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理週刊攻擊事件討論言論自由》
自由編輯文章|初稿日期2020/11/18
本文編輯:張婉歆
本文校正:魏翌涵、林家宥、陳智怡
🇫🇷巴黎教師斬首案
2020年10月16日下午一名巴黎歷史教師帕蒂於任教的博伊斯學院外遭疑似伊斯蘭極端分子的阿卜杜拉赫·安佐洛夫砍殺斬首,且...
《從查理週刊攻擊事件討論言論自由》
自由編輯文章|初稿日期2020/11/18
本文編輯:張婉歆
本文校正:魏翌涵、林家宥、陳智怡
🇫🇷巴黎教師斬首案
2020年10月16日下午一名巴黎歷史教師帕蒂於任教的博伊斯學院外遭疑似伊斯蘭極端分子的阿卜杜拉赫·安佐洛夫砍殺斬首,且有目擊者聽見兇手於行凶時大喊「真主至大」。
兇手為一名車臣難民。其於案發後不久遭到警方槍斃。
🪟案件起因
帕蒂老師曾於教授言論自由的課堂上,展示兩幅《查理週刊》諷刺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
雖然帕蒂老師有預先告訴學生,若覺得遭到冒犯,可以轉身或離開教室。但此舉仍引發穆斯林家長的不滿,某位家長於社群上宣稱帕蒂展示了穆罕默德的裸體照片,並稱帕蒂為暴徒,甚至公布帕蒂姓名及任教學校,還多次要求學校開除帕蒂,據法媒報導,其於案發前與兇手還有聯繫。
📰 查理週刊
《查理週刊》是法國的左翼諷刺週刊,其所刊文章、圖片時常批評法國政府、極右派、各個宗教。自1969年創刊後爭議不斷。
🛢 2011查理週刊汽油彈攻擊案
查理週刊特別號更名為「沙里亞週刊」,並將先知穆罕默德列為主編。2011年11月2日凌晨,查理週刊辦公室遭汽油彈襲擊,網站也被駭客入侵。
💥 2015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
查理週刊因時常揶揄穆罕默德及穆斯林領導人,遭到伊斯蘭極端分子憎恨。2015年1月7日上午,兩名穿著聖戰服裝的蒙面男子闖入查理週刊編輯辦公室開槍掃射,並與警方交戰,造成包括週刊創辦人兼總編輯夏邦尼耶在內共12名受害者死亡,11人輕重傷。攻擊過程中兇手還大喊「真主至大」。
🔪 2020查理週刊舊址持刀砍人案件
9月初,法國正在進行對2015查理週刊槍擊案的司法審訊,在開庭前一天查理週刊亦重新刊登12幅有關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引發外界爭議。9月25日,一名巴基斯坦籍男子於查理週刊舊址持刀砍人,造成兩人重傷。
🗣外界反應
👉民眾
2015年查理週刊遭遇恐攻後,民眾發起「我是查理」反恐活動,追悼恐攻案的罹難者,並表達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當時在法國各地及多家外國媒體網站首頁都可以看見黑底白字的「Je suis Charlie」。同時,也有非支持者發起「我不是查理」(Je ne suis pas Charlie)的活動,認為查理週刊嘲諷宗教信仰的舉動已經曲解了言論自由的範圍。
巴黎教師斬首案後,帕蒂老師任教的學校外放滿鮮花及「#我是老師」(#JeSuisProf)、「#我是山謬」(#JeSuisSamuel)的牌子。10月21日舉行帕蒂老師的全國悼念活動。
👉法國當局
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及巴黎教師斬首案皆被定義為恐怖攻擊,法國當局也加強各個公共場所、教堂等地安保措施。
總統與總理也表達他們支持言論自由的決心。
法國總理卡斯泰於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後承諾「政府對新聞自由與打倒恐怖主義的決心堅定不移」。
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他無權對《查理周刊》重登爭議漫畫一事置喙,法國是一個擁有媒體和言論自由的地方,「我的任務就是保護這些自由。在法國,你可以批評總統、首長或神靈」。
巴黎教師斬首案後不久,法國當局提出豐富《分裂主義法案》和擴大《反激進伊斯蘭教法案》的建議。法案文本規定,任何人和團體,都不得將個人與宗教置於法蘭西共和國原則之上。10月19日起,法國當局將每日檢查調查與伊斯蘭極端政治可能有關的個人或團體,其中法國反對仇視伊斯蘭協會和巴拉卡協會將被下令解散,一個清真寺也被下令關閉,且有231名被納入預防恐怖性極端化名單的外國公民將被驅逐。
🧕🏻穆斯林
大多數穆斯林皆譴責攻擊行為,並請外界勿將穆斯林與恐怖份子劃上等號,但也認為查理週刊所刊載之諷刺漫畫已經侵犯到伊斯蘭教。大約70%的法國穆斯林認為這些諷刺漫畫是錯誤的,法國清真寺聯盟主席莫罕莫德譴責巴黎教師斬首案是「可惡的行為」,並鼓勵穆斯林和基督徒「加緊行動為這場對話注入更多力量,聯合陣線對抗極端主義」。
針對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期宣布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以解決法國「伊斯蘭分離主義」的計劃,許多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對此非常不滿,其譴責馬克宏總統此舉在維護污辱伊斯蘭教的言論,並開始抵制法國產品。
而中東、南亞地區則有上千穆斯林聚集示威,抗議馬克宏總統污辱伊斯蘭教的言論,也有穆斯林將馬克宏總統的人偶焚燒以表達不滿。
對此,馬克宏總統則表示他的發言被曲解,他並非支持查理週刊的諷刺漫畫,而是支持法國人自由創作的權利。
💡反思
法國具有歐洲和歐盟中最多穆斯林人口,約有840萬人(約佔總人口8%),如何與各族群和平共處是法國一直以來面對的問題。而近年來,法國的世俗主義屢遭伊斯蘭教挑戰,包括像帕蒂老師讓穆斯林學生可以離開教室,這種做法也違反了世俗主義。
儘管世俗主義是法國奉行百年的核心主義,但在越來越多穆斯林移民的情況下,法國政府應該直面伊斯蘭信仰與世俗主義間的衝突,並於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而不論是法國抑或是其他國家,都應對穆斯林抱持友善包容的態度,穆斯林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恐怖份子並無關係,大多數穆斯林愛好和平,而我們應該尊重其宗教信仰及習俗。
宗教場所服裝規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新加坡4月5日起,本土的確診人數激增,原因是出現了移工群聚感染。新加坡立即將三處的移工宿舍隔離,並發給他們口罩。
另外對於一般民眾,安全規範又進一步升級,從4月7日到5月4日,關閉大部分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民眾不能在外用餐,只能外帶。除了停班停課之外,也要求禁止任何社交活動,包括到親朋好友家。如果是托長輩幫忙照顧小孩的,也不允許每天接送。而違返規定的,可處以一萬新幣,相當於21萬台幣的罰款,或者入監半年,也有可能兩者兼罰。
而在鄰近的馬來西亞,同樣採取更進一步的防疫禁令,出門採購的距離,限制在方圓10公里內。原本暫停經濟生產,馬國政府考慮,局部開放在非疫區部分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以解決民生需求。
在泰國,觀光勝地普吉島因傳出確診病例,至四月底封島。曼谷附近的Pattaya,9日下午兩點起對外封閉21天,曼谷則實施禁酒令,防止民眾聚集。並且宣布取消4月13到15日的潑水節慶祝活動。
讓外界擔憂的是包括印度及孟加拉等,有著眾多貧民區的國家,在印度的塔拉維貧民窟,因傳出確診病例被封閉,但重點是,在這個613公頃的區域,人口就高達150萬,據說1400人共用一間廁所,衛生條件極差,要如何防疫?是難上加難。
在孟加拉,沒有封城,而是突然宣布了放假十天,引起了民眾的恐慌,在首都達卡的港口,擠了上千人想要離開。慘的是,孟加拉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2大服裝出口國,因全球疫情影響,許多服裝品牌關閉門市,有高達26億美元的訂單被取消,經濟也面臨重大危機。】
{內文}
和無形的敵人搏鬥,過程百密仍有一疏,在嚴密的防控中,新加坡境外移入病例大幅降低,但不幸的是,本土感染的威脅已悄悄的發動攻擊。4月5號這一天,新加坡確診病例中,有一百多起為本土感染,其中大部分是移工,因此有三處宿舍被列為隔離區。
(被隔離移工)
只有七個人,不再十人同住一間房,不會害怕,只要遵從指示照做
在隔離室外頭設有醫療站為身體不適的工人看診,並提供餐點,避免工人相互接觸,並且發放三個以上的口罩,在14天內最多只能走到房外的公共走廊。移工中心也分派了一百個基層宣導人員,加強與他們溝通,以了解政府隔離的用意。
(外籍勞工中心主任/楊木光)
根據一些客工的反饋,覺得他們不會隨便散播給別人,同時他自己本身也能受到一定的保護,我們會先分發第一批12萬個口罩
新加坡約有數萬名的移工住在密集的宿舍區,從事工作涵蓋建築和清潔業,這幾天加大力度消毒及改善環境。而就怕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新加坡政府宣佈了更嚴格的社交安全距離措施,從4月7日到5月4日關閉大部分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餐飲 大眾運輸 電信 金融等行業均照常營運。
(民眾)
說不可以在外面吃飯,要打包回家,如果排隊的話,要(距離)一米
星國出動2600名的安全距離大使及執法人員,進行宣導及取締,如果違反規定,將處最高新幣1萬元,約新台幣21萬元、坐牢6個月,抑或兩者兼罰。新加坡這個防疫的模範生走向了軟封城,措施是不斷調整,升級再升級。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儘管我們付出努力,但確診病例人數依舊上升,所以新加坡剛實施了緊急措施,嚴格落實保持安全距離,我們關閉所有非必要場所,並要求盡可能的遠程辦公,同時要求學校和托兒所停課,呼籲所有人待在家裡
一方面是呼籲,一方面星國政府也設置更多便民的安排,例如,隨著更多人在家學習和辦公,即要求電信單位,確保網路暢通,同時,協助低收入家庭銜接網路,加快批准申請及提供購買電腦的資助。另外自10 號零時起,所有從國外返回新加坡的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證件持有者,都必須在政府安排的專用設施,進行14天隔離。並向民眾憑身份證,免費發放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新加坡國會議員/林偉杰)
融入科技後,和第一次分發醫療口罩相比,我們分發的速度更快,為此我們很感激,我想告訴居民不用擔心,每個人都會拿到口罩,我們正在備貨,民眾從社區和居委會領好之後就離開
原本限制人數的社交活動,現在一律不能舉行,這也包含了探望親人和朋友。
(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
只有在必要時才去看他們(父母),不要那麼頻繁的去,因為我們需要保護長輩們,同樣的理由,我們也不允許父母每天接送孩子,送到祖父母家,因為每次將孩子帶到父母身邊或祖父母身邊,這樣是一次又一次的讓他們陷入潛在的感染
新加坡政府實施更嚴格的限制行動措施,讓許多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打算趕回國。不料馬國政府突然宣佈暫時不准他們回國,導致許多人受困在新柔長堤。而在封鎖邊境的情況下,企業停工,馬來西亞也公佈100億令吉,相當於23億美元的特別刺激計劃,協助中小型企業紓困。
(記者)
如果將自三月中旬所執行的封城令再延長的話,大約有三百萬人將失去工作,而紓困措施可幫助大約三分之二的員工能保住飯碗
鄰近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自3月18日起,限制民眾不能出國,不能辦婚禮,不能上清真寺集體禱告,而今再下禁令,出門採購的距離,限制在方圓10公里內。但馬國政府考慮近期開放局部經濟活動,包括在非疫區部分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以解決民生需求。同時,每個家庭將平均分放四個口罩。而在觀光大國泰國,旅遊勝地普吉島,因當地從事服務業的居民受到感染,從3月30日至4月30日也關閉。
(聲源:警方)
不要到沙灘上,沙灘已經關閉
(記者)
芭東海灘是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但現在政府關閉所有的購物中心及酒吧和餐館,並要求民眾晚上八點至凌晨三點不能外出,許多限制已經實行,並且有警察巡邏執行禁令
面對不斷增加的確診案例,泰國的防疫動作也加大,宣布取消4月13到15日的潑水節慶祝活動,而曼谷近郊的渡假勝地Pattaya,從9日下午兩點起,對外封閉21天,非當地居民禁止進入,曼谷等地即日實施十天的禁酒令,而在印尼,平均每天有15至20人死於新冠肺炎,檢測速度過於緩慢以及病床嚴重的不足,使得總統佐科威備受抨擊。
(記者)
根據印尼衛生部的調查,有2800家醫院,32萬張病床,但病人陷入不知所措,因為醫院無法提供呼吸器 防護設備,甚至有些醫院連醫生都不足
佐科威一度擔心對貧民傷害過大而拒絕封城,但部份地方政府要求允許封閉,為避免疫情一再蔓延,印尼下令外出一律戴口罩,否則不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十日起,關閉所有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和禁止五人以上的集會。
而印度孟買最大的貧民窟塔拉維,4月1日出現了首例確診病例,政府隨即封鎖貧民窟,要求民眾居家隔離,但在這個613公頃的地區,住了150萬人,人口極度密集,據傳1400人共用一間廁所,要保持距離非常困難。
(貧民窟居民)
都要餓死了,不是病死,每天只能領到一兩個麵包,一點點米飯,怎麼活下去
為了領取救濟金,民眾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病毒肆虐之下,他們不是餓死,就是病死。
(沒有沒有沒有 已經沒有位子了)
這不是戰爭逃難,而是孟加拉政府突然宣布,放全國十天假來對抗新冠病毒,首都達卡港擠滿了數千名想要離開的民眾。即便沒有宣布封城,緊張情勢仍籠罩著這個近1.8億人口的貧窮國家。一份外洩的聯合國資料洩露,孟加拉恐有兩百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宗教領抽召集信徒為疫情祈禱,只是,提供治癒的可蘭經文,反而觸發了病毒蔓延的警報,當地的醫生透露他們已經盡力,但民眾不聽勸,接下來,醫療體系將被徹底的被擊垮。 半封鎖狀態的達卡,使得本已貧窮城市更加絕望。
(聲源:記者)
如果不能工作,就得挨餓,而他的朋友則抱怨政府的分配不公平
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2大服裝出口國孟加拉,因全球疫情影響,許多服裝品牌關閉門市,有高達26億美元的訂單被取消。
(服裝製造協會負責人)
如果我們再沒有訂單,幾個月後,我們將有410萬名工人流落街頭,這是一個混亂的社會,我們只能承受少數公司的負擔
封城 嚴法 紓困,在東南亞各國,不論是經濟發達的新加坡,還是窮困待援的孟加拉,在可怕的病毒威脅下都顯得渺小,全球待解的戰疫還要打多久沒有答案,只能持續繃緊神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1qxOPN7xY
宗教場所服裝規定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疆以禁止留胡須、戴面紗等來遏制極端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日前審議通過新的 “去極端化條例”,以遏制和消除歪曲宗教教義,或其他方法煽動仇恨、煽動歧視、鼓吹暴力的極端主義主張和行為。
據中國官媒中新網3月30日報道,新疆人大常委會新通過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新疆實際制定的,旨在遏制和消除極端化,防範極端化侵害,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條例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
《條例》解釋,極端化是指受極端主義影響,渲染偏激的宗教思想觀念,排斥、干預正常生產生活的言論和行為。極端主義是指以歪曲宗教教義或者其他方法煽動仇恨、煽動歧視、鼓吹暴力的主張和行為。
路透社3月30日發自北京的報道說,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日前發布的遏制極端主義的條例中包括:禁止男子留“不正常”的胡須,禁止婦女在公共場合穿戴掩蓋全身的罩袍,或遮蓋臉面的面紗。
條例規定,在車站和機場的工作人員,必須“勸告”留著不正常胡須,穿戴罩袍或戴面紗的人,不得進入公共場所,並應向警察舉告。條例還禁止排斥或拒絕觀看或收聽國家電視和廣播節目,拒絕接受其它公共設施和服務的行為;禁止只通過宗教儀式,而拒絕通過法定程序的結婚儀式;禁止以保持“清真”的名義干預他人的世俗生活。
位於美國馬裡蘭州亞太法律研究中心的負責人孫遠釗就此質疑,中國當局如何實施不得留胡子和禁止人們拒絕觀看國家電視台節目等規定?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男人留大胡子也是稱道和支持的,認為毛發是來自父母的,不得隨便剪掉等。他雖然可以理解,要求在公共場合不要穿戴覆蓋全身的服裝這一點,但他納悶,中國當局是否考慮過,類似不得留胡子和禁止人們拒絕觀看國家電視台節目等條例,他們將如何實施?”
路透社的報道說,新疆反極端條例規定的禁止內容還包括:禁止父母不送孩子上學、不遵守計劃生育政策、故意破壞法律文書、蓄“異常“胡子、給孩子取具有宗教狂熱性意義的名字等。
條例還要求父母以良好道德影響孩子,教育他們尊重科學、追求文化、維護民族團結、以及拒絕和反對極端主義。
路透社的報道說,近年來,新疆已經開始實行“遏制極端化”的禁令,已在至少一個城市實行禁止戴面紗或留長胡須的人乘坐公共汽車等。這次新推出的反極端條例是進一步擴展了禁止的項目,並推廣到整個新疆實施。
世界維吾爾大會的發言人迪裡夏提,前不久在接受本台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當局這些嚴厲禁止和打壓措施,只能更加激發新疆維吾爾人的憤怒和不滿:
“中國政府應該尊重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宗教習俗。它出台這樣的條例是對維吾爾人的一種挑釁。現在維吾爾人穿戴類似罩袍的服裝是為了抗議中國政府。在中國內地,漢族人留胡須如今是一種時尚,而在新疆,維吾爾人留胡須就是恐怖主義。”
路透社的報道說,近幾年來,新疆有數百人死於暴亂襲擊事件,中國當局把這些事件都歸咎於極端主義或分離主義勢力,但海外人權組織指出,新疆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更多地是當地人對中國政府壓制政策的反應。中國政府則強烈否認在新疆實行侵權政策,並堅稱,維吾爾族人的法律、文化和宗教權益都受到了保護。
中國政府雖然在憲法上保障人民的宗教自由,但當局過去幾年裡在新疆采取了一系列壓制措施,來應對被它視為是極端主義勢力激增的局面。
亞太法律研究中心的孫遠釗表示,中國政府不應該涉足管理和限制少數民族私人生活的領域:
“最好不要做那些太過於干預人們私人生活和宗教活動的事兒。該條例制訂的那些不得留胡子等項目似乎有點太粗暴了。”
路透社的報道說,新疆的維吾爾人傳統上信奉溫和的伊斯蘭教。但近年來,維吾爾婦女開始穿戴遮顏面紗。專家們把這解讀為,新疆維吾爾人在借此表達對中國政府嚴厲打壓政策的一種反抗。
報道說,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相對平靜後,新疆南部地區近幾個月有開始發生暴力事件。與此同時,當局加大了保安措施,武警人數也明顯增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曾呼吁,以“鋼鐵長城”保衛新疆的穩定。
(記者:希望;責編:嘉華)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宗教場所服裝規定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7.03.21 觀點—《旁觀者》雜誌 Qanta Ahmed ※
身為穆斯林,我強烈支持歐洲法院禁止戴面紗的裁決
作者 Qanta Ahmed 的父母為移民至英國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她是一名專長於睡眠障礙的醫師。她曾出版《在那女人必須蒙面的國度 In the land of invisible women》一書,記錄她在沙烏地阿拉伯的行醫經驗。
————————————
我在英國的穆斯林家庭長大,父母親教我,女子的行為舉止必須自己決定——包括是否穿戴面紗頭巾在內。我們可以藏頭蓋面,只要那是我們自由意志的選擇。所以當有人說,當好的穆斯林女性就必須蓋頭蓋面,就讓我感到很困惑,而且不只是我,包括我家人在內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也這樣覺得。穆斯林女性穿戴頭巾才符合教規的說法,其實是晚近才有的發展。
我認為,這不是伊斯蘭自信的象徵,而是為了避免冒犯他人到荒唐地步的西方文化,縱容伊斯蘭主義者的結果。西方自由主義者跟伊斯蘭極端份子,這種奇怪、意外的合作,已經好幾年了。現在它終於有壽終正寢的跡象。
兩位戴著頭巾、分別來自比利時與法國的穆斯林女性,就工作場所的衣著問題,向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提出上訴。歐洲法院判決:老闆有權不准員工穿戴明顯宗教象徵的衣飾,這包括以伊斯蘭為名所穿戴的頭巾在內。這個判決不只包括遮蓋全臉全身的波卡(burka)、只露出眼睛的尼卡布(niqab)——有幾個歐洲國家已經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合穿戴——還包括露出臉孔的希賈布(hijab)。但如果該企業允許員工穿戴宗教象徵服飾,那麼所有的員工都不應被要求拿掉、脫掉。
歐洲法院的這個裁決,代表著世俗主義對伊斯蘭主義者說不。一個世俗化的公共空間,才能允許我信仰我的宗教,也允許其他教徒信仰他們的宗教一樣。正如古蘭經(109:1-6)所說:「你信你的教,我信我的教。(To you your religion and to me, mine.)」讓老闆有權利限制頭巾的使用,不論在英國還是在歐盟其他國家,對於每個信仰者來說都是好事。
我見過公共空間被虔誠者侵佔的後果。我三十一歲時曾受聘到沙烏地阿拉伯行醫,根據該國的規定,我必須戴希賈布,完全遮住我的頭髮與頸子;我還必須加穿黑色罩袍(abaya),從脖子蓋到腳踝。被強迫藏頭蓋面的那兩年,我深深體認到這樣的衣著是如何不方便、如何不實際。我甚至有一次目睹一位不省人事的女病人被硬戴上黑色罩袍、頭巾。
規定要穿戴頭巾的地方,就是有壓迫的地方:這種壓迫在伊斯蘭信仰中毫無根據。
伊斯蘭發展的早期,對面紗(khimar)應該遮女人的面孔、身體、頭髮沒有任何規定。 《古蘭經》蘇拉(24:31)提醒婦女有必要「蓋住胸膛」。穆罕默德的一位太太被命令要在「希賈布」(阿拉伯語「窗簾」之意)後面說話,因為她地位崇高,以免有失身份(《古蘭經》蘇拉 33:53)。然而,雖然阿伊莎——她是先知穆罕默德最有名的太太,也是伊斯蘭的偉大學者——提了關於 khimar 的許多細節,卻沒有任何紀錄顯示當時的婦女如何穿戴它們。
對面紗的僵硬詮釋,是晚近的發明,並非來自《古蘭經》或者早期的宗教傳統,而是假託宗教之名的憎女主義。所以,歐洲法庭支持老闆禁止員工戴希賈布,完全沒有侵犯到任何人的宗教自由。面紗來自一種新穎的文化習慣。伊斯蘭主義者想要藉此表示:我們穆斯林跟你們西方不一樣,我們不但跟你們外表看起來不同,行為舉止也不一樣。對於已經住在歐洲好幾代的穆斯林來說,這是一個奇怪又醜陋的風氣。在歐洲鼓噪、向政府要求穿戴頭巾權利的男人與女人,應該要記取穆斯林世界的歷史。1920 年代,埃及與伊朗的世俗政府崛起之際,穆斯林女性開始組織起來追求女權。1922 年,在胡達‧莎瓦里(Huda Shaarawi)的領導之下,她們成立了埃及女性主義聯盟(Egyptian Feminist Union),丟棄了面紗。十年之內,無數女性依樣畫葫蘆,追隨她們的榜樣,漸漸地,她們憑著一己的才華躋身埃及學術殿堂。最後,伊朗與土耳其都以女性不戴面紗為官方政策。
然而,隨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擴張、1979 年的伊朗革命,這股潮流逆轉了。復古的狂熱從什葉派橫掃到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與巴基斯坦開始實施伊斯蘭化的國家計畫。一位有名的什葉派基本教義發言人,伊朗的阿亞圖拉莫特扎‧莫他哈里(Ayatollah Morteza Motahhari)表示,不戴面紗的想法是「我們時代的傳染病」。我認為,真正的傳染病是極權的伊斯蘭主義,它不只想要掌握國家大權,還想要管女性該穿什麼、若有不從即施以懲處。
西方似乎到現在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一旦社會融合受到威脅時,就可以、甚至有必要對於服裝穿著作出規定。歐洲的多元化政策,似乎只造成族群之間更大的分歧,而不是整合,這樣的後果愈來愈明顯:它不只幫助伊斯蘭主義成長,也在歐洲人中培養出對於移民與難民的敵意——而且往往是針對我的穆斯林教友。穆斯林在西方自成一國,國中有國,就是伊斯蘭主義成長茁壯的沃土。如果他們能夠發明出宗教的理由,說服其他人作不一樣的穿著打扮,那就更理想了。
好不容易,歐洲法院終於設法修復歐洲認同的基石:世俗的自由民主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中,公共空間是人人共享的,不許任何人獨佔。此事唯一的暇疵,是歐洲法院的判決來得太晚,許多損害早已造成。
https://www.spectator.co.uk/…/the-right-to-ban-the-veil-is…/
《在那女人必須蒙面的國度》 中譯版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3171
圖為作者 Qanta Ahmed 醫師,以及她所著作的《在那女人必須蒙面的國度》一書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