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宜蘭古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宜蘭古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宜蘭古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宜蘭古道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林務局-森活情報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家看書之好書推薦-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 藏在雲霧之中的不只是美景,還蘊含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先民智慧! #宜蘭 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雋永的部落文化,而隱藏在這裡的古道更是許多登山客的愛好!😚《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從自然發現史的角度切入,透過一段段精彩又引人入勝的故事,帶大家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秋天剩旅行【cts.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淡蘭古道北路官道】 踩線後當天才發現,沿途有很多充滿歷史遺跡與豐富的生態環境,我們跟著導遊重新認識淡蘭古道的歷史 另外,今年淡蘭古道也很榮幸獲選「首屆世界步道大會影展片」,讓淡蘭古道成為為國內外喜愛戶外的朋友們,必經的一條路線 📝淡蘭古道(Tamsui-Kavalan Trails,簡稱TKT...

  • 宜蘭古道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6 12:00:45
    有 316 人按讚

    【在家看書之好書推薦-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

    藏在雲霧之中的不只是美景,還蘊含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先民智慧!

    #宜蘭 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雋永的部落文化,而隱藏在這裡的古道更是許多登山客的愛好!😚《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從自然發現史的角度切入,透過一段段精彩又引人入勝的故事,帶大家以不同的角度看見 #臺灣山林,像是眾人所知的蘇花古道、與泰雅族緊密相關的南澳舊社傳統道👣還有櫻花鉤吻鮭及寬尾鳳蝶的發現過程呢🦋

    翻開書,跟著吳永華老師的文字重回歷史現場,認識近百年前臺灣森林的樣貌🌳

    🏆本書榮獲2019年(第43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唷!

    📚購書連結
    🔶友善書業合作社:https://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部分社員書店未配合販售,請先致電詢問唷!:
    🔶國家書店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18801
    🔶五南文化廣場:https://www.wunanbooks.com.tw/product.php?isbn=9789860562750

  • 宜蘭古道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21:27:04
    有 101 人按讚

    四季 ◎吳永華
     
    灰頭鷦鶯站在芒草莖上引吭高歌
    喚起紅冠水雞的繁殖慾望
    無視於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牠是春天樂觀的荒野歌手
     
    鳳頭燕鷗順著西南氣流尋找無人荒島
    捨龜山島,從東方更遙遠的仲之神島而來
    朝發夕歸,守候著河口豐盛的魚群
    牠是夏天熱情的海上歌手
     
    紅尾伯勞化整為零進入島嶼的城鎮荒野
    打破棕背伯勞與烏秋間的領域默契
    牠是東北季風的先知,這裡沒有鳥踏陷阱
    牠是秋天孤獨的鄉鎮歌手
     
    小水鴨終於在冷氣團的警告下進入南方
    溫暖的水域
    告別了獵槍與鳥網的恐怖時代,仍習慣於
    群聚相互警戒
    牠的雙蹼是湖水的溫度計,每夜估算著
    北極星的方位
    牠是冬天敏感的沼澤歌手
     
     
    --
     
    ◎作者簡介
     
    吳永華,宜蘭人,任職於電信公司,投身書寫宜蘭自然誌三十餘年,創作文類以報導文學和傳記為主。他從鳥類自然觀察者的角色出發,寫出集欣賞、研究與保育特色的散文報導。
     
    著有《蘭陽三郡動物誌》、《太平山百年自然發現史》、《霧林之歌: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等著作,著有詩集《小彎嘴的天空》。
     
     
    --
     
    ◎小編 #三進 賞析:
     
    #吳永華是誰?

    相信許多人讀此詩時,內心會浮現這樣的疑問。

    在多數情況下,或許吳永華不會被當作詩人來討論。不過生態詩因為同時兼有「生態」與「詩」兩種要素,水深意外的極深──並非擅長駕馭文字的詩人,就會能言之有物的寫好生態詩。

    反之,懂得遣使詩句的自然誌作家,也能透過自身深厚的知識基礎,為詩開拓新的可能性。在生態詩的領域內,吳永華即是屬於這類的創作者。

    吳永華是宜蘭的自然誌作家,是首位獲得國史館「傑出臺灣文獻獎」殊榮的宜蘭人。回顧投身自然誌書寫的起點,大學時因常登百岳而愛上攝影,入職場後重拾攝影興趣,視野遍佈故鄉蘭陽平原。後來偶然讀到劉克襄的文章,驚覺自己對故鄉宜蘭的鳥類生態竟如此陌生,於是將鏡頭轉向了蘭陽平原的鳥類們。

    如果說昨天將羅智成納進生態詩,是以詩的抽象思索為本位,來蔓生文明後生態想像的話。那麼也寫詩的自然誌工作者吳永華,就是以自然觀察為本位,而以詩的方式記錄下來。
     
    #生態詩裡的特殊存在

    特別一提,放眼台灣生態詩發展,不難發現,鳥類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除了鳥人劉克襄以外,笠詩社蔡秀菊也常以賞鳥的觀察經驗為題材,吳晟憂傷西海岸系列詩作中,也出現過鳥類的蹤跡。

    到底鳥類為何這麼特別?除了臺灣地處候鳥南來北往中途站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外。戒嚴時期對山海的封鎖,也阻礙了民眾與鳥類棲息環境的接觸。因此賞鳥活動也在1980年代以後形成風潮,恰巧與因經濟快速發展,而開始大規模遭遇的污染問題併為一綑,成為台灣生態詩的兩大面相。
     
    #四季講了什麼?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吳永華的〈四季〉,又能帶我們看到什麼?

    光從解題上,可能就已突顯自然誌視角的可貴。多數人想到的四季,是植披變化、溫度升降的四季,但對需要靠遷徙來因應四季變化的鳥類而言,所謂四季,是更巨大的感受。

    因此詩作四段,明朗的區分了四個季節,並且把鳥類世界發生的季節性大事記,簡要的藏進詩裡。

    比如第一段春天,捕捉了鳥類求偶的景象,同時也埋進了杜鵑這個戲劇性的角色。杜鵑的育兒習性非常「狡猾」,牠們會把蛋下在其他較小型的鳥類巢中,由牠種母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孵化杜鵑的幼鳥。更令人吃驚的是,杜鵑的幼鳥破殼而出之後,將會把巢內其他鳥蛋或幼鳥頂出巢外,以獨佔母鳥的餵食。因此,吳永華才在這邊寫下中杜鵑「虎視眈眈的陰謀問候」。

    詩句簡單,但背後都暗藏各種鳥類的習性,雖然對於不諳鳥類生態的讀者而言,需要許多延伸的補充說明。但吳永華在挑選入詩的鳥類時,確實布置了一個精彩的鳥類世界觀,讓讀者在自行探索的過程中,發覺從未知曉的樂趣。

    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詩作中,自然生物再也不是「在天願為比翼鳥」那種以人為本的比喻或典故,而是做為牠們自身,被思考、被理解。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吳永華 #賞鳥 #自然誌 #宜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3.html

  • 宜蘭古道 在 健行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4 10:40:52
    有 60 人按讚

    【新聞】經典再現! 羅東林管處將辦《松欏之味-日治時期羅東林場紀事》發表會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自2013年開始與吳永華老師合作,陸續出版宜蘭古道自然較發現史三部曲的著作。
    如今,吳永華老師的新書,將分享自己成長的家鄉羅東林場故事,重現第一手歷史文獻資料,見證即將百周年的羅東林場所承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產業興盛!

    ➤我想報名新書發表會
    |日期/地點:1/12(二)10:10-12:00/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https://bit.ly/2L0QfTR

    ➤ 健行筆記APP
    |安卓系統下載點
    bit.ly/2KLrdp3
    |iOS系統下載點
    https://apple.co/2KLs3Cd

    #健行筆記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