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產品中有28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承辦的法律扶助案件中,有一位年輕爸爸請求「免除扶養義務」案件,最令人感到揪心。原來他從小父母離異,母親改嫁日本後未曾見面,父親則是長年跑船,把他交給姐姐(申請人的姑姑)後,就對他不聞不問,甚至也沒給扶養費用,任由他從小寄人籬下,受盡言語奚落。 - 沒想到他當了爸爸之後,就接到父親在公司宿舍中風的...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涵寶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前方有㜙?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涵寶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6:14:19
「被家暴的孩子,不見得不愛父母,但他會停止愛自己」 - 敘事課程中,林祺堂老師分享的一句話 — 8月,帶著一種疲憊感度過, 主要是因為,動了近視雷射,這兩週雖然視線清楚,但很容易因為看螢幕、看書就眼壓過高,就需要休息一下,所以在過往的上課行程與工作上,卻更容易感到疲憊; 來到了第三週,終於...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高一新生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前情提要| ▫️大家剛升上高一應該都是既緊張又興奮吧!今天J編就來分享高一新生該注意的四件事,一次讓你對新課綱產生基本認識! 1. 📍|數學科螺旋式教學、自然科授課時數縮減| 「螺旋式課程」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前方有㜙?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33:13
#20210718 #一㜙長談 #01 今天來講講心輔系。 心輔系的全名叫做: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心輔系是師大的熱門科系,入學分數也是數一數二高的。 與偏向臨床的心理系稍有不同,師大心輔系為一類組的科系, 課程也比較偏向諮商類別、理論應用, 研究與臨床的部分的確比較少。 - 心輔系同時也是師培...
-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18 21:05:15■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https://news.pts.org.tw)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03 21:30:12去年的二月十八日,粉專私訊傳來一則很可愛的邀請訊息,是來自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第十六屆畢業製作專題「The Same影像紀錄團隊」的六個女孩,希望邀請我們擔任他們作品的主角,藉由我們走過的路,使社會大眾更認識關於同志的議題。
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一年的時光。
這群女孩從我們拍攝夫夫劇場到各種遊行,從校園講座到台南雄雄食社的一日店長,從公投的挫折走到同婚通過。我們一起在立法院底下淋雨,一起迎接曙光的到來。
這支影片,紀錄了從2019年到今年的過程,有些活動我們甚至已經沒有印象,卻被他們深刻的記錄下來,而參與訪問的人事物所對我們的評價與祝福,也帶給我們繼續往前的力量。
我們都可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被迷惑了視聽,但他們選擇用諧音將紀錄片取名為「迷或是聽」,當你陷入一件不了解的議題或狀態時,當你迷惑而無助時,如何聽?怎麼聽?用什麼樣的角度去聽,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這不是一部要你們一定要改變立場的紀錄片,
卻是一部讓大家更認識我們的影像呈現。
讓我們一起回顧那段時間,我們共同走過的路吧!
🏳️🌈「迷或是聽」創作團隊 女孩們的話
我們整個團隊在確定要拍攝紀錄片為畢業製作時,就開始尋找適當的題材,當時2018年沸沸揚揚的人民公投剛落幕,但話題還是持續延燒。
其中組員們都相當關注「同性」議題,但也像大家所說的,公投法案的問題就像是文言文,身不在其中是無法得知狀況,所以我們主題便決定為「同性」。
想要透過畢業專題,讓更多人了解既然每個人都嚮往且渴望愛情,但為何因為是少數而投以異樣眼光且得到不平等對待。
在經歷一個寒假每週持續討論整理後,我們決定以同性伴侶為主軸,拍攝他們的日常與生活態度,我們期望找到的主角是有在為同志發聲的公眾人物,在團隊認識且尋找適合人選時發現,「夫夫之道」這對YouTuber高度符合我們團隊的期待,便開始接洽與協調他們是否願意擔任我們紀錄片的主角。
側拍他們所進行的YouTube頻道拍攝的劇場、同性議題校園演講、彩虹遊行等活動,主要也會拍攝阿凱與家人間的互動。同時也開始要求組員更加瞭解他們的故事。
發現他們一路走來不是很順遂,應該是說每一位同性戀者,他們每一個成長過程,他們所面對的大多數人都是投以異樣眼光甚至是批評、諷刺與霸凌,但幸運的是「夫夫之道」他們開設YouTube頻道,以他們的力量開始分享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也替世界上弱勢的同志聲援,特別是想拍攝出「夫夫之道」他們是如何讓家人接受與認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過程以及想法。
於是有了這個作品的產生。
🏳️🌈 工作團隊
執導老師盧祐德
導演/剪輯廖庭米
副導演王雅卉
製片沈佳宜
執行製片 洪悅華
攝影吳菉
收音郭惠慈
🏳️🌈 特別感謝
夫夫之道里歐(陳荐宏)、夫夫之道阿凱(王盈堯)、阿凱媽媽楊文碧、阿凱弟弟王盈元、宜蘭傳藝老爺行旅副總經理MARK、夫夫劇場人員香蘭、夫夫劇場人員弘凱、夫夫劇場人員哲弘、夫夫劇場人員多莉、彰化囍好園負責人張伯樂、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於今年立案更名為彩虹平權大平台)、大同技術學院黃莞喻同學、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主任許育菁、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輔導員邵珮睛、WeAre髮廊沙龍負責人艾文、House of Desire團員莊佳翰、House of Desire團員楊焺焣、雄雄食社負責人阿龐、文藻外語大學凱開、成大To.拉酷社 第十二屆社長黃思齊、成大To.拉酷社第十屆社長廖傑恩、成大To.拉酷社第十二屆副社長詹雅淇、成大To.拉酷社第十二屆學術長黃奕嘉。
🏳️🌈 場地致謝
宜蘭傳藝老爺行旅、彰化囍好園、雲林北港藝閣、大同技術學院學輔中心暨資源教室、成大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臺南雄雄食社、臺南WeAre髮廊沙龍(We Are Hair Salon)、社團法人臺南市佳里區漳州社區發展協會、台南道南館自家烘焙咖啡館、高雄步道咖啡廳。
🏳️🌈 活動致謝
台南彩虹遊行、嘉義彩虹生活節、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世紀平權婚禮、台南粉紅點。
😍歡迎關注IG
夫夫之道➡️fufuknows
Leo➡️heyitsleo_kai
阿凱➡️eyo_wang
#夫夫之道 #GAY #夫夫日常 -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24 21:00:11本集主題:「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對於孩子,你給的是愛還是傷?」
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
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老師,可以和你聊一下嗎?」
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哪一種關係,最令孩子感到痛苦?
不是霸凌、不是成績,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演講工作坊經驗,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考不好?睡不飽?被禁足?都不是——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
「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睡得好!」
————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孩子狀態」的父母。
「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總是把孩子當「無能的人」、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
「我常想乾脆別管了,但就是放不下!」
————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
「我想……,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
————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孩子逐漸長大後,有了不同想法、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肯定。」
————青少年時期,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長大後,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
「我不想跟大人講,反正講了也沒用。」
————說著尊重、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卻容易形成在社會、職場上的人際疏離。
作者簡介: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曾終日與青少年孩子為伍,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全球NLP訓練與諮詢社群(GTC)認證成員
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新竹市生命線協會員工協助服務中心(EAPC)合作講師
愛心理(iSpace)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承辦的法律扶助案件中,有一位年輕爸爸請求「免除扶養義務」案件,最令人感到揪心。原來他從小父母離異,母親改嫁日本後未曾見面,父親則是長年跑船,把他交給姐姐(申請人的姑姑)後,就對他不聞不問,甚至也沒給扶養費用,任由他從小寄人籬下,受盡言語奚落。
-
沒想到他當了爸爸之後,就接到父親在公司宿舍中風的消息,為了搶救父親,花光了他所有存款,連小孩子的奶粉、尿布費用,都要向太太的娘家借錢周轉。但父親出院後,不願珍惜他的付出配合復健,也不肯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導致二次中風,只能整日臥床,由他和太太扛下所有照顧責任。
-
為了不再看到妻兒受苦(一家連同父親共五人,同住於小小承租套房),他決定請求法院裁定「免除扶養義務」,但姑姑不願出庭作證,函查他從小的學校輔導紀錄也都被銷毀,無計可施下,才想到可以拜託很照顧他的國中導師出庭作證。
-
開庭當天,老師不但向法官說明當時到家訪視的過程,以及生活上的觀察,更帶了當時為他拍的照片當佐證資料。看著自己當時桀驁不馴的照片,他忍不住落下男兒淚,九十度鞠躬感謝老師願意出庭作證,站在旁邊目睹,真的非常感動,天下會這樣對孩子掏心掏肺、不求回報的人,除了父母至親以外,就只有對學生用心的好老師了。
-
師生之間都是緣分,值得我們好好珍惜。
-
謝謝所有老師們的辛苦付出,敬祝教師節快樂!
-
附記:這幾天聽到我國小一、二年級啟蒙老師生病住院開刀的消息,深感掛念,敬祝老師平安痊癒,早日出院!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1間學校7548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遺失
#范雲持續為您追蹤
9/25媒體獨家披露高中職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事件,我辦公室第一時間追蹤教育部處理情形,並提出多項關鍵問題( https://reurl.cc/0x28Vo ),經過教育部盤整,回復重點包括(原文詳文末):
📎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有備份機制,但完整資料備份只到9月4日。 #自9月5日開始資料沒有備份。
📎虛擬主機資料目前回復有困難,#資料已回不來。所有受影響得81校、7,854位學生的 #25210件資料必須重新上傳。
📎國教署因疫情影響之前已經行文各校,109-2的資料上傳期限至少延長至9月30日,所以 #目前還是資料上傳期間,許多學生都在持續上傳資料,受影響的學生也可以再次上傳, #不影響公平性。
📎必須重新上傳檔案但自己沒有備份檔案的學生,可由 #教師輔導學生重製資料,國教署將 #補助教師鐘點費。
📎國教署今天(9/27)會有一個「檔案比對平台」上線,學生重新上傳的資料比對和原本一樣,教師就不用重新認證;不一樣的,教師就要再次認證。
#影響已經造成
#正視數位落差
#持續追蹤後續精進改善情形
教育部昨天召開記者會,針對後續精進作為提出「強化備份機制」、「強化資訊安全與監督機制」等作為。
但教育部目前的改善作為還是只關注在「最後系統端」的處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我認為應該從這次事件,看見 #數位落差 對學校和學生各層面的影響。
例如有些學校可以分「兩階段上傳」,學生資料先保留一份在學校端、再上傳到中央系統。所以這次雖然在受影響範圍,但可以很快再次上傳學校端的備份。
又如有些學生自己有電腦有設備有網路可以儲存上傳的檔案,這次也可以很快重新上傳。但有些學生可能因為軟硬體不完備,之前用學校電腦製作檔案上傳,自己卻難以保存檔案,這次就必須重新製作。
「學習歷程檔案」的其中一個目標是 #紙本備審資料數位化,但這次的事件顯示,教育部不僅自己沒有準備好,也還沒有給予所有學校和學生 #公平的數位環境。
這次的遺失事件,重挫學生和家長對學習歷程檔案的信心。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檢討整體流程, #補足師生端數位資源,強化資訊保存及安全等議題,我會持續追蹤教育部,也請大家有什麼建議,隨時跟我分享。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關於范雲委員辦公室詢問相關議題,國教署回應說明如下:
Q1、資料到底有沒有備份?
A:學習歷程檔案資料有備份機制。本次事件,是國教署委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建置提供學校使用之學習歷程公版模組,另為了強化資通安全防護措施而進行「向上集中」作業;暨南大學於 9 月中旬,逐步搬移到新機房內的虛擬主機 VM;暨南大 學團隊於系統搬移到新機房運作十餘天之後,因系統更新而重新開機,發現其中 少數 VM 的硬碟設定失誤,造成部分檔案無法連結。
Q2、到底資料回不回的來?
A:本次事件受影響的範圍如下:
1.受影響的學校,僅限於「使用國教署委託暨南大學招商建置學習歷程公板模組」的學校,且僅限於「資料儲存在該 3 臺 VM 硬碟」的學生資料。 2.前述相關學生受影響的資料,僅限於其「9 月 5 日至 9 月 22 日期間」,上傳到該公版模組的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資料。
3.至於前述相關學生的其他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包括「學生基本資料」、「修課紀錄」、 學生所傳檔案所對應的課程名稱與 100 字簡述)、學生於 9 月 5 日以前上傳到學校 平臺的資料,均已有留存及備份,均完全未受影響。
Q3、如果回不來,再重新上傳是不是會影響公平性?
A:國教署前已行文各校,各校讓學生上傳 109 學年度第 2 學期的截止期限,應至少延長至 9 月 30 日(包括 10 月 1 日以後),故目前目前仍舊處於資料上傳期間,目 前仍有許多學校、學生仍在進行資料上傳;且上傳後之資料,均須經教師認證, 經認證後,均可確認為學生於修課過程中所產出。因此,學生重新上傳資料之程 序,相較於未受影響之學生,並無差異,故不影響公平性。
Q4、萬一學生未保存上傳檔案或資料,要如何補救?
A:針對可能有部分學生原已上傳資料,但已無備用檔案可重新上傳之情形,得由教師輔導學生依其參與課程學習之相關原資料素材、內涵予以重製,國教署將補助教師輔導學生衍生之鐘點費。
Q5、老師協助再認證的程序怎麼處理?
A:1.針對學生原已上傳並經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國教署刻正開發「檔案比對平臺」, 預計於 9 月 27 日(星期一)上線,讓相關作業更簡化。
2.於「檔案比對平臺」上線後,請學生將原「已經」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上傳至該平臺,平臺逕予比對確認,比對結果與原上傳資料相符時,無須再經教 師重新認證;比對結果與原上傳資料不相符時,由學生依據原程序於學校平臺重 新上傳,並經教師認證即可。
Q6、教育部一方面說正在想辦法回復資料,一方面又通知學校協助學生確認資料、 重新上傳。但,這一來一回的時間差,會不會又產生新的問題:
(1)資料重複不知道要用哪份?
(2)新資料會不會覆蓋舊資料(但明明應該是以最原本的資料回復是最公平的方法)?
A:目前要回復虛擬主機 VM 之資料,尚有技術上困難,故應無本題所詢之爭議。
學生輔導法輔導紀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一定要懂「法」。
關於孩子在校課業與成績等權利的爭取,一切都先從「法」開始。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提醒特殊生的家長,一定需要熟悉《特殊教育法》。
實務上,經常會面臨以下的一些情狀。例如兩個孩子一樣都在同一家醫療院所就診,一樣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一樣醫生都開立了診斷證明書,甚至於一樣醫生都開立了藥物,無論是利他能、專思達或思銳。好吧,如果這兩個孩子在學校讓老師頭痛的狀況都一樣。
但是,擁有醫療診斷,並不等同於是特殊教育學生,除非孩子經過各級主管機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鑑定、通過,而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
假如,這兩位孩子,一位經過特教鑑定取得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另一位則沒有通過鑑定,一般會建議轉為由校內輔導系統協助,或者家長因各種理由拒絕接受特教鑑定(一般是擔心孩子被貼上所謂的「標籤」)。
以往,取得特教身分的孩子,例如ADHD孩子取得「情緒行為障礙」,接著他的相關學習權利往往可受特殊教育法的支持與保護。例如《特殊教育法》第19條:
特殊教育之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而這一點,往往是過去未取得特教身份與資格的ADHD孩子無法爭取的。
但現在通過的《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第7條(發布日期:民國 104 年 10 月 15 日),則詳列了以下的內容。
學校應針對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列冊追蹤輔導。
學校得召開個案會議,針對前項學生之個別特性,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等相關措施。
學校得邀請學校行政人員、相關教師、輔導教師、專業輔導人員、學生家長及學生本人參與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等相關措施。
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彈性處理出缺勤紀錄或成績考核,並積極協助其課業,不受請假或成績考核相關規定之限制。
特別是這一部分:
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彈性處理出缺勤紀錄或成績考核,並積極協助其課業,不受請假或成績考核相關規定之限制。
關鍵是,那麼對於未取得特殊教育學生身分的ADHD孩子,如果屬於學校「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且有課業與成績需求,這時候則有了法源的依據。
但有意思的地方也在這裡。一般來說,校內對於特殊學生最為熟悉的人員,主要為資源班老師或特教老師。對於輔導系統來說,這部分相對會是陌生一些。未來,如果孩子的條件是:在醫療上,擁有ADHD的診斷,未取得特教身分。但他卻符合《學生輔導法》裡的「介入性輔導及處遇性輔導之學生」,那麼關於孩子日後在課業與成績的輔導上,特教系統與輔導系統如何合作與區隔,將會是一場微妙的互動。
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課業與成績的權利又多了一條法律來支持。當然,未來家長是否為孩子爭取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分,特別是ADHD或其他情緒行為議題的孩子又將會有另一番的考量。
關於相關法律條文的解釋,請特別留意在「應」和「得」之間。前者提供了相對的法律保障或義務,例如《特殊教育法》第19條 :「......『應』保持彈性,適合特殊教育學生身心特性及需求......。」後者則反映出,在親師溝通上所需說服力的重要性。例如《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第7條:「......學校『得』視學生輔導需求......。」—王意中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