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安坑好市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安坑好市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坑好市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坑好市多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市長宣布輕軌復工!詳細解析輕軌二階延宕過程與改善方案】 今天11月10日,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宣布 #輕軌即刻動工,讓延宕686天的輕軌二階爭議劃下句點。陳市長並提出輕軌要趕緊復工的三個理由: 1⃣ #讓捷運路網成形:攸關產業轉型跟城市的競爭力的提升,刻不容緩。 2⃣ #讓...

  • 安坑好市多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10 19:54:32
    有 2,312 人按讚

    【市長宣布輕軌復工!詳細解析輕軌二階延宕過程與改善方案】

    今天11月10日,陳其邁 Chen Chi-Mai 市長宣布 #輕軌即刻動工,讓延宕686天的輕軌二階爭議劃下句點。陳市長並提出輕軌要趕緊復工的三個理由:

    1⃣ #讓捷運路網成形:攸關產業轉型跟城市的競爭力的提升,刻不容緩。

    2⃣ #讓大眾運輸結合公共設施:照顧市民通勤、通學、使用城市公共建設的基本權利。包

    3⃣ #不能再空轉:輕軌爭議已拖過2年,但經各項科學證據跟民意調查,不論是全體的市民,延線的居民,都壓倒性期待輕軌。


    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市府推動輕軌復工的歷程與各項措施。


    👉686天延宕歷程

    2018年12月25日,韓國瑜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停建輕軌。在2019年2月底至3月,陸續舉辦5場公聽會,將市民意見交給專家學者,又開了20場專家會議,在2019年12月2日,韓國瑜已經落跑參選總統時,由葉匡時代為宣布「#大順路人本造街」的改善方案。


    然而,韓市府雖已有結論,並未積極推動輕軌復工準備,直到2020年6月6日被93萬市民罷免。在接下來的選舉中,陳其邁、吳益政、李眉蓁三位候選人均主張續建二階輕軌,似乎藍綠已有共識。而代理市府也開始進行復工前沿線說明會準備。


    而在陳其邁8月底就職後,9月召開全線五場說明會,蒐集居民意見,接著再進行微調,公布「9大改善措施」,並一連在10月完成沿線民調、全市民調、沿線田調,結果市民均以6成~7成5的贊成比率壓倒性支持輕軌。


    雖沿線少數居民與中國黨議員如童燕珍、黃紹庭強烈反彈,但他們的反制措施都把自己的臉打腫。例如童燕珍帶人實測輕軌轉彎半徑最小的C13段,結果輕軌62分貝、沿路車輛70分貝、童燕珍自己講話80分貝,讓她也只能承認「輕軌不吵」。


    而黃紹庭自己委託民調公司,加入不少「輕軌壞處」的誘導題目,但最後仍有52%過半民眾支持興建二階輕軌,搞得黃紹庭不敢公布民調結論,貽笑大方!連去抗議也只來6個人,明顯大勢已去。


    也因此,在市民民意支持下,陳其邁市長再也無後顧之憂,準時在三週評估期到期的11月10日,依照專業評估宣布輕軌,展現魄力也實現了自己的政見!


    👉輕軌未來時程和面對挑戰

    目前輕軌C14-C17路段已完工但未通車,C17-20路段,C32-37路段仍在施工中,


    1. 2021年初(最快Q1):當C32-37路段完工,CAF列車全部改造完成,即可開始各子系統穩定性測試與連續試車,接著報交通部進行初履勘。


    2. 2021年底:C17-20路段通車,可轉乘台鐵鼓山與美術館站。


    3. 2022年11月:美術館至博愛路(C20-24路段)通車,可轉乘凹子底站,此處因美術館段北移,不影響道路因此施工較快。


    4. 2023年底:剩餘大順路(C24-32路段)全線通車,輕軌成圓。


    由於龍華橋需要結構加強才能鋪軌,工期本來就要先做一年,加上大順路可能採「半半施工」(一次只封一個車道),因此大順路段施工挑戰相對較大,成為輕軌最後通車路段。


    台灣第一條輕軌,高雄環狀線一階2013年就開工,2015年就試車,沒料到原本2019就該完工的二階工程被一再拖延。被藍海線、安坑線超車,將成為台灣第四條全線完工的輕軌,令人不勝唏噓。


    👉輕軌二階9大改善措施

    市府同步公布輕軌二階9大改善措施,包含:


    1. 輕軌路線由馬卡道路彎進美術館路段部分,修改加大彎度的曲率半徑(由30公尺調整到50公尺),且輕軌路線北移至美術館園區內。美術館路幅(20公尺)毫無減損。沿線人行空間加大,每棵樹都保留下來,同時也在美術館路北側,另增加3.5公尺寬的人行步道空間。另外美術館大樓模擬分貝數約50分貝出頭,遠低於背景噪音,也就是比汽機車還安靜。


    2.輕軌車站設置以路口設站為原則,並從原本的中央島式月台,重新調整修正拆分為上、下行線的中央側式月台,減少輕軌站體對車道路幅的影響。


    3.中華路以東至裕誠路間之路段(路寬僅20公尺,長度約143公尺)調整為單軌雙向通行。

    #好過日不同意見:建議仍興建雙軌,但以單軌雙向通行,另一軌以柏油鋪面,平常作為車道,但保留作為輕軌緊急調度所需。


    4.輕軌C24站與捷運紅線R13站交會的富邦開發案,已協調開發商額外增加汽車格、機車格,並退縮基地增加一條車道。

    #好過日不同意見:輕軌本身就有運量替代意義,在輕軌運輸所及的市中心大量增加車位,無法創造「轉乘大眾運輸效益」,並不符合鼓勵大眾運輸原理。必須搭配費率調整與其他政策,減少民眾開車前往市中心意願而改用大眾運輸。


    5.輕軌路權瘦身,由原本寬度10.8公尺,瘦身至車站段9.6公尺及路線段9.0公尺,增加大順路車道寬度。

    #好過日不同意見:部分開放左轉區域,可藉由路型調整創造左轉車道,讓車流更順暢,應有考量空間。


    6.龍德新路拓寬(從20米拓寬到26米)並跨越愛河延伸到民族路,成為大順路的平行替代道路,並成為義享天地、好市多賣場的車流進出道路。


    7.美術館及大順路沿線取消約345個路邊車格,可由目前沿線半徑200公尺內停車場補足,沿線將增加3024個停車位,包含龍德新路與雄工新建立體停車場。


    8.大順路現有雨豆樹共計206棵,就地予以保留,路型修正不動任何一棵雨豆樹。


    9.利用Vissim完成動態模擬作業,配合大路口轉向管制、號誌時制調控配合下,顯示輕軌上路後,道路服務水準並未變差反而變好。民眾擔心的交通擁擠問題,也必須搭配輕軌沿線整體路口號誌管理、路口轉向管制,並導入5G+AIoT技術,提供輕軌的行車操作及用路駕駛人更聰明的用路指引,有效解決交通壅擠問題。


    👉未來挑戰

    然而,就算輕軌順利復工,我們還是要提醒,在現行計畫中的幾個不足:


    1. #轉乘問題:儘管林副市長打包票R13/C24的轉乘可在5分鐘內完成,然而在橘線東段就並非如此,C32站無法轉乘O7/8的問題遲遲無人處理,而黃線轉乘輕軌動線是否妥善設計,也需要追蹤。


    2. #運轉效率:在插入部分左轉時向和交叉口較多下,大順路運轉均速如何令人擔心,過去一階在路口會出現的輕軌時相時間不足,導致輕軌行經路口時兩邊都紅燈的無效率狀況是否解決? 部分路權單純路段能否提速? 而單線雙向部分是否影響運輸最大容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調查。


    3. #運具轉移率:為了弭平反對聲浪,市府強調「不影響行車、不影響停車格」,但這樣的訴求,其實並不符合「大眾運輸取代私有運具」的政策趨勢,未來要如何增加民眾搭乘輕軌意願,需要更有效的「推拉政策」,讓大眾運輸使用便利性高於私有運具,建構更好的步行與自行車環境,也要積極取締沿線違規,而非無條件順從汽機車便利性。


    但無論如何,新市府上任兩個月來,捷運工程單位全力以赴,不斷測試各種改善方案,也積極完成Vissim交通模擬、請來聲學專家做噪音模擬、到現場噪音實測、也更積極調查民眾意見,把「支持輕軌」的聲音公平呈現,這些很顯然都是遠比上任市府怠惰無為的作風進步之處。我們必須肯定陳市長僅用兩個月,在中國黨議員的無理杯葛下,仍然毅然推動正確政策!期望未來高雄的大眾運輸政策能真的越來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