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
《小論文入門》可以看圖,裡面有優秀同學的作品(特優的隔壁班朋朋,我已徵求她的同意)
我自己這次小論文拿到優等,這邊整理一些我自己寫小論文的經驗和大家常有的問題。
然後因為自然科學類的小論文和社會科學類的差別有點大(社會科學包含問卷調查等),所以這邊主要以自然科學類為主。
1.不知道如何找題材
題材其實可以是自然科課程或探究與實作的延伸(隔壁班好同學做聖嬰現象)、新聞事件的剖析(例如:有人做硝酸銨的爆炸)生活中的議題(剛剛發現特優的有兩件做空污)
可以先確定自己想報的類別再去思考身邊有沒有好的題材
我自己是拿專題研究的內容去投稿小論文( ´▽` )ノ專題當時是因為高一觀測太陽黑子然後就開始好奇太陽的活動活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於是研究磁暴
2.要怎麼開始寫小論文
其實就跟國一學的科學方法一樣,有問題之後就是形成假說然後驗證他!可以藉由閱讀文獻資料或是做實驗來驗證
3.如何引用文獻
後圖是隔壁班同學的文獻探討表格(題目:聖嬰現象與臺灣東部近海漁獲之相關性,作者:李伃芳)是我覺得她作品的亮點!如果你找到的資料有些共通點就可以整理成表格比較
或者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前人在....年的研究指出........」或是直接寫出前人的句子,然後要記得引註資料的格式!
4.如何訂標題
很多人會想說是不是要有什麼諧音雙關當標題(中小學科展常常這樣)但我們地科老師說高中不用玩這套,就完整陳述你的研究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的題目是「影響磁暴因素探討——以 cycle22 為例」
5.類似的主題如何展現不同
這個真的很難🥺我覺得資料取得大家應該都差不多,但針對一份資料,你可以用其他呈現方式或是提出不一樣的論點(但我覺得這個比較偏社會科學能做的)
以我自己的歷史報告為例(不是小論文,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的例子)我當時是採訪賽德克族的學姊,然後我當時就有問除了風俗民情以外的內容,就是關於賽德克族人怎麼看霧社事件,最後提出「賽德克族後代對於祖先霧社事件的看法」
6. 如何寫結論
結論可以用列點式的!我自己覺得這是能囊括所有重點的方法!然後記得研究目的要跟研究結論對齊(研究目的第一點對到結論第一點)也能同時看自己的研究目的有沒有達成
7.研究背景介紹
如果做自然科學類的內容做到比較深的或比較少人清楚的領域,就需要研究背景介紹
像我們就花了2頁的篇幅在寫磁暴與太空天氣的內容
8.格式真的超重要
我們都戲稱小論文是格式第一的比賽,所以一開始打的時候可以就照著規定標號,然後最後全部打完再確認一次格式(有人說不會排版,我不確定是系統操作問題還是圖片的排版問題,因為小論文有很明確的排版方式)
圖片不會排版可以看曉明女中的那篇範例!
9.真的不知道怎麼下手?多看別人的作品!
我自己當時找了很多太空科學與太陽週期的小論文來閱讀,這是快速了解小論文寫法的方式,可以快速累積實力,也可以從中找到許多靈感
10.全程會花多久時間?
我自己這份小論文從開始撰寫到投稿歷時一個半月(因為有老師監督進度(;´༎ຶД༎ຶ`)前面的資料處理倒是做得蠻久的,從高一下就開始做到高二上,我覺得前面的資料處理和數據的收集比較花時間,撰寫的部分大約1~2個月左右,看你想要在上面投資多少時間
11.怎麼樣的小論文比較容易得獎
今天以這個問題作結,我覺得小論文是評審評哪一份寫得比較符合他的口味,再怎麼努力也是主觀的,很難有個客觀的標準說哪樣比較好,或者是沒有寫到這個加一分、寫到那個加兩分等等。這邊的內容純粹是一些我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我不是評審,就供大家參考看看!
以上!謝謝看到這裡的你(⁎⁍̴̛ᴗ⁍̴̛⁎)
希望多少有點幫助_(´ཀ`」 ∠)_
如果覺得有幫到你,可以分享給你所有的朋朋~
#108課綱#小論文#備審#學習歷程#乙烯分享#學測#申請入學
學習歷程專題範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社會 #臺灣科技 #臺灣人才 #臺灣航太
🇹🇼值得期待,台灣的太空夢:太空產業開啟
(2021年02月18日)行政院今天通過太空發展法草案,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新春的第一個院會提出台灣第一部規範太空活動、促進太空產業發展專法,宣示與國際接軌、邁入太空發展新紀元的企圖心;此法案也列為政院優先法案。
蘇貞昌也提到,五月天《頑固》MV告訴大家,不論生活如何艱苦,都不要放棄夢想,「不要忘記,活在內心深處,那個頑固的自己」。
農曆年前,台灣的飛鼠、玉山立方衛星,搭著獵鷹九號的火箭升空上太空。2019年,台灣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福衛七號)也在與美國的合作下,順利升空,見證台灣太空產業的實力。
今天,科技部提出的 #太空發展法 草案,正式拍板,在行政院會通過。明定將以專責的法人機構,協助辦理相關的太空發展業務。
目前全球有超過31個國家擁有自己的太空法規,台灣是全世界第32個擁有自己衛星的國家。這部「太空發展法」草案,就是我們展現發展太空產業的決心。
未來 10 年內,全球可能會發射數萬顆低軌的衛星。高科技產業本就是台灣的專長,我們有半導體、資通電子、精密機械的完整供應鏈,也有可信賴的資安和民主環境,我們一定有能力研發、製造衛星,成為衛星零組件、地面接收設備、相關系統設備的重要研發和製造基地,打造太空經濟。
包含了4項基本原則:尊重國際公約規範、環保及永續發展、保障原住民權益,以及國家安全資訊透明。並制定了損害賠償責任、保險及太空事故調查等。草案中也定明中央政府應推動包含民間投資、推動高附加價值之太空技術產業應用及必要之獎勵措施、協助與國際接軌、人才培育、新創事業輔導等事項,藉以帶動業者或吸引更多資源投入太空產業,促進台灣太空產業之健全發展。
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將在今年8月1日接任太空中心主任一職。吳宗信表示,希望台灣可以發展太空經濟,太空產業門檻高、附加價值高,有機會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
吳宗信去年中也在群眾募資平台發起全台第一支類衛星載具火箭HTTP-3A集資計畫,最後集資有7360人支持。知名樂團五月天MV「頑固」中描述「火箭阿伯」勇於追逐火箭夢的故事,就是以吳宗信的生命歷程為故事原型。
[ 工商廣告 ] 高中職學生參與衛星科學任務
第一場「2021 高中生太空科學研習營」,由中華民國太空科學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4/05 ~ 2021/04/30 開放報名、2021/07/05 ~ 2021/07/09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50 名。主要介紹太空科學的各項基本知識,由太空環境到太空探測。在各專題的開放學習下,深度體驗如何探究太空科學。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ssc2021/
第二場「2021 高中生科學酬載研習營」,由臺灣太空科技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5/17 ~ 2021/06/11 開放報名、2021/07/12 ~ 2021/07/16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40 名。與過去舉辦的太空酬載研習營學習內容類似,藉由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為範例,體驗研製科學酬載所需的各項知識與技能。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spc2021/
第三場「2021 高中生立方衛星研習營」,由臺灣太空科技學會主辦,預計在 2021/05/17 ~ 2021/06/11 開放報名、2021/07/19 ~ 2021/07/23 營隊訓練、招收全國各地的高中學生 40 名。為全新的課程內容,預計採用日本 UNISEC HEPTA-Sat 立方衛星套件訓練教材,深度與系統化學習立方衛星的各項次系統。活動網頁:http://spl.ss.ncu.edu.tw/~csc2021/
在此特別聲明,本營隊活動與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無涉,報名或參加本活動無助於該系的招生評定,本營隊僅提供學員瞭解與體驗太空領域與大學生活。
照片取自: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
(2017年07月15日)
https://www.narlabs.org.tw/xmdoc/cont?xsmsid=0I148622737263495777&sid=0I162578624223819284
文字引述:中央社、數位時代、@范綱皓 Ka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