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學生筆電補助 在 Garytu's Fashion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上課風格,由於每天都在改作業。
1.幹話變少很多,可能31歲關係。
2.作業都會出給同學畫。發現學習效能要高還是要作業。
3.修改作業變得又快又準。
4.來這邊可以學習放鬆,休閒場所慢慢轉變成一群認真研究畫畫的同學,比較少聊天。
5.更在意學生畫的成果。
6.上課會一直巡邏學生進度。
7.一直會拿IPad ,和筆電和書本補助解說。
8.一直要解釋到真的聽得懂為止。
圖為John singer Sargent
學生筆電補助 在 HahaTai 哈哈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記得我們初次在愛的OO特輯遇見,一年後我們幫他配對做哈茲咖囍的博士生Milo嗎?原來他還有這些故事!會不會太勵志!看完覺得自己沒理由偷懶了啦!💪
⠀⠀⠀
以下節錄:
⠀⠀⠀
「今年26歲的李俊翰來自台中,國中時期家裡經濟開始出問題,常有債主找上門,討債電話響不停,只能將電話線拔掉。因家裡有房不能算清寒,國中老師幫他申請補助金跟獎學金,『別人吃打菜的團膳,我是拿補助的便當,當時覺得自己很像異類。』
⠀⠀⠀
一開始他便下定決心不向家裡拿錢,用就學貸款支付學費。大一在勞發署桃竹苗分署(簡稱桃分署)受訓,每天只能花100元買三餐。為了省錢,常從楊梅火車站徒步四、五十分鐘走回桃分署。當時他沒有筆電,每次交報告都得跟同學借電腦,老師們透過Line交代作業,只好借用哥哥手機,靠著許多人幫助,度過這段艱苦日子。」
學生筆電補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空蕩的教室裡,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孩童的喧鬧聲。
隨著疫情升溫,校園也進入「停課不停學」的階段,孩子們開始在家用筆電、平板上網上課,教師們開始運用手機、電腦進行視訊教學,但除了學習受到影響外,過去學校支援弱勢家庭的功能,也因為疫情、學生無法到校,而必須轉變方式。
每年政府編列約21億元經費,幫助20萬名經濟弱勢的學童,在上課期間或寒暑假時,能有營養午餐吃,甚至有些家庭仰賴著孩子從學校帶回的「午餐」,作為他們的晚餐。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暑假申請午餐補助的人數比去年還多,值得注意的是,位於一般區域(像是鄉裡的鬧區)的學校,申請人數增加較多。
學校們怎麼因應呢?有的學校選擇透過自己廚房烹煮,有的發送餐券、實物(如:米、蔬果箱)。其中,位於市區的學校最常採「發放餐券」方式,偏遠地區則以學校製備或發放實物為主。
但不論「發餐券」或「發實物」,都有執行困難的部分。
實務上,對於孩童而言,平日最熟悉的巷口麵店、雜貨鋪,因為營業額少、沒有提供收據或發票,就無法加入「餐券換食物」的行列;在偏鄉地區,能開發票的店家更少,孩子能以券換食的可能性更不高,但是因為路途遙遠,運送食材、蔬果箱也是一項艱難的挑戰。
因此,我認為關鍵在於開發 #非餐券型態 的午餐供應方式。
我們或許可以 #結合活動到校用餐 ,運用校園空間,在做好防疫配套的前提下,讓偏鄉弱勢孩童能到校參加暑期活動,同時供應營養午餐;或是 #和部落餐飲店合作 ,透過部落廚房、文健站等,彈性開放無收據或發票的店家參與,都是可以因應調整政策的方向。
此外,也可善用勞動部的 #安心即時上工 方案,結合當地人力製備餐點、送餐到家,滿足弱勢學童用餐需求。
孩童的健康需要每一個人的力量來守護,因此,今天我與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陳秀寶及 萬美玲等委員與大享食育協會一同舉辦線上記者會,請 教育部 持續關注這項議題,希望不要讓暑假成為弱勢學童的營養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