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安妮亞表情怎麼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妮亞表情怎麼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妮亞表情怎麼打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徐聖淵(Shengyuan Hsu photograph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讀冊」網站專訪我跟哭泣女孩,希望大家能夠多一層認識這件作品!! 【「我的目標,就是弄哭很多女生!!」:一個異性戀男生小徐的哭泣女孩】 ▋ 關於哭泣「女孩」 Q:為什麼是女孩?不是女人、男孩或是男人?在性別身分上的揀選有特殊意義嗎? 徐:我倒是沒有特別覺得女孩跟女人有差別。至於為...
安妮亞表情怎麼打 在 徐聖淵(Shengyuan Hsu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讀冊」網站專訪我跟哭泣女孩,希望大家能夠多一層認識這件作品!!
【「我的目標,就是弄哭很多女生!!」:一個異性戀男生小徐的哭泣女孩】
▋ 關於哭泣「女孩」
Q:為什麼是女孩?不是女人、男孩或是男人?在性別身分上的揀選有特殊意義嗎?
徐:我倒是沒有特別覺得女孩跟女人有差別。至於為什麼是女生?因為我是異性戀男生,所以對女生比較有興趣,渴望跟女生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希望延續上一本的主題的女孩照片,挑戰更難的題目。我認為哭是很私密的事情,如果一個女生可以在你面前哭,表示你們關係很好,而且攝影的本質就是一種曖昧的關係。以女性為主的亞洲攝影作品,常常比較針對外表或是身體上的,少有針對情緒的作品。
Q:會擔心這樣的題目被刻板印象化成女孩只會哭泣,跟眼淚被視為「女性」的情感表達方式嗎?
徐:其實我反而是故意利用這些刻板印象做這件事。大家都覺得女生很愛哭,但為什麼哭呢?希望透過這些去了解人為什麼難過?什麼事情會讓你難過?希望讀者也有類似的際遇,照片讓讀者有共感。而且男生哭已經有人拍過了,有一個英國女攝影師Sam Taylor-Johnson拍攝好萊塢男演員的哭泣作品,叫做crying men。
(http://samtaylorjohnson.com/photogra…/…/crying-men-2002-2004)
▋ 關於人物攝影
Q:為什麼喜歡拍攝人物?
徐:我是個寂寞的人。接觸攝影之後,發現可以用這個方式認識很多朋友、很多女生,也透過這個方式受到好評、建立自信心。我因為拍哭泣而認識這些人,人跟人的互動是當中最有趣的地方。
Q:對你來說,捕捉人與人互動的瞬間最重要的是?
徐:人跟人最重要最難得的是緣分,我其實並不介意有沒有拍到好照片或是拍到他的人,有時候就是認識人,聊一聊笑著離開,照片失敗也沒關係。
Q:最害怕拍什麼樣的人?
徐:無法溝通的嬰兒吧,因為無法跟他互動。
Q:有拍過女孩本來該哭,卻始終無法進入情緒的嗎?
徐:有啊,拍照過程常常會前面聊得很開心,接著才要進入正事。後來就變成先拍照再聊天,免得情緒不對。拍照的時候會是在暗暗的小房間,只打一盞燈,營造出一個人在這個房間的氣氛。
Q:為何每個哭泣的女孩,雖然悲傷,拍起來基本是美的,沒有醜哭的畫面?
徐:每個人看自己哭都覺得很醜,看別人哭都覺得很美。其實哭就是人類的情緒,沒有什麼好醜的。
Q:為什麼照片中的女孩們要裸肩?
徐:我認為衣服的顏色會妨礙表情,畫面不夠乾淨。同時脫掉那些人工的表層,在畫面上也暗示更卸下心防。
Q:小徐有喜愛的國內外攝影師嗎?特別是在「肖像攝影」這方面的創作?
徐:美國的安妮.萊伯維茲(Annie Leibovitz)、 Joey L.;香港的話有Miss Bean羅豆。
▋ 關於出版社和這本書
Q:為什麼選了基本書坊出版這本書?
徐:他們是第一個主動接洽的,因為集資案所以看到這本書。社長橘子說宣傳片讓辦公室的大家看到掉眼淚,集資還沒結束就趕快跟我接洽。他們作為獨立出版,也很像我這一路走來的歷程,獨力完成這本書。出版社花了很多力氣在做這本,透過出版社的幫助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六年後才有這個緣份,不然可能我自己集資印一印就沒了。我很驚喜看到其中有幾個故事很觸動橘子,不過出版的過程其實有稍微延誤,修改了不少次,圖片跟內文的編排都有不少調整。
Q:為何是先用在嘖嘖募資的方式,進行「哭泣女孩故事攝影集」出版?
徐:這本書一開始沒有出版社找,只能獨立出版,所以只能都自己做。在中國的募資平台上已經做兩次都失敗,在嘖嘖再次上的時候就很緊張,怕又失敗。原先預計的二十萬募資標準有超過,但其實遠不夠用,還好後來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Q:像手機殼這些周邊怎麼來的?
徐:一開始只是要做書,但因為募資回饋品的需求,被逼著得做這些周邊。當事人肖像權都會一一確認,才出周邊。女孩的錄音檔打完逐字稿也都會給當事人看過,才會放到書裡面。不過也是會遇到拍的時候沒有經紀人,事後因為簽了經紀人,照片就不能放了。
Q:募資回饋品之一的「錄音帶」,為何沒有出現在基本出版的版本?
徐:集資的時候就是限量的,只有二十捲。錄音帶裡錄的故事也要經過當事人同意,才能放進去。而且錄音帶很麻煩,是一比一的錄製沒辦法量產(重複聽20遍15分鐘的故事就是300分鐘),我還特地去借完全無噪音的專業錄音室來完成這些錄音帶。
Q:有機會用「Video Art」的形式,再剪成一個作品嗎?
徐:其實有不少影片可以用,我只要拍到了好照片,如果女孩還在說他的故事就會切到影片模式錄下。現在都是在演講的時候獨家放映。書的內容編排上面,有刻意把人跟故事切開,不要這麼明顯知道哪個是誰的故事。影片有時候太赤裸跟煽情,會少了很多思考跟玩味的空間。
▋ 關於女孩
(哭泣女孩阿嬌也一起受訪)
Q:怎麼和攝影師聯繫上開始合作的?
嬌:小徐直接私訊我,問我要不要參加拍攝。是朋友介紹的。
Q:拍攝過程大致上是如何呢?
嬌:一開始在聊天聊很開心,本來想說我很愛哭,應該很好哭,結果等他開始放悲歌,想說完蛋了我哭不出來。因為過幾天就要結婚了,其實心情很好。唯一會想哭的事情就是想到我的貓。我很愛我的貓,到處拜拜祈求祂生病可以好起來。哭一定有一個故事,我也想要把這一切記錄下來。
Q:看到作品出來自己的心得?
嬌:天啊,我哭起來也太醜了吧?!
徐:你們看吧,我就說大家都說自己哭起來很醜。
嬌:然後我一直很介意瀏海有分岔。
Q:阿嬌原本就對自己的哭臉有信心嗎?拍攝前後對「哭泣被他人看見」這件事有沒有不同的感受?
嬌:從來也沒有看過自己哭的樣子,所以覺得紀錄一下也不錯。因為我本來就愛哭,所以其實也沒差。
徐:通常原本自信滿滿的失敗率比較高,反而是擔心哭不出來的,想要的效果往往都會成功。
Q:跟不同國家的人拍,有什麼特殊經驗嗎?
徐:在京都拍攝時第一位就遇到一位十四歲的日本女生,連一句英文都不會只能比手畫腳。因為都是找當地人去募集想哭的女生報名,所以他們本來就知道是特地要來拍哭泣,所以沒有什麼溝通的問題。
Q:不同國家的人有風格上的差異嗎?
徐:日本人的妝通常比較濃,然後我發現北京及上海的女生沒有美瞳片幾乎活不下去,會哀嚎的那種。基本上我都要求盡量素顏,因為希望越真實越好,化妝是一種騙術。
Q:女孩們來拍攝的時候是單獨或是攜伴?
徐:大部分是自己來的,少數會攜伴。最奇妙的就是可能會遇到來自男朋友的敵意,現場氣氛會變很僵。
▋ after哭泣女孩
Q:這本書的定位是寫真集還是攝影作品?
出版社:一開始是跑攝影展,觀眾會討論攝影情緒和技巧。出版之後因為有了故事,大家會當成故事集在看。由「貝殼放大」這間集資行銷公司提供的報告可以看出,購買者女性居多,大約是18-30歲的女性。跟被拍攝的對象年齡比較接近。
Q:會有續集嗎?接下來的計畫?
徐:續集的話可以考慮拍攝「他們後來怎麼了?」追蹤報導的概念。但一件作品完成之後在考慮的是如何最大效益化,有出版社的好處就是比較有通路。「哭泣女孩」是一個精神跟軸心,希望可以做成更多別的東西,和更多不同組織合作。
出版社:手上還有的素材很多,很適合做多媒體的展覽呈現,也許可以讓人更注意到這本書。
Q:這是一本很異性戀的書欸,在同志出版社XD
徐:對啊,「不一樣又怎樣,大家的愛其實都一樣」。書裡面也有哭泣女孩是女同志,還特地去美國結婚。為了要結婚要花十幾萬到國外去結,回來台灣還不承認,沒有受過那樣的待遇,是很難體會那樣的痛苦的。
出版社:這本書是基本第一本替女性讀者服務的書,而且以異女為多數。我們現在想要擴大可以接觸的群體,不只是同志。希望大家是先看這本書,再去了解基本做過什麼。期待可以讓社會更了解同志,不要只把觸角停留在同志社群裡。希望可以提供不同的管道,讓同志跟社會接觸,也讓社會了解同志。
➡是故事,也是攝影藝術的哭泣女孩:https://goo.gl/h4QW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