念她的恩情。

    台灣不曾改變,改變了的是我自己,要和這片土地發生什麼樣的連接,也取決於自己。

    四年了,我才終於覺得,自己腳踏實地地踩在這座島上。

    我也知道,唯有這樣,未來我離開這裡,待我的皺紋開始爬滿眼角,在某間餐廳聽到有人說起太平洋左岸的一座島,我才有資格回頭,緩緩地插一句:

    「哦?你們在說台灣嗎,我知道,我在那兒生活過。」

    那時的我,會滿臉笑意,
    有些驕傲,又忍不住熱淚盈眶。

    2020.10

  • 宜蘭大學宿舍費用 在 以專業實踐幸福-鄭秀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26 16:25:02
    有 94 人按讚


    2019.11.26 【時代力量鄭秀玲委員記者會新聞稿】

    💥呼籲各界支持 修正校務基金設置條例💥

    事關監督審核上千億預算的國立大學校務基金監督機制失衡問題,時代力量鄭秀玲立委提出《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五條與第七條的相關修法。即稽核人員不應隸屬於校長,而是隸屬於校務代表所推選的經費稽核委員會,且此委員會可監督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但於本月14日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審查時,卻因出席委員數不足而無法逐條討論。今(26)日學界、家長聯盟與學生代表出面呼籲,盡速讓此法案完成審查。與會各界代表均同意,透過修法可讓校務基金合理分配使用,並受到監督。修法訴求獲得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國教行動聯盟、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與台灣學生聯合會、台大、中央、中正、中山等十多所國立大學學生會全力支持(完整名單於後)。

    鄭秀玲委員表示,《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自104年修法後,造成校務基金出現校長球員兼裁判,導致稽核與監督失能的亂象。她多次質詢與呼籲,修法草案雖送進委員會,而在上周法案審查備詢時,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已對第七條修正表示贊同。不過,由校長所組成的兩大協會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與國立科大校院協進會)表態反對,也讓外界誤以為是國立大學院校全體師生反對,事實上完全不是如此。

    高教工會創會理事長戴伯芬教授則指出,大學校務基金的運用存在許多問題,例如中國大陸推出惠台26條政策,吸引台灣學術人員赴中任教,造成人才外流。事實上,校務基金的運用項目包含補助學生與老師的學術研究,在預算規劃上若能多用於留任老師,改善現在不良的環境,即可避免人才外流。然而現況是,各大學並未能有效的運用校務基金,提升學術研究環境。在少子化、學生數量下降之際,竟還把大量資源使用在大量興建校舍,完全沒有良善的使用規畫。此外,各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均出現赤字,卻沒有一套機制可以去揭露、監督,稽核和開源節流,因此進行修法是絕對必要的。

    台大社科院前院長林惠玲教授(曾任台大經費稽核委員)更提到,大學校務基金因為現行法令的規定,是由學校內的行政單位執行監督稽核的工作,也就是使用者自己監督自己。她也舉例,先前曾有企業捐款給台大經濟系,轉入校務基金。然而因為法令的規定,造成該系對於捐款的使用情形不得而知。這些種種不透明的現況,形成捐款資源是否有用到系所或是學生身上,永遠是個謎。因此對鄭委員的修法提案,表示十分的贊同 。應該透過再次的修法,並由校務會議下選出的經費稽核委員會監督,讓資源的使用有一個公正單位進行稽核。

    此外清大經費稽核會前召集人呂忠津教授與台大經費稽核會前召集人吳瑞北教授分別表示,他們完全贊成與了解鄭委員這次修改第五條與第七條的內容與用意。這次的修法並不是增加新法,而只是將104年那自廢武功的修法內容,改回到修法前,即88年至104年已運作多年的模式,由校務會議下設置的經費稽核委員會,監督用錢的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並做事後稽查。他們強調校務基金經費稽核委員會,除可做為學校各部門與校長間的橋樑,亦可作為學校與外部稽核單位的緩衝平台,對於校長的治校可發揮正向的影響。治理權及監督權的獨立行使,是一個組織能否健全發展的關鍵因素。但現行制度上的缺失,是完全無法達到監督稽核的精神,對於校長也因為現行權責的規定,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或是便宜行事後卻無法有效地事後監督與查核。

    學生代表東華大學學生會副議長鄭學鴻同學則以自身經驗提出,當學生跟學校要求提供校務基金使用的詳細內容時,往往拿到的就是數十頁的數字報表,學生完全看不懂,也無法看出使用規劃的最初想法,及費用支出後的事後稽核狀況。因此設立一個校務基金稽核委員會,並讓包含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都能有學生代表的參與,也是現在學生所希望的修法重點。

    與會的國教行動聯盟陳鐵虎監事長,在聽過所有與會教授與學生反映後, 也沉痛的表示,歷任政府一直在說,教育不能窮,不能苦到孩子,但今天了解現行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後,感到非常訝異。對於這由學生學費、政府補助及外界捐款所構成的校務基金,竟然是沒有一個獨立監督稽核的機制,以及沒有公開資訊的說明,簡直就是校長及少數人的私房錢。因此在記者會陳監事長大聲地呼籲,教育是不分藍綠,希望所有立法委員都能支持鄭委員的提案,儘快完成通過修法。

    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發表書面聲明,支持此次修法。聲明中提及,當孩子進入國立大學就讀,大一過後就可能沒有宿舍可住,而被迫搬到昂貴的校外住房,增加負擔外,也讓很多家長不放心子女安全。另外也發現,學校的宿舍設備老舊、環境又髒,讓學生很難接受。教室、實驗室等相關設備不良,也有安全的虞慮,這不得不讓學生家長質疑校務基金經費的使用及分配是否合理。

    為確保學生權益,維護學生參與校務基金審查運作,鄭秀玲委員在記者會後表示,預計於明(27)日委員會審查時提出學生版的修正動議,即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及經費稽核委員會內,均有一位學生代表。

    💥2019.11.26為止的連署支持單位/團體名單如下: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
    ⚡️國教行動聯盟
    ⚡️台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
    ⚡️台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

    ⚡️台灣學生聯合會
    ⚡️國立台灣大學學生會
    ⚡️國立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國立中正大學學生會
    ⚡️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學生會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生會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
    ⚡️國立宜蘭大學學生會
    ⚡️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
    ⚡️國立金門大學學生會
    ⚡️臺北市立大學學生會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學生議會

    (持續連署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