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安田婦產科院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安田婦產科院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田婦產科院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田婦產科院長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36的網紅奇葩夫妻feat.呆萌兄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月子中心分享文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去年坐月子時請月嫂踩到雷的事蹟以至於去年並沒有坐好月子,加上這胎生完決定封肚所以這一次非常堅持得把月子做好。 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們一樣是普通小資族,月子中心這件事聽起來像是很奢華的幻想,因為預算不是太高又希望能做好月子充分休息,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上網爬了很多文,...

  • 安田婦產科院長 在 奇葩夫妻feat.呆萌兄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8 02:56:03
    有 23 人按讚

    #月子中心分享文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去年坐月子時請月嫂踩到雷的事蹟以至於去年並沒有坐好月子,加上這胎生完決定封肚所以這一次非常堅持得把月子做好。

    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們一樣是普通小資族,月子中心這件事聽起來像是很奢華的幻想,因為預算不是太高又希望能做好月子充分休息,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上網爬了很多文,和老公前前後後參觀了10幾家月中,終於在千挑萬選中找到了我們理想中的月子中心「小青田大寶產後護理之家/月子中心」。

    我們的需求
    ✔️「大寶可入住」:這是首要條件,因為我們沒有後援,所以大寶必須能和我一起,小青田的大廳也準備了很多的玩具給大寶,讓他在這邊的時候也能有地方玩耍,而且不管是客服、房務、護理人員有空也都很願意跟大寶一起玩,不過「大小寶不能接觸哦」,這一點也算是保護自己和其他人的寶寶啦,比較小朋友本來抵抗力就不好,萬一感冒生病就糟了。

    ✔️「停車方便」:這點也非常重要尤其在台北市!如果親友要來探視結果要人家停的遠或找不到車位我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現在疫情期間暫時不能有訪客哦),小青田有專屬的停車場供產婦和寶寶出入,到地下室直接上樓不用怕吹到風,如果是親友來對面也有建國高架下的停車場。

    ✔️「房間設備、裝潢」:我們參觀過很多平價的月子中心,有些因為便宜所以設備看起來老舊,但小青田完全是精品飯店規格,不僅有大大的落地窗能看到101,廁所也有免治馬桶、暖房設備、電棒式鍋爐水、大風草藥浴包⋯等,洗澡不用怕感冒唷!牙膏牙刷、浴巾、哺乳衣、隔離衣都有提供(髒了每天房務人員都會換新的)

    ✔️「嬰兒室照護比」:其他家都說1 :5到6,小青田是1 :4到5,我覺得到 1:6真的太多了⋯所以小青田說1:4的時候真的非常加分!再來我自己入住後很常看到滿多寶寶其實都去母嬰同室了所以嬰兒室實際的嬰兒數量又更少了一些

    ✔️「新生兒寫真」:參觀了這麼多家月子中心,發現有一些月中會送寶寶攝影,不知不覺也納入了我的願望清單之一,小青田的寶寶攝影是跟 沐比專業攝影 Mon bébé Photography配合,他們會到月子中心進行拍攝,雖然是這樣但是帶來的道具可不馬虎,由於我們入住的時間恰巧接近聖誕節,所以其中一套服裝和佈置主題也有聖誕風,攝影師和安撫師也很親切有耐心,幫大小寶合照時本來很怕大寶失控(正值半獸人年紀),但是他們很有技巧的吸引大寶的目光,也讓拍攝順利完成。

    以上是我參觀時最在意的點,當然他們還有其他的優點和服務也許其他媽媽很要求,不過我個人是還好,例如:
    #沙龍室(spa按摩和洗頭服務需要可以跟櫃台預約,最後要離開時再結帳)
    #媽媽教室(課程很多元還有手機攝影課之類的,但我只想休息所以我沒參加過)
    #月子餐是和悅子配合,三餐都有泌乳茶、養肝茶、杜仲茶和補湯、#每週2次小兒科醫師巡診,巡診完醫師也會親自跟媽媽報告寶寶的狀況,#每週1次婦產科醫師巡診,婦產科醫師是禾馨新生的院長「#吳孟宗醫師」剛好也是幫我產檢和剖腹的醫生❤️,#配合宣媽媽哺育顧問免費讓媽媽諮詢、#特約醫院24小時轉介(馬偕、新光、北醫)

    再來就是感謝時間

    ♥️護理人員:從產婦換藥、每日例行量血壓體溫、寶寶護理、衛教⋯等,都非常專業細心,不要求媽媽母嬰同室,想休息的時候她們都很樂意幫媽媽瓶餵寶寶,完全為產婦著想希望媽媽多休息、注意保暖,甚至會關心媽媽的心情或分享一些照顧大小寶的心得,和醫療總監Nana聊到打雷射要注重保濕她隔天就帶了兩片她超推薦的好用面膜來送我、還有嘉宜、淑貞、金晏、千綺⋯等,謝謝妳們每一句問候,很暖心♡

    ♥️客服人員:每次走出去時晏如總是很有元氣的說「嗨~玟亓」,會特別記得媽媽的名字這點我也覺得很貼心,甚至外出回來超過了用餐時間也會關心我肚子會不會餓要不要送餐給我,還有小青田的老大Victor 竟然親自幫我搬一個超大箱包裹到房間,真是不好意思😅

    ♥️房務人員:因為大寶一起在這邊的緣故,早上、中午送餐時總是碰到大寶在睡覺,房務大姊都會很貼心地放低音量,如果有放請勿打擾的牌子大姊也不會進來打擾,每天都會打掃房間、拖地、倒垃圾、廁所清潔、更換浴巾、母乳衣等,床單表定7-10天換一次,但我入住的20天內總共換了三次,其中一次是因為惡露不小心沾到床了⋯客服馬上請大姊進來換床單,我覺得很抱歉但是兩位大姊都很客氣地說沒有關係,並貼心的多拿一套衣服給我替換。

    這個文章我沒有業配,完全是因為他們每一個崗位的人員的貼心服務讓我很想推薦給大家,當然每個地方一定都會有一些小瑕疵小缺點,但不影響他們所帶給我的感動,再專業再大的品牌都比不上我在這裡感受到的「溫度」,對於產後媽媽來說也許這是最重要的吧!因為月子時間長,媽媽一個人在這邊難免覺得孤單又或是產後情緒容易憂鬱,在這裡每一位人員都非常溫暖、親切,當她跟妳說聲加油、祝妳和寶寶未來健康平安的時候,瞬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真的非常感謝小青田的所有人員,謝謝你們讓我這個月子做得沒有任何遺憾。

    #小青田大寶產後護理之家 #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推薦 #坐月子 #產後 #禾馨新生 #吳孟宗 #月子餐 #悅子

  • 安田婦產科院長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14 13:39:33
    有 10 人按讚

    坐月子的正確觀念,讓身材、體力快速復原

    【早安健康/柳知沅(韓國未來小兒婦產科院長)】

    坐月子的由來

    當媽媽生下寶寶後,家裡長輩或周遭的人都會叮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產婦的身心完全復原期約需100天,所以最理想的坐月子期間就是100天。過去人家因為生活窮困,需要從事種田等農作,所以一般以21天做為坐月子的期限,之後就需到外面去工作,因此也有三個星期內禁止外出或外人來訪的習俗。

    坐月子的正確方法?

    坐月子的必要性
    自古生完小孩的產婦需在家中被照顧、吃營養食物、坐月子。三個星期的坐月子期間,一般都是安穩地待在溫暖的床上、喝月子湯、禁止洗澡等。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會穿著長袖衣服與內衣,用以保暖身體。

    已經有生產經驗的婦女常告訴產婦,當身體吹到冷風時,全身有可能會出現痠痛等後遺症,甚至一生當中都因此而受苦。西方國家又是怎麼坐月子呢?美國、加拿大、法國等西方社會,在生產後不會另外食用特別的食物或坐月子。一般自然分娩後24個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家中過正常生活。

    產後風
    產後風又是什麼樣的疾病,為何會出現在孕婦身上呢?產後風是指產後脆弱的骨頭、關節等受到風寒的症狀,會產生痠痛、麻木等不適感。那麼生完後,若直接吹到冷風,骨頭就會受到風寒嗎?不是的。

    女性在經過懷孕、餵母奶的時期,體內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會達到最低點。原本雌激素具有幫助骨頭留住鈣質的作用,可避免鈣質流失,但是到了餵母奶期間,雌激素濃度變淡,使得骨頭中的鈣質自然流失到血液中,因此骨頭變得脆弱,所以才容易受到風寒入侵。

    避免鈣質不足
    與西方相較之下,國人在牛奶等乳製品或鈣質上的攝取量都是不足的。孕婦一天的建議用量應要達 1000毫克。縱使攝取的鈣質已經補足,又會因為餵母奶的關係,使鈣質流失,骨頭密度因此快速變稀疏。換句話說,因為骨頭本身脆弱很多,所以關節腔的耗損會增大。生完小孩時,手掌或膝蓋等關節容易會感到非常刺痛,腰部、手臂、腿部也常有疼痛感。

    預防產後風
    即使為了要預防產後風,也沒有必要在炎熱的夏天裡包裹著厚被子。雖然產後免疫力變弱,有可能罹患感冒等疾病,但若不是遇上寒冷的天氣或強風,就無需過度擔心。室內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有助於產後復原。服用產後所需的鐵質、鈣質、維生素D等,並補充適量的營養補充劑,可以預防產後風。

    各個季節坐月子的要點

    夏天坐月子
    生完小孩後吹到冷風,有可能罹患產後風,所以要盡可能讓身體保持在溫暖的狀態。在連坐著都會流汗的夏天裡,該如何坐月子呢?結論是「適度」。氣溫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於涼爽,平均溫度維持在微暖的23∼25度之間,濕度維持在40∼60%左右。不可以讓身體直接吹到冷風,天氣不管再怎麼熱,也最好蓋薄被子。不要用冷水洗澡,先用微溫的水洗澡後,再用乾毛巾拭乾身體。如果因為天氣太熱,就喝冷水或吃冷食,有可能造成牙齒損傷與胃腸障礙,需多加注意。

    冬天坐月子
    室內以「保溫」與「保濕」為核心重點。不僅房間的地板,整個房間裡的空氣,都需維持溫暖。若過於乾燥,更容易引發感冒。可以利用加濕器、除溼機或洗過的濕衣物,讓室內溼度維持在60%左右。洗澡時,浴室空氣常是冷的,所以先放熱水,讓浴室空間變暖之後再洗澡。

    讓身體快速復原

    生完小孩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坐月子中心或家中休息,一邊接受家人或專家的幫助一邊坐月子。
    有不少人會小心翼翼地不讓孕婦過勞,讓她們得到充分的休息,甚至連動也不動。為了未來辛苦的育嬰之路,在這個時期需做好充分休息與努力,請參考下列內容,以快速且健康的方法復原吧!

    坐月子期間該怎麼過生活?

    請勿一直躺著不動
    剛生完小孩的第一天,有可能因產後痛、會陰部疼痛、手術部位的傷痕而很難行動。建議到隔天再由家人協助,站起來活動看看。若因為很痛而繼續躺著,反而很難恢復。初期適當走路,反而有助於加速惡露的排出與身體的復原。

    開始洗澡的時間點
    第一天因分娩而導致的體力耗損與失血,自己獨自站著都會有困難。自然分娩的產婦,一般在第二天雖然可以較輕鬆地站立了,但仍有些吃力,想要洗澡的話,就用溫水洗個簡單的澡。剖腹生產的產婦,因為進行手術而有傷口的關係,五天內需避免洗澡。手術部位若沾到水,有可能引起傷口發炎,最後導致傷口裂開或留下疤痕。

    不要造成關節的過大負荷
    當孕婦的體內察覺到要分娩時,會增加鬆弛激素等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量,讓骨盆關節打開,同時也會對骨盆關節、全身各個部位的關節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手腕、腳踝等都很容易因姿勢不良或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造成損傷。餵母奶時,手腕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即使有戴上護手腕帶,也盡量不要用手腕出力。

    TIP | 妊娠與鬆弛激素
    鬆弛激素是從卵巢、乳房、妊娠期胎盤與子宮內膜中分泌出來的荷爾蒙,男性則是從前列腺分泌出鬆弛激素。沒有懷孕的女性,會在排卵期從卵巢中增加鬆弛激素的分泌量,對心血管進行作用,維持適當的心搏次數與血管適應力。孕婦則從胎盤、子宮內膜、絨毛膜等中分泌出鬆弛激素,從懷孕第14週左右起分泌量開始攀升、達到最高點,所增加的鬆弛激素一直到生產前都維持在高濃度。懷孕期間鬆弛激素具有增加心輸血量、使血管鬆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懷孕最後一個月時,這種荷爾蒙也對骨盆韌帶產生作用,幫助骨盆隨著子宮變大而順利變大,有助於分娩時恥骨的鬆弛。這種鬆弛激素的分泌量會在生產後急遽減少。鬆弛激素的影響期間因人而異,一般約為5∼6個月左右,也有12個月的情況。

    不要害怕排便
    會陰部切開後,會陰部與肛門周圍都會非常疼痛。有些孕婦在想要排便時,會擔心因排便刺激受傷部位而忍著。用力時,也擔心會陰部切開部位會裂開。事實上,會陰部上的縫合部位若沒有發炎,即使用力也不會再次裂開,所以無需因此而害怕排便。

    服用鐵劑
    在分娩過程中會流很多血,自然分娩的失血量約600cc,剖腹生產的失血量約1000cc。為了養出健康的新生兒,產後仍需繼續服用懷孕期間服用的鐵劑。想要補充在分娩過程中所失去的血液,需連續服用三個月左右。貧血症狀若得不到改善,就會感到異常地無力、頭部疼痛、容易疲倦等。唯有媽媽健康,才可以養出健康的孩子,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

    攝取牛奶或鈣質
    東方人較少吃牛奶或起司等乳製品,所以平常攝取的鈣質量就比西方人少。尤其女性們在懷孕、生產、餵母奶期間,骨骼中的鈣質會大量流失。為了不讓骨頭變得脆弱,需多喝牛奶或服用鈣片。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本來具有預防骨骼流失的作用,但在餵母奶時,雌激素會快速降低。此時期如果沒有攝取適量的鈣質,就有可能造成骨骼的損傷。即使不會馬上出現什麼問題,但已變脆弱的骨質將大幅提升引起關節炎、椎間盤、骨頭痛等症狀的可能性。

    攝取適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餵母奶時所需的熱量比懷孕期間更多,每天需要多攝取500大卡。可能有人會懷疑,這樣熱量不
    會太高嗎?的確,如果攝取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反而會造成肥胖,為產婦帶來更多的煩惱。那麼為什麼還建議產婦要多攝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呢?

    初乳結束後,進入到成熟乳階段時,50%的母乳是由脂肪所構成的。母奶中的脂肪來自於媽媽,所以與媽媽身體的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而營養狀態又以體脂肪率為重要指標。早期大部分的人因為營養不良,常常是皮包骨狀態,體脂肪率很低。這個時期產婦為了分泌營養的母乳,需攝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才可以順利餵母奶。但只要產婦的營養狀態良好,就沒有必要一直攝取高脂肪食物。以自己一天所需的熱量為目標,均衡攝取即可。

    不要執著於麻油雞湯
    麻油雞湯自古以來即是坐月子的代表性食物。雖然米酒、老薑、麻油都有溫補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無需天天吃或過量食用。三餐飲食還是營養均衡最重要,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要攝取,食譜最好以含鐵質與鈣質的菜色為主。

    產後第二個星期浮腫完全消除
    到了懷孕最後一個月時,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 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孕婦的手、腳、大腿等身體部位會浮腫得很重。但在孩子出生後,過去累積在體內的水分開始往外排出。一般從分娩第2∼3天開始,尿液量會急遽增加,約有1∼2公升左右的水分被排出。消腫的速度因人而異,但一般在第 1∼2個星期內會大量排出體液,消除浮腫。

    南瓜或玉米茶等利尿作用佳的食物,最好等到浮腫現象自然消除後再食用。在這段透過尿液讓體液大量排出的時期,若再食用利尿效果佳的食物,就會使體液一次突然排掉過多,反而引起低血壓,進而導致嘔吐、暈眩等症狀,且母乳的量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建議等兩個星期浮腫現象消失後,再食用這類食物。這時期也要記得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讓體液保持充足。

  • 安田婦產科院長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5 20:04:06
    有 149 人按讚

    趁著今天國際助產師節即將尾聲,來跟大家分享最近寫的一篇文章裡,丹麥生產制度參訪的整理。

    2016年結束8年全職母親的生活,重回職場,診所院長答應我做溫柔生產,但體制內沒有助產師的位置,我不可能每個產婦都將自己化身為產婆照顧,於是興起了發展「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護」模式的念頭,於2016年成立了好孕工作室,推行產前教育以及生產時助產師一對一的陪伴,到2018年成立好孕助產所,助產師的舞台才算架設完成。這一路建構的過程,2016年的丹麥行,給我非常大的啟發。那年與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施麗雯助理教授,一起到她的研究田野做訪談。在丹麥,助產師是接生的主力,生產場所無論選擇在醫院或是居家,都有完善以產婦為主體的照護方式。當生產出現「異常」狀況時,直接啟動醫師與助產師的共同照護。丹麥的助產學會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而婦產科醫學會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所有婦產科醫師在受訓過程中,都謹守著專業的界限,「醫師介入低風險的生產,只會帶來災難。」是在丹麥訪談的婦產科醫師,不斷跟我強調的。

    【他山之石:丹麥的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護制度】
    丹麥數度成為世界上快樂國家的榜首,2016年去參訪時,丹麥又是那年世界最快樂的國家[12]。雖然這樣報告來自社會文化、經濟、制度許多面向的指標,但我總覺得順勢溫柔的生產方式,讓新生命與新家庭在愛的氛圍誕生,一定也有很大的助益。
    第一家參訪的醫院,是Nordsjællands Hospital, Hillerød分院。帶我們參觀的Hanne Brix Westergaard 醫師,同時也是丹麥婦產科醫學會的副主席、歐洲婦產科醫學會的代表。不同於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的成員以男性為主,到歐洲婦產科醫學會的官網查看,可以看到女醫師多於男醫師的景象[13]。Hanne醫師告訴我,歐洲國家在生產照護邏輯與技術上,與美國有諸多不同。醫學生女性的比例近十年顯著的增加,到我參觀的那年,醫學生女性已達80%。醫院中的女醫師比例都超過六成,而醫院中婦產科醫師與助產師的人數比為1:2。女性在一般科醫師(GP)那邊確認懷孕之後,就會轉由助產師產檢與照顧,低風險孕婦整個孕期至生產都不會見到醫師。在所有醫院的產房,「水池」是基本設備,雖然不一定每個產婦都在水中生產。
    同一家醫院第二位拜訪的是婦產科主任Peter Hornnes醫師。我詢問醫院會陰切開執行率為何只有10%左右,是否因為助產師是生產的第一線。Peter醫師回答我「會陰切開執行率下降,是世界趨勢,與這個國家是不是廣用助產師無關。」當我告訴他台灣的會陰切開執行率高於80%時,他非常訝異,同時是FIGO(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成員的他,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請FIGO的專家來演講,協助改善。提到產科的照護,他說道「孕產照護,必須將懷孕視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但醫療從業人員必須有篩檢出『異常』,也就是『疾病』的能力。」提到醫師與助產師的共同照護,他說:「當產婦由低風險轉變為高風險,呼叫產科醫師協助,責任就轉移了,但仍然是共同照顧產婦。」「產科醫師是在資深助產師照顧下成長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Peter醫師認為產科醫師的職責是當助產師的後援、支持她們。所有剖腹的個案,開刀的原因在晨會中會受到檢視,團隊的討論、明確的臨床指引,可以降低剖腹產率。他認為助產師是「守門員(gate keeper)」,助產師的所有職責,都受到專業嚴格的定義,協助所有婦女獲得健康。
    在同一家醫院,我們還訪談助產部主任,同時也是丹麥首都區域助產師代表Birgit Plough。她與我們分享在丹麥成為助產師是相當競爭的,考大學醫學系與助產系的錄取標準相當。丹麥全國居家生產率3-4%,一般大眾還是將醫院與安全畫上等號,所以助產師的執業場所以醫院為主。「讓媽媽相信自己,孩子也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助產師要協助產婦們達到的目標。在丹麥助產師們面對的挑戰,是年輕一代對科技的相信與依賴。雖然丹麥的生產是由國家全額給付,但是醫院的產前教育是產家自己付錢的。產婦們接受產前教育不只具備生產知識,還要相信自己的身體。
    丹麥生產場所的轉變年代與台灣相當接近,1973年是個分水嶺,以前有問題的生產才會進醫院。但是很大的不同是助產這項專業並沒有隨著生產場所的轉移而消失,1983年丹麥有了新式助產師(newly trained midwife)。助產師對於「該做」與「不該做」,以及該轉介的時機,是非常清楚的,“Keep the hands off”是丹麥助產師很重要的照護邏輯。在丹麥助產系學生畢業後就業率幾乎百分百。
    第二家參訪的是Holbæk Hospital。帶領我們參觀的是Lone Krebs醫師與助產主任Anne F abricius。她們也提到1972年,丹麥有很大的社會制度改變,但助產專業並沒有改變。在丹麥婦產科醫師都在醫院工作(公醫制),沒有婦產科醫師開診所,但是助產師可以開業(助產所),助產師照顧婦女的生產是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國家與各醫院都有完整的指引(guideline),專業的分工,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她們認為個人自主的時代已過,〝team around women〞助產師與醫師組成團隊照護婦女的健康,團隊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也因為有完善的臨床指引,於是產家不需要生產計畫書,醫院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品質指標(quality indicator)。「不需要競爭時,事情才會是原本應該有的樣貌。」是Lone醫師深切的提醒。「最重要的,是讓『正常』的事維持『正常』」。Anne提到,以往助產師與社區的關係是緊密的,現在不同了,隨著生產大部分進醫院,孕期照護是以婦女為中心的個別化照顧,若助產師遇到問題,轉介其他專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丹麥陰道產後6小時出院,剖腹產後兩天出院,所以Anne提到助產師的照護,還包括產後訪視的部分,「讓產婦不覺得回家是孤獨的,產後的訪視非常重要。」「支持的力量,讓產婦看見自己的能力。」在在都呈現丹麥以婦女為中心的照護邏輯。
    我們還訪談了獨立開業的助產師Anne Mette Tonning,Anne原本在這家醫院工作,因為喜歡助產師提供居家生產服務時,與產家更熟悉與信任的關係,於是決定獨立開業。Anne提到兩者花費的落差,居家 16,000 DKK (73,374 TWD) ,醫院生產 22,000 DKK (99,377 TWD),對國家來說也省錢 (用2019.11匯率換算)。在丹麥居家生產是女性的基本權益,是國家提供給婦女的基本保障。少去醫院的繁複的文書作業,Anne認為居家助產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照顧產婦。提到「每個產婦產後都是充滿自信的。」我也看到了Anne對這個職業的自信與驕傲。
    第三間參訪的是Rigshospitalet Hospital。Rigshospitalet是丹麥最大的醫院之一,也是哥本哈根最專業的醫院。帶我們參觀的Jcob Lykkeu醫師,當時伴侶剛生第三胎。他們的第一胎是在醫院由助產師接生,第二胎是請提供居家生產服務的助產師到家裡接生,第三胎是在助產師的協助下由Jcob醫師自己接生。問Jcob醫師為何沒有從第一胎就自己接生,他回答「低風險的陰道產不是產科醫師的專業啊!還是要讓專業的來。」與前兩家醫院相同,每天的晨會先討論全部的產科個案。Jcob醫師提到在醫學中心剖腹產率並不會比一般醫院高,「不是指派工作,而是團隊合作。在醫學中心的照護目標,是在更完善的醫療條件下,盡量達成陰道產的目標。」團隊合作是丹麥醫療進行的重要原則,每家醫院的工作人員都不斷提及。
    經過丹麥之旅的洗禮,更加確定自己要在台灣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建立起穩定的醫師與助產師共同照護方式。
    ~~~~~~~~~~~~~~~~~~
    更詳細的細節,歡迎報名6月在高雄舉辦的講座喔!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YlLbRa
    活動網址:https://reurl.cc/RdApL6

    #2020國際護助年 #助產師節快樂 #每一個產家都需要助產師不一定需要醫師 #謝謝所有夥伴們的相互成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