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生教務資訊系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生教務資訊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生教務資訊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生教務資訊系統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73的網紅Ingay Tali 穎艾達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南原住民學生獎補助金年度資訊 #補助篇🔹 開學囉~各種文具用品已經準備好了嗎?那我們的預備心也準備好了嗎~開學之後,各種奬補助金也可以開始申請了,針對符合資格的申請項目,可以開始準備相關文件,若學校尚未公告,也可以詢問校方承辦喔🥰 - #臺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原住民籍學生學用費補助 👉🏽對象...

  • 學生教務資訊系統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2 12:03:27
    有 13 人按讚

    🔹臺南原住民學生獎補助金年度資訊 #補助篇🔹
     
    開學囉~各種文具用品已經準備好了嗎?那我們的預備心也準備好了嗎~開學之後,各種奬補助金也可以開始申請了,針對符合資格的申請項目,可以開始準備相關文件,若學校尚未公告,也可以詢問校方承辦喔🥰
    -
    #臺南市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原住民籍學生學用費補助
    👉🏽對象|臺南市公私立國中、小原住民學生
    👉🏽辦理期程|每學期初(09.01~09.15/2月)申請,學校於12月/6月轉發學生。
    👉🏽補助金額|每學期補助 500 元。
    👉🏽應備文件|1年內戶籍謄本1份(需註記學生原住民身分)。
    -
    #臺南市國民中小學經濟弱勢學生午餐費補助
    👉🏽對象|臺南市國中小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導師認定)家有突變或清寒而無力支付午餐費之學生、#家庭最低生活費標準 1.5倍至2倍近貧家戶之原住民學生。
    👉🏽辦理期程|每學期開學或寒暑假開始一週內,檢具應備文件向學校申請。
    👉🏽補助金額|核實補助。
    👉🏽應備文件
    ⓵低收/中低收/經濟弱勢證明。
    ⓶導師證明(含原住民放寬認定部分)。
    -
    #臺南市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教科書補助
    👉🏽對象|臺南市國中小之身心障礙學生、身心障礙人士子女、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原住民子女。
    👉🏽辦理期程|每年3月及9月檢具申請表及相關文件向學校申請。
    👉🏽補助金額|由學校核定免收費用。
    👉🏽應備文件|戶口名簿影本及各項身分證明文件(身心障礙手冊影本、低收/中低收入戶證明書正本、原住民身分證明文件)。
    -
    #國民中小學原住民在校住宿生住宿及伙食費補助
    👉🏽對象|國中小之原住民在校住宿生。
    👉🏽辦理期程|每學期註冊時向學校申請。
    👉🏽補助金額|每學期伙食費10,500元;住宿費公立國中小3,500元為限,私立國中小4,100元為限。
    👉🏽應備文件|全戶戶口名簿影本或3個月內全戶戶籍騰本。
    -
    #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籍學生住宿及伙食費補助
    👉🏽對象
    ⓵伙食費|原住民高中生皆可申請。
    ⓶住宿費|原住民高中在校住宿生可申請(不包括進修學校或進修部)。
    👉🏽辦理期程|每學期註冊時向學校申請。
    👉🏽補助金額|每學期伙食費 10,500 元;住宿費公立學校3,500元為限,私立學校4,100元為限。
    👉🏽應備文件|若國教署無法依電子查驗系統確認學生原住民身分時,需提供全戶戶口名簿影本或3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
    -
    💡小提醒
    實際申請時間及資訊依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及承辦單位公告為主。
    ⓶若有任何疑問,請洽各校教務處註冊組,或打電話到Ingay辦公室(06-2825318)也可以喔!
    ⓷營養午餐補助問題請洽各校營養午餐承辦人員/單位。
      
    #獎補助金 #臺南 #原住民
    #Ingay資訊分享 #臺南資訊 篇
     
    ℹ️臉書搜尋「臺南資訊」,可以更快找到Ingay與團隊整理的在地相關訊息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到 #穎艾報你知 查詢更多活動、工作、競賽等資訊👉🏽https://intalk.tw

  • 學生教務資訊系統 在 致理科技大學:致理人,自己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6:01:48
    有 24 人按讚

    🪧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關係,原訂 8 月 18 日新生現場註冊,統一改為『線上註冊』,線上註冊日期同時調整為『即日起至 8 月 18 日止。』

    以下為新生線上註冊辦理步驟👇🏻

    📍步驟一:至『新生資訊系統』填寫新生基本資料
    (🔗:https://is.gd/OIS1gc
    -帳號:身分證統一編號(英文字母大寫,共 10 碼)
    -密碼:民國出生年月日(第 1 碼加 0,共 7 碼)

    🔹填寫項目
    -填寫註冊資料
    -上傳證件照 (製作學生證使用)
    -自傳及讀書計劃
    -銀行帳戶資訊 (選填)
    -健康資訊
    -新生問卷
    -個人資訊
    -資料完成度檢核
    (每個項目都須顯示完成,除銀行帳戶資訊(選填)之外)

    📍步驟二:請至『臺灣銀行學雜費入口網站』登入列印繳費單後繳費,或持學校寄送之繳費單繳費
    (🔗:https://is.gd/yswnTG)
    (請選擇「學生登入」 依序輸入學生的身分證字號、學號、出生年月日)

    🔹繳費方式:網路信用卡繳費、網路銀行繳費、網路 ATM 繳費、列印學雜費繳費單現金繳費

    📍步驟三:至新生相關文件上傳系統上傳註冊資料
    (🔗:https://is.gd/Ia6F35
    -帳號:身分證統一編號(英文字母大寫,共 10 碼)
    -密碼:民國出生年月日(第 1 碼加 0,共 7 碼)

    🔹上傳資料 (必要)
    -新生註冊基本資料部分(必要):身分證正、反面、畢業證書或學歷(力)證件、學雜費繳費收據

    🔹上傳資料 (選擇)
    -相關身分資料部分(選擇): 原住民身分、身心障礙身分、五專新生免學費申請者
    -學雜費相關資料上傳(選擇): 依實際辦理就學貸款或各減免身分上傳資料。

    備註:若有任何註冊問題,歡迎來電洽詢教務處註冊組。
    ☎️(02)2257-6167 分機 1205、1305

    #致理科技大學 #110學年度日間部 #新生線上註冊流程

  • 學生教務資訊系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17:07:10
    有 1,476 人按讚

    #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