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貝人》|#AnthonyDoerr|#時報
⠀⠀⠀⠀⠀⠀⠀⠀⠀⠀⠀⠀
在讀《拾貝人》的過程,我不時想到#吳明益 的《#苦雨之地》,兩者皆讓讀者置身在文字建構而成的自然天地間,享受一場不需要有目的的旅遊。《拾貝人》總共有八個短篇,當中有喜歡也有覺得無趣的,喜歡的原因多半是受到作者Anthony ...
《#拾貝人》|#AnthonyDoerr|#時報
⠀⠀⠀⠀⠀⠀⠀⠀⠀⠀⠀⠀
在讀《拾貝人》的過程,我不時想到#吳明益 的《#苦雨之地》,兩者皆讓讀者置身在文字建構而成的自然天地間,享受一場不需要有目的的旅遊。《拾貝人》總共有八個短篇,當中有喜歡也有覺得無趣的,喜歡的原因多半是受到作者Anthony Doerr彷彿身歷其境的文筆以及角色真誠的情感流露吸引;感到無趣則是因為想傳達的意境過於抽象、朦朧,沒有令我願意更深一步探究文字背後的真面目到底為何的動力。
⠀⠀⠀⠀⠀⠀⠀⠀⠀⠀⠀⠀
〈#守望者〉是首要我最推薦的故事。主角是從賴比瑞亞逃出的非洲難民,為了謀生,他到一戶人家家裡當冬季零工,處理所有家內雜務。但他無法習慣巨變的生活,在執行勞務上總是不夠盡力,腦內更是頻頻冒出揮之不去目睹國內動亂後留下的血腥畫面,最後只得面臨被僱主辭退的下場,輾轉逃到附近的山林內苟且生存。
⠀⠀⠀⠀⠀⠀⠀⠀⠀⠀⠀⠀
〈守望者〉中,除了難民是一個很吸引人的設定之外,主角原先是個仰賴母親照料的媽寶,當他必須靠自己打理生活一切時,要如何編理出井然有序的生活節奏對他而言是一個諾大的難題——更何況,他處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周圍全是對他帶有敵意的他國人,內心的恐懼,勢必更加強烈。這樣的心情,可以從以下這段摘文中感受一二:「三十五年來,喬瑟夫總是想像他的生活遵循著一道寧靜、安穩的脈絡——這道脈絡為他而設,不容置疑,令人心安。走去市場,走去上班,中午享用加了番椒的米飯,在他的帳簿裡塗塗寫寫;這就是他的生活,規律,可信,就像太陽一定會升起。但是,這道脈絡到頭來終究只是幻影——他的生活缺乏脈絡、缺乏指引、缺乏真理,如同一盤散沙。他是個罪犯;他媽媽是個菜農。到頭來母子兩人都跟世間萬物一樣不免一死,諸如她園圃裡的玫瑰、大海中的鯨魚。
「如今,他終於為自己的生活重新編織出一套秩序、一套規律。照料土地,扛水澆水,感覺健康,心中安適。」
⠀⠀⠀⠀⠀⠀⠀⠀⠀⠀⠀⠀
而〈#Mkondo〉在講一對丈夫到非洲出差,與熱愛自然萬物的在地妻子相識結婚,回到男方國家,卻犧牲了妻子展露天性機會的故事。在故事裡,男主角愛上女主角的那刻,是受她的真率給吸引,可是回到都市化的國度後,女主角就像被囚禁在籠子裡的鳥,天性無法適應環境,兩人的愛因此被消磨殆盡。故事的最後,男主角放棄一切辛苦多年的成就,確定重回起點,找回妻子與最初相遇的那份感動。藉由找到自己對世界的構圖,重新理解自己存在的是一個怎樣的環境,這一點在閱讀的時候是很令人感到揪心的。甚至會進一步思考,是不是就連我們也已經安於一個不應該是適合我們的位置,以至於有更多挖掘活潑真我的機會都錯過了。
⠀⠀⠀⠀⠀⠀⠀⠀⠀⠀⠀⠀
其他沒有到非常喜歡的短篇就沒有一篇篇介紹了,總地來說,《拾貝人》的劇情性比起主流小說色彩沒那麼強烈,有趣的是,即使所有故事皆發生於現實,卻鋪蓋上一層顯然不會突兀的奇幻感受,讓人在閱讀過程,彷彿被抽離於真實,進入《拾貝人》的世界中。此外,Anthony Doerr的文筆實在過於精彩,使我一度陷入〈拾貝人〉的空間裡,帶有點睡意地陶醉其中。
⠀⠀⠀⠀⠀⠀⠀⠀⠀⠀⠀⠀
我認為《拾貝人》的目的性比較不強烈,它未必有一個明確想要傳達的訊息供人解讀,因此這樣的作品你要評價它的喜歡於否比起原先的主觀又更為狹隘了些。喜歡的人也能難用具象化的內容表及內心所想,不喜歡的人多半會用「看了也不知道想講什麼」這類比較直觀的說法記上一筆評價吧。若是聚焦於我的看法上,它是一部能提供你久違的想像訓練與饗宴的作品,有些畫面若有觸及你心,也許會停留許久,讓你的思維跳脫物理上的空間限制,投入浩瀚無盡的天地之中(聽起來好禪學)。
⠀⠀⠀⠀⠀⠀⠀⠀⠀⠀⠀⠀
這本書我會特別推薦給:
・喜歡吳明益的人
⠀⠀⠀⠀⠀⠀⠀⠀⠀⠀⠀⠀
個人主觀評分:3.5/5
⠀⠀⠀⠀⠀⠀⠀⠀⠀⠀⠀⠀
⠀⠀⠀⠀⠀⠀⠀⠀⠀⠀⠀⠀
安適康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十二星座週末運勢吉凶】
今天月亮進入水瓶座,對於想要完成的事物,你會特別的有毅力與恆心,一步一步順利的執行,並富有創意,在短期內很快就能夠有所收穫。而感情方面,部分的人會被舊愛影響著,或許你願意選擇放下,但是內心卻又會偷偷的想著對方,不過要記得,做人是向前看的,過去的感情就讓它過去吧,有的時候是正緣還沒到,如果這次錯過了,把握好下一次就行了。那麼現在就跟老師一起來看十二星座週末運勢吉凶,請同時參考太陽丶上升。
白羊座
本週末(12/18-12/20),好好放鬆心情,冬天的晚上早一點睡覺,不要每到臨睡的時候就看電視、聽音樂、吃零食,或是上網聊天打遊戲。持續晚睡對你的健康和情緒穩定是有傷害的。最近要注意眼睛發炎、耳朵發炎、牙齒發炎的問題。
金牛座
本週末(12/18-12/20),你有收到禮物,或是有人請客吃飯的好運氣。這是一個到了歲末年終,大家都變得溫馨、溫暖的時候。你特別感激身邊朋友這一年來的陪伴,同時你的朋友、同事、家人也同樣感激你,你會收到他們為你準備的小禮物。
雙子座
本週末(12/18-12/20),也許你在生活中、工作上此刻遇到很多難題,但是你要知道所有的難題都取決於心。當心安適了,複雜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千萬不要在問題面前裹足不前,只要你願意解決問題,就是一種成熟與負責任的象徵。
巨蟹座
本週末(12/18-12/20),這是一個忙碌的時刻,眼下就是歲末年終的時候,也許你已經安排了聖誕派對或是跨年的聚會。你正在為家人朋友準備派對的美食,或是要送給大家的禮物。總之,這個週末你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還在為即將到來的節日忙碌。
獅子座
本週末(12/18-12/20),你非常有口腹之欲,最近你有很多大吃大喝的派對和聚會,你可以好好享受各種豐盛的佳餚。你最近愛上了吃甜食的習慣,你喜歡喝奶茶、喜歡喝巧克力、喜歡喝紅酒,想吃烤雞和漢堡、薯條,喜歡吃咸香麻辣的食物。
處女座
本週末(12/18-12/20),這是一個適合跟情人一起約會的時刻。只要跟情人見面,相處在一起,你過去對情人的抱怨和誤會,完全可以煙消雲散。但相反的,如果這個週末情人不能陪你,你內心的各種關於愛情的小劇場又開始懷疑、猜忌和怨恨。
天秤座
本週末(12/18-12/20),感覺到天氣越來越冷,從這個冬天開始,你發現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受不了寒風。就算在家裡面,你也要裹上厚厚的毛衣、毛褲、毛帽。你覺得自己的體力和青春,已經到了可以禦寒的極限。你感覺到從此刻必須好好養生。
天蠍座
本週末(12/18-12/20),有一些戀愛、艷遇和發展小戀情的機會。你感覺最近的異性緣蠻旺盛的。最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一個人特別讓你感覺到印象深刻。你喜歡跟他聊天說話的感覺,你只要想著對方,你就心中有一股暖意,你覺得自己偷偷地暗戀他。
射手座
本週末(12/18-12/20),感覺自己越來越喜歡在家的感覺。你覺得如果不用出門上班,你可以待在家中一整天都不會覺得厭煩。你喜歡在家看書、在家叫外賣享受美食,在家裡不必出門戴口罩,不必出去吹寒風。在家可以睡覺、看偶像劇,這種生活是你夢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魔羯座
本週末(12/18-12/20),準備要進入你的生日月份。你的心情是越來越開朗的,尤其要把握生日月許願的這一個重要儀式,可以幫助你實現各方面的願望。你最近有很好搬家、換辦公室、換居住城市的機會。想要改變的朋友,一定要把握。
水瓶座
本週末(12/18-12/20),你感覺自己一到空閒放假的時候,就進入到瘋狂網購的消費模式。你喜歡上網購物、喜歡團購、比價,喜歡收包裹、喜歡拆包裹,喜歡購物消費的日常,如果你連日常購物的行為都被限制或是剝奪,那你真的覺得人生沒有樂趣。
雙魚座
本週末(12/18-12/20),你最近的創作力、想像力、思考力和天馬行空的能力都是最強烈的。如果正在準備考試、面試、應徵或是徵選、評鑒的朋友,你的表現能力會是非常好的。你可以憑借自己出類拔萃的潛力,獲得很好的評價。
安適康評價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人對於自己,如果不論何時,都會產生沒有自信、厭惡排斥的感覺,那麼這個個體會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呢?
就像是排斥過敏源一樣,個體會把自己視為應該驅除或消滅的排斥物,時常充滿厭惡和拒絕感,也就無從安適地生活並獲得自我成長。
「自我厭惡感」是一種現代文明的產物。隨著人類的演化,「厭惡」的原始情緒所具備的功能原本是為了「迴避」「遠離」及「排除」可能危害生命生存的「有害物」,像是:骯髒汙穢的排泄物、帶有傳染病源的害蟲、噁心的味道、腐爛的食物臭味、屍體、感染疾病的人……等等,我們在厭惡的情緒作用下,會皺起鼻頭、摀住嘴巴、憋氣不呼吸,並趕緊迴避走開,好閃避會對生命產生危害的任何可能,確保我們的健康及安全。但近代的文明發展,讓人類的生存不僅和生活環境衛生、乾淨清潔息息相關,也和群體的人際互動密不可分。
現代的生活、環境的狹窄、高密度及高壓力的人際互動,讓我們起了許多「厭惡之心」,排斥接觸「人」,也恐懼面對「人」。但為了生存,又必須獲得更多關注與資源,因此被迫與人競爭、比拼、較量權力的大小。這些與人接觸和互動的壓力難以消化,又不得不承受,在沒有什麼管道可以健康釋放壓力的情況下,每天的累積,漸漸地成為內心無法修復的疲憊感。這些長期耗竭帶來的疲憊,會讓能量與活力難以平衡、平穩,也漸漸出現易怒、不耐煩、相互攻擊及冒犯的行為。
在高人際衝突和充滿壓力的不愉快情境中,人的「生存安全」需求,會呈現不穩定狀態。然而這種生存的不安全感,並非來自過去人類生活所必須迴避及去除的有害物質,而是我們如今日日都要面對、要相處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人,很容易出現對某人的厭惡感、排斥感,進而做出驅離行為或冷漠的無視反應,也越來越容易以言語(特別是網路言論)進行排斥,或企圖消滅對方存在的行為;而越是覺得厭惡,想讓對方消失的言論就會越激烈。像是「仇女厭男」「厭童」「厭○○族群」等,都不乏許多非理性的觀點及言論,甚至引發偏激的情緒。
但一些心理研究報告發現,有些人的內在既恐懼對別人發怒,也不以道德倫理評價他人及外在世界。原因是,他害怕被評價的感覺,也時常以高道德、高理想或完美的標準評價自己,因此,他認為,若自己評價並厭惡別人,必然會受到更無情更嚴苛的評價反撲,而變得無地自容,並感到更加羞愧及難堪。於是,他內心全然禁止自己去厭惡及排斥別人,以避免受到更大的擊潰和嚴厲懲罰。
可是,這種避免及禁止自己厭惡別人或外在世界的人,將無法藉由「厭惡」的情緒,把一些傷害他的人或事,適時適度地排除及驅離,不讓自己接觸。在難以為自己的生存安全感畫出適度界線距離的情況下,個體會接收到超過自己所能負荷的外界傷害及攻擊,而且還在這種情況下,要求自己寬容、接受或忍耐。
久而久之,無法適度拒絕、排除的那些不對的遭遇(像是攻擊、誣賴、羞辱及歧視行為)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便會將原本應該感到厭惡的情緒動力,轉向對付並攻擊自己;視自己為一個失敗者、低賤者、汙穢者、差勁者,強烈地想排除自己、消除自己。
這樣的自我厭惡感要是強烈起來的話,輕者自傷,重者可能會要了自己的命。
像這樣避免攻擊與排斥別人的個體,內心其實十分孤單、空虛,因此他們無法主動排除別人,心中也還是留存著某種想被接納、被愛、被認同與肯定的渴望。他們嚴以律己,以不近人情的做法要求自己、苛責自己,內化了許多他們曾經遭遇的歧視和羞辱言語,停止不了地排斥自己和拒絕自己,並形成強烈的自我厭惡。
如果我們無法賦予自己新的眼光,重新看見並認識自己,給予自己拒絕和厭惡的權利,將那些無情與歧視的言語和觀點「排除」並「遠離」,我們就難以修復與連結自己和自己的新關係。
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了解,即使那些人表現出那麼多厭惡你的態度和言語,即使那些人使盡全力排除你、拒絕你,但你不需要以他們有限與偏差的眼光看待自己,也不需要無條件相信他們,以為他們口中說的你,真的一無是處又糟糕失敗。
允許你信任自己,允許你支持自己,允許你接納你就是你。你有權利,為自己收下友善及尊重的對待;也有權利,拒絕及排除那些騷擾、惡言惡語、毫無尊重及平等的羞辱及歧視任意地進入你心中,持續迫害你。
所以,要練習勇敢說「不」,拒絕及反駁那些傷害的羞辱與攻擊的語言,再度殘害你的生命;無論是身體的,還是心理的,還是靈性的。
你要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力因為自己的偏見及價值觀使然,就被允許任意糟蹋和傷害另一個人、另一些生命。這種野蠻和殘暴的行為,不該獲得容許,也沒有任何理由,應該被接受。
你不需要強烈過度反應抵抗的情緒,你只需要穩定堅持下去相信自己、支持自己,不再以那些不具有愛及尊重的人的言行再度傷害自己。
摘自《可憐的自己和可惡的他人》·蘇絢慧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5708?sloc=main
安適康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發洩怒氣其實就是在強化怒氣,從嘴巴裡講出來的刻薄話,傳到自己耳中又會再次說服自己,然後變得更生氣。一生氣就選擇發洩,這樣等於是火上加油。
緩和怒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當場感受看看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的臉、手腳、胸口和頭出現了什麼改變,例如「額頭變熱了」、「脖子變得有點緊」、「腳趾緊抓著地面耶」、「我開始咬嘴唇了」……等等。
在這些觀察的過程中,你本來對外界狀況的曲解及判斷就會停下來,讓你能仔細經歷並感受「當下、當場」發生的事情。這樣反而比只是在認知上勸自己「別太生氣」更能快速確實地讓情緒冷靜下來。
取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
*********************************
回到身體裡,這是我常建議的方法。作者講的方式,具體好執行,就是注意生氣時,身體的變化。
身體常在當下,當下是走向平靜的門戶!
我常談意識、覺察,簡單來說,我們光是提升意識層次,內在就會有相應的變化。通常這變化,在地球上被認為是「正面」的變化,會比較安適、放鬆、圓融。
所以「問題」不一定解決,也不一定有具體的什麼行為改變,意識它,便能質變。常有的質變,就是情緒脫鉤,開始沒那麼執著,或沒那麼在乎。又或者是,開始能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有時能有靈光一閃,尋得暫時的解決方法。
特別跟出版社要了圖表,我們認認真真面對生氣這件事。
以我自己來說,內在有能量竄動的時候,剛開始會先給情緒命名,譬如說,「生氣」。於是內在會有念頭,「我很生氣」,然後我會開始進行自我對話:「我」等於生氣嗎?我很生氣,是真的嗎?如果這時我沒這個念頭,我會是什麼樣的人呢?
當時間充裕、能量也夠的時候,會有多一點對話,像是「生氣時,我是在害怕什麼?」、「生氣裡面,還有什麼情緒?」……
我善待情緒,通常情緒也善待我!
祝福各位朋友,跟生氣做好朋友!
*********************************
我覺得自己快被氣瘋了怎麼辦?
--發洩出來很痛快,但殘局好難收拾
【文/ 金芝惠】
當生氣情緒像海嘯一樣來襲的時候,是直接發洩出來比較好?捏自己的大腿硬忍下來比較好?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開始有學者研究「憤怒」這個領域,也不過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在那之前,「憤怒」一直是人們長久以來想要好好控制和避諱的對象,更不用說去探究了。所以關於如何處理憤怒的研究,歷史並沒有很悠久。
以前普遍相信負面情緒最好能盡情宣洩出來,所以在心理治療現場也會允許在生氣時大叫、罵人、打沙包或摔東西。因應這個理論,幾年前世界上開始流行一種另類的約會地點,就是能讓人抒壓的空間—「憤怒屋」(Rage Room)。使用者先付一定的費用之後,就可以在十到十五分鐘內盡情摔碗盤、砸各種家電等,讓人在破壞東西的同時把壓力拋到九霄雲外。
不過這個「只要發洩出來就能消氣」的理論,其實已經過時了。二○○二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布拉德.布希曼(Brad Bushman)進行了一項實驗,扮演著推翻舊理論的決定性角色。
實驗內容是這樣的:布拉德在該大學裡面,從每個年級各找來三百名的學生,請他們用「為什麼反對墮胎」這個題目寫一篇作文,然後他故意在其他持反對意見的參加者面前給出帶有羞辱性的評價,例如:「這是我讀過最爛的一篇文章。」接著布拉德把所有參加者分成三組,要求第一組什麼都不做、靜靜地坐著;第二組則提供拳擊手套,要他們盡情地朝羞辱者的照片揮拳。至於第三組,雖然也提供他們拳擊手套,不過布拉德要他們在打沙包的時候,想像自己是在進行有益健康的運動。
那麼各組的攻擊性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呢?首先大家應該都能猜到,第二組的攻擊性是最強的。布拉德下了個結論:「在生氣時選擇釋放情緒的處理方法,跟火上加油沒有兩樣,只不過是提供火可以燃燒的燃料罷了。」負面情緒不會藉由攻擊性的發洩方式消失。事實上頗有意思的是,打沙包時想著是在做運動的第三組,攻擊性幾乎跟第二組一樣高。也就是說「打沙包」這個行為本身會提高身體的興奮程度,強化那當下的支配性情緒,讓人變得有攻擊性。
生氣時會瞬間覺得自己變成一個力氣很大的人,這方面我也有經驗,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幾年前我跟大樓警衛之間發生的事。當時我家房子出了點問題,我急著跑去警衛室卻沒看到警衛的人影。因為心裡很急,再加上打電話過去都沒人接,於是就拉著孩子的手,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在社區裡繞來繞去,找了好幾分鐘才找到人。終於找到人的時候,我心裡又開心又想抱怨,一開口就說:「您怎麼都不接電話,我找人找了好久耶!」結果警衛先生回說:「唉唷,偶爾會這樣嘛!幹嘛生氣啊?」我一聽到這句話,心裡的怒氣就忍不住往上竄,提高分貝說:「生氣!我哪有生氣?明明是您不接電話,怎麼還反過來對我大小聲?」我頓時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或許是因為生性慎重,我幾乎沒有對任何人大聲說過話,也因此我當下覺得真是通體舒暢,好像用這種行動宣示「我可不是好欺負的!」莫名就有股驕傲感油然而生。
憤怒會讓人體內瞬間分泌腎上腺素,產生像超人一樣的力氣與承受力,同時還會減輕疼痛的感覺,讓你想攻擊對方。平常在情況沒那麼緊張的時候絕對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在憤怒的狀態下都可能做得出來。而且人會因為把怒氣發洩出來而感受到一股快感,覺得:「我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從遠古時代開始,憤怒就是攸關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機能,人面對致命攻擊時的三大生存本能,分別是「憤怒」、「逃命」和「裝死」。
不過,憤怒有它的副作用。如果為了享受那種瞬間的厲害感而常常生氣,之後就會對憤怒上癮。不管會不會傷到別人就一味陷入自我情緒、突然發怒,這種行為也會養成習慣。如果彼此的關係不親近,還可以眼不見為淨,但要是彼此關係親密,頻繁的憤怒就會留下傷害。帶給對方的傷害,到頭來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尤其關係不一般時,讓對方感到痛苦,最後自己也會覺得痛苦。
除此之外,憤怒的後座力還會在自我身上引發餘震。發洩怒氣大約在二十分鐘之內,但發洩一次之後,身體需要六小時才能恢復到平靜狀態。我當時跟警衛爭執也是一樣,雖然只吵了幾分鐘,後來卻自己氣了老半天。發洩怒氣其實就是在強化怒氣,從嘴巴裡講出來的刻薄話,傳到自己耳中又會再次說服自己,然後變得更生氣。一生氣就選擇發洩,這樣等於是火上加油。
人類的腦分為維持生命腦(爬蟲腦)、情緒腦(原始哺乳腦)、思考腦(新哺乳腦)這三個層面;人在憤怒的時候,情緒腦會是最活躍的。情緒腦啟動之後,同一時間負責思考、分析、計畫和預測等較高層次運作的思考腦就會處於停止運作的狀態。如果想理性地處理,就要先等情緒腦冷靜下來。
最快展現怒氣的就是我們的「身體」,生氣時身體會產生以下的變化。
緩和怒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當場感受看看原本處於靜止狀態的臉、手腳、胸口和頭出現了什麼改變,例如「額頭變熱了」、「脖子變得有點緊」、「腳趾緊抓著地面耶」、「我開始咬嘴唇了」……等等。在這些觀察的過程中,你本來對外界狀況的曲解及判斷就會停下來,讓你能仔細經歷並感受「當下、當場」發生的事情。這樣反而比只是在認知上勸自己「別太生氣」更能快速確實地讓情緒冷靜下來。另外像是邊深呼吸、邊觀察自己吸氣及吐氣的狀況,也算是類似的方法。
還有一個方法更簡單,就是去做能讓你直接消氣的事。比如說先離開現場、跟造成刺激的對象保持安全距離,也可以打開窗戶吹吹冷風、用冷水洗把臉、喝杯冰水之類的。通常生氣情緒只會維持三到五分鐘,最長頂多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只要撐過那段時間就可以了。假如你已經用這些方法撲滅了緊急的火勢,卻還有殘留的餘怒,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吧!像是跟好朋友聊聊天、洗個澡、聽聽音樂、冥想、散步、跑步等等。如果希望更冷靜地觀察自己,就跟塗鴉一樣把當下的心情寫在紙上,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建議大家多試試各種不同的方法,找出對自己最有效的。就算只是察覺到:「原來我正在生氣啊!」這在情緒調節方面也算是成功一半了。如果想養成能察覺自己生氣的習慣,就寫下能有效緩和怒氣的句子,像「生氣的時候深呼吸五下」、「三分鐘後就沒事了」等等,然後把這些句子貼在家裡一些容易看到的地方,效果還滿不錯的。
生氣的是自己,當然也必須由自己來解決。世界上沒有人會在當了我們生氣的犧牲者之後還會主動幫你消氣,所以一定要自己找出消氣的方法喔!
.
以上文字取自
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孩子不受傷、自己不懊悔!35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專家,教你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管理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2085
贈書直播_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孩子不受傷、自己不懊悔!35萬家長信賴的育兒專家,教你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管理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24712410960292/
.
免費台北巡迴講座_父母與成年子女的相處--獨立老後的親子之愛【9/17、9/1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28472044433877/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一個巨星的誕生、壁花男孩【9/15、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