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閱讀前哨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

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 在 電影成長日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22:35:11

電影:分裂(Split)  當得勢者、被欺壓者、中間人士等三派勢力都存在同一個人體內。 Kevin Wendell Crumb,自小在爸爸離家出走後便被患有強迫症的媽媽撫養長大,在長期受到精神虐待與暴力的情況下,衍生出「解離性人格疾患」等精神疾病。  ⚡️⚡️人物性格與關係介紹⚡️⚡️ ...

  • 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2 18:00:09
    有 283 人按讚

    「#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句在 閱讀前哨站 首頁顯眼的標題,從部落格成立至今就放到現在。我不曾改變過這句話,卻也是這句話,對我帶來了最大的改變。為了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我開始對每一本讀過的書寫下讀書筆記,並且將心得整理成部落格文章,透過這樣持之以恆的紀錄,我有了一些不同的體悟。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
    1.跨能致勝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
    3.完成
    4.最高學習法
    5.破框能力
    6.財務自由實踐版
    7.金錢超思考
    8.從內做起
    9.僧人思考
    10.零規則
    .
    【為我帶來啟發的書單】
    .
    我發現,只靠讀書,雖然沒辦法直接改變你的人生,但是,從書本裡你可以找到許多的「啟發」。這些啟發,或多或少會改變你思考事情的方式,讓你想要接觸不同的觀點、學習不同的知識、嘗試不同的行為。接著,就是當你踏出了那一步、往未知的領域前進了那麼一些,這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2020年,我從讀過的70本書、寫過的56篇讀書心得裡面,挑選出10本我個人最喜歡、最受啟發的書來跟你分享(前兩年的Top 10好書推薦:2019年、2018年)。我挑選的這10本書裡頭,有些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有些帶來特別的靈感、有些則幫我改變了行為和習慣。

    以下,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的心得,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
    1.#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當初我讀完《跨能致勝》之後,馬上寫道:「這是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在這本書尚未推出中文版之前,我就用Audible英文有聲書聽過一次,當下已經非常喜歡,後來推出中文版後又讀了第二次。在年底的時候,當我得知這本書也名列「比爾蓋茨2020年度五本選書」,能跟他有類似的選書品味,心裡真的感覺到非常的開心。

    作者從運動界、藝術界、商界、學界,挑選了許多發展過程截然不同的人,說明專才跟通才的差異。不過,這本書的中文版有一些小缺點,因為是四個人聯合翻譯的作品,所以會感覺有一些地方的前後連貫性沒有這麼理想。但是整體來說,作者要傳達的觀念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對我來說算是瑕不掩瑜。

    帶給我的啟發:讓我換個角度思考,不一定要執著於「成為特定領域前1%的專家」,而是結合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發揮出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去達成另一種類型的前1%。跨能人才懂得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的「稀缺性」,提高自己獨特的「價值」。這本書讓我對於即將執行的目標,產生了更多靈感。
    .
    2.#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讓你在幾分鐘內感動人心,說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作者認為「說故事」的策略可以應用於當今商業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你想要讓任何人接受你的服務或商品,靠得不只是規格或數據,更多的時候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作者在書中應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故事、如何說故事、該說哪些故事。我認為,這本書除了對各種大小的公司有幫助之外,對於準備職場簡報、經營個人品牌的一般讀者也會有所啟發。你只要把書中的「顧客」換成你要溝通的「對象」,把「公司」換成「你」自己就可以。

    因此,無論你是在經營個人品牌、在公司擔任行銷或業務的職位、或是想推廣產品和服務的創業家,這本書都會對你非常的有幫助。書中會用實際的範例和步驟,帶你建立四種必備的故事:價值故事、創辦人故事、使命故事、顧客故事,這本書不只談理論,更有許多的地方會帶著你實作。

    帶給我的啟發:以前,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常常用理工人的觀點,覺得如果要做一件生意,就開談規格、要談賣點,要談價格。現在,我被「說故事」的觀念說服,也從許多其他的商業故事認識到這個手法的優點,我開始思考關於自己更深層的故事,這本書是一個很好轉捩點。
    .
    3.#完成:把不了了之的待辦目標變成已實現的有效練習

    面對新的一年,應該有很多人都會興高采烈的寫下自己的「新年新希望」,但是你知道嗎?根據統計,有92%的人會半途而廢。如果你想真正「完成」自己許下的新希望,《完成》這本書是我認為在新的一年,你會最需要的一本書。

    作者寫作的方式,會讓你感覺有點像是一個幽默的脫口秀演員,有時調侃、有時鼓勵、有時自嘲。雖然,作者的文字之間充滿了輕鬆風趣,但是他給出的建議卻十分誠懇和執行。例如,把目標砍半、把時間加倍、把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記得回顧自己的進步。從這本書裡,你也會學到如何克服完美主義的心魔,讓自己「不完美地前進」,贏過九成不能完成目標的人。

    帶給我的啟發:原本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開始錄製 Podcast,總是擔心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對麥克風唱獨角戲、感覺自己還不夠格、可能沒人喜歡自己的聲音,因此,遲遲無法完成這個延宕許久的目標。這本書幫我用輕鬆的方式,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終於踏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幫我帶來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4.#最高學習法:12個改變你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關鍵

    《最高學習法》這本書讓我超級驚艷,我分兩個面向來講。第一個是這本書的評價非常好,我喜歡在網路上先看別人的評論,做為自己的選書參考,但是我完全找不到這本書的負評。這也是我第一次在幫助讀者選書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文章裡,沒有紀錄任何負評的一本書。

    第二個是這本書真的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讀過的類型。書的主題是在講人類的大腦是怎麼學習和記憶的,最特別地方就在於,作者竟然把「這本書的本身,當成這本書的範例」。舉個例子來說,其中一個理論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記憶力,背誦東西應該首重「更高的複習頻率」,而非「單一長時段的複習時間」。

    所以,他在四個不同的章節,放了同一張照片(上面有一些文字)請你看10秒。然後,他又在某一個章節裡,在同一頁上放了四張一樣的照片,請你連續看40秒。在書的尾聲,他請你回憶兩張照片裡面的文字。結果非常鮮明,分散在四個章節的照片,帶給我們的記憶深刻許多。

    帶給我的啟發:第一次體驗到「紙本書」的設計和編排方式,可以讓我這麼深刻地體會到,腦袋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這本書必讀紙本書,其他的媒介都沒辦法帶你如此深刻的震撼。我也體會到,學習「如何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會讓我們學到「如何教學、說服和影響」,這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
    5.#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是帶給我思考衝擊的一本書,作者在談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稱為「能力陷阱」的境地,也就是說:「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你如果想在職場往上爬,想往管理職邁進,那這種能力陷阱會成為一種很大的障礙,作者認為克服這個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行動後思考」,由外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想法。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作者強調,當你跟那些「優秀的領導人」做著一樣的行為,你才有可能反過來刺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發掘背後的原因和技巧,淺移默化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書中也提供具體建議,教你怎麼克服三種陷阱:專業陷阱、人脈陷阱、忠於自我陷阱,很顛覆我想法的一本書。

    帶給我的啟發:以往我也曾經落入作者說的一種心態,那就是想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結果,往往實際的情形是,想了半天卻滯足不前,永遠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還不夠格。現在,我在職場上的工作規劃,開始加強「行動」的部分,更願意讓自己嘗試以往不熟悉、不習慣的互動方式。
    .
    6.#財務自由實踐版:打造財務跑道,月光族、小資族也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受過認證的財務規劃師,這本書也跟我讀過的其他財務自由理財書,有著滿大的差異和特色。作者不是單純只講財務和投資,他認為邁向財務自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因此我們如何看待主要的收入來源「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他想透過這本書,提供一份健全的「財務、工作、生活」規劃指南。

    如果你以為只靠著股市裡面殺進殺出,就可以提早退休,那是過於美好的幻想。作者除了提供穩健的投資策略之外,也說明了該如何善用自己的職場能力,找到你的使命感和成就感,獲得越來越好的本業收入。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你必須學會享受這段過程。

    關於書中談到稅務、保險和遺產規劃的部份,是財務規劃裡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以財務規劃師的角度,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了這些規劃的原則和重點。雖然,書中的範例大多以美國人為主,但是觀念可以先學起來,再延伸到台灣的情境。

    帶給我的啟發:首先是作者提到的「財務跑道」公式,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計算方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資產狀態,以及擁有的自由程度(選擇喜歡的工作)。另一個是關於「財務自由」的心態,並非達到終點才叫做自由,這樣反而會帶來「現在都只是在受苦」的假象。當你踏上適合的財務跑道,朝向終點邁進的每一個時刻,都是自由。有了這種認知和喜悅,前進的速度反而更快、更穩健。
    .
    7.#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金錢超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長年在《華爾街日報》撰寫財經專欄的作家,他透過長年來的觀察,對於人們該「如何思考金錢」有很深刻的洞見。他想告訴我們,如何有智慧地看待金錢、如何運用它,讓它成為一個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工具。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把金錢和「快樂」連結起來的方式,還有關於用錢來「追求物質」和「追求體驗」的差異和比較。另外,作者也說明了金錢和「時間」的關係,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但金錢也能買到時間。當我們認識到金錢跟時間的關係之後,對於「投資」和「儲蓄」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書的後半段談金錢和「風險」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處理和面對這些風險。

    帶給我的啟發: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心態對了,行動才會跟著對,對於「錢」這件事情更是如此。我學到三個重點,第一個是金錢帶來的體驗不分貴賤,追求體驗是很值得的消費;第二個是學會判斷保險的類別,什麼是不值得承擔的保險;第三個是活得太久竟然也是一種風險,需要將長壽風險納入投資理財的規畫當中。
    .
    8.#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從內做起》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所謂的「領導力」,就是你對別人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把領導力拆分成「領導力五階層」。他認為提升領導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則和步驟,是可以透過後天的方式培養出來的。

    對我來說,這本書跟領導管理的經典書籍《與成功有約》有那麼一絲相似,都是作者本人從自己的故事和例子,延伸出包含人格培養、待人處事、心態建立…等論述,然後旁徵博引其他的書籍與文獻。從同樣身為內向者的作者身上,我被他「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說法感動,他追求「自我成長」展現出的熱情,也讓我為之嚮往。

    帶給我的啟發:「領導力的高低」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群體裡面,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領導力」。重要的是,我們都能透過「領導力五階層」的步驟和方法,來逐步提升自己在群體中的領導力。也不要仗著自己在某個群體裡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就想把一樣的態度用在不同的群體上。
    .
    9.#僧人思考: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僧人心態》這本書是我今年讀到關於哲學思考方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作者在社群媒體上非常火紅,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很棒的觀念包裝成激勵人心的短片。直到接觸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作者曾經從商學院畢業後,前往印度當過三年的僧侶,這件事情引起了我對這本書的興趣。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他在道場裡面的修練、跟僧侶們的交流互動、體悟到的人生的道理、還有千古流傳的智慧,帶回紛擾的現實世界分享給大眾。作者將道場中學到的普世智慧,巧妙地融合數位科技的推廣,加上他曾經是商學院出身的思維,打造出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傳播平台。

    僧人總是能夠以最平靜的方式,活出充滿意義感的人生。作者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這些智慧,用來面對你的內心情緒、處理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在職場上的表現、改善你想要學習和進步的事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許多的「試試看」步驟,讓我們採取具體的行動,來練習這些僧人教我們的事情。

    帶給我的啟發:讀完後我得到三個好東西,讓自己更容易找到平靜。第一個是:「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第二個是:「練習抽離自己的原始心智,用愛和尊重來對待自己。」第三個是:「學會付出自己的喜悅,對別人的成功抱持祝福,你就可以擁有無限的快樂。」這本書也幫我重拾睡前「冥想」的習慣。
    .
    10.#零規則:高人才密度x完全透明x最低管控,首度完整直擊Netflix圈粉全球的關鍵祕密

    《零規則》這本書在談Netflix創新企業文化背後的管理方式,作者正是創辦人暨執行長本人。特別的是,他邀請一位專門研究各地文化差異的學者跟他共同寫這本書。學者到世界各地訪談幾乎所有層級的Netflix員工,從新人工程師、中階主管、以及高階主管群,都是受訪對象。

    這本書獨特的三方對話寫作方式「創辦人—學者—員工」,我讀起來的感覺,就像是親自在公司裡面走一遭,非常有代入感。Netflix特有的「自由與責任」文化,強調給予員工高度的授權、刪除繁瑣的行政流程和規則、重視員工之間高度透明的溝通方式。執行長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顛覆傳統老舊的管理方式,讓整本書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許多環節都凸顯出「高人才密度」的好處,執行長把最優秀頂尖的人齊聚一堂,設計一個不會彼此扯後腿的績效機制,這讓員工們集中火力在提升公司的創新和競爭力。對待這些優秀的員工,給予他們自由,不要用規範和流程束縛創意;給予他們責任,讓他們有權決定重要策略、擔起公司進步的重任。

    帶給我的啟發:這本書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商管書,相比起我待的高科技製造業使用「規範與控制」來達到製造量產,Netflix看似「零規則」的管理方式則有利於「創新」。我沒有在這類型的公司待過,能夠這麼近距離了解這家公司的運作和理念,對我的領導思維帶來很多衝擊,也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團隊管理和帶人方式。
    .
    【後記:更多的好書推薦】
    .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

    最後,提供一些閱讀的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邊文章有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
    2021年正式起跑了,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
    【博客來.2021 黃金月活動】

    文章的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好康,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客來黃金月活動」。我幫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爭取到了「限量2000份的 $50 優惠券」,需要的朋友趕緊去領取。更棒的是,我請博客來將我的年度書單,做成一個專頁讓你可以快速瀏覽我的好書推薦,千萬別錯過了!

    領取粉絲專屬 $50 優惠券 https://bit.ly/2WHAdAr
    「下一本讀什麼」年度書單 https://bit.ly/3pB9aDa
    黃金月活動主場(全館3折起) https://bit.ly/2L8pTPs

  • 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3 07:43:37
    有 55 人按讚

    【#聊聊高敏感特質:難搞,龜毛,情緒起伏大,堅持,愛哭,超會察言觀色,完美主義,為什麼為什麼大轟炸⋯⋯沒關係的,這樣的孩子一樣可以好好長大。(文末附高敏感特質量表)】


    以上的形容很接近你家的小野獸嗎?如果你的心頭一直出現「中獎」的感覺,也許你家的孩子也跟蕃茄一樣,是具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

    蕃茄剛滿三歲不久,我跟傑克去幼稚園參加人生第一次的家長會。萬萬沒想到,這個第一次就得到一份「大禮」。老師告訴我們,蕃茄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孩子,建議我們要留心。「他有一個揉臉的習慣動作,」老師邊模仿邊說明:「在我的經驗裡,有高敏感特質的人常有這樣的動作,只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看到。」

    我看得出老師非常極力在澄清一些事,他補充了很正面的敘述:「這沒關係的,這是好事,表示他會很有創造力,感受力很強,只是他會需要多一些關心。」

    但老師的態度反而讓我們焦慮起來,為什麼需要「留心」?為什麼他要說「沒關係」?我們需要「關心」什麼?他為什麼看起來好像在安慰我們?是因為在日本,老師不敢直接跟我們明說孩子有問題嗎?我們的小孩到底怎麼了?

    經過一個禮拜不眠不休瘋狂地在網路上鑽研,我才終於好好「消化」了老師給我們的提醒。

    「高敏感特質」這個概念的歷史其實很短,一九九六年由美國精神分析專家伊蓮艾融博士所提出,距離今天也才不過短短二十四年前。#高度敏感不是一種需要矯正的疾病,而是一種人格特質,就像「外向」或是「內向」一樣。雖然這個族群不是社會中的多數,但是比例上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高敏感特質,並不少見。

    擁有高敏感特質的孩子有什麼實際上的不同?美國的醫學博士湯瑪士波依斯使用了一個很美麗的比喻:「如果想像養育其他的孩子是種植蒲公英,#那麼養育高敏感特質的孩子就像是培育蘭花。」(這本The Orchid and The Dandelion去年才出版,今年一月在台灣已經有翻譯本了,書名就叫做「蘭花與蒲公英」。博客來的簡介在此👉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711。我已經預計入手,之後再來分享心得)

    白話文就是:「其他的孩子隨便養隨便大,高敏感的這一個就是要耗盡心力專搞他一個人就飽了!」(抱頭痛哭)

    突然間,蕃茄一切的怪僻都得到了解釋。難怪他會抱怨某些老師或同學的聲音不好聽,所以不想跟他們說話。難怪他去沙坑只肯要我們玩給他看,自己絕對不動手。難怪吃個東西一直討衛生紙擦嘴擦手,有沾到就要擦。

    我由衷的感謝蕃茄的老師當初給我們的提點。這件事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知道這是一朵獨一無二的小蘭花,它對自己生長的溫度,濕度,土質,日照都有非常精細的要求。就算有蘭花的基本教養指南,我們還是得自己去摸索出最適合這朵小花的條件,才能幫助他成長茁壯。

    #每個高敏感特質的孩子都不一樣,但他們總是會注意到你看不見的細節,聽見你沒有察覺的聲音,聞到嚐到你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味道,抱怨你從來不覺得是困擾的問題。家長必須要變身成偵探,去猜,去想,去溝通,去推理,去嘗試。學會不怕犯錯,不怕堅持底線,不怕地雷爆炸,不怕收拾殘局,不怕修補關係。

    經過這樣的痛苦掙扎之後,這朵小花會在每一次你開始懷疑自己的時刻,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訴你:爸爸媽媽,沒問題的,我又更長大一點了。

    ___

    #好奇你的孩子是否有高敏感特質嗎?以下的量表來自伊蓮・艾融博士的高敏感特質網站,原文是英文,以下是我自行翻譯的版本:[Is Your Child Highly Sensitive? –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http://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child-test/)

    請以直覺判斷以下的敘述。如果以下的敘述非常符合,是至少中等程度以上符合你的孩子的個性,或在過去一段相當程度的時間符合這個敘述,請把它列入「是」。如果這個敘述不怎麼符合,或完全不符合你的孩子的個性,請列入「不是」。

    🍅很容易受到驚嚇
    🍅時常抱怨衣服的材質,襪子裡的織線,或者是背後的標籤讓他不舒服
    🍅通常不怎麼喜歡太大的驚喜
    🍅溫和提醒比嚴厲的處罰有效果
    🍅好像有讀心術一樣知道家長在想什麼
    🍅會使用對他的年紀而言很高深的字彙
    🍅會注意到非常細微的異味
    🍅有很獨特的幽默感
    🍅似乎有很強的直覺,可以幫助他做判斷
    🍅如果太過興奮會很難入睡
    🍅很難適應大的改變
    🍅如果衣服濕了或者沾到沙子就得把衣服換掉
    🍅有大量的問題想問
    🍅有完美主義
    🍅會注意到其他人強烈的負面情緒,例如說擔憂,哀傷或是痛苦
    🍅比較喜歡靜態的活動
    🍅會問一些很深刻,很有啟發性的問題
    🍅對疼痛的感覺非常敏感
    🍅很受到吵雜的空間的干擾
    🍅會注意到微小的細節,例如有東西被移動過,或者某人的外型改變了之類的
    🍅在爬到高處前會先確認是不是安全
    🍅在沒有陌生人的環境下表現得最好
    🍅對事物有很深刻的感受

    如果回答「是」的項目超過13個,或是只有一到兩項符合但是符合的程度非常極端地高,那你的孩子很有可能擁有高敏感特質。

    蕃茄總共拿下21個項目(攤手),你們家的孩子有幾項呢?歡迎留言討論分享😀

  • 完美主義者九型人格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16 12:46:23
    有 89 人按讚

    心理師的日常:情緒勒索痛苦,還是關係疏離恐怖?

    我們會受到情緒勒索,往往因為我們自我的組成中,有太多他人的聲音,也有太多對自己的否定、陰影而帶來自身的羞愧感和罪惡感,因為會感覺情緒被勒索,是因為無法忍受身上的罪惡感,而覺得自己被勒索了,對他人要求非執行不可的被迫感。所以當我們可以看懂自我,你發現:

    *無法拒絕媽媽的要求,很可能你內在就有一個媽媽人格,媽媽經年累月的想法在你內在塑型,那你當然不能拒絕你「自己」呀!
    *你可能有完美主義,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那只要他人嫌棄一下你,你就逼自己一定要證明自己,就會因為自己不夠好的「羞恥感」,轉而被他人操弄的被迫感。

    可是,也許你再深入去思考,除了因為母親是照顧者之外,又是什麼強化母親對你的影響力?如果拒絕不了母親,你拒絕得了父親嗎?你說你有完美主義,又覺得自己不夠好,又是怎麼來的?是什麼讓你養成這樣的性格特質?

    從這段提問,你也許會發現,你不只拒絕得了父親,可能有時候會將父親排拒在外。如果你自然有這些反應,那就代表你捲入父母的夫妻不協調中,總是想親近母親地幫母親分勞解憂,偶爾視父親為母親的敵人,因此跟母親越來越親密,轉而母親有許多不滿就往你身上倒。
    當然久了之後,你可能知道自己有很多責任,卻不覺得自己能力夠好,因為你想要分勞解憂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母親開心,但你從來沒真正感覺自己做到,但你清楚的是,只要你做不到母親的要求,母親肯定不開心,而逐漸形塑你的完美主義,因為最根本的,你從來就難以肯定自己真得盡到了「孩子」的職責,也因此一直容易感到羞愧或罪惡感。

    看懂自己勾動的部分,你知道自己陷在哪裡,在家中的哪個位置,就有機會讓自己跳脫關係共構的酬賞機制。只是在情緒勒索的痛苦,以及跳脫之後的未知和恐懼之間,往往更多的人選擇站在熟悉的位置上,持續關係模式。因為困難之處在於,待在這個位置久了,便會覺得越來越安全,畢竟在酬賞中最重要的,是被需要的關係認可感與歸屬感,久而久之被餵養的情形下,我們會開始與母親的情感共生,一邊覺得糾結痛苦,一邊覺得安心卻又無力去拓展生活的其他可能,你就會一直當母親心中的好孩子了。

    #寫稿寫得頭昏眼花中
    #天氣一冷就想念熱帶氣候
    #建立界限的學習有三種
    #關係界限書籍:https://goo.gl/Y5QXR5
    #心理界限九堂音頻:https://goo.gl/2dnXoU
    #心理界限工作坊:https://goo.gl/QLFh6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