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理財政治
歷史春秋網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一個沒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歷盡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貧困的苦惱,後來「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雖然貴為皇帝,但趙匡胤仍改不了「摳門兒」的本色:皇宮里的窗簾是用最便宜的青布製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質是一樣的,而且總是...
摳門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理財政治
歷史春秋網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一個沒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歷盡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貧困的苦惱,後來「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雖然貴為皇帝,但趙匡胤仍改不了「摳門兒」的本色:皇宮里的窗簾是用最便宜的青布製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質是一樣的,而且總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換新的。這在歷代帝王中十分難得。
要瞭解一個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內宮的人數便知道了。趙匡胤的內宮是歷朝歷代最簡樸的,宦官只有50余名,宮女也只有200多名。即便如此,趙匡胤仍認為太多了,還遣散了自願出宮的50余人。
趙匡胤稱帝後,北漢政權尚未被統一進大宋的版圖。在一次御駕親征攻打北漢的途中,正逢七夕節,趙匡胤送給在汴京的母親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禮物是:太后三貫錢,皇后一貫半(千錢為一貫)。
有一次,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覲見父親,穿著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絲縫綴著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華美。趙匡胤一見她就說:「你把這件華服脫下,以後別穿了。」聽到父親的話,公主很不理解:「宮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為什麼不能穿?」宋太祖嚴厲地說:「正因為你是公主,穿這麼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別人就會效仿。戰國時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結果全國上下都跟著學,搞得紫布貴了好幾倍。今天你的這件衣服上有金絲線、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別人再效仿你,全國要浪費多少錢?」
宋太祖不只對親人嚴厲,對自己也十分克制。據史料記載,有一次他半夜起來,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半天也不肯下令。左右問他:「皇上有什麼事就儘管吩咐吧,我們一定照辦!」太祖說:「我若吃了,每日必有一隻羊被殺!」結果他硬是忍住沒吃。
宋太祖如此節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國的國君幾乎個個揮霍成性,官吏也跟著奢華,使民間經濟非常貧弱。宋太祖當了皇帝後,決心改變社會風氣,以解除民間疾苦。他的作為也的確起了示範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競相以節約自勉:州縣官上任時,奢侈浪費講究排場的迎來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時,很多人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這種為天下守財的精神,的確使當時的宋王朝積累了不少財富。而通過征服天下的戰爭,又取得了降國不少的奇珍異寶。宋太祖將所有財寶全數收藏在國庫里,只有國防軍需、賑濟天災時才拿出來使用。
對自己和親屬極其節儉的趙匡胤,在維護利益,特別是維護安定方面,卻出手大方。面對邊界強敵威脅,他並沒有勞民傷財地不斷打仗,而是拼命積累財富,用錢買地盤,從而避免雙方交戰。
杯酒釋兵權時,宋太祖更是以錢財來交換軍團將領的兵權。「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不可動之業」,這些都是當時他承諾的條件,最終使那些兵權在握的將帥們解甲歸田,安分守已地度過餘生。這比起其他朝代為求安邦而大肆殺戮開國功臣的做法,還是高明很多的。
當然,宋太祖「買通」大臣的錢財數目相當驚人。如侍中(相當於宰相)範質生病時,宋太祖親賜金器兩百兩、銀器千兩、絹兩千匹、錢兩百萬;開國元勳趙普有病,趙匡胤也賜銀器五千兩、絹五千匹……這與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節禮金,簡直是天壤之別,聞之令人嗟嘆。
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就建立起了相當穩定的政權,這不能不歸功於趙匡胤這位大宋王朝開創者的獨特理財方式。宋朝成為了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宋朝一貫多少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摳門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理財政治
歷史春秋網
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一個沒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歷盡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貧困的苦惱,後來「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
雖然貴為皇帝,但趙匡胤仍改不了「摳門兒」的本色:皇宮里的窗簾是用最便宜的青布製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質是一樣的,而且總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換新的。這在歷代帝王中十分難得。
要瞭解一個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內宮的人數便知道了。趙匡胤的內宮是歷朝歷代最簡樸的,宦官只有50余名,宮女也只有200多名。即便如此,趙匡胤仍認為太多了,還遣散了自願出宮的50余人。
趙匡胤稱帝後,北漢政權尚未被統一進大宋的版圖。在一次御駕親征攻打北漢的途中,正逢七夕節,趙匡胤送給在汴京的母親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禮物是:太后三貫錢,皇后一貫半(千錢為一貫)。
有一次,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覲見父親,穿著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絲縫綴著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華美。趙匡胤一見她就說:「你把這件華服脫下,以後別穿了。」聽到父親的話,公主很不理解:「宮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為什麼不能穿?」宋太祖嚴厲地說:「正因為你是公主,穿這麼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別人就會效仿。戰國時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結果全國上下都跟著學,搞得紫布貴了好幾倍。今天你的這件衣服上有金絲線、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別人再效仿你,全國要浪費多少錢?」
宋太祖不只對親人嚴厲,對自己也十分克制。據史料記載,有一次他半夜起來,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半天也不肯下令。左右問他:「皇上有什麼事就儘管吩咐吧,我們一定照辦!」太祖說:「我若吃了,每日必有一隻羊被殺!」結果他硬是忍住沒吃。
宋太祖如此節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國的國君幾乎個個揮霍成性,官吏也跟著奢華,使民間經濟非常貧弱。宋太祖當了皇帝後,決心改變社會風氣,以解除民間疾苦。他的作為也的確起了示範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競相以節約自勉:州縣官上任時,奢侈浪費講究排場的迎來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時,很多人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這種為天下守財的精神,的確使當時的宋王朝積累了不少財富。而通過征服天下的戰爭,又取得了降國不少的奇珍異寶。宋太祖將所有財寶全數收藏在國庫里,只有國防軍需、賑濟天災時才拿出來使用。
對自己和親屬極其節儉的趙匡胤,在維護利益,特別是維護安定方面,卻出手大方。面對邊界強敵威脅,他並沒有勞民傷財地不斷打仗,而是拼命積累財富,用錢買地盤,從而避免雙方交戰。
杯酒釋兵權時,宋太祖更是以錢財來交換軍團將領的兵權。「多積金銀,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爾」,「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不可動之業」,這些都是當時他承諾的條件,最終使那些兵權在握的將帥們解甲歸田,安分守已地度過餘生。這比起其他朝代為求安邦而大肆殺戮開國功臣的做法,還是高明很多的。
當然,宋太祖「買通」大臣的錢財數目相當驚人。如侍中(相當於宰相)範質生病時,宋太祖親賜金器兩百兩、銀器千兩、絹兩千匹、錢兩百萬;開國元勳趙普有病,趙匡胤也賜銀器五千兩、絹五千匹……這與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節禮金,簡直是天壤之別,聞之令人嗟嘆。
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就建立起了相當穩定的政權,這不能不歸功於趙匡胤這位大宋王朝開創者的獨特理財方式。宋朝成為了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宋朝一貫多少錢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皇帝們的生意經|宋人市井|22>
皇帝們之所以這麼支持對外貿易,無非是因為有利可圖,但什麼是利本身就是複雜的,所以皇帝的生意算盤總有自己的打法。
宋真宗最大的利,可能是在各個方面獲取主動壓制遼國。1004年澶淵之盟後,兩個王朝雖然迎來了和平,但敵意卻難以避免。戰場上未分出的勝負,雙方總想在別的地方再比比,而商場就是另一個戰場。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因戰爭而關閉的邊境貿易榷場又重新開張。榷場本是南北百姓互通有無之地,但特殊的環境下,這裡卻有一絲硝煙的味道。
先看看宋缺什麼。遼國的馬匹是缺少養馬之地的宋最需耍的;重兵駐紮邊關,從中原調運糧食價格不菲,如果能直接購買遼國的糧食,那對財政也大有裨益;宋朝皇帝好吃羊肉,遼國的羊肥美,如果能引進一些種羊自然也極好。
而遼國呢?宋朝的銅器、銅錢是遼所急缺的,遼國銅礦、銅錢少,造成國內貿易需要以絲綢絹帛為代幣;遼工業落後,丹漆產量低,幾使宮室、器具無顏色,如果能大規模進口宋的油漆,無疑可以給帝國添幾分色彩。
和平後互通有無,兩者是否都在榷場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呢?很難說,因為兩邊的皇帝都禁止了這些商品的出口,特別是宋真宗,他將丹漆與銅器、銅錢列為「軍事禁運」名錄,而遼除了長期不出口母羊外,還會動不動禁止販賣羊馬入宋 — 直接影響了宋帝的口福。
不過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利潤,有利潤就有生意。真宗年間,遼國常有糧商運送糧食到宋軍營換取茶葉,宋王朝為了便於收購各種管道到達邊境的馬匹,直接在榷場成立了茶馬司,以茶換馬。遼為了獲得銅錢,規定凡入境交易者需要先交上一貫三百文的銅錢做入場費,同時大規模傾銷遼鹽 — 這種鹽味重價廉,是百姓最愛,由於宋代工業水準高,軍器精良、種類多樣,遼公然派官員到南界榷場「私買硫黃、焰硝」,並走私軍械,至於其他的手工業產品,走私、交聘索取,反正搞來就是。
既然貿易禁不住,雙方又琢磨,怎麼能更多的獲取對方財富,使對方國貧民弱,我方國富民強。
出口奢侈品是個好辦法。宋真宗發現遼人喜歡漆器,就在景德四年(1007年)專門收購漆器,運送到榷場出賣 — 宋王朝不捨得出口丹漆,但漆器卻是要多少有多少。原本宋朝禁止絹帛出口遼國,但宋真宗為了刺激遼貴族消費,他全面解禁了絲綢織品出口。至於玉器、瓷器,總之只要遼國要,政府就鼓勵出口,用當時掌管雄州榷場的李允則的話說就是「以我無用易彼有用」。
遼帝國對於宋的這個陽謀有很輕鬆的應對策略:宋王朝每年買羊就需要四十萬貫的資金,有這個拳頭出口產品,就足以應付貿易逆差。後來遼國的「北珠」 — 種淡水出產的珍珠,在宋朝大受歡迎,遼天祚帝本想禁止這種寶貝出口,但大臣說,「中國傾府庫以市無用之物,此為我利,而中國可以困恣。」於是天祚帝便不禁此物,反而加大出口,宋河北轉運使梁子美為了取悅徽宗皇帝,就把三百萬貫錢全買作北珠進貢。宋大臣為此感慨道:「以彼錙銖之物,易吾億萬之資。」在奢侈品出口這一仗上,宋帝們略佔上風但仍未分勝負。
轉口貿易,是另一個戰場。宋王朝對海上貿易有絕對的壟斷權。宋代規定外商如果販賣香料到宋,市舶司有優先平價收購部分貨物的權利,這些各地市舶司收購的香料運送到東京後,皇帝會將它們當做另一種出口的硬通貨。
景德二年( 1005年),宋真宗為誘使遼國出售糧食,下令運送價值二十萬貫的香料前往邊境榷場售賣,後又設置香藥榷易院專掌對遼的香藥出售。香藥售賣幾乎是穩賺不賠的生意,真宗年間有一個掌管香藥出口的官員葉守節,他掌管的榷場香藥貿易量每年都增長八千貫。
宋能做海上轉口貿易,遼也不是只會買買買的敗家子。遼與西域高昌、龜茲、于闐、甘、沙、涼諸國貿易往來極多,綾羅綢緞每年出口都是幾十萬匹 — 顯然這些東西都是宋朝出口過去的,遼一轉手就賺了。喀喇汗王朝的詩人在目睹了遼的商隊後寫詩曰:「大地裹上的綠線,契丹商隊運來了中國商品。」經營西域得到的收益,足以彌補對宋貿易的逆差。
宋遼貿易戰,最後都沒有輸家,靠的是陸上這條絲綢之路。
事實上眼望大海的宋朝帝王也並沒有忘記絲綢之路,早在立國之初,宋太袓就曾委扎僧人招攬西域各國入貢,不過在絲綢之路的古道上,還有一個關鍵角色:西夏。
西夏政權扼守絲綢之路要道,卻經濟落後、物產貧乏,甚至境內糧食都不能自足,而宋王朝則家大業大,糧多錢多。兩者相安無事時,西夏便極力以自家特產「青白鹽」換取宋的糧食和錢,偶爾西夏還會出口一些特產的刀劍 — 雖然手工業不發達,但西夏的刀劍卻是天下名器,甚至宋朝的帝王也將之視作珍品隨身佩戴。
西夏統治者總是想擺脫對宋的政治、經濟特別是糧食的依附,而宋卻對此卻毫不讓步,戰爭在所難免。西夏雖小,但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宋夏戰爭中,宋朝多數時候不佔優勢,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西夏首領李繼遷起兵反宋,趙光義在戰場沒有優勢的情況下下令全面禁止對西夏貿易,一招就讓李繼遷服軟了,他給趙光義上表道:「王者無外,戎夷莫非赤子?乞通互市,以濟資用。」方才還刀兵相見,轉眼就成了戎夷赤子,這無疑是經濟封鎖的效力。自此後,這就成了宋夏衝突的範本路徑:西夏挑釁,宋軍事劣勢就實行經濟封鎖;西夏服軟,重開貿易。
這種衝突解決模式,甚至連西夏英主李元昊都不能超越,在他取得對宋軍事絕對優勢的時候,也不得不放棄要求宋對自己帝位的承認,以請求宋重開榷場。《西夏書事》記載,宋仁宗嘉祐七年( 1062年),西夏官員迎接主持重開榷場的宋廷使節張宗道時說:「兩國之歡猶如魚水。」張宗道回答道:確實猶如魚水,天朝是水,夏國是魚,水可以沒有魚,魚不能沒有水。一句話概括了貿易雙方的地位。
其實如果雙方和平相處的話,作為魚的西夏日子過得也不錯。在對宋貿易中,西夏除了能獲得生活必需品外,還可以獲得大筆的收入 — 西夏也是轉口貿易的高手。在宋夏榷場中,西夏的拳頭商品中有一種香料 — 乳香,這種香料產自紅海沿岸,西夏卻能大量出口,無疑是西夏從波斯商人那裡大規模收購來的。而西夏大規模收購宋朝的絲綢、漆器和瓷器,自然也不可能全都自己消費,西夏設置有回夷務,專司對西方的貿易工作,絲綢轉手出口是他們工作的重點。
從海港到東京汴梁,然後到契丹漠北、西夏國都,再到中亞、紅海,絲路上又充滿了商人的身影。宋、遼、西夏,這三個當時中國大地上的主要政權的當家人,在勾心鬥角中,卻意外的繁榮了這條千年的絲路,這大概是帝王們盤算生意經時沒有想到的。
﹣﹣﹣﹣﹣﹣﹣﹣﹣﹣﹣﹣﹣﹣﹣﹣﹣﹣﹣﹣﹣﹣﹣﹣﹣﹣﹣
資料來源:中華遺產 《復活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