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術海報內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術海報內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術海報內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術海報內容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90的網紅大天使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吞藥丸吃藥技巧 學會這3招 從此不怕吞藥藥 不會吞藥快來看 新手爸媽餵藥超簡單 不要再為了吃藥而痛苦了 拯救人生的大絕招 00:00 從此不怕吞藥 一定學會 00:45 明明可以吃藥丸 卻要求磨粉的家長 00:58 到底是誰不會吞藥? 01:21 針對錠劑、藥丸、軟膠囊 比水重的藥,用水瓶...

學術海報內容 在 V-V 設計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4:00:27

不會畫畫 不用怕!!!!💪💪 超實用佛心到不行的插畫圖庫分享  除了很適合設計師製作素材用之外,還有很多用途 : 1.製作簡報或報告時適時加入插圖,讓內容更吸引人加深印象,這麼多圖庫一定有符合的情境😊  2.做成卡片或明信片給家人情人朋友,這麼美收到一定很開心❤️  3.印出來當作海...

  • 學術海報內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7 11:29:13
    有 339 人按讚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 「(咦?)​」
    .
    ————​————​————​————​————​
    ​.
    這個是什麼?​

    ​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 學術海報內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6 18:00:00
    有 46 人按讚

    「自己的簡報總是那麼沉悶,在台上平鋪直述的表達,結果也是鴉雀無聲式的結束。報名後其實心中忐忑,因為本身不是醫師背景,但推薦醫師很有信心的告訴我,這課程是講述 #概念及基本核心,不用擔心那麼多。對於我的細節問題,也是神祕地說:#你去了就知道了,讓我多了點想一探究竟的雀躍感。」
    (義大醫院 國際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 蔡呈菲 研究助理)
    ⠀⠀
    -
    ⠀⠀
    ✨ 從壞簡報邁向好簡報
    ⠀⠀
    課程一開始,蔡依橙校長現場示範報簡報的兩種情境,是那麼寫實,「第一種」像極了我,不自覺的影射自己而感到羞愧。
    ⠀⠀
    而後「第二個版本」多麼自信神采奕奕,也抓到了核心,簡報要如此像樣,自己本身背景需要多強大,當然內容掌握程度也需要有十分把握,個性特質也是其一優勢,已不是單純簡報技巧可達成。
    ⠀⠀
    課程教授的簡報技巧、細節調整,卻可以輔助並強迫自己進入那樣的情境,練習成為 #第二種版本 的人。
    ⠀⠀
    -
    ⠀⠀
    ✨ 真的是為初學者規劃的課程
    ⠀⠀
    第二堂是由蔡欣宇醫師開始,講述簡報基礎架構,字型、顏色的選擇及概念,也藉著實際範本講述,更明顯看出落差感。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細節,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概念,經細調後同一內容可以差別這麼大。
    ⠀⠀
    《#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這門課程真的是 #為初學者設計,適合每位醫療人士。概念淺顯易懂,所以可以帶著筆電、準備好心情就可以前來,課程內容也相當豐富,各式醫療常用的影像、圖表、病理圖、放射檢查報告,如何呈現在簡報上會更好,都是講師們用心的提點。
    ⠀⠀
    -
    ⠀⠀
    【🔰 一天學會,高效率做出美感與專業兼具的醫學簡報!】
    ⠀⠀
    最新梯次|3 / 14(日)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瞭解課程|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不只教你好簡報的觀念與原則,更要帶著你親手完成!
    ⠀⠀
    ✓ 令人想睡的簡報如何改變?以報 case 為例。
    ✓ 從醫學的 #特殊性 出發,構成基礎設計骨幹。
    ✓ 從醫學的 #專業性 出發,概念呈現令人秒懂。
    ✓ 親手做出好簡報,新思惟最受歡迎的 #互動實作。
    ✓ 不在場如何讓讀者懂?Poster & e-Poster!
    ✓ 原來的醫學簡報 #哪裡不好?怎麼修改?
    ✓ 今天學的,將如何讓專業人生更上層樓?
    ⠀⠀
    -

    【課後校友快訊】
    ⠀⠀
    🏆 蔡維達醫學物理師考取香港醫學物理師執照,並於知名的全自費私立醫院服務!

    🏆 張俊鴻醫師參加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和 MBI Symposium,論文海報接連獲獎!

    🏆 彭瓊慧醫師團隊,榮獲第 89 屆美國甲狀腺學會 Ridgway Trainee Poster Award!

  • 學術海報內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1 18:00:00
    有 159 人按讚

    『醫學簡報有其特殊性與專業性。如果它只能夠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要襯托 #講者的專業。簡報一切的編排與設計,都是讓聽眾能夠好讀的前提之下,為專業內容服務。』
     
    因此,如果抱著想要學習複雜、炫技的製作技巧,或者一味追求扁平化設計的期待而來,恐怕這門課程是無法滿足你的。(彰化秀傳醫院 胃腸肝膽科 謝偉耀 醫師)
     
    -  
    「簡報存在的目的,是 #輔助講者完成演講,應該要能夠襯托、而非取代講者。課堂上這席話令我印象深刻。
     
    從學生時代以來,我們看過太多直接把簡報檔印出作為講義的例子,以至於把所有想講的東西通通放上簡報,導致重點不易聚焦。講者本身的獨特性也可能消失,面臨日後被取代的風險,聽眾親臨現場的必要性也降低了。
     
    藉由講師大約一個小時知識密集的講解,以及多位助教備援、兩個多小時的互動實作時間,我們實際演練了醫學簡報最關鍵的幾種版型,包括標題頁、結尾頁、病程時間軸、醫學影像比較、數據圖處理(KM 生存曲線)、臨床試驗流程圖等。
     
    獲得與過去習慣不同的簡報觀念後,還必須透過一次次練習、實作,才能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簡報風格。這門課傳授許多非常實用的小訣竅,能夠讓傳統簡報迅速脫胎換骨!」
     
    - 
    【🚩 2021 / 3 / 14(日)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一天學會,快速做出視覺化、專業感的高品質醫學簡報!
    瞭解課程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 適合對象
     
    ▪ #住院醫師,常要報告 case presentation、M&M conference、journal reading 等。
    ▪ #主治醫師,scientific presentation、poster/e-poster、行政簡報、品管圈、實證等。
    ▪ #實習醫師,需要報 case、報 journal、PBL 等。越早來學,對你人生產生的效用越大。
    ▪ #醫護人員,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物理師、治療師、心理師等。
    ▪ #研究人員,專兼任教師、研究員、研究生、博士生等。
    ▪ #相關人士,任何對醫學簡報主題有興趣者。
     
    - 
    👩‍🏫 講者陣容
     
    #蔡欣宇:連續兩次獲 RSNA 頒發 Certificate of Merit 之 電子壁報傳奇
    #蔡依橙:ASCI Best Young Presenter Award 得主
     
    出身醫界的新思惟講師,熟悉各種醫學領域的簡報形式,最懂您的需求與痛點,以醫學領域的應用為導向,提供系統化的學習,讓您快速學會醫學簡報的設計要素,並手把手親自演練到會!
     
    兩位蔡醫師不只告訴您「怎麼做」,還會與您分享「為什麼」。初學者也能做出視覺化、專業感、穿透力的好簡報,讓專業透過好簡報,做最大程度的發揮,得到更多的資源與合作,取得更好的職位與待遇!
     
    - 
    🎉 校友成績
     
    ▪ 蔡維達醫學物理師考取香港醫學物理師執照,並於知名的全自費私立醫院服務!
    ▪ 張俊鴻醫師參加台灣精神醫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和 MBI Symposium,論文海報接連獲獎!
     
    【🚩 2021 / 3 / 14(日)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學術海報內容 在 大天使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30 09:11:28

    吞藥丸吃藥技巧 學會這3招 從此不怕吞藥藥 不會吞藥快來看 新手爸媽餵藥超簡單 不要再為了吃藥而痛苦了 拯救人生的大絕招
    00:00 從此不怕吞藥 一定學會
    00:45 明明可以吃藥丸 卻要求磨粉的家長
    00:58 到底是誰不會吞藥?
    01:21 針對錠劑、藥丸、軟膠囊 比水重的藥,用水瓶法,抬頭吞藥
    01:58 硬膠囊會浮起來的,低頭吞藥
    02:41 任何藥都可以用果凍糊,這是絕招了
    04:05 吞藥三招總結
    大家好我是Peggie
    這個影片要教大家吞藥的方法
    基本上會吃飯就會吞藥
    你只是害怕而已
    我會跟你一起克服吞藥的恐懼
    不管是大人小孩
    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歡迎加入大天使TV的Line@帳號: @535jwrxj http://nav.cx/AcqrRs8
    輸入:吞藥 這二個字,就會送給你吞藥秘訣的精美小海報喔

    💡前二個方法不是Peggie發明的,是真的有學術論文做研究喔 http://bit.ly/2Io33Pt

    💡特別感謝孜孜的料理廚房TV友情演出,
    那邊有很多好吃的台灣菜 吃貨不要錯過喔 http://bit.ly/INGRITV

    💡我拿的果凍糊是這個 http://bit.ly/2B7QLqq
    超商都有賣~ 一個39元,懶得出門或是有比較大量的需求可以直接網購喔~

    ------------------------------------------------------------------------------------------
    ☞ 如果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讚並留言✍︎告訴我喔

    ▶︎ 訂閱我的頻道,第一時間通知你最新正確用藥資訊
    ‣‣ http://bit.ly/33JLAtk

    ▶︎大天使TV其它的平台更精彩◀︎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peggie/
    ‣‣ Line@ ► @535jwrxj http://nav.cx/AcqrRs8
    ‣‣ facebook ► http://bit.ly/peggiefbfan

    ▶︎藥師如何投資美股?你來我跟你分享 ◀︎
    ‣‣ http://bit.ly/BOS-Peggie

    -----------
    -----------------

    這個影片我會教大家
    兩個正確吞藥的方法
    還有一個絕招
    從此之後
    不管是什麼藥
    都能夠幫你順利的吞下去
    哈囉大家好我是Peggie
    這個影片我會教大家
    如何順利地把藥吞下去
    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小孩
    不管你是自己要吃藥
    還是你的家人要吃藥
    從此你都不會再害怕要吞藥
    這個影片我會教大家
    兩個正確吞藥的方法
    還有一個絕招
    從此之後
    不管是什麼藥
    都能夠幫你順利的吞下去
    一定要看到最後哦
    我在兒科診所發藥的時候
    常常會遇到
    小朋友的體重明明就已經足夠吃大人的劑量
    可是家長還是要求要磨粉
    跟家長說
    小朋友的體重已經足夠吃大人的劑量
    是不是可以直接給藥丸就好
    可是家長就會說
    哎呦不行啦
    那個藥那麼大顆
    我的小孩吞不下去
    麻煩你幫我磨粉 好嗎?
    謝謝
    是你吞不下去
    還是他吞不下去
    他會不會吃飯還是喝珍珠奶茶
    珍珠那麼大顆都可以吞得下去
    為什麼藥吞不下去
    所以我今天就要教害怕吞藥的人
    沒錯你只是害怕而已
    不是不會吞
    如果想學習吞藥的話
    可以買小糖果來練習喔
    好了我們正式開始
    第一招
    針對錠劑 藥丸 軟膠囊
    任何會沉到水裡面的藥
    都可以用第一個方法
    我們叫做水瓶法
    準備一個像這樣小開口的寶特瓶或是保溫杯
    先喝一口水潤滑並展開食道
    把錠劑放在舌頭上
    用嘴唇把(瓶子的)開口整個包住
    像喝奶瓶一樣
    稍微抬頭把水吸進去
    利用錠劑比水重的特性
    加上真空吸吮的動作
    藥丸就可以很順利地被吞進去
    (一杯馬克杯)
    第二招
    是針對膠囊或是比水輕的藥
    會浮在水面上的
    我們用低頭法
    先喝一口水潤滑並展開食道
    把膠囊放在舌頭上
    再喝一口水
    不需要喝太多
    低頭
    利用膠囊比水輕的特性
    膠囊會往上浮
    跑到靠近喉嚨的地方
    這時候把水吞下去
    就會連膠囊一起吞下去
    第一口覺得有點卡沒關係
    之後至少再喝兩百毫升(一個馬克杯)的水
    讓膠囊可以順利進入胃部
    吃膠囊一定要喝水
    而且保持直立的姿勢至少三十分鐘以上
    避免膠囊黏在你的食道上面
    會造成食道
    非常危險哦
    第三招是針對藥粉或任何你吞不下去的藥
    我們用果凍糊來幫忙
    通常是兒科或是不方便吞藥的時候
    我們才會把藥做成藥粉
    但藥粉味道很噁心
    我知道
    每次要餵孩子吃藥
    總是不免要打一場仗
    我自己到現在還有那種
    小時候被大人夾在兩腿中間
    然後用鐵湯匙硬灌藥那種恐怖的記憶
    你小時候是怎麼被餵藥的
    可以在底下留言 讓我知道
    記得在餵孩子吃藥的時候要鼓勵他
    吃這個藥是為了讓你的身體舒服一點
    才能夠有體力去玩
    不是為了傷害他或是傷害你們之間的感情
    第三招 用果凍糊加上有深度的湯匙
    可以準備
    這種 到超商就買得到的果凍糊
    用布丁代替也可以
    但是這種果凍糊的包裝比較方便
    它可以重複使用
    不然我怕如果吃一次藥
    就要吃掉一顆布丁的話
    你的孩子會太開心
    先在湯匙底部鋪上一層果凍糊
    放上藥粉
    如果藥粉很多就分很多次哦
    再鋪上一層果凍糊
    把藥粉完全包在果凍裡面
    這樣就準備好了
    先喝一口水潤滑並展開食道
    把這坨果凍糊直接吸進去
    然後吞下去
    完全感覺不到藥味
    記得果凍在使用的時候不要碰到瓶口
    以免細菌跑進去
    用完一次之後
    把蓋子蓋緊
    把果凍放回冰箱裡面
    可以下次再拿出來使用
    今天介紹給大家三個方法幫助你吞藥或是吃藥
    有針對錠劑的水瓶法
    還有針對膠囊的低頭法
    還有針對藥粉
    或是任何你覺得有你不喜歡味道的藥
    都很適合使用的果凍法
    希望對害怕吞藥的大家都能夠有幫助
    吃藥這件事情本來就是要幫助你的身體舒服一點
    不要因為害怕吞藥又讓你覺得很不舒服
    想到要吃藥
    心裡就非常排斥
    也祝大家身體都健康
    希望你們都不要用到這個影片的內容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頻道的話
    記得按贊訂閱
    也可以把這個影片分享給你身邊不會吞藥的人
    說不定可以救他一命喔

  • 學術海報內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5 19:57:47

    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