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時 @jandsarc0524 的星象小提醒,一直擱在我心裡。今天剛好又碰上了因緣聚合的課題,想到這段詮釋,於此分享出來,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練習覺察宇宙和生命帶給我們的訊息。
-
「珍惜緣分並不代表必須對某件特定的人事物緊抓不放。
我們的靈魂在這個塵世無數次的穿梭,在這些學習與體驗的過程中,...
月初時 @jandsarc0524 的星象小提醒,一直擱在我心裡。今天剛好又碰上了因緣聚合的課題,想到這段詮釋,於此分享出來,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練習覺察宇宙和生命帶給我們的訊息。
-
「珍惜緣分並不代表必須對某件特定的人事物緊抓不放。
我們的靈魂在這個塵世無數次的穿梭,在這些學習與體驗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些感覺緣分特別深刻的際遇,我們會辨認出一種熟悉感,有可能是特別一見如故、或者總是因緣巧合一直有機會相聚、或者就是莫名的感到特別在意。我們會在茫茫人海中辨認出共鳴的訊息,當我們感覺到和某人特別有緣,往往是因為我們必須與此人互相激盪某種雙方都需要的頻率,創造某種對雙方而言都有意義的結果。於是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與他人互相激盪的頻率,其中包括溫暖、支持、暗中較量、一起嗨的玩伴等各種不同品質的友誼,無條件包容、情緒勒索、豐沛的愛、匱乏的愛等各種不同品質的親情,當然也包含了如膠似漆、分分合合、在火爆與甜蜜之間擺盪、恬淡如水、昏昏欲睡的穩定等各種不同品質的伴侶關係。
緣分的熟悉感和品質,就是文學與戲劇主要描繪的對象。我們太了解什麼叫做人心隔肚皮,一旦遇見溝通順暢又心靈契合的對象,就覺得千載難逢,很想好好把握,並且賦予各種美化的意象,因此我們特別容易對所謂的前世情緣買單。不幸的是,這也同時大大侷限了我們對人際關係的彈性。前世情緣的概念,加上原本就潛伏心底的匱乏和恐懼,就會變成以下的公式:除了某人以外,再也不會遇到可以這麼了解自己的朋友了;除了某人以外,再也找不到可以共度一生的伴侶了。可是,人只要活著,身心就會不斷變化,當我們與對方都各自變化到頻率無法相合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困惑、痛苦,覺得『以前明明不是這樣!』然後開始懷疑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更糟的是會想要緊抓著早已無法提供正面回饋的關係,緊抓著早已無法契合的人,想方設法的把關係維持在固定的形式之中。緊抓不放的念頭,又與匱乏和恐懼形成惡性循環而不斷放大。萬一落入這種漩渦,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防止自己變成恐怖情人了。
這個天蠍座下弦月帶來的訊息提醒我們,我們需要認清的是,在每一段相遇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獲得了什麼、體會到什麼,至於對方是誰、關係是什麼形式,完全不是重點。如果一段美好的關係已經不可避免的產生質變,就順勢調整心情,接納所有的改變吧;如果自然而然的走向了盡頭,就好好感謝對方並且說再見吧。我們要珍惜的是聚合的每個當下,而不是執著於任何特定的形式與特定的對象。
放下執著,保持對各種因緣際遇的彈性,我們會發現,能夠契合而投緣的人其實遠比自己所認定的多得多。對於緣分,我們往往是被自己的認知所限制,而不是被命運所限制。在這個伴隨著水逆的下弦月,適合讓我們掙脫所有對關係的框架與執著。如果最近感覺到某種針對他人的情緒或痛苦感,那都是在提醒我們,這裡有些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執著與習氣,阻礙了順暢的能量流動。當意識能夠不受形式的框限,我們更能自由感受每個當下的頻率,也因此更有能力去辨認真正與自己契合的人事物。不受執著綑綁的心,就不會黏著於痛苦。」—— J&S 星象研究學院
#filmbytrue
宇宙頻率432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3
對於音樂製作過程中的電吉他收音方式,如果你可以有足夠的經費來租用一間隔音設備非常完善的錄音室,而你剛好也有很令人垂涎的真空管音箱組合,再加上技術優秀的錄音師搭配多元的麥克風、麥克風前級,以及 --- 你超凡的彈奏能力,我想,這應該就是天堂級的製作模型了!
但 … 真實的人生往往不是如此的。
九〇年代,華語流行音樂全盛時期,當我開始想在錄音室找到自己立足的生存空間時,在電吉他錄音的工作面向上,我直接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在顧及製作預算的前提下,錄出有個人特色的音樂性與音色』。所謂『顧及製作預算』,意思就是你沒有那麼多可以嘗試器材組合、尋找音色最佳化的時間 --- 因為,從你踏進錄音室開始組裝自己器材的當下,錄音室的計費就開始一分一秒地往上累加,而製作人當然會希望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就調整出既符合流行音樂範疇的聽覺慣性、卻又能有一點點『特殊辨識』的聲音,來協助他在音樂製作上所有音樂織地的需求。
在那個年代,錄音室吉他樂手大致分為兩種派別:以江建民老師為代表的『真實音箱系統麥克風收音本格派』,以及以倪方來老師為代表的『數位器材輸出效率派』。我特別要說明的是:倪老師的工作經歷中,當然經歷過用吉他音箱收音的『本格派』方式,但隨著整個製作市場對於倪老師技術需求的無限擴大,倪老師必須尋找出最有效率的錄音工作模式;當『Digitech』這個美國品牌推出『Tube Midi Programmable Studio Preamp』系列(http://www.amptone.com/digitech2120.htm ) 時,這種『既兼具真空管色彩,又能編寫程式化音色設定,還能有足夠效果器群組』的『All in one』器材,完全符合了倪老師的工作需求,因此而讓倪老師選擇來做為在錄音室的主力器材。(只是 … 我記不得倪老師使用的是 2120 還是 2112~總之,是比較高級的那個型號)
而小江老師的本格派,其實是更趨近國外吉他英雄的『冰櫃式 (Rack)』器材組:分離的全真空管前、後級,加上獨立功能、錄音室等級的調變系機櫃效果器,以及直接選用與 Steve Vai 同款的時間、空間系器材,搭配特別定製的兩個 1x 12 的箱體,在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小江老師幾乎定義了『臺灣製作』的電吉他音色 --- 華麗而又扎實的顆粒感、空間寬闊卻又定位清楚的存在意義。
做為一個要在這兩大門派間想辦法夾縫中求生存的小人物如我者,要建構起自己的作業系統 … 其實~還真是難如登天啊。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1
我所能思考的方式,只能用『消去法』來切入:我一定不可能選擇小江老師的系統,因為我沒有那樣的財力去從零開始購買那些夢幻機材,並且,我可能也沒辦法讓製作人等我把那些複雜的系統都接起來、架好麥克風來仔細調整音色,我所有的錄音時間應該都要盡量用在音樂彈奏的嘗試、而不是追求某一個音色的華麗感。但我似乎也不能直接買一台倪老師選用的器材就開工:且不說因為同款器材的主要音色會非常類近,單說倪老師對該項器材的瞭解,他所能調整出來的音色,絕對是完勝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傢伙 --- 更不用說到倪老師的彈奏能力與經驗對我而言是如何無法企及的。
但倪老師的器材給了我一個『疑問的啓發』:為什麼倪老師可以不必用到音箱來收音呢?
我注意到倪老師的系統只需要開機後接上兩條訊號線到錄音控台 (Console) ,然後~就有類似電吉他音箱收音的音色了!也許對於『音色魔人』來說,這可能缺乏了真空管後級的泛音色彩,但經過了製作後期的混音,在整體音樂的均衡呈現上,似乎也還能『在音樂中站得住腳』---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機制呢?
時間拉回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時今日,我們都已經理解那就是一種『音箱模擬』的技術 --- 透過非常類似『頻率等化 (EQ)』的頻率區段強化,來模擬音箱收音的頻率響應;但在九〇年代的臺灣製作環境,那還是一個不太被樂手理解與應用的機制。但其實可能再早十年前,『ADA』這一家超級強大的電吉他器材製造品牌,在八〇年代推出橫掃市場的『MP-1 Tube Midi Programmable Preamp』(http://gufastro.free.fr/ADA%20MP1.htm?fbclid=IwAR1exApZ70Se7T84JAHImDoLE3Fms3ybjMn0U-gFBx_knkVdfMf0E292j9o ) 時,就已經同時推出機櫃式的音箱模擬機材『MicroCab』(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etPQclms ),來讓吉他英雄們、製作人可以得到不同於麥克風收音的聲響效果與作業模式 --- 你可以在上面的 Youtube 連結,看到從硬體方式所模擬各種款式音箱箱體的音色可能性。
所以,在當時需要找到自己音色器材組合的我,主要研究的器材面向,就集中在『需要具備音箱模擬功能』的機種。非常幸運的,在當時其實還是『器材荒漠』的臺灣樂器市場,居然引進了『Marshall JMP-1 Preamp』(http://www.waxer.nl/index.php/2015/12/marshall-jmp-1-preamp/?fbclid=IwAR2BwsrEnTurjn9KhHGpkM3rZgx_ktICxHgBi_W1vj44IrN_sBrlmDRRZh0 )!除了『Marshall』這個迷人的品牌名字之外,這台同樣是以真空管為音色基底的前級,在訊號輸出端,也配備了『Speaker Emulated Output』,這對於我而言,真是一個天大的福音:因為我可以因此而應用到倪老師派別的便利性,但在『音性』上,又可以與倪老師有明確的區隔 --- 畢竟來自英國血統的『Marshall』與美國出品的『Digitech』是截然不同的音色取向。但為了還是能夠『融入』商業市場的聽覺慣性,我在 Marshall JMP-1 Preamp 後端所連接的效果器機材,還是選擇了倪老師採用的系列產品 --- 但因為我只需要使用到效果器群組,因此我選購的是該系列中最低階的『2101』(https://picclick.com/Digitech-GSP-2101-Guitar-Studio-Tube-PreAmp-Multi-Effects-Processor-372478223893.html )。
這樣的器材組合究竟可以是什麼樣的聲音呢?多年來承蒙一些愛樂者會提起的張雨生先生的傑作『河』,在尾奏兩把電吉他對話的那一段,雨生是用 Gibson Les Paul 電吉他、Marshall 音箱收音的方式來彈奏非常有七〇年代搖滾英雄色彩的吉他語彙;我則是用 Charvel Model 6 (https://www.guitar-list.com/charvel/electric-guitars/charvel-model-6 ) 搭配上述的機材,來完成比較偏向九〇年代的吉他語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rOYkqZaq8
時至今日,也許~我會是那個適合來分析這兩種音色差異的『評論者』:麥克風收音的吉他絕對有『拳拳到肉』的力度以及顆粒感,那是使用音箱模擬技術所很難達成的;但音箱模擬所提供的『黏性』,似乎也不是音箱收音所容易呈現的。二十年前,我們在沒有什麼前提預設的狀況下,意外地因為各自所擅用的器材而留下了辨識度很高的音色分野,想來,也是一種『命定的巧合』吧?
從那個時候往後算來的這二十年,電吉他器材的發展已經完全是另外一種宇宙觀了;這一週的文章只是對於新科技起源的一個細說從頭,接下來,我們會再針對現代的技術主流產品做一些我所瞭解的想法分享。但我還是想回頭強調:這一切『工具』的選擇,最終,都只是用來服務那些只有我們自己才觸摸得到的音樂想法、然後落實到讓聽眾聽得見的音樂聲響、能量呈現;至於何者為『體』、何者為『用』,做為樂思發動者的我們,也許要執著追求的,應該不會是『工具』本身吧?
以上一點主觀的想法。
(刊頭器材照片取自網路資訊)
宇宙頻率432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為人知的祕密:
432赫茲是與宇宙最協調的頻率
如果你想要找到宇宙的祕密,往能源,頻率和振動方面找” -尼古拉•特斯拉
“我們稱為物質的東西是能源,它的震動降低到感官可以察覺,所以沒有物質” – 愛因斯坦
432赫茲在數學上與宇宙的模式最吻合。研究顯示把音樂調為432赫茲能跟宇宙的黃金比例PHI一樣,而且還統一了光、時間、空間、物質、地心引力和磁力與生物的DNA編碼與意識。當我們DNA裡的原子跟自然的頻率一樣共鳴,我們對於自然的感官大幅提升。
希望大家在蕭邦的432Hz夜曲中 好眠
https://youtu.be/3mi145S-H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