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定音鼓固定音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定音鼓固定音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定音鼓固定音高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民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影音】高雄沿海有近十個漁港,海岸線綿延63公里,漁業發達發展出在地海巡民俗文化。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35頂神轎、25艘漁船隨媽祖海巡首駐駕高雄愛河灣。 高雄市林園鳳芸宮從1980年代開始固定四年一科,由廟方有系統地組織船隊進行海上巡香,保留傳統的文化脈絡,成為高雄市在地特色民俗,具有文化性及典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簡單歌唱 Sing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學唱歌?自學唱歌很久還是沒有進步?在這個銀牌星伙伴2.0 直播課中,我們將會利用快速有效的唱歌技巧以及額外的課程加上開嗓菜單來幫助你快速的學習唱歌!點我馬上報名: https://www.thisissingple.com/vip2-0e... 如果你還沒有下載開嗓菜單,馬上點擊下面連結取...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Jimmy Lo-Jim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1:13:09
"Re:spect ~Issue 77~ "老占...樂與怒" 「印度絲他⋯Sitar」 大家如果有聽過 Sitar 演奏的朋友們ㄧ定有被它奇特迷人的音色吸引。Sitar 不但音色優美還能創造出超乎想像的音樂。 Sitar (註*) 的型狀很獨特,構造非常有趣,值得一提是世界著名的印度 Sitar...
-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簡單歌唱 Singpl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5 08:00:00如何學唱歌?自學唱歌很久還是沒有進步?在這個銀牌星伙伴2.0 直播課中,我們將會利用快速有效的唱歌技巧以及額外的課程加上開嗓菜單來幫助你快速的學習唱歌!點我馬上報名:
https://www.thisissingple.com/vip2-0e...
如果你還沒有下載開嗓菜單,馬上點擊下面連結取得開嗓菜單:
http://bit.ly/dailywarmup
在看完今天唱歌技巧教學影片之後,想要像Orange老師一樣能夠精通所有唱歌技巧並且讓聲音蛻變嗎? 點我立即取得發聲訓練系統【聲線練功坊】連結 : https://bit.ly/367PJcM
想找Orange報名一對一唱歌訓練課程點我 : http://bit.ly/2NacYe2
想找Elena報名一對一唱歌訓練課程點我 : http://bit.ly/30YdIbN
總是唱歌被鄰居抗議嗎?戴上這個降噪口罩【練唱必備神器-beltbox台灣】馬上解決你的困擾:
https://shopee.tw/product/214571033/4...
趕快掛號唱歌診療室的唱歌技巧教學,讓我們來幫你訓練歌聲讓你知道如何唱高音吧 :
https://goo.gl/forms/LHaySvwKcEZyynfg1
有任何唱歌技巧問題?來我們的粉專諮詢吧!
https://www.facebook.com/thisissingple
----------
關於 簡單歌唱 singple #97:你在自學唱歌的道路上是不是學的辛苦又沮喪?現在網路上的唱歌技巧教學影片隨處可見但總是不知道如何將歌唱技巧應用在歌曲中? 於是你可能去找了唱歌老師上一對一訓練課程,但是看到價位就怯步了!沒關係,在今天的影片中,我將會跟你講解一個CP值超高的唱歌技巧教學課程,讓你用最低的負擔得到最高的回饋!如果你也正在尋找一個適合你的課程並且能夠針對你的唱歌問題來解決,你一定要看完這部影片!
0:47 Orange老師在開頭這邊提到,他在學唱歌時遇到的三個唱歌問題,並且舉出他曾經遇到的一位學生,想要自彈自唱、想要登上小巨蛋,完成自己的星夢,但是因為學唱歌學費太高,家裡人就不太支持他學唱歌,於是他就開始上網自學唱歌,不過他發現很多網路上的唱歌教學對他來說幫助都不大,唱歌技巧也沒有進步,不過在他看過我們的頻道之後,他覺得我們教的發聲技巧很有趣,於是寫信給我們請教唱歌技巧的問題,於是我給他幾個歌唱技巧的練習方法,再搭配開嗓菜單,他就發現他的歌聲開始慢慢變穩定、唱歌變好聽了
3:01 Orange老師持續分享這位學生的學習歷程,他加入銀牌星夥伴之後,在一週的時間內,像追劇一樣把我們的課程全部追完,之後他就跟我們說,以前他唱高音都要轉假音唱,但是最近漸漸覺得可以用輕鬆的真音唱高音了,而且唱高音很累的問題也解決,聲音也變好聽了
4:00 直播課的課表中包含:高音怎麼唱才能輕鬆自在、音域如何拓展、如何戒掉喉嚨唱歌等等的課程
4:20 這個部分Orange老師解釋課程的設計是非常適合每個等級的學生,都可以快速簡單的解決你的唱歌問題
5:13 對於不知道應用唱歌技巧的學生,我們也有一個超級唱歌診療室,並在每個月固定一次的診斷各位同學唱的歌曲,這樣就可以找出在唱這首歌曲時沒有用到哪些唱歌技巧或是應該利用哪些發聲練習、唱歌重點來幫助我們唱歌進步
6:05 為了解決每個學生的問題,我們都會詢問各位同學,關於本週主題有沒有特別想要學的,所以你在加入銀牌星夥伴之後就可以獲得客製化的內容
6:49 如果你怕自己加入後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的話,我們在每一節課的最後都會有Q&A的時間,所以請勇於提問Orange老師會解答到你懂為止!
7:17 有些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學習效率不如其他同學、或是擔心自己總是學不會,所以你在加入銀牌星夥伴的會員後,我們都會把你拉進銀牌星夥伴討論群,而且我們在每次課後也會發課後作業給大家,這樣就可以在群組中交流自己的重點,並且互相學習唱歌,一起成為頂歌!
8:52 關於銀牌星夥伴和YouTube、Bilibili的差異在哪呢?主要差別可以分為三種,深度、參與感、進步速度 1.深度:就是在學習過後雖然當下好像懂了,但是腦子還是跟不上進度,而我們將會把youtube、bili上沒有說的細節在銀牌星伙伴課程中告訴你,並且跟你說你在學唱歌時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2.參與感:因為youtube、逼哩逼哩的留言量過大,Orange老師無法每個留言都關注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就可以在加入銀牌星伙伴之後,立即獲得老師的回覆!
11:22 3. 進步的速度:我們在網路上自學唱歌時,雖然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但是不知道該從哪些唱歌問題開始解決,該從哪些發聲練習開始練習,於是就花了許多時間在摸索適合自己的練習上面,不懂的時候你就可以直接在群組問老師、或是其他學員,就可以馬上獲得解答,增加你學習唱歌的速度!
13:11 我們也會在每2~3個月舉辦一次唱歌比賽,你就可以一段一段時期紀錄自己到底進步了多少!
16:47 如果今天加入的話,你就可以獲得以上額外的唱歌技巧教學課程,並且為了鼓勵學員可以加速學唱歌進度,年費學員還可以額外得到12週聲音蛻變計畫!
----------
#唱歌自學 #學唱歌 #超級唱歌診療室 -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星期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9-21 19:19:16★訂閱星期天吧!每周日固定出片:https://goo.gl/pVs5RA
★配音作品播放清單~ https://goo.gl/oP7EpE
==========================================
我是星期天,你看過我的各種創作了嗎?
歡迎來點下面的連結收看哦:
★星期天的配音作品:https://goo.gl/oP7EpE
★星期天的對嘴小劇場:https://goo.gl/X5dqhI
★星期天的世界旅行影片:https://goo.gl/BDygCn
★星期天的喵喵時間:https://goo.gl/TsIAz8
★星期天介紹食物&小廚房:https://goo.gl/jBexPp
★星期天玩遊戲:https://goo.gl/miu3qg
★星期天的唱歌時間:https://goo.gl/Nb6UsL
★星期天的開箱時間:https://goo.gl/9BJk0Y
今天首度聽到「高捷少女小穹」開口說話啦!
星期天覺得朵朵根本超適合!!!
所以也請她來Cover一段~
「一人一分享,讓高雄捷運工程局看見」
把朵朵的聲音送進高雄捷運吧!
-----
哈囉,大家好!
沒想到這部影片造成這麼大的迴響,我跟朵朵都有點受寵若驚阿。
其實一開始我跟朵朵是抱著喜歡高雄捷運的心,想以影片的方式,來毛遂自薦看看其他高捷少女角色(艾米莉亞、婕兒、耐耐)的配音員,並不是想要取代小穹的配音員。
在配音這塊專業上,我們還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我們也非常尊重其他的配音員前輩們,也希望大家可以尊重原配,各位的建議以及鼓勵都是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謝謝!
-----
影片來源:高雄工程局
配樂/配音/剪接: 星期天&朵朵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音】高雄沿海有近十個漁港,海岸線綿延63公里,漁業發達發展出在地海巡民俗文化。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35頂神轎、25艘漁船隨媽祖海巡首駐駕高雄愛河灣。
高雄市林園鳳芸宮從1980年代開始固定四年一科,由廟方有系統地組織船隊進行海上巡香,保留傳統的文化脈絡,成為高雄市在地特色民俗,具有文化性及典範性,因此於2013年登錄為高雄市市定民俗。
有別以往海巡媽清晨出航前往臺南,晚間回鑾高雄中芸港。「2021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廟方受高市府邀請,媽祖船隊首次駐駕高雄港,高市府盛大接待,陳其邁市長親自接駕。今下午4時,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於中芸港恭請媽祖金身上鑾轎前往高雄港,晚6時半抵達大港橋旁,由高市府迎接媽祖安座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音館戶外廣場,愛河灣活動現場安排流行文化與傳統民俗的結合藝陣與酬神戲、跳鼓陣、宋江陣、八家將、豫劇團、酬神戲輪番精采匯演。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1664c310-fcba-4770-8ac6-8858d7111fd5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歌者的智慧」筆記
在「符立中筆記」音樂評論的書中,偶讀到一段資深聲樂家金慶雲老師的話,深有同感「在一切的藝術中,音樂最是短命。而在沒有留聲機的時代裡,任何用語言或文字對音樂的描述,都像是水中撈月,而在一切的音樂詮釋中,演唱家的生命更是短促,隨著身體的衰老與死亡,死去的不只是一個演唱者,連同他的樂器也一起埋葬了。一切樂器皆人造,唯獨人聲乃造物者所賜,人生不只是樂器,發出的不僅是音樂,還包括語言、詩與戲劇,歌劇就是淋漓盡致的最佳寫照。」
現代人由於拜科技所賜,靠著手上的遙控器,就可以聆聽各種影音,對於長期耕耘致力於演出的歌唱家而言,每一場演出都是新的創作與體驗,旋起旋滅的藝術,呈現的是唯一與短暫的永恆,和錄音間百般雕琢的成品,絕非能相提並論。
在學聲樂的路上,頗多崎嶇,一方面樂器就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看不到,摸不著,全憑內視覺與內聽覺的領悟與想像。光憑信心和努力也未必有成效,歌唱家席慕德老師用貼身的學與教的經驗,集「歌者的智慧」分享給讀者,不管知識認知與理解或肌肉、力度與聽覺的運用,都值得用心品味與思考。好的聲音是自然而不明顯,當歌者受正確的訓練,站在舞台上呈現的都是一種反射動作,要唱得扣人心弦,不在於曲子的難易,而是要用心靈唱歌。
初學聲樂的人,通常只看到音符和節奏的差異,聲樂老師常講不是發出聲音就叫唱歌,當歌者在唱歌的時候,應該要掌握音與音之間的張力,和聲與和聲之間的變化和力度、語言的色彩、氣氛的變化和彈性速度的掌握,詮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想像力。
聲樂的學習是一條漫漫長路,除了知識與理論的認知和理解外,需要更長時間對於肌肉、力度與聽覺的追求。光是肌肉與力度的關係,要做到純熟至少都是數個月到數年工夫,所有的練習都是基本功。
開始練習時一定要說到呼吸法,因為這是發聲時的動力體,上課時我們通常會提出四種呼吸法供學生自主練習,(一)快吸慢放,一秒瞬間吸氣完憋住五秒,再慢從齒縫間吐氣35秒起跳,越長越好。(二)快吸快放,瞬間一吸一吐,維持60秒不間斷,頻率要等速,而次數是關鍵,每秒若做到4次吸吐,一分鐘就累計240次循環。(三)慢吸快吐,最慢速度吸滿一口氣,憋氣5秒後急吐氣。(四)慢吸慢吐,慢吸到氣滿後憋5秒,再等速吐氣。
呼吸法的練習是每天的功課,待到橫膈膜的運作可以受大腦控制為原則。一個成功的歌者絕不應只有美麗的聲音,重要的是唱什麼要像什麼,許多人享受唱歌的樂趣,殊不知唱不好對別人是種折磨,所謂「唱歌者不知聽歌者的痛苦」之說。
當呼吸法的問題解決後,面臨的就是發聲法,練習發聲的過程中會牽涉到肌肉與支持和位置,這中間絕對需要有一個好聽覺的聲樂老師的陪伴。
唱歌運氣的過程中肌肉不能鬆垮,但也不是都緊張的狀態,要在放鬆中找支持,我們常會要求學生做到「上鬆下緊」,上半身放鬆,特別是臉部表情要儘可能地鬆,但下腹部運氣要維持緊實狀態,以免聲音失去支撐力,而唱出沒有生命的音符。
發聲的樂句都是一首首的短歌,能唱出有生命力的短句,始有可能放大放長樂句的處理,但很多人不明瞭,覺得我是來學唱歌,為什麼老要讓我唱這些乏味的曲調?這就是認知上的問題,簡單的歌都唱不好,如何勝任大曲子的表達?聲音的訓練終結是要忘掉聲樂的技巧,因為技巧只是歌唱的工具,而非歌唱本身。
學習聲樂很需要體力,因此我們希望有志想學唱歌的人,可以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除了讓聲音的表現有更多的可能性外(例如爆發力),也更能尋求好聲音的表現。美聲唱法是人體所有細胞的歌唱,協調的肌肉和搭配好的共鳴,才能發出美妙而圓潤的歌聲,到這裡,我們都在求製造一件好樂器而努力。
學習聲樂的過程一點都不浪漫,而且每個人的條件都不相同,問題也各有差異,一個有歌唱天賦的人,需要具備動人的音色、寬廣的音域、穿透力的聲音和喜愛唱歌的熱情,然而要成為成功的演唱家的過程更需要紀律與專注,聲音的成長是階段性的,音樂性、熱情和企圖心是讓音樂的道路更順暢的主要原因。
以席慕德老師的音樂資歷與經驗談「因材施教」
聲音是歌者的樂器,歌唱牽涉到的不只是聲帶,聲帶周邊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唱歌的人全憑聽覺和身體運作的感覺,聲樂技巧就是在不斷的重複與練習中,而成為一種反射動作。
沒有兩個人的聲音是完全一樣的,學習唱歌是很個人的事,就因天生樂器結構限制與與學習的領悟力因人而異,一個人的音色、發聲器官和體型有關,而聲音典型的形成,則和他的個性、氣質、情緒、對事物的敏感性和甚至和血液循環的快慢,都密切相關。
好的聲樂老師,除了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聲音特色,讓其天賦做最佳、最有利的發展,而非一味的追求高音,唱不好或聲音不美,很多都是因為發聲法出了問題所致。聲樂學習是漸進式和階段性的,若早期養成的壞習慣、錯誤的學習方式或錯誤的觀念造成,其實要花更多時間導正。
願意花時間學唱歌的人,一定是本身熱愛歌唱,聲樂技巧的訓練是一磚一瓦慢慢累進,需要大量的耐心和嚴厲的監督,一百次錯,也不會有一次對,畢竟音準、節奏和速度都不是模稜兩可之事。
聲音的質感,質感的優劣決定市場價值。
聲音的音質被視為是天賦,而音色常受限於欣賞者主觀的標準。很多人學歌,認為能唱到曲子的高音,解決了音準、節奏和咬字,就能登台唱這首歌了?至於如何將這些因唱得更悅耳、動人、更符合作品的風格或更舒服,卻是很多人不太考慮的事。席慕德老師舉了一個親身聆聽「霍夫曼的故事」中一首花腔詠嘆調「在樹籬上的小鳥」的看法,最終老師說,粗糙的花腔、尖銳的花腔或掙扎的花腔,都不算花腔,若不能做到乾淨俐落、清澈透明和讓聽的人驚艷,就不要輕易嘗試。
聲音不論高低、亮暗或輕重,都有其特殊的質感與光澤,聲音的質感是每個歌者,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國際大賽的評審在聽什麼?入流的演唱大概基本條件都在伯仲之間,漂亮的聲音和純熟的技術之餘,評審最想收集的是一種能夠吸引感動他們的聲音,那種甜美而溫暖的音樂性處理,真誠的表達出歌中感情的歌唱。
好的聲音是要能夠唱什麼像什麼,用不同的技巧和音色達到不同作曲家的要求,形成所謂的曲風。例如演唱歌劇和藝術歌曲就是兩種迥然而異的世界,歌劇強調的是炫耀聲音,歌者的呼吸、體力和口型,為製造音量而預備,讓歌聲可以根據劇情,達到音樂的高潮為要;而藝術歌曲則是歌者內在美的最高表現,強調的是如何透過作曲家對詩詞內涵的理解,藉由音符呈現精煉語言的情緒與意境,歌者強調的是詮釋與咬字,如何透過音節間的音符或空白,營造出歌曲的獨立情懷。
席慕德老師認為聲樂學習的目的是製造圓潤、持久又光亮的聲音、能夠演唱不同速度、節奏和風格的歌曲。
聲樂教學技巧時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一)、呼吸法:橫膈膜呼吸或腹式呼吸,就是要做到意識控制氣流,使之能平穩而有彈性的運氣和分句。
(二)、共鳴:是指母音在氣流上頭射出正確音高後的共振效果,通常依據音高決定腔體的共振的多寡。共鳴不是歌聲的全部,需要搭配歌詞中的母音支持,咬字、音高和音準的相互配合。
(三)、咬字:歌樂就是有歌詞的音樂,絕對不能含混不清,即使為使聲音圓潤也沒有商量的餘地。咬字清晰度與發聲有絕對關係,發聲位置偏差、口腔空間大小、舌根和舌頭擺放、嘴唇肌肉的放鬆度和下巴太緊都有密切相關。
(四)、口腔空間:最好保持一個可以隨更換母音與音程變化,靈活運用舌頭、嘴唇和下巴的穩定空間。
(五)、聲音位置:確定保有一種統一的音色,和遊走於低中高三個音域運用自如的位置。
(六)、舌頭:保持自然平放。
唱歌是一件高度協調的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聲音。
歌曲詮釋-1(引自習募得-歌者的智慧)
唱歌感動人與否?詮釋最重要。詮釋是將原作精神和理念透過演出者的技巧與修養,呈現在第三者面前的過程。以歌曲的詮釋來說,可分為語言和音樂兩大層面,首先要談的是語言也就是歌詞,通常都是詩詞作品,歌者有義務在演出前,認真下功夫研究歌詞的意義與內涵,藉詩句處理,揣摩語氣和咬字,特別是輕重音的分辨、明暗音的區別及母音字重量和開、關母音的差異,進而考慮氣氛營造的曲趣等,人聲不像樂器有固定音色,歌者受自身聲音、個性與對詩詞內涵認知的影響,對於歌曲詮釋可謂每個聲樂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除非他開口,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會聽到什麼。
歌曲詮釋-2(引自席慕德-歌者的智慧)
客觀詮釋就是參考作曲家的規範條件:如音高、節奏、樂句長短、力度和表情記號的指示或過去歌者的詮釋。大原則先把握曲風是戲劇性或抒情?伴奏的角色是寫情或寫景?是跟著詩的旋律線或襯托或以同樣動機貫穿全曲?歌者要研究的是1.曲式和詩歌段落的關係2.調性轉換和詩句的關係3.樂句長短與呼吸的關係4.字的明暗與聲音色彩的利用5.聲音色彩和和弦的關係6.休止符的運用7.力度與張力8.速度與節奏9.彈性速度的利用等。好的歌者必須掌握語言與音樂的相關知識和修為,透過歌唱技巧營造歌曲氣氛,發揮個人聲音的色彩,展現個人風采於舞台,始能讓詮釋變得有趣又充滿吸引力。
歌曲詮釋-3(引自席慕德-歌者的智慧)
教授藝術歌曲最難的就是啟發歌者的想像力。歌者光有美麗的聲音、優異的聲樂技巧和超強的是譜能力,照譜一板一眼的演唱,是無法唱出動人的歌聲的。藝術歌曲是詩樂合一的作品,作曲家從詩詞中獲得靈感創作,其意境與氣氛猶如一篇動人的故事,有畫面有情緒,歌者必須善用聲音的色彩與含蓄的表情,帶觀眾進入歌曲的情境中,靠的就是文學的修養和充分的想像力。歌者要從詩詞中找到原始的靈感,然後再從音樂中找到呼應,用自己的技巧表達出曲趣,不妨在了解歌詞涵義與音樂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先自問1.誰在說話?2.對誰說話?3.在哪裡說話?4.說些什麼?5.說話時聽聞到什麼?6.歌曲結束時說話者的心情有何變化?當歌者有辦法在自問自答中找到相應的答案時,就不會言之無物了,唯有歌者先感動自己,才能影響觀眾,從聆聽中找到感動與樂趣。
歌唱的技巧、美麗的聲音、豐富的想像力與深厚的文學修養,都是舞台上個人風采與魅力的熟成。表演者必須讓觀眾的眼光專注到自己身上,讓聽眾彷彿看到歌中情感而隨之入境,誠懇地展開心靈神會之旅。
聲樂藝術是金字塔頂端的藝術,發聲技巧繁複,細節難以勝數,藝術歌曲不是為普羅大眾所寫,因此,這條路一路走來,一直都是艱辛、充滿著競爭、需要長期努力奮鬥與自我突破的生涯。此書席慕德老師多以德國藝術歌曲出發,因為,那是行之有年、被世界各國認定的歌唱藝術的典範,然而,當所有的藝術都不斷推陳出新之際,我們也需要有新曲目,藝術視野與人文修為是需要教育和培養的,最重要的是鼓勵作曲家和文學家對於自我文化認同,多創作有質感,反映時代與社會現實的國、台語藝術歌曲,提供演唱家發表的素材與舞台,當國家最高文化單位都主張流行音樂是主流時,傳統聲樂藝術工作者,如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大路?其實是所有關心古典音樂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文:王淑汝老師
定音鼓固定音高 在 你們你們 YOU-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摘自《你們你們好》一書,第四十五篇是作者關於音樂的諸多幻想之一。
世界的第一首歌
不經意的,這個問題常會跑入我的腦中,人類的第一首歌從何而來?
知名奇幻文學作家尼爾.蓋曼在《蜘蛛男孩》的開頭寫到,這個世界是由一首歌開始的。這本小說有一個浪漫的開頭。我想那首歌應該是一陣隆隆的鼓聲吧,如果硬跟現代科學理論結合的話那鼓聲可把整個宇宙給炸開。我喜歡世界是被聲音製造出來的。
人類一切的靈感都來自自然,第一首歌應該也是。有一天第二壯對我說,鳥很有趣,牠們每天在樹上練習怎麼唱歌,練習新的唱法還有展現新創的句子。消化完第二壯對鳥投射的音樂情感後,我開始注意鳥叫,才發現牠們是如此厲害的歌手,我把牠們列入影響人類唱歌的來源之一。鳥是獨奏家,牠們歌唱的旋律明顯,樂句轉折多變並富有明確的主題,說是牠們教會了人類唱歌似乎並不牽強。
我多少接受了世界上第一首歌是來自鳥類的想法之後,一日在野外聆聽,卻發現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除了鳥叫以外,樹上有蟬,水裡有青蛙,草裡也躲著蟋蟀。牠們的樂句較為固定,沒有太搶耳的變化但充滿濃濃動機,這樣的歌聲雖然不如鳥叫華麗,但大家齊聲同唱一音讓人感覺很安詳。蟲鳴,也擁有觸發人類唱歌的可能性。那究竟充滿動機的節奏以及主題性的旋律,是哪一種聲音先給了人類唱第一首歌的靈感?這個問題還是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令我無解。
一日,我在佛經上看到一句話,「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
陀羅尼的意思大概是一種咒語,一種讓人了悟的聲音。正在尋找世界上第一首歌的我,很偏執地把這段文字讀成「一切音聲皆是音樂/歌曲」。我想起一些喜歡物理的朋友,他們曾說這世上所有東西其實都在振動。我還想起了一個相關的物理節目,它說人類的身體裡面其實都裝著弦,雖然很小很小,但確實存在。對於一個喜歡吉他的人來說,這世界上沒有比我身體裡面裝著弦還要更酷的事情。
總之,這些林林總總的物理常識都讓我覺得跟陀羅尼一事有所共鳴。東西在振動的話自然會發出聲音,有聲音自然就有節奏跟旋律,而最後便會成為成為一首歌,只是明顯不明顯的問題。於是我開始試著分析身邊的聲音,街道的聲音,餐廳的聲音。
拿現在的火車來說吧(我正坐在一台開往那布勒斯的火車上)。此刻輪子在軌道上行駛並混雜著風聲的隆隆聲是低頻,因為列車行駛速度過快而不時震動的坐椅聲是中頻,不知是窗戶還是車廂關節處的金屬碰撞聲是高頻,這些物件發出的聲音雖然旋律性不豐富,但節奏是明顯的。人造的物件能發出聲音,更不要說是自然了。風聲穿過樹林打在地上的雨聲想必是比上述的金屬或塑膠要出現得更早,所以音樂本是無所不在,除了蟲鳴鳥叫,人類第一首歌的可能來源更多,更複雜了。
我買過幾本關於歌唱的書,我喜歡思考有關歌的問題,也喜歡看人談論歌唱。那些書裡常會寫到「其實唱歌就像說話ㄧ樣」,我覺得那很有道裡,也喜歡把它看成「語言其實是一首歌」。
我白天的工作是教英文會話,這個想法會讓我覺得其實我在教人唱歌,唱歌不能勉強,身體要放鬆,才能自然地把歌唱出來,講話也很像這樣。我喜歡語言,尤其是完全沒辦法理解的語言,因為當說話的意義消失時,語言會變得像歌一樣。有人講話聽起來像大提琴,有人像小喇叭,有人個性活潑句子又跳又快,有人沉穩句子悠遠長揚。語言被發明是為了方便人類溝通。事實上人類的每一種行為都是一種表達,但為了能夠確實傳達訊息,精準溝通,所以我們發明了語言,而人類確實用它展現出自己潛在豐富的音樂性。
大多數的人沒發現自己一開口其實就是在唱歌。有人說話的地方就有一齣歌劇上演,如果有人說自己不會唱歌那是錯誤的,他不明白這世上就算是啞巴也會唱歌。排除昆蟲鳥類或非自然物件的聲響,第一首歌的可能性回到了人類身上,但如果人類的語言是這世上的第一首歌,那它又是在哪裡出現的?
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在睡前想起了很多事情,跟尋找第一首歌無關,但那些問題一樣讓我感覺困惑。我哭了出來,找不到答案的心情成為一種沉重的悲傷。我盡情地哭著,忽然間我感到自己的嚎啕聽起來就像一首歌,抑揚頓挫,輕重分明,它十足是一段充滿了「表情」的樂句。原來嚎啕比語言更接近音樂,語言為了精準有時過於理智了,尤其是都市裡的語言,它們的節奏與音高被「現代化」,被量產了被制式了。我開始幻想自己是個原始人,一件傷心的事哭了半天沒人聽得懂。嚎啕不是語言,不夠精準,但那樣的不精準卻足以溝通,它具備了音樂終極的特性──情感。音樂(或語言)之所以誕生是因為人類有了想要溝通或表達的心情。有情感所以有哭聲,才開始有了音樂。
所以,我找到了,哭聲就是人類的第一種語言,也是人類的第一首歌。那不是跟誰學來的,跟蟲鳴鳥叫無關,跟路過的風聲雨聲也沒有,它們頂多是一種提示。
萬物都有自己的音樂,人類也有,那首歌就活在世界的裡面。還記得我們其實都裝著弦,每一個東西都在振動,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