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習歷程範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習歷程範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習歷程範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習歷程範例產品中有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來抽好書】《高層次閱讀與思考》(送出2本) #建中名師黃春木親授 #克服閱讀萬字長文的障礙 #快速抓到重點比補習更有效 #國高中生閱讀思考重磅級好書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9/27(一)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高...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求職從履歷到面試,每一個環節勢必都有可以調整提升的空間,過去我從畢業時應徵「網站開發工程師」,大約投 10 份履歷只有 1 間拿到 offer。然而每次的挫敗都是一次修正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自我成長,以結果來說,和過去相比,現在面試中高階工程師職位,都有不錯的錄取率。 然而這段路程的角度也隨著職務...

學習歷程範例 在 啃心理學|樂觀生活 x 人際關係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54:07

《最好的選擇並不存在?》​ 阿德勒主張​ 我們會為了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願意去付出努力​ ​ 因為對他而言​ 他覺得人類是正面且樂觀的​ 並且充滿創造性​ ​ 所以我覺得我們當下所做的任何決定​ 一定都會影響著未來發生的事情​ ​ 但是好是壞端看我們的心態​ 以及面對事情的想法​ ​ 所以既然...

學習歷程範例 在 大考超詳解 KOL (C.C. Workshop)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54:15

🔍超詳解 🔍主題:學測考前大補帖--化學編(領取時間已於8/5截止) 🔍前言: 創辦人在課綱講座中提到「分科測驗」的重要性,顧好分科測驗範圍有三個優勢: 1.學測範圍的素養題、非選擇題 2.學測二階筆試、面試考題 3.分科測驗本身考試範圍 🔍方氏化學—學化學的方式 超硬實力: 作者包含台大醫學...

學習歷程範例 在 乙烯的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17 01:34:18

《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

  • 學習歷程範例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4:46:40
    有 238 人按讚

    💖【來抽好書】《高層次閱讀與思考》(送出2本)

    #建中名師黃春木親授
    #克服閱讀萬字長文的障礙
    #快速抓到重點比補習更有效
    #國高中生閱讀思考重磅級好書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9/27(一)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高層次閱讀與思考】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9/28(二)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將以私訊通知)

    💖 一人僅限參加一次 (貼文兩次以上也只算一次喔)

    ………………………………………………………………

    【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推薦文/ 彭菊仙

    在凡事都有估狗大神應門回覆的新時代,青少年搜尋資料的能力愈來愈快,但也愈來愈破碎片段,或許科技趨勢反而是弱化青少年高層次思考的阻礙。

    目前入學考試都走向「多文字」、「長篇章」、「跨領域」、「混合文本」模式,考核的目標不只是表象的閱讀理解,更是深層訊息的分析與評鑑,也就是批判性思考。

    青少年常誤以為批判就是一昧的反對,往往提出的是「斷言」,而非經論證的「主張」;搬出的雖是「事實」,卻非鞏固主張的「證據」;

    而論證寫作,更非端出一篇言之有物的漂亮文章,而是如黃老師所言,須嘗試發展自己的CAE:主張(Claim)、論點(Argument)和證據(Evidence),甚至更進一步展現獨樹一格的創新亮點。

    黃老師此書本身就是逐步構築思考的代表作,同時也用邏輯清晰的各種圖表來表現高層次思考歷程,此書就是多元論證寫作的最佳示範。

    為了讓青少年發展自己的思考,每一篇都有黃老師精心設計的練習,連我這個半百媽媽都感覺到腦神經細胞快速重組、重新連結的衝擊力道。

    這本書太棒了,我極力推薦給正在形式運思期的青少年及父母們,相信經過本書點過穴,竅門全開。-
    .

    ✔迎戰108課綱閱讀素養,最權威攻略

    ✔國高中生必備,一路完勝會考、學測、分科測驗

    ✔高中教學現場實證,圖文解說 × 範例練習

    ✔有效增強文字理解與思考,看得懂、讀得快,學習力全面升級

    ✔全臺中學校長、名師、教授強力推薦)))
    .

    各科念書抓不到重點,成績一直沒有起色?
    讀到超過千字的文章就頭大,看到圖表就頭昏?
    作文老是寫不好,內容空洞、提不出自己的想法?

    愛讀書,不等於會讀書;讀得多,不等於讀得懂。
    有策略的閱讀與思考,才能成就學習的新高度!

    在建中教書超過25年的黃春木老師,是教學生思考的專家,多年擔任建中「人文社會科學資賦優異班」的召集人。

    他在教學現場發現,考試常勝軍的建中學生居然不會「讀書」!

    給學生一篇文章問他文章講什麼?學生還答得出來;但接著問:作者用什麼論點處理這個問題?用什麼證據支持那個論點?作者提出的結論和論點能否扣連在一起?

    一堆學生就兩眼昏花、被打趴在地。

    這個現象其實也是全臺學生普遍面臨的痛苦!尤其「108課綱」全面上路,大學學測、國中會考型態都已經翻轉,超過萬字的多文字、長文章,跨領域、圖表與文字混合的題目大幅增加,「背多分」已經不靈光。

    沒有閱讀理解與批判思考的能力,各科學習就容易落後,跑去補習也不見得救得來。

    擺脫僵化的腦袋不能等了!現在就學著拆解有效閱讀與思考的必要元素,跟著書中的圖文解說、範例練習,一步步打穩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素養基礎:

    ➤第一步 閱讀理解
      如何讀懂一篇文章?什麼是文章的主旨?如何作好筆記?寫摘要的訣竅是什麼?面對長文章,怎麼讀才能快又準?

    ➤第二步 批判思考
      如何分析文章的主張、論點和證據?同不同意作者的論點?理由是什麼?如何找證據支持?

    ➤第三步 論證寫作
      怎樣寫好一篇條理分明、有說服力的文章?論證寫作的檢核表有什麼?如何提升寫作力?

    ➤第四步 創作思考
      如何更有創造力,思考更靈活?創造思考的歷程包含哪些階段?

    ~ 一本適合各學習階段,親師生隨時取用的好書 ~

    增進老師掌握閱讀素養的教學技巧,
    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獲取高分的訣竅。

    無論你是為學習所苦的中學生、關心孩子的家長,或是教學第一現場的老師,這本書都將幫助你跨入閱讀與思考的新境界。

    👉【書訊】高層次閱讀與思考/ 建中名師黃春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135?sloc=main

  • 學習歷程範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07:00:23
    有 341 人按讚

    【自主學習:從挫敗中,點燃內在動力3】

    上週五,川川從挫敗中得到學習的動力一文,許多人受到鼓舞,從文字中感受到川川的努力,又從川川的影片表現裡得到巨大的感動,得到許多學習者的反餽與提問。

    其中一位朋友提及:若孩子學習上遇到失敗,可是之後就完全沒有學習的動力而直接放棄,再也不肯從挫敗中繼續努力,這時父母應該放手讓他放棄?還是該堅定而溫柔的堅持讓他繼續學習?

    這個問題的解方,只有一個,那就是「完整核對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想」要,才能有主動學習的動力,若孩子內在真的不想,再怎麼堅持也枉然。

    但,問題來了,眾多父母接下來的困難會出現在:「要怎樣核對才能真正的得到孩子是真的想放棄還是真的想學習?」

    這就牽涉到父母的對話能力了。

    如果看過《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以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這兩本書的朋友,就能從大量的親子對話範例中得到一次「好對話」的脈絡,需要非常貼近孩子所想所願,並在孩子的想法以核對的方式反覆敲擊,並且適時挑戰孩子的想法。

    例如在書中,我也曾提及過「三三」小一時,曾經拒學。

    當時她拒學的場所是「安親班」,拒學的科目是「英文」。

    由於她的安親班是一年級她自己挑選的「全美語」安親班,對於一個過去從來沒學過英文的三三,進入這樣的環境,辛苦是必然的,壓力也可想而知的巨大。到了下學期我帶著她出國工作(玩)九天,回國後,她的小考立刻顯現遊玩過後的分數0分。

    分數對於我,只是提醒我孩子的狀況,然而這個分數卻完全擊潰三三的自尊心,也把她對學習英文的渴望完全擊倒在地。

    就在考0分回來的那天晚上,三三吐露不想學習英文的訊息。接著,隔天起床,三三已經做好拒絕上安親班的準備,拒學的力道之大、決心之猛烈,讓我驚訝。

    孩子為了追求完美,繼而害怕失敗,往後該如何面對每一次的挑戰與挫敗?

    孩子如何看待「失敗」?

    我如何讓孩子發展追求完整,而非完美的心態?

    這是我當時在事件中思量的細節。

    為此,在三三拒學的第二天晚上,我與三三展開一場漫長的對話,藉此核對三三對於「失敗」的看法,對於「面對失敗」的選擇是什麼,對於未來的學習一旦發生「失敗」了,也會繼續放棄嗎?那麼面對無法逃避的科目,放棄後該怎麼辦?

    我把我的擔憂以及我的困惑,以對話的方式,提問孩子。

    我們針對「失敗」反覆釐清彼此的看法,也核對三三「離開」或「逃避」的決定,來回思索這樣的方式是唯一的辦法嗎?

    我們來回核對聚焦,讓三三從原來的觀點產生覺察,並再次審視自己的決定是否是她想要的。

    我將我與三三的對話羅列於下──

    我:「媽媽知道,你不想去安親班了,對嗎?」(複誦)

    三三:「對。」

    我:「是因為考試考不好,所以不想去了?」(核對事件)

    三三:「對,而且老師說考不好作業會變多,不然就扣分,我不喜歡老師這樣。」(聽事、聽情)

    我:「媽媽想知道,你怎麼看待自己考試失敗這件事。」(核對觀點)

    三三:「我不喜歡,覺得很丟臉。」(感受)

    我:「你不允許自己失敗?」(核對觀點)

    三三:「對。」

    我:「媽媽想邀請你失敗。」

    三三:「什麼意思?」

    我:「媽媽不怕你失敗,因為媽媽願意陪著你,但是媽媽比較害怕當你面對失敗後,你因為討厭失敗而永遠逃避了。」(觀點)

    三三:「可是我就是害怕。」(感受)

    我:「想聽故事嗎?媽媽講個故事給你聽。」

    三三:「故事我想聽。」

    我講了三三小時候就聽過的「孫中山起義」的故事。

    我:「孫中山非常想建立一個理想中的國家,一個充滿民主且法治的家園,所以他開始策劃舉兵,想推翻滿清腐敗的政府。他第一次在廣州起義,以陸皓東設計出來的青天白日旗子做標誌,號召有志青年一起起義,可惜消息走漏,被滿清政府率先搜捕,許多人因此喪命。」

    我:第一次起義失敗了,你希望孫中山要繼續加油,還是放棄比較好?」

    三三:「當然要繼續下去阿,他才失敗一次耶。」

    我:「真的耶,他才失敗一次,他跟你想的一樣,所以他開始籌劃第二次起義。」

    隨著屢屢失敗的情節發生,三三臉上的表情也跟著變化,每一次起義失敗,我會停下來問她:「已經第三次了,已經第四次了,已經第五次了,孫中山還要繼續努力嗎?你希望他再試試看嗎?」

    三三的心情跟著孫中山起義的故事起伏,慷慨激昂。

    我一次次詢問,孫中山該不該鼓起勇氣再試一次?

    三三一次又一次大聲疾呼:「他可以的,他應該再試一次。」

    我:「你會因為他失敗,而瞧不起他嗎?」(核對觀點)

    三三:「當然不會。」

    我突然有所感慨的說:「三三,你對孫中山真好。」

    三三:「為什麼?」

    我:「你一直願意給孫中山機會,你知道嗎,每一次你說『孫中山應該要繼續努力』,媽媽就覺得很感動,你總不吝嗇對別人好,給別人好多好多次機會。只是三三,為什麼對人這麼寬容的你,卻只給自己一次機會?」

    三三愣住了。

    我:「三三,你寬待他人,卻對自己很嚴格,能告訴我為什麼嗎?」(核對行為與觀點)

    三三臉色顯得凝重。

    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三三才緩慢開口:「可是我會害怕,我不喜歡考試,我……」(表述感受)

    我:「以後你還想要學英文嗎?」(核對期待)

    三三:「我願意,當然願意。」

    我:「所以你討厭的是考試,並不是討厭英文,是這意思嗎?」(核對觀點,聚焦困境)

    三三:「對,我不討厭英文,英文老師很好笑,對我也很好,我喜歡上課,我不想考試。」(傾聽)

    我:「既然這樣,如果媽媽能幫你把你困擾的考試排除,你願意回去再試試看嗎?只進教室上課,做你喜歡的學習,不做其他,你想嗎?」(核對期待)

    三三:「可是如果還是不喜歡怎麼辦?我就是很害怕。」(陳述感受)

    我:「如果有害怕,媽媽會陪著你,你願意相信媽媽會陪你嗎?」(核對渴望)

    三三:「我相信媽媽,可是不相信我自己。」

    我看著三三,停頓於此,讓問題自己跑一會兒。

    三三:「我也不是不相信自己,我只是……就是會擔憂,我很想試試看,但萬一我又害怕怎麼辦?」

    我:「只要你願意就好,其他的問題是媽媽的責任,你願意再試試看嗎?」(核對渴望)

    三三:「我願意,但萬一……」(擔憂一直在干擾孩子的決定)

    我:「這樣吧,我們努力到月底,月底後如果真的不喜歡,我們再討論未來該怎麼辦,好嗎?」(核對行為)

    三三低著頭思量,幾分鐘後,終於抬頭,眼神閃爍著心動,不再憂慮害怕。

    透過對話,讓三三重新審視問題,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困境,並且得以修正自己的決定,以期更符合她想要的方向。

    這便是三三從「放棄」到「主動學習」的過程。

    過程中,我與三三的對話,除了貼近三三的內在,核對她真正的困難,過程中也啟動她的覺察,藉由細緻的覺察,引發她的學習動力。

    這樣的歷程,考驗的是父母是否能更準確的對話,藉此引導孩子的學習動力。

    當然,在此之前,於我而言並沒有設定「對話目標」,對我來說,就算最後不再上安親班都是可以的,我要的不是孩子回到安親班,我要的是孩子得學會「接納失敗」,並且從「失敗」中清楚自己該怎麼決定未來的路。

    #今天是三三滿十一歲的生日(孫中山革命11次,好巧),藉由這篇過往的文章,祝福孩子面臨挫敗時,不急著逃避,而是能更明白自己想要的,並做出自己的選擇。

    ──────

    ☞桃園獨立書店舉辦:《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讀書會分享,報名連結請點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7e61173a4cf3470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有3個名額釋出)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2022年工作坊日期出爐:4/23-24、6/4-5 、9/17-18 、12/10-12/11 (地點未定)

  • 學習歷程範例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4 23:46:47
    有 75 人按讚

    針對課程所寫的全部介紹,
    其實有點害羞講這些,
    一方面是覺得我一邊被現實___
    一方面我卻得鼓起信心說我還可以。

    有興趣再看看吧,我自己是仍在路上這樣。

    # 請老師稍稍分享一下自身的學習歷程和設計創作主張
    進入大學前,我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只是一個喜歡畫圖跟寫字的普通男孩,住在台東,騎腳踏車上下學,上學的路上只有低矮樓房與遠山藍空,一排一排的椰子樹,大學選念媒體傳達設計系遊戲組,其實是不想念書,想要發揮自己的天馬行空,那時候對設計、創意、藝術沒有概念,就憑著一股渴望創作些什麼的想法去念大學。

    整體看來大學就是什麼都沾一點,但什麼都不專精,遇到迷茫的狀況,不知道如何開口尋求幫助,就一直待在房間內做自己的東西,像極了柏拉圖的洞穴預言,幸運的是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有網際網路,至少我能夠以管窺天。上研究所後才開始被梳理與重整,於是慢慢地念一直以來缺乏的基礎,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

    到了現在,我的設計創作主張一直都只有一種,就是我要把自己變成一種風格,用我自己的風格來表達。(而且我非常不會說話,所以只好靠圖了)

    # 設計師們在商業限制與創作自由之間,對目前業界現況的理解和對未來可以有什麼樣的預設
    在商業案件中,時常必須與客戶用圖像來溝通,如果對方無法理解抽象的文字與模擬圖,就必須以已經推出、完成的作品照作為範例,有時候如果陷入泥沼中,就容易產生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第二就是,很容易出現同種結構的作品不停出現,最後演變成一種風,這也是正常會發生的,但只是我覺得這樣很無聊。

    歷史中,時間是線性,可是思想是環繞擴散,如藝術史的各種繪畫流派,也是針對一件事情有各種不同的見解,現今,我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大家各自能夠擁有舞台的時代,所以不管是商業案件或者自由創作,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個人身上,如果只求速成的個人風格,最終都會長的一樣。常常會有人說明星設計師、怎麼又是他之類的話,但我覺得從不被人知曉到怎麼又是他,這個視覺風格構築的過程,中間需要經過的努力反而才是重點。

    人類的文明要能被推進,我想也就是需要各種激烈的花火吧。

    # 關於本次的課程內容設計與鋪程,像是圖像溝通戰鬥營將如何實際演練來達到概念的核心
    在戰鬥營中,我也不會是老師,只是一個對圖像有積極興趣的人,透過這個戰鬥營,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學習把自己的想法拋出來說出來表達出來,然後積極實作,跟人交換意見,得到實際經驗的成長。

    成長需要經驗,而取得經驗就需要不停跳脫自己舒適的空間。

    # 這次的課程希望可以帶給學員一些什麼樣的啟發和學習
    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經驗跟很會教導的人,但希望可以透過課程與戰鬥營給每個參與的人「我想要變得更好!」「原來我可以變得更好!」「創作果然很有趣!」這種感受。

    # 給未來設計人的幾句話
    因為我自己也還在設計人的路上,所以這句話也給未來的自己跟各位:「清晨,空無一人的街上,世界正準備上演,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否是演員,只有踏出去才能知曉。」

    ►09/22(三) - 10/02(六)
    平面色彩與圖形設計 https://bit.ly/2UQGm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