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安親班獎勵制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親班獎勵制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親班獎勵制度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36的網紅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幫孩子檢查作業很煩雜,為何還是親力親為?】 還記得伊森哥哥小一的時候,幫他檢查作業是每天最辛苦的事,母子兩人經常鬧得不歡而散💔 爸爸看了受不了,就告訴我:「以後不要再管他的作業了,他有寫錯的地方,老師會請他訂正,你只要看他有沒有寫完就好」 爸爸這番叮嚀說的真沒錯!#作業是孩子的責任,父母親確實...
安親班獎勵制度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幫孩子檢查作業很煩雜,為何還是親力親為?】
還記得伊森哥哥小一的時候,幫他檢查作業是每天最辛苦的事,母子兩人經常鬧得不歡而散💔
爸爸看了受不了,就告訴我:「以後不要再管他的作業了,他有寫錯的地方,老師會請他訂正,你只要看他有沒有寫完就好」
爸爸這番叮嚀說的真沒錯!#作業是孩子的責任,父母親確實不需要做過度的干涉
話雖然這麼說,但身為媽媽總覺得,如果我真的都不管他,那不就等於放牛吃草?小一就放牛了,那以後怎麼辦啊⋯(改放羊🐑 誤
所以呢~我開始去了解「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希望能在親子之間達到 #平衡⚖️
🔸欣賞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伊森今年升小二了,在家寫作業的狀況,基本上是他自己獨立完成,我偶爾會進房提醒坐姿與頭部 #姿勢要保持良好
最後再幫忙看一下有沒有需要訂正的地方:
有沒有漏寫的地方
字跡是否工整
字體有沒有忽大忽小
寫錯有沒有擦乾淨再寫
數學硬幣有沒有畫整齊
連連看有沒有用尺
檢查作業的期間,我從原本的挑三揀四、發現錯誤就不斷擦掉重寫,到現在會鼓勵他,看到寫得好看的字也會 #稱讚他,數學題答對率提高了就會幫他加蘋果(請看「我們家的獎勵制度」這一篇🍎)
當他抱怨:「為什麼又要擦掉」的時候
我冷靜的告訴他:「擦掉不是代表不好,也不是做錯,更不是否定你的意思,而是在練習一次比一次更好」
當我這麼說的時候,孩子真的更能夠接受「#自己不是被否定,而是可以做得 #越來越好」
🔸字如其人
為什麼要把字寫好?看得懂不是就好了嗎? 伊森哥哥經常問我這個問題✍🏻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態度決定成敗,細節決定成功」
寫字寫得整齊,不只是讓看的人賞心悅目,也不只是為了得到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從寫字的過程中,培養做人做事的 #態度
🔸寫作業真的只是「寫」嗎?
其實「寫作業」是一種技能的訓練,是綜合學習活動,是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基本素養形成的過程
記得某天,聯絡簿有一項作業是「整理書包」,我心想整理書包,不就是把該帶的東西放進去嗎?這也是一項作業哦?!
後來才了解,其實”整理書包”這件事的背後,可說是意義深遠啊~🤔
協助孩子而不是幫他整理,從大小分類,物品由矮排到高,擺放位置,確認是否有遺漏的東西⋯等等
在家能夠把自己的書包整理好,在學校沒有父母的協助,也才能將自己的抽屜、置物櫃保持整潔,這些真的都是息息相關的
🔸魔鬼藏在細節裡
不得不說,想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確實需要花不少 #時間與耐心
雖然父母會有點辛苦,但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過渡期,熬過低年級練基本功的時期,相信未來孩子會越做越好,爸媽也就能輕鬆一點了~
其實,我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為什麼幫孩子檢查作業那麼煩雜,我還是選擇親力親為?」
如同上述,很多 #小細節 只有父母親才能發現,在父母能力範圍所及,陪著孩子去修正、進步的地方,同時也能更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與感受,適時給予鼓勵和讚美
其實現在安親班跟課輔老師,都做得很周到,也會幫忙注意孩子寫作業的細節與姿勢
但我只是想在行有餘力的時候,自己試試看,雖然有時候還是會耐不住性子,但這也是我們親子之間,必須去磨合與克服的❤️
#小二的伊森哥哥 #今年7Y6M
安親班獎勵制度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豬從進口到餐桌 食安、溯源把關說清楚】
依媒體所做民調顯示有高達84.6%的國人支持台美簽訂BTA,顯見國人對台美展開雙邊貿易談判有高度期待,也是現在政府努力的方向。
不過若以開放美豬交換台美簽訂BTA,同意與不同意的民調則各佔一半,嘉瑜在今日院會向蘇院長提出質疑,認為BTA重要,但食安也很重要!
❗️❗️美豬爭議未解,配套措施與充分溝通皆未落實❗️❗️
今日嘉瑜針對含萊克多巴胺美豬議題,向行政院蘇院長與陳時中部長,提出以下質疑:
☑️食安辦近2年內,竟從未針對瘦肉精議題開會討論!
嘉瑜先前針對開放美豬議題,向行政院食安辦公室詢問並請他們提供針對美豬瘦肉精所做的所有相關會議記錄。殊不知,食安辦就在前天16日書面回覆「食安辦公室近2年內,從未針對瘦肉精議題召開會議過!」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作為跨部會監督協調的單位,這2年內卻從未針對瘦肉精,找來衛福部、農委會等主管機關進行任何會議!
☑️ 風險評估不完善。
除此之外,從2012年開放美牛後,2015及2018年衛福部皆有再針對美國牛肉進行風險評估報告,光是美牛就有3份風險評估報告,如今美豬開放之際,僅有一份2019年由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所做的報告有提及豬肉容許量,對於豬肉瘦肉精的評估報告內容不僅不足,也未針對小孩、心血管疾病患者、懷孕婦女等高風險族群者的評估進行說明。
對於時中部長回應,過去針對美國牛肉所做的容許量研究可套用在豬肉上,但嘉瑜認為國人對牛肉與豬肉的攝取量本就有差異,不可一概而論,因此要求食安辦公室、衛福部等主管機關,提出更多數據或是研究報告,來消弭大眾對於瘦肉精美豬的擔憂與疑慮!
嘉瑜也再次呼籲行政院、衛福部,應針對高風險族群者提出更完善、詳細的風險評估報告,讓國人更加安心!
☑️ PPM、PPB執行起來大不同!
依照目前Codex有188個會員,皆採ppb標準,是否應比照國際標準使用ppb為單位,或在ppm單位取至小數點第三位?
嘉瑜認為不應該因檢測數值的進位修整方式,而讓台灣瘦肉精的容許值比國際標準更寬鬆,建議以0.010ppm容許值真正跟國際接軌。
☑️ 如何防止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入幼兒園、安親班?
依現行學校衛生法規定,各級學校一律使用國產肉品,但公私立幼兒園、安親班等兒少機構,並非學校衛生法的規範對象,且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有關幼兒權益等法規也沒明文規定,任何使用國產肉品的相關規範。
嘉瑜也針對此點質詢教育部部長,認為教育部也應立即研議相關辦法,將幼兒園、安親班的食品安全也納入規範! 不僅是學校營養午餐要採用國產豬肉,國軍伙食、團膳都應要求使用國產肉品!
⭐️不僅如此,嘉瑜希望行政院食安辦、食藥署、農委會等主管機關,能比照口罩進口,由廠商線上登錄其流向,政府也藉此建立肉品大數據庫,以掌握進口肉品流向,且同步設立QR Code的模式,供民眾利用查詢,並督促行政院應盡速將《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送至立法院,完善吹哨者保護制度,同時,亦應宣傳吹哨者獎勵,將口罩、美豬等重大公益議題的把關監督法制化,鼓勵人人勇敢成為吹哨者,捍衛食品安全。
安親班獎勵制度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中國科技圈前陣子熱烈討論「996」,也就是每天上午九點上班,晚上九點下班,每週工作六天,或泛指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但不給加班費的不成文制度。
請參考維基百科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996%E5%B7%A5%E4%BD%9C%E5%88%B6
看到這些討論,其實感慨良多。
你大概也看過許多台灣的廣告,裏頭常常出現這樣的訊息:「加班工作累了嗎?來罐提神飲料!」「中午又沒吃飯造成胃食道逆流了嗎?來喝包胃乳!」「擔心小孩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嗎?交給XX保全,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看到這類訊息,我就覺得納悶:怎麼都是一些延續錯誤的補償性做法?真正該被解決的問題難道不是不要一直加班、不要中午忙到不吃飯、不要把小孩單獨放在家裡嗎?然而,我這帶點憤怒的納悶,是心虛的。
因為身為創業者,我過去九年,週一到週五,每天工作時數起碼 12 個小時,通常是更長。週末假日常常也都在8小時以上,這還是指真的放假在家,別提我許多假日是有活動要辦、要參加的。我分配給家庭生活的時間非常少,不管是我的原生家庭,還是我自己組的新家庭。
身為一個苦哈哈的創業者,過著跟我類似生活的人,我認識好多。我,就是那個沒辦法去接小孩,得靠安親班幫忙顧小孩的家長。我就是那個中午會忙到沒時間吃飯,甚至可能整天都沒吃飯的那種工作者。
有一段時間,大概三年前,因為工作項目實在有點多(自找的),那時候接受一些媒體跟學生的訪談,對方客氣地問我:「是怎樣能夠做那麼多事情呢?」彷彿期待我能說出一些很厲害的訣竅,但我能回答的只有:「就不睡覺」。
真的,那時候我總覺得沒什麼方法,我不知道有什麼更快的方法,就算有,也不是我這種沒資源沒地位的人能夠使用的,我跟夥伴只能拼命做,做許多人看不上眼的事情,試圖找出一條路。我得承認,因為想做的太多,事情結果做得不夠細緻,甚至慌張失措,最後還是沒把事做好。
常態性超時工作,絕不是美德或是義務,甚至是一種病態,但我過去幾年的確沒有以身作則,甚至也連累我的同事。網友分享的慣老闆台詞,許多句都從我口中出現過,只不過我講那些話的時候,沒有自覺。
我曾經很擔心,要是我不那樣工作,那麼好不容易締造的小小成績,跟因此而出現的小小希望,都會不復存在,甚至,可能早就鳥獸散。
我曾經堅信:活在不合理的國家,我無法突然做合理的事情。所以如果要創造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比不合理更不合理,看看能否矯枉過正,讓下一代能活得稍微合理一點。
不過去年底遭遇到的幾件事情,促使我做了很多改變。我認為我過去的作法,可能、或許在過去某一段時間內是對的(吧),但,隨著主客觀條件都改變,就不再是對的了。
(延伸閱讀:關於那些失敗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76304222864948 )
過去半年來,我從日常運營工作淡出,公司與網站的表現反而是越來越好,我完全不用像以前好幾年一樣「忙」,我想這大概多多少少證明了一些事。
往更深處想,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自己被過去一小段的成功給困在了某種運作的慣性裡,接著認為自己就是得繼續繞著圈子轉,好的事情才會持續下去,而如果壞的事情發生,那肯定是因為我繞圈子繞得不夠認真。我讀過非常多商管書警告我這個陷阱--因為世界越來越斷裂、改變已經非線性--但我終究還是掉進去了,跟史金納的鴿子沒兩樣。
關於史金納的鴿子,可以讀這篇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文章:
連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921
摘錄:「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曾經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給籠子裡的鴿子餵食,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15秒固定落下食物。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鴿子開始出現了各式各項的「迷信」行為:有一隻鴿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的條件反射;另一隻反覆將頭撞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另外有一隻只顯現出一種上舉反應,似乎把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桿下面並反覆抬起它;其他鴿子也都有著不同的怪異行為。
接下來,史金納找出一隻鴿子,慢慢把餵食的間隔時間拉長到一分鐘。結果那隻鴿子表現得更為精力充沛,在這一分鐘內,像是在表演一種舞蹈(有如「鴿子乞食舞」)。最後史金納要消除這種行為,便不再餵食,使迷信的行為慢慢消退,到最後完全消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完全消退之前反應超過了一萬次。」
( 延伸閱讀:「操作制約」訓練鴿子送炸彈?史金納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3/20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7081 )
簡單來說,落下食物的規律是固定的,跟鴿子幹啥完全無關,但鴿子就是會以為這獎勵跟自己有關,於是自己把自己給模式化、定型化了。
而近幾個月我也連帶發現,很多政治人物,特別是總統參選人的行為,也像是隻鴿子。他們認為自己過往那些說得出嘴拿得出手的成績(就是掉下來的食物),都是自己當鴿子拍翅膀繞圈子繞出來的,那些對手鴿子們的成績糟糕,則都是因為他們繞圈子繞得不夠努力,自己肯定比他們更懂得如何繞圈子,讓食物掉下來---他們或許其實沒有我那麼蠢,但講出來的話大多就是這個調。
而我們這些選民,好似被各自喜愛的鴿子催眠了,相信食物掉下來或不掉下來,真是因為鴿子的舞蹈動作,而不是其他許多更實質的因由。
發現自己是隻鴿子,而且覺得很多人其實也是鴿子的我,並不打算就此整天在廣場散步、點頭、等食物。我還是相信曾子的那句話,不過現在的我知道,任重道遠沒錯,但道不只一條,而且不用都得用同樣的方式走;死而後已沒錯,但也別以為事成了就得多虧自己做到累死,更別再以為做到累死就肯定能成事。
#如同蒼井優林志玲結婚我再怎樣繞圈圈拍翅膀也無涉
#鄭龜嗑什麼暫停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