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安徽名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安徽名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徽名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徽名產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007的網紅Agnes Chee謝嫣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消失中的味道》的書雖然出版了,但我的寫作不會停下來。我會繼續寫。懷著使命感與愛。 《信報》專欄 「鴨腳包也有前世今生?(上)」 在吉隆坡長大,鴨腳包於我而言,是兒時的味道。鴨腳包,也有人叫做鴨掌包、鴨腳紮,說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吉隆坡市中心的茨場街,是華人商販聚集之處,小時候在這裡吃豬...

安徽名產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01:42:32

足本睇片👉🏼:https://bit.ly/3prdhD7 端午節除了游龍舟水,少不了吃一口美味糭子。軟糯煙韌的糯米,包裹或鹹香油潤,或甜膩可口的餡料,是大家記憶中的端午味道。推介8間出售美味糭子的小店,旺角、九龍城、中環等地都各有選擇。 買回家後,記緊糭要烚,不能蒸,如果是未經冷藏的糭,滬式長...

  • 安徽名產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0 21:48:28
    有 61 人按讚

    《消失中的味道》的書雖然出版了,但我的寫作不會停下來。我會繼續寫。懷著使命感與愛。

    《信報》專欄

    「鴨腳包也有前世今生?(上)」

    在吉隆坡長大,鴨腳包於我而言,是兒時的味道。鴨腳包,也有人叫做鴨掌包、鴨腳紮,說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吉隆坡市中心的茨場街,是華人商販聚集之處,小時候在這裡吃豬雜粥、雲吞麵、福建麵、茶樓的蝦餃燒賣……買回家的有蓮蓉或豆沙餡的嫁女餅,還有,一檔叫做「四眼仔」的鹹鴨,以及鴨腳紮——當地人一致叫做鴨腳包。「四眼仔」只賣這兩樣東西,遠近馳名:鹹鴨,以及鴨腳包。所謂的鹹鴨是獨家配方的燒鴨,但比起一般燒鴨鹹香惹味,而鴨腳包明顯是利用「廚餘」來加工處理的二度創作:鴨腸紮著鴨腳和鴨腳刷上醬汁去燒製,非常濃惹。這鴨腳包的賣相並不太吸引,乍看就是被滷汁緊緊包裹著的一團東西,咬開以後就是一整個熟透的鴨肝,味道雖然甘香可口但確實也有點兒膩。這是屬於大對頭製作的鴨腳包。

    十幾年前在香港住下來,開始接觸了香港版的鴨腳包,發現理念跟我從小到大所吃的鴨腳包一致,只是內容的變化較多,比較有彈性。譬如我們飲茶吃到的鴨腳包,用腐皮作為外衣,捲著鴨腳、冬菇、芋頭、豬肉,然後蒸熟,淋上一個芡汁一起吃。據說,點心版本的鴨腳包是由燒臘版本演變出來的,我也相信這說法:且看另一道「廚餘名物」金錢雞,不就是跟鴨腳包如出一徹的發想嗎?運用製作燒臘時的餘下物資,以一雙巧手將之變成另一道菜上桌。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吃食雖然漸漸式微,但反映時代面貌的價值無法被取代:不管是金錢雞或鴨腳包,都被視為窮人的恩物,吃不起燒味,用剩餘的邊邊角角來加工,變成另一道佳餚,價廉,但滿足感是一樣的。

    上網找資料,關於廣東的鴨腳包或鴨腳紮的出處都說得簡單,大同小異介紹是廣東的傳統燒味,或是茶樓食品…….倒是意外發現安徽有名產鴨腳包,而且關於來歷的介紹詳盡多了:「鴨腳包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末水陽「錢文紀板鴨店」的水陽鴨腳包、鴨翅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了它蓬勃發展的新天地。」水陽是宣城的一個市鎮,因為有饒鎮而過的水陽江,是宣城直達長江的黃金水道,因此被開發成商埠,在古時享有美譽。水陽乾子(豆腐乾)、鴨翅、鴨腳包被稱作「水陽三寶」,是當地源遠流長的著名小吃!況且,水陽專賣鴨翅和鴨腳包的老店可不少,有老徐鴨腳包、徽小腳鴨腳包、錢老大鴨腳包等等,都是地道名店,還可透過淘寶代購呢!讀到這裡,不禁心生疑竇,難道燒味版本的鴨腳包是從安徽傳入廣東,是人們遷移的「混籍」產物?(待續)

    (「消失中的味道」系列文章)

    圖解:
    1. 安徽宣城的水陽,其著名特色小吃是鴨腳包,極有可能是廣東燒味鴨腳包的原型。(網上截圖)
    2. 廣東燒味的鴨腳包,現在已經賣少見少,中環文華廳更是少數提供客人預定這一道的高級中菜食府。

    #消失中的味道
    #鴨鴨包
    #廣東燒味
    #謝嫣薇專欄
    #信報

  • 安徽名產 在 謝太太的生活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4-10 08:49:41
    有 42 人按讚

    #中國的名產好多樣化啊

    (昨天發文一直失敗!只好今天憑記憶再發一次😭)
    我娘春假去了安徽探親,今天帶了滿滿一皮箱的名產回來,我整個大開眼界🧐
    北京的傳統糕餅外型討喜味道也不錯,冰糖葫蘆好驚艷,吃起來有點像山楂餅,跟外面的糖衣意外的搭!
    安徽的鍋巴好好吃,吃得出米香,帶著淡淡鹹味好唰嘴,我娘說在那邊很多菜都會配鍋巴,但我是覺得光當零食吃就很好吃啦
    還有香辣鴨脖超妙的,吃起來又香又辣,感覺很適合下酒👍還有好多還沒品嚐,明天繼續😋

    🎈謝太日記365-099

  • 安徽名產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01 01:11:01
    有 0 人按讚


    【數感生活—麻餅師傅告訴你,做餅也要懂數學】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大陸安徽合肥的名產麻餅,師傅把做餅跟街頭藝術結合,將做餅的過程變成一場表演。

    每次會把37片餅放在一個簍子裡甩,怎麼甩都是一個正六邊形,邊長是4片餅。

    正六邊形跟37片餅有甚麼關係呢?仔細看,由上到下每一排依序是4、5、6、7、6、5、4個,加起來剛好是37片。

    身為數感實驗室,我們在此提供餅家不同的選擇:
    如果要小一點,那就是少掉最外圈,變成3、4、5、4、3,共是19片餅,邊長為3的正六邊形。

    如果要大一點,就再追加一圈,變成5、6、7、8、9、8、7、6、5,是61片,邊長為5的正六邊形。

    數感好友Mokai Chen推導出一個「甩餅公式」:
    給定邊長n,需要3n(n-1)+1個餅,才能組成一個正六邊形。不妨以後甩餅還可以分師傅等級,越厲害的師傅可以甩n越大的狀況。

    「三百年前有一位能甩出n=8的師傅,那真是了不起啊…」

    或許以後可以聽到安徽當地的耆老這樣感嘆。

    最後,為什麼那麼堅持正六邊形呢?
    電視節目給了一個不太浪漫的說法:一來美觀,二來也防止師傅甩啊甩地就偷吃掉了一片,缺了個角總是很明顯吧。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歡迎國中生、高中職生一起參與數學寫作,親身感受數學有趣實用的一面噢。
    活動報名資訊:
    http://numeracy.club/events/writingaward201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