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定容查理定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定容查理定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定容查理定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定容查理定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抽獎贈書活動】《#超級思維》x2本 你聽過「心智模式」嗎?我之前讀過很喜歡的一本經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的作者查理.蒙格(巴菲特的合夥人)曾說過:「心智模式就是大腦做決定時所使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愈多,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

  • 定容查理定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21:15:49
    有 515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超級思維》x2本
    你聽過「心智模式」嗎?我之前讀過很喜歡的一本經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的作者查理.蒙格(巴菲特的合夥人)曾說過:「心智模式就是大腦做決定時所使用的工具箱;工具箱裡有的工具愈多,你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uper-thinking/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當初我對於「心智模式」這個觀念,仍然有點似懂非懂的。但是,最近我接觸到一本新書《超級思維》,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資料佐證,說明了超過三百種心智模式,有助於我們用於職場環境、個人生活、判斷決策,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思考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搜尋引擎DuckDuckGo執行長暨創辦人蓋布瑞.溫伯格(Gabriel Weinberg)和統計學家蘿倫.麥肯(Lauren McCann),有趣的是他們是一對夫妻檔。他們發現社會上的一流成功人士,很多都具備著一種「看透世界如何運作」的超能力,並且經常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對於世界如何運作、該採取什麼決策,總有著一些反覆出現的概念,例如機會成本、80/20法則、飛輪效應…等,這些概念被稱為「心智模式」,而能夠善用、整合這些心智模式的人,就被作者稱為「超級思考者」。因此作者彙整了許多我們生活周遭心智模式,搭配主題性的章節安排,讓我們藉由許多故事和圖表,學習各種心智模式,進而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
    .
    【為什麼心智模式很重要?】
    .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又可稱作「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侷限。心智模式會影響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影響他對於事情的判斷和決策。

    查理.蒙格曾經說過:「你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它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後的日子裏能自動地運用它們。」這裡的思維框架指的就是各種不同的心智模式,尤其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必許擁有多元的心智模式,才可以在不同情境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

    如果一個人懂的心智模式「太少」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如同蒙格先生喜歡引用的一句話:「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有時候,我們必須學習原本舒適圈外的觀念,採取舒適圈外的思考方式,才不會落入狹隘的世界觀,避免用單一的觀念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
    【心智模式的用途是什麼?】
    .
    我很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不斷思考心智模式可以在我的生活當中,帶來哪些不同的啟發,或者是改善我既有的決策。讀完整本書之後,我認為心智模式可以幫我們帶來兩個具體的好處:

    1. 用來解釋生活中碰到的各種事件和問題,理解它們的「運作原理」,找出解決的方案。
    2. 用來避免偏誤,達成最好的評估和判斷,做出當下最理想的「決策」。

    作者認為熟用各種心智模式的人,有時候會培養出一種近似「直覺」的精準判斷力,他說:「直覺有助於引導你更快速地找到正確答案。你越熟練心智模式,對於特定情況有使用哪一種模式的知覺,就會越準確,就能越快利用這些模式做出更好的決定。」

    以下我摘錄了書中的四種問題情境,很適合用在日常生活或職場當中,藉由簡單的經驗分享,談談我對這幾個情境裡提到的心智模式的想法。
    .
    【1.如何運用時間?】
    .
    你會不會經常覺得「時間不夠」?感覺事情總是做不完,被生活追著跑。關鍵往往不在於時間的多寡,而是「優先序的排定」。書中在提升效率的章節中,介紹了著名的心智模式「艾森豪決策矩陣」,這是一個幫助我們排序生活中「重要」和「緊急」活動的優先序工具。

    我們對於時間應用的壓力,通常來自「重要且緊急」和「緊急卻不重要」這兩項,需要注意的是,盡可能把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委辦、外包、甚至忽略。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例如做虛工、過度的娛樂,應該嘗試降低或完全排除。

    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例如投入深度工作、規劃策略、自主學習。這個象限攸關我們長期的成長,卻因為缺少急迫性而一再被忽略。每次當你決定「做」或「不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試著把那件事情擺進艾森豪決策矩陣的一個象限裡,利用這個心智模式採取理想的行動、聰明地使用時間。
    .
    【2.如何適應變化?】
    .
    根據科學家牛頓著名的慣性定律:「靜止的物體恆久維持靜止,運動中的物體,除非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否則仍將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持續運行。」這個物理現象跟我們採取的「信念」和「習慣」有很大的相似性,堅持舊信念或習慣的時間越長,慣性就越強,越難被改變。

    如果我們的思考和行為僵化了,我們會變得越來越難以適應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因此,關鍵就是要讓自己盡量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理解各種思維模式,讓自己時時處於一個「適應性」很強的環境哩,允許自己接受新知,改變舊思維,採納更多元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飛輪效應」這個心智模型。起初,要把舊習慣停下來是很不容易的,就像轉動中的飛輪不好煞停。建立新的信念和習慣也很不容易,如同要轉動一個靜止的飛輪,一開始是很費力的,但是一旦累積起了動能,就能夠不費力地讓它一直轉動。

    任何個人或專業計畫的進展,都可以從飛輪角度檢視:起初進度必然是緩慢的,但一旦獲得一些動量後,取得進展就更容易了。你的短期努力累積起來將有長期的利益,未來可以將累積的努力加以複合運用。先厚植實力,才有突飛猛進。
    .
    【3.如何領導團隊?】
    .
    我最近跟一些剛晉升主管的同事們聊到許多「小主管的辛酸」,其中印象很深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怎麼安排工作,才不會最後變得每件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問題出在於,派工並不是單純依據工作內容的「簡單/困難」來判定,而是必須考量你自己的信心、下屬的能力、後果的重要性。

    這時候心智模式「後果信念矩陣」就可以派上用場,這個工具可以幫我們區分什麼時候可以放手讓團隊成員學習,什麼時候才該親力親為。「後果」指的是當這個工作任務,如果沒辦法完成時,造成後果影響的高低。「信念」則是你對工作任務的信心度的高低。

    「高信念、低後果」的象限中,是最適合授權讓成員自主學習和練習的部分。「低信念、高後果」則交給成員進行,自己定期查核確保成果達標。「低信念、低後果」則是你對任務沒有信心,後果的影響也很低,這種就必須完全授權。「高信念、高後果」才是你該親力親為的重點項目。
    .
    【4.如何提升競爭力?】
    .
    現在的商業環境中,有一個心智模式越來越被重視,那就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得是為了可用或可行性,只開發具備足夠功能和最小數量的產品讓真人測試。基於「不求完美、先求效用、再求改善」的精神,讓這個策略容易適應快速變化的商場。

    企業除了運用這個做法快速接觸客戶之外,還可以使用另一個心智模式「OODA循環」(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來加速獲得回饋和採取下一步行動。這個模式講求的是「觀察」不斷變化的情況,「重新定向」對局勢的評估,「決定下一個最佳方案,毫不猶豫採取「行動」,然後重複循環。

    這兩個模式一樣可以被我們拿來應用在自我成長或自主學習的領域:採取最簡單的行動,達成初步的成果,然後觀察、調整、決定下一步,最後採取行動。只是,作者提醒道:「沒有執行的遠見只是幻覺」,我們最常見的誤區在於缺少「行動」,以至於無法讓整個循環順利運作。
    .
    【後記:你還在拿鐵鎚嗎?】
    .
    起初,我以為《超級思維》這本書會很生硬,但是一讀之後就停不下來了。作者把三百多個心智模式很有技巧性地穿插在各個章節中,搭配生活、職場、商業應用等不同的故事和情境,讓整本書讀來趣味十足又容易消化。我可以預見的是,在我自己2021年的選書排行中,這本書一定有一席之地。

    不可否認的,我總是很喜歡化繁為簡的概念,但是這個真實世界的運作卻很複雜,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透。幸好,我們可以選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透過作者精煉的整理,爬梳古今中外的心智模式。一開始學習的過程必然是緩慢的,但是當每一個知識點逐漸解鎖後,我們眼中對世界的認識肯定是不同風貌。

    最後,為什麼每個人都該學習「心智模式」?如同查理.蒙格所說:「如果你只記得單一的事實,就不可能真的知道任何事。如果事實不能在理論的架構上拼湊在一起,你就無法真正運用它們。你腦海裡必須要有模式。」這本書就是學習如何運用心智模式的起點,這是一張藍圖,也是一個工具箱。

    放下你手中的鐵槌,試試瑞士刀吧。
    .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1、抽出「2本」《超級思維》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心智模式有興趣嗎?為什麼想學習這個心智工具?例如:「我對心智模式很有興趣,我想要改善自己做決策的判斷方式」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17(三)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18(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定容查理定律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11 20:24:00
    有 110 人按讚


    【罩蠟燭使水面上升的實驗 以前學錯了嘛?】
      
    大家以前上課是否做過/聽過這個實驗:在加了淺水的水盆中放直立的蠟燭,點燃後蓋上透明玻璃燒杯,被封在玻璃燒杯中的蠟燭逐漸熄滅,然後可以發現倒蓋的水杯內,水位上升,彷彿燒杯中佔五分之一的氧氣被消耗殆盡似的。
      
    但實際上造成水位上升的兇手竟然是......熱漲冷縮?! 底下的原文有詳解,也貼上實驗影片在下面留言處喔。

    #竇娥冤 #兇手就在我們之中 #冤枉人家這麼久

    【翻轉迷思──關於蠟燭燃燒】

    作者│ 盧政良
    台大物理博士,現任高雄中學物理教師、高師大兼任助理教授、物理教育學刊副主編。
    --
    多年前教科書裡有個經典實驗「蠟燭燃燒、水面上升」,在淺盆中固定一根蠟燭,使之正立,並將水緩緩加入。在點燃蠟燭並蓋上玻璃容器後,瓶中水位開始變化,燭火熄滅後水面明顯上升,上升比例可達瓶中原來空氣部分的15 至20%,非常接近氧氣在空氣中的比例。以往教材將這個實驗作為「證明」空氣含氧量約為21%的一大方法,相信很多人也和筆者一樣,對此深信不疑。
    數年前筆者陪著學生準備國際青年物理學家錦標賽的辯論賽,對於其中一道探討蠟燭燃燒實驗的題目(1)*感到困惑──這不就是確認空氣中的氧氣比例,難道外國人不知道這個實驗?隨著著手進行,卻發現越做越不合理,
    才驚覺這個實驗並不單純,甚至有很多大家誤解的地方。我們花了一番功夫,將深入探討後的成果,發表於《IYPT-Magazine》(2)*。

    .長期被誤解的實驗
    問題一,氧氣是否完全被消耗殆盡?可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表示蠟燭只消耗瓶裡部分氧氣,也就是同時用兩根蠟燭(一隻短、一隻高)進行實驗,會發現高的蠟燭先熄滅,而短蠟燭在高蠟燭熄滅後繼續燃燒;由此可知高蠟燭熄滅並非因為氧氣耗盡。
    問題二,即使蠟燭燃燒消耗了所有氧氣,仍會生成相當比例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氣體,由此可見玻璃容器內的氣體體積變化並非只由氧氣減少所造成;顯見原有實驗解釋並不恰當。
    問題三,查理定律告訴我們,空氣體積在加熱時會膨脹,冷卻時會收縮。蠟燭燃燒時加熱周圍空氣,因此蓋上容器時,燭火周圍空氣的溫度上升, 密度也較小,瓶內的空氣甚至會排出。隨著燭火熄滅,空氣冷卻而體積收縮,使得水面上升。

    .眾說紛紜
    近年針對研究或應用的科展作品以及教學設計,更衍生出其他問題。例如有些人認為氧氣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後者只是略溶於水,液面高度理應不會改變太多,並提出實驗數據證明。還有人研究嘗試進行化學計量,假設H2O都凝結成水,且氧氣占1/5,可計算出氣體的變化量約占總體積的7%(3)*。
    還有學生使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以點燃燭火, 避免蠟燭燃燒後蓋上玻璃瓶造成的熱空氣, 結果卻發現水面幾乎沒有升降(4)*。有趣的是, 以上論點似乎都不相容。近年更有學者研究這樣的教學過程,發現科學教師可能會過於自信地使用不正確的知識來教導學生而導致誤解(5)*。
    --
    (1)請見網頁中第10 題:iypt.org/Tournaments/Taipei
    (2)goo.gl/J6RjzS
    (3)水位真的上升五分之一嗎?goo.gl/wAC95t
    (4)悶熄蠟燭燃燒實驗的重新設計:goo.gl/3rC8i9
    (5)以蠟燭燃燒實驗探討科學教師的教學策略:goo.gl/uMWfeC
    --
    文│摘自《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第88期,更多資訊請見本期雜誌。
    --
    .歡迎訂閱:
    .《BBC知識》一年12期/二年24期訂閱方案,詳情請見雜誌內頁;或至全台各大網路書店、實體通路;城邦讀者服務網(goo.gl/ZAiWYm)訂閱。

  • 定容查理定律 在 陳靜 Dada Ch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2-08-05 11:59:41
    有 132 人按讚


    am730:杜汶澤+ Dada + 彭浩翔 低俗是港產片定律!

    彭浩翔(彭導)、杜汶澤(阿澤)和陳靜(Dada)對電影新作《低俗喜劇》(下稱《俗》)不遺餘力,連日出席多場試映會和優先場,跟影迷及觀眾作互動,拉近了導演、演員跟普通市民的距離,讓他們對電影創作,故事背後的小故事認知更多,有利提升整體欣賞水平,可算是上佳模範!電影人不一定要擺出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格,尤其今天花多少錢和如何宣傳,對電影票房多少影響重大,按筆者記憶所及,彭導跟不同媒體做大大小小專訪幾近來者不拒,而這類只出人力,跟傳媒win win的宣傳方式可算本小利大,通常一連兩、三日,「車輪戰」做廿幾三十個傳媒訪問,這項理應人工包埋的厭惡任務,卻不是每位導演和演員都願意承擔,尤其今回訪問日子,湊巧碰上13年一遇的10號颱風。 

    低俗就是核心價值

    「公司車在外面塞了3個小時,始終入唔到來,我惟有步行出來,再爬過鐵絲網,走上公路……」阿澤道。其實筆者當日已打定輸數,訪問schedule理應繼續多風多雨,演員們亦大條道理缺席專訪,估不到最後來了趟大團圓結局,在一片粵式粗口中展開了訪問,「甚麼是低俗?」筆者問,「低俗是港產片一個核心價值!」阿澤回答,筆者自然回應,「拍齣電影來捍衛?」,「不需用上捍衛這個字眼,我又不是邊個……」。「低俗不等於cheap,只是另一種被忽略了的文化!」Dada下了一個定義,「《低俗喜劇》其實又不是很低俗,不過在我眼中認為唔低俗的,又未必能夠讓一家大小去看。」彭導似乎又要借戲名玩反諷,這也是他的電影中常見風格,赤裸呈現社會事實,不讓某幾種熱門類型成了電影的全部。「我自小就很喜歡王晶的電影,如賭片、《追女仔》、或者《強姦》系列等,試問現在香港如何拍一齣以強姦為題材的合拍片?我覺得港產片的核心價值就是低俗。」阿澤繼續玩反諷,昔日港產片的創作自由就是核心價值。「我們幾耐沒試過在戲院內笑翻椅子,我期望《低俗喜劇》能夠帶給觀眾這個久違了的經歷。」彭導借道出一個令港人懷念的經驗,解說港產喜劇的特色。

    大國「騾」前 能屈不能屈?

    「最深刻是那場戲?」筆者也來一條千篇一律的例牌問題,彭導即時回應「最深刻當然是暴龍哥(鄭中基飾)請食山珍海錯那場戲。」一次另類的山珍海味宴,捆綁式為阿澤送上一次別開生面的向西之旅,加上基仔的有趣演繹,叫成年觀眾帶來難忘一幕,以為橋段是天馬行空,然而原來人生果真如戲,「這是我未入行前的親身經歷,我做過收數佬,戲中除改了上大陸是為找老闆投資拍片外,一切對白、吃的餸菜都是一模一樣,因此講番那些對白沒有難度。」阿澤回憶道,這場戲的功能,似乎是對飾演電影監製的阿澤的一次考驗,究竟願意為香港電影付出了甚麼?這個punch脫離了純屬搞笑港產片功能,玩的是彭導擅長的黑色幽默,問的可以是觀眾,可願為香港電影拒絕放種和轉載?也可以問長駐北京的茶餐廳同業,在合拍片當道的今天,會否為了13億市場,放棄了一些作為香港電影人的一些堅持?阿澤在片中的「犧牲」,相信能惹起不少同行共鳴,頂硬上狠幹幾個回合能否開出一片天?「拍合拍片我冇抗拒,但要視乎題材,不要削足就履,明知題材過不了國內審查,不要硬來把部戲扭曲、變形。」彭導道,「現在某些合拍片即使配回廣州話,設定都是為了內地觀眾,就像以前看配了音的《神犬拉茜》和譚炳文聲演的查理(指美劇《神探俏嬌娃》)一樣,怪怪的……」既要吸納內地資金,又要保留港片特色成為最強武器,達至雙贏,《俗》以重拍風月片《官人我要》橋段作示範,惹人聯想一車車自由行南下看3D鹹片,暗示國民不可壓抑,拋磚引玉反思香港的自由優勢,彭導表示:「長遠而言,內地要參考香港實行電影分級制。」現實電影不同類型不能矮化至齣齣都是合家歡,中國電影在政策上需要一個更大的胸襟,否則一大堆人民只在窄小房間呼吸,累積廢氣終有一天響起健康警號。

    你願意為香港電影付出甚麼?

    除了以阿澤這個監製角色比喻香港影圈在內地發展,Dada戲內角色——爆炸糖,要為閱讀?模提供另外角度,「去年我找Dada為我聲演愛情小說,她的感覺不像其他?模,有點純真……而她跟戲中角色性格相似,加上我認識了其經理人很久。」彭導解說了選角原因,「係呀,她純真到講嘢有懶音,出書又寫白字,睇報道就知她論論盡盡。」阿澤搶著附和,「我第一天開夜戲,到大排檔拍攝,NG了很多次,便惹怒了導演,到現在仍很內疚。」

    Dada道,電影人起用新晉演員似乎也是一種付出,「我怎會想到她竟然連用筷子夾餸都唔識,當時我老婆又探班等我收工,天又快亮。」彭導氣未消似的,而阿澤則演活了監製角色,「怎想到不是教演戲,而是教用筷子?大排檔又不可以用叉,惟有循循善誘。」Dada自詡已慣了阿澤的窒人技倆,明白窒的背後是塞錢入袋,「拍了這齣電影,才明白演戲是甚麼回事,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始終《夜蒲》的低俗味道又屬港產片的另外一個單位,賣點就是男女身體不斷在演戲。戲內的爆炸糖為了獲得演出機會,身體交易也視作等閒事,但她沒有處心積慮要達到甚麼level,用盡方法爭取曝光機會,「換了另一些上位?模,肯定先拿了角色,到了兌現日就會no show。」彭導說,「或者說大髀燙傷了!」阿澤繼續唱和,這套「醒目」的價值觀,又豈止屬於一眾?模?放眼年輕一輩,擁「肯捱」素質甚少,爆炸糖戲內那樣不計較地為部戲傾情付出,彭導似乎借該片寄語新生代,問一句:「究竟你又願意為香港電影付出甚麼?」

    港產模式 一家心花怒放

    「依家一對夫婦,一個星期得一日假,將心比己,我就唔會去睇art film,我好攰呀!博唔過,好似我睇《春嬌》,見到張志明如何回應Brenda的網上dating時,我可以用心花怒放來形容。」阿澤補充了港產喜劇的重要功能,「娛樂」在節奏超快、壓力滿布的氛圍中產生舒緩作用,筆者回想這幾年星爺處於半收山狀態,新年檔期除了合家歡式喜劇,確實缺少了像《福星》系列或《龍咁威》等玩少許鹽花的喜劇類型,「油站廣告說得好,我哋都係揸車囉!做電影不可以脫離觀眾身份,自己去拍一些好深層次的故事,但冇人有興趣想知是不行的!」阿澤在招牌笑聲下續道。既是玩回憶港產片到底,在製作上彭導不覺也著了港產片的快速生產mode,「我第一日到拍攝現場,都未知拍甚麼,劇本都是飛紙仔的。」Dada道,「其實到片場第一時間會搭起printer,每一日我們都有一份當天的完整劇本。」彭導的解釋說明了Dada繼續是影壇新丁,聽聞《春嬌》的運作都會先在別處排練、jam戲,到現場就按預設拍攝,故彭導控制成本了得,這是低成本出身的好處,「由於拍攝時間緊張,變了在現場跟基仔(鄭中基)、林雪和阿澤即時jam,由於有了一定默契,寫的時候已預計到他們會怎樣演出。」「是啊!咁多年來,我的演出又不會千變萬化,簡直是千篇一律!」阿澤放了這個笑彈,內容惹人遐思,可圈可點,like爆!

    後記:彭導認為粗口是粵式文化的一項精髓,作為地道港人,當天整個訪問彼此幾近全程向粗口致敬,坦白而盡興,「我都唔明在《無間道》中,森哥和傻強一句粗口都唔講,根本脫離了現實,應該是一X戰功成萬骨枯!(扮志偉腔)!」說罷繼續笑聲四起,誠如戲內暴龍哥的另類野味宴,菜式配搭是多年累積成果,是定律!既是定律,不宜扭曲,菜式如是,港產片亦如是!

    文:陳龍超
    圖:鍾式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