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校環保活動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校環保活動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校環保活動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Like Magazine H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ke環保】塑膠污染愈來愈嚴重,消委會引述數字指,2019年在港棄置嘅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飲品膠樽被視為污染嘅源頭之一,作為消費者,用少一個膠樽,就為拯救地球行多一步。 Bonaqua在2010年時已經推出輕量樽,2020本地生產嘅礦物質水更全面轉用10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不完美科系選擇學_助教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9:04:21

參加活動很重要,寫好心得更重要|助教實作坊​ ​ 哈囉大家好,我是助教Lucy~​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寫心得這件事啦!​ 寫心得明明是從小到大都有的作業,​ 但要怎麼脫穎而出,好像比較常靠跟老師的緣分。​ ​ 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簡單的寫心得秘訣,​ 他不見得能時時刻刻讓你脫穎而出,​ 但絕對能讓...

  •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Like Magazine H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5 13:00:37
    有 24 人按讚

    【#Like環保】塑膠污染愈來愈嚴重,消委會引述數字指,2019年在港棄置嘅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飲品膠樽被視為污染嘅源頭之一,作為消費者,用少一個膠樽,就為拯救地球行多一步。

    Bonaqua在2010年時已經推出輕量樽,2020本地生產嘅礦物質水更全面轉用100%rPET再造膠料生產嘅膠樽。最近Bonaqua再為環保踏出重要一步,參考日本環保減廢成功例子,連樽身招紙都唔要,減少對環境嘅壓力,並支持可持續發展。

    如果大家有心有力再大力啲支持環保,Bonaqua在2018年已推出「加水站」,地點遍及郊野公園、戶外活動中心、商場及學校等。只要自攜水樽裝水,便可減少廢棄膠樽。

    #likemagazinehk #支持環保 #Bonaqua #無招紙 #膠樽 #走塑 #環境污染 #可持續發展 #綠色生活 #可回收 #循環再造
    *** *** *** *** *** *** *** *** *** ***
    | #讓生活多一點Like | FB / IG: @LikeMagazineHK |
    🔔想搶先睇Like資訊?
    喺網頁版嘅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按鈕,
    然後選擇「See First」
    —————————————————————
    👇快啲Like我哋,追蹤至新生活資訊啦!
    網站: https://bit.ly/3aORwYi
    Instagram: instagram.com/likemagazinehk
    Facebook: fb.com/likemagazinehk

  •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5 21:55:33
    有 238 人按讚

    做父母的要理解, 做戶外導師更加要反思.

    下雨天, 應否去大自然活動? ( 舊文重溫)
      我認為答案不應是去或不去。在去或不去的背後,其實是反映我們對大自然理解。下雨不去大自然的最佳原因是安全,但安全只是冰山的頂,更多的原因也許來自我們害怕自然。
      害怕讓我們逃避,逃避使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愈來愈遠,疏遠到一個程度是自己都不發現的。剛開始時,是下大雨不外出,因為危險,危險的記憶來自那裡?較大部份是新聞中的下雨意外,下大雨會有洪水及山洪暴發等。一部份是身邊朋友的想法,身邊大多數人都是留在城市玩樂,有幾多人會跟你認真交流天氣?接著是普通下雨也不去大自然,因為危險,然後預測明天下雨也不去大自然,因為預測有可能下雨,下雨就是危險。漸漸地,預測幾天後或一星期後下雨都不去大自然,反正就有可能下雨,下雨在他們腦海中就是危險,所以及早取消。
      近年愈來愈多學校和機構,看到天文台的七天天氣預告或會下雨時,就跟我們提出取消活動或改期,在這個模式發展下,同學和小朋友首當其衝,失去接觸不同天氣的機會。接下來就是帶領的導師,都會因為沒有參加者的出現,而減少了很多特別天氣帶領的經驗,然後,在導師經驗不足的情況下,當老師或團體查問導師的下雨活動的意見時,導師都沒有信心出發。惡性循環之下,下一代如何經得起風雨呢? 更正確是,預測會下雨已經嚇怕孩子了。
      去年夏天,一張下雨天帶小朋友去溪邊玩水的相,引來網上一面倒的攻擊,有導師問我,這個活動是不是危險。我跟他們解釋,危險與否要看很多角度,有經驗的人看的角度跟不認識的人看的可以很大分別. 。首先,單看照片,你知道這是那裡嗎?導師們不知道,更遑論一般市民,地點不知道,上中下游不清楚,現場環境如何也不知道,如何知道是危險呢? 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下雨去大自然就是危險,就是這一點。然後更搬出一堆似是而非的專有名詞出來,一般不認識的人看起來振振有詞,便信以為真,愈傳愈危險。害怕就是這樣建成的。
      要知道任何事任何地方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你不去大自然,留在城市,也會有交通意外,失火,行劫,跌倒流血等。舉個例子,難道大家會因為有人拿刀傷人之後,每次拿起刀就是危險,所以結論就是不用刀嗎?不會,為什麼?因為我們對刀的理解比大自然多。我們對刀的認知判斷令我們有信心繼續用,而不是逃避。我經過十多年對大自然的體悟,大自然有危險的地方,同時,更有很多城市不能取代的好處,讓我們整全地成長。
      每次講到下雨去大自然,就激起心中那團火,想更多導師,老師,社工,明白不同天氣的美麗,一起去改變這個大自然缺失症帶來的病態。回到主題,下雨天或預測下雨天不去大自然表面是很簡單的決定,相反,決定去就要很嚴謹的思考。
    孩子不怕,怕的是父母
      就以我最近一次,帶一班2歲左右的親子去溪澗玩水,活動前一日有小雨,我跟參加者確定明天活動繼續,一般我不會因為天氣預測而太早下決定,畢竟天文台也只是預測,中間存在一定的變數。活動前兩小時,為免參加者不確定成行與否,我再發訊息確定如常活動,參加者可按自己判斷決定參加與否。主持人面對不同天氣,要有明確決定,參與者才有路可跟。我決定去,但不代表你準備好來,所以我讓家長們自己決定,因為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接受事物的步伐,不用急,也急不來。來的就要安心的來,才有意思呢。始終,我們跟自然已經疏遠了很久,不是馬上能一拍即合呢。
    不是因為活動地點而安全,而是因為你了解那地點才安全
      背後,第一要考慮的就是天氣的預計,天文台愈短時間內的預測愈準確,早上再看天氣圖,有雨,不算大,時間也不持久,可以去。同時,考慮集合點,我們集合的地點是屋村的遊樂埸,30秒距離便到有蓋的大廈可安全休息。大家平常去公園玩,那公園距離有蓋建築物也未必有這麼近,有退路,可行。其實每次上山都要計劃好,下雨天的退路更見重要。
      記得今次活動是去溪澗,又有機會下雨,看到這裡的你,可能會聯想到山洪暴發,會死人的,十分危險,是這樣嗎? 山洪暴發是一個幾日都講不完的課,成因不是單單下雨。
      我住在山中,每天都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即使這個星期曾經下雨,但香港整體的降雨只是開始階段,屬雨季的開始,地下水位很多仍未回到正常,這段期間的溪澗,水流量也較正常少,對行澗的人來說,很多人因為水少都未有興趣出動呢。山洪暴發的機率低之又低。
      我的計劃是,如果天氣突變,超出天文台預計,要知道這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可以退到大廈樓下安身。出發去溪澗的路有兩條,一是山路,一是水泥路,水泥路是一條可供車行的馬路,車路盡處行3分鐘便到玩水的地方。萬一天氣突變,行幾分鐘便可以去到涼亭,緊急情況下,涼亭旁救護車可到,一般情況,行8分鐘可去到巴士站。是一個2歲小朋友都可接受的距離。這個行程有多個退點/安全點。是一條進可行退可回的路線,由玩水位置去到車路位置只是一百多米的距離。多方面分析後,我的結論是可行。
      實際運作如何?大家去到集合的公園玩了一段時間熱身後,出發去到溪澗,期間天陰無雨,一切按計劃進行。去到溪澗,小朋友玩得十分開心。玩了十分鐘左右便下起小雨,雖然沒有危險,但天氣涼了,也不適合再玩下去,所以我叫大家離澗去涼亭吃飯,記得有一位媽媽說想跟孩子多留一會,問我會不會有危險,我跟她說了一句一般導師不會說的話:很安全,放心玩。原因第一個當然是真的很安全。第二,我想她對大自然有安全感,不要以為下幾滴雨就山洪,媽媽不怕,孩子自然不怕,將來就少一個小孩患上大自然缺失症。
      導師可以是一粒改變的種子,可以是這粒種子的滋養,更可以是開花結果的關鍵者。 

    (免責說明:去山澗的大小朋友應注意相關風險,一日前安全,一日後可以是危險,不要人去你去。如沒有專人帶領,不要去。此分享不是鼓勵你下雨去大自然,而是想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如何看大自然)

    我與導師班學員,大雨後去尋找瀑布,那震撼一世難忘。有興趣學習如何安全地在不同天氣下帶自然活動,可以參考最新一屆自然活動導師訓練:
    https://forms.gle/6zqN1QcE2YaWVUGk9

    【自然脈絡網上講座系列】
    環保有得教嗎?如何打開這道綠色大門?
    怎樣設計令參加者覺得「正」、「想再黎」的自然活動?
    如果參加者覺得大自然活動是辛苦和沉悶的,更不用談環保教育了。知識可壓縮,關係建立則需要時間。如何做一個可以讓參加者與大自然建立關係的導師?這就是關鍵所在了。
    本次講座由「自然脈絡」創辦人野人主持,分享多年來致力投身自然環保教育的經驗和知識,如果大家對環保、自然教育、野人生活有興趣,千祈唔好錯過依個難得既機會呀!
    「第一場:如何讓人愛上大自然?」
    日期: 5月20日 (星期四)
    「第二場:如何安全地體驗大自然?」
    日期: 5月27日 (星期四)
    時間: 8pm-9pm
    講者: 野人 (擇居郊外17年,在2005成立社企自然脈絡,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環保的生活)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NSnN1eEL2N3yCrbg9
    推薦活動:
    第七屆自然活動導師體驗證書
    立即報名: https://forms.gle/HyokYnetCice5hRy9

  •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5 11:28:39
    有 356 人按讚

    #教呢啲 🦇 #國家安全教育 #生物科 學校課程加入「國家安全教育」但課時又不足,以滲透融入各科是可預計之內。不過,融入Bio會教啲乜?

    🦇 疾病防控? 咁又點會唔提「係武漢首先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之後國家防控不足以致全國全球大流行的事件?

    🧬 基因工程? 那就要提一提中國南方大學賀建奎教授「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吧。尤是當中的官方的倫理審查制度,以及倫理觀,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西方不能做的,在中國可以做?唔通中國人倫理唔嚴謹?

    提咗會被DQ?以前教育局無框架,你提就話有心傷害姐。以家EDB畀你上。錄影埋都唔可能告唔入。

    局長,我真係多謝你喇。
    #豬隊友
    ————————————
    生物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
    整體教學重點

    1.1. 透過學習「生物與環境」和「應用生態學」的有關課題,讓學生認識生物與生物間及環境的相互作用,了解人類活動對
    環境的影響,使他們明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同維護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的必要性。

    1.2. 透過學習「遺傳與進化」、「健康與疾病」、「微生物與人類」和「生物工程」的有關課題,讓學生認識輻射對遺傳物質和
    人體健康的影響、微生物的潛在害處和與傳染病的關連;以及認識生物工程在不同範疇下的廣泛應用及其對道德倫理、
    法律、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潛在影響,從而使他們明白維護核安全和新型領域安全(生物安全)的必要性。

    1.3. 生物課程有不少與國家安全相關的課題,例如生態系的保育、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污染控制、保育和全球性議題等,均
    可配合生態安全及資源安全的學習。在研習相關課題時,除了引用本地的例子外,也可引入國家在生態保育、污染控制
    和環保保育的例子,讓學生加深對國家的認識。

    1.4. 生物課程亦包含與核安全和新型領域安全(生物安全)的相關課題,例如:突變的原因、疾病的預防、微生物學和生物
    工程等。在研習相關的課題時,可引入國家在傳染病防控、管理生物資源和生物工程等範疇的例子,讓學生加深對國家
    在這些方面發展的認識。

    1.5. 透過研習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育、生物資源管理和疾病防控等相關課題,能增進學生對國家的認識,明白國家對生態環
    境保育和保護人民健康的重視,幫助培養學生對國家產生歸屬感,並願意成為一位積極和負責任的公民。

    政府文件: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national-security-education/nse_subject_framework_biology.pdf

    圖: 駐中使館訂「武漢蝙蝠」T恤?誤會一場。使館參考樂團武當幫(Wu-Tang Clan)logo中的W。

  •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24 19:00:06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過好人生」系列的最後一集。

    接著我們上一集談到的兩種舊思維,它分別是「太需要正確答案」和「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都會沒問題」。

    在這之後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第三種要命的「思想遺毒」,那就是「單一視角」。什麼叫「單一視角」呢?

    我來講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這就像是有些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公務員」。

    所以不管自己在學校裡,讀的是什麼樣的科系,只要工作幾年不順利、賺不到錢,腦子裡就會跳出這個「終極的選項」,那就是去考公務員。

    其實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早就已經不是爽差了,他們也有業績壓力,而且退休金、福利各方面一直被砍;過去那種「鐵飯碗」,甚至於「金飯碗」的光環早就不在了。

    這種一遇到挫折,就想要去考公務員的想法,真的能夠讓自己過一個好人生嗎?

    更可怕的是喔,這種「單一選項、單一視角」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的眼界,沒有辦法打開,慢慢的變成了「自我侷限」!

    就像是讀了法律就要當律師,讀了諮商就要當心理師,否則就叫做「失敗」,真的是滿臉黑人問號啊!

    到這裡,你聽出關鍵了沒有?這第三種致命的「思想遺毒」,就是讓你沒有辦法幫自己打開可能性,你會越活越累、越活越茫然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對於生涯、對於工作仍然有「只要怎樣,從此以後就可以怎樣」這種邏輯跟想法;那麼你就是頂著20世紀的腦袋,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活在21世紀,甚至於根本有沒意識到,21世紀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假如我們把過去習以為常的好工作,像是醫生、老師、公務員這些部分喔,比喻成職場上的一種「物種」。那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過去認為的「好物種」,到今天他的優勢還存在嗎?

    今天的醫生,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薪水大不如前,而且還經常超時加班。今天的老師,在面對恐龍家長的時候,常常搞得沒有下班時間,好像呢是這些家長孩子的貼身保姆一樣,連一份基本的尊嚴都沒有。

    所以如果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要是你把注意力,侷限在「物種」的思維上,那當然就繞不出眼前的死胡同嘛!

    無論在未來的世界裡,醫生和老師這種傳統職業,會面對怎麼樣的挑戰;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現在的你,會覺得上個世紀那些馬車伕、接線生他們失業了,他們好可憐啊;所以要去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捍衛他們的生計嗎?

    當然不會嘛!因為在時代的變遷下,這些工作失去了市場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不管接下來會消失的職業是什麼,我們都肯定一百年後的人,不會因為我們現在即將要被淘汰的產業,感覺到任何的惋惜,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這也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這樣的議題,大家都很擔心北極熊即將瀕臨絕種,這件事情我個人很難過,而且覺得很可惜,也努力的想要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但是如果跳開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氣溫繼續上升,不只是北極熊,很多物種都會跟著消失,這是你我都很難阻止的趨勢。

    可是就在此同時,新的物種他產生新的生態,也會一直同步的發生;這就是地球生態運行的規則。就像是恐龍滅亡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仍持續不斷的繁衍出新的物種,不是嗎?

    如果把這個道理,轉換到工作跟人生來看,你現在堅守的單一職業,無論是銀行的人員,或者是老師;隨著科技或少子化的發展,這些「物種」你覺得會不會滅亡?他其實是會滅亡的。

    但其他的新工作也會同時跑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只要你能夠長出「生態圈」這樣的思維,你就能夠確保自己的生涯,是欣欣向榮的。

    事實上呢,我們現在所處的21世紀,它已經是個「生態圈」的世界了!

    而能夠讓你在21世紀活下來的新思維,就是抓緊自己的「核心能力」,你才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擺脫「物種」他可能會瀕臨滅亡的命運。

    說到這裡喔,你一定會很好奇,什麼叫做「緊抓自己的『核心能力』?」簡單來說呢,假設你讀了醫學院,那麼你的核心能力就是「醫學專業」。

    除了醫生這個「物種」之外,你可以成為一個醫學作家、醫學企業家、醫學攝影師,甚至於還能當市長、當總統;而不是擁有醫學專業,就只能當醫生這種「單一視角」的選擇啊!

    我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專業是「編劇」,那麼你的核心能力是「說故事」。所以你輸出的形式,就可以有小說、散文、腳本…等等等,而不是認為當了編劇,就只能寫劇本,被這種單一的發展型式困住。

    你過去所有的經驗都是你的資源,而不是你的負擔。很多人的生命會過得不好,就是一直死守著這種「過去如何,現在就只能那樣」,這其實就是一種「物種」的思維!

    而抓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其實是一種看透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夠掌握自己的核心,多打開眼界、在不同的領域之間勇敢的去嘗試,就會有機會發展出,一個更適合你過好人生的生態圈。

    在這裡跟你分享一個冷知識,不曉得你知不知道,在20世紀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做一個工作,這叫做正常。

    但在不久的未來,到了21世紀中期啊,一個工作者在38歲的時候,換第14份工作,那才是正常!

    這些年來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陪伴很多人走過他們的生涯議題,經常讓我感到很心疼的一點,那就是喔,他們不自覺的帶著20世紀的腦袋,但是卻想過21世紀的生活。

    更露骨一點,那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卻用工人智慧的腦袋面對人生」。

    這就像是很多計程車業者,看不懂Uber、滴滴打車,這些軟體帶來的產業規則改變,所以被瓜分了市場,現在才會撞得滿頭包,還帶傷追趕得很辛苦。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人生是選擇的結果」。只要你活在世界上的一天,人生裡的選擇問題,就會不斷的發生。

    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的模樣,但我們可以掌握的是,讓自己先具備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如此啊,就能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沒有辦法代替你過好你的人生,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對於未來的洞察。就像是現在每個人經常使用的「Google map」一樣。

    在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時候,陪伴你建立「過好人生」的關鍵能力,活出你想要的滿足,過個好人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喔,「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我的【過好人生學】線上課程裡,我會幫你打破「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就像今天提到的各種例子,打破這些僵固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你一步步的學會跟不確定共處。

    此外呢,你還能夠學會「創造結果的能力、建立生態圈的能力、做決定的能力,以及創造意義的能力」。

    這些都是過好人生的前提,所以呢,請你幫自己一個忙,加入【過好人生學】,因為你值得過個更好的人生,歡迎你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過好人生,有時候考驗我們的,並不是在於有沒有機會掉到頭上;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好相關的思維,我們有沒有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所以【過好人生學】這是一門為你準備的課程,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曾經不止一次的問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麼歡迎你加入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能給你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找到答案的思維方式。因為你值得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學校環保活動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22 19:00:0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一年的中間,許多學生畢業的季節,來跟大家來聊一聊「生涯」跟「職場」,似乎是很應景的話題。

    但你放心喔,我要跟你聊的不是如何找工作、面試,這一類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動盪、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怎麼樣「安身立命」?

    所以呢,我們企劃了三集「過好人生」的專題,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駕馭那未知的未來?我想不管你是剛畢業的菜鳥,或是已經在江湖上走跳的老手,都會覺得很有幫助。

    而在「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一集,我要開門見山的,來幫你破解一個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喔:「不管你現在幾歲,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薪水高還是薪水低?你對未來都會有一種淡淡的焦慮,不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是對的選擇嗎?」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那些過去覺得顛撲不破的保證,全部都一點一滴的在瓦解中呢?

    你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分享「如何面對這些焦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的數據。

    首先喔,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出爐的一個報告裡,它載明喔,在不遠的未來,大概就是民國150年,我們台灣的人口會比今天少了679萬,只剩下1660萬,回到民國65年的狀態。

    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剛好站在一個分界點,接下來每往前走一步,我們的人口數據就會往後退一格;但是不同的是,這次的1660萬的人口結構,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首先呢,65歲以上的人口,會從當年的60萬膨脹到730萬,是當年的12倍;但是出生的人口,卻從42.5萬降低到5.6萬,比當年的七分之一還要弱。

    聽到這些數字可能沒有感覺,我直接講白話文;現在全台灣有2600多所小學,如果都沒有關門,每間學校就平均只會有25個學生。

    你想想看,這樣的狀況底下,有多少教育人員要被淘汰?而周邊有多少的產業會跟著萎縮?

    好!就算你不從事教職,也不想生小孩,那個時候每年能繳稅的人,只剩下810萬人,是現在1730萬納稅人口的一半。

    但是卻要支應730萬人的退休年金、長照費用和醫療支出;從現在5到6個人,養一個退休人口,到1比1的cover,我們只有40年的時間。

    如果講到這裡,你還是沒有感覺,我就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現在小於58歲,你有很大的可能會領不到勞保,甚至於呢,你要繼續工作到75到80歲都是正常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喔,晚點退休沒什麼不好,反正壽命那麼長,繼續工作當練身體。那我再告訴你一些產業的實況,你可以想一想。

    所謂的「工作」,你那種覺得想要做一輩子的,它會不會存在?就算你想做,還有公司會要你嗎?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喔,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一直以來是機車王國,隨便走在馬路上,你都能夠看到不管是綠牌、白牌、黃牌、紅牌…這種各式的機車,滿街趴趴走。

    而這樣子高密度的機車使用,就造就了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台灣機車行隨便開,隨便賺錢。不過同樣的情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開始了有重大的轉變。

    由於電動機車的技術愈來愈成熟,無論是更時尚的外型,更便利的充電站、加上環保政策的助攻、實際價格的補貼跟補助;它都相較於傳統機車有更好的吸引力對於消費者,它帶動了近年來電動機車的換車潮。

    而電動機車就像3C產品一樣,在維修的時候,不管是哪裡出問題,只要把整台電動車接上電腦,就能夠很快的診斷出故障的位置,直接換掉零件。

    不再需要那種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的維修經驗,而且維修價格更透明、更低。在這樣的風潮底下喔,傳統機車行如果不轉型,你想想看生意還能維持幾年?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如果你覺得機車行是「黑手」,是屬於「藍領」的產業,跟身為「白領」的你無關,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

    「大數據」的運用,在這幾年來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可曾想過所有使用習慣、生活方式、健康數據,都會透過電子化的大數據被記錄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能夠針這些數據,去鎖定他要的族群,去設計出更受歡迎的產品。

    你想想看,假設你這輩子會得到什麼病,都可以透過「大數據」推算出來;汽、機車全部自動駕駛,大幅降低車禍的機率,你還需要現在包山包海的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嗎?

    還是保險公司其實只要針對你所需要、買得起又適合的保單,直接推播到你的手機裡,方便你完成購買這樣就好啦。那麼這個時候,眼下全台灣21萬的保險從業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知道打敗計程車的,不是另外一家更大的計程車行,而是叫車軟體Uber、滴滴打車;而打敗出版業的,不是哪一個強大的作者或者是書商,而是沒出過任何一本實體書的「臉書」啊。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讓口香糖的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另一外款零食,而是「社交軟體」。因為當人不用直接互動的時候,口氣清新的需求,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未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敵人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很大。更何況喔,在台灣的大企業是相對少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而中小企業只有七年的平均壽命,它關店的比率非常非常的高;以每個人平均45年的工作時期,你至少要換7到8次的工作,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談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心中那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其實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焦慮,我還比較擔心你勒!

    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思考?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喔,如果你的想法還停留在,找到一個工作安分守己的做下去,只要穩定就好;那恭喜你,你註定被淘汰。

    為什麼呢?其實我們有很多人的生涯概念,是來自於20世紀,但卻要應付急劇成長的21世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在上個世紀,我們對生涯規畫的理解都很單純,而且單純得很絕對!

    就像是讀了醫學院就當醫生,讀了師範學院就當老師,要是你不想讀書就當工人,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但你有沒有發現喔,在我們渡過了千禧年,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精確分工、結果確定的事情,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三到五年之間,就會有不同的熱門新工作誕生。

    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工作像是YOUTUBER、網路小編、電競選手、居家整理師…這些等等的,都已經不是各大專院校裡,找得到相關的科系的新工作、新職業啊!

    而這樣子的「實際產業」,跟「學術」之間的斷層,也老早讓生涯的議題,脫離了「精確分工、確定結果」這樣的途徑。

    而更弔詭的是,有一個關於「知識更新速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進學校第一年所學的知識,在他升大二的同時,去年所學的就已經過時,形同作廢啊!

    這更說明了,要現在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帶著所學的專業,去找到一個長期穩定、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那幾乎已經是「神話」了!

    再加上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科技發展最快速,而且達到高峰的階段。現代的人一天的資訊量,已經是18世紀的平凡人一輩子的資訊量。

    也就是說喔,雖然我們懂得比二百年前的人,還要多很多;但尷尬的是,我們大部份的思考方式,卻沒有進步多少,還停留在工業時代那種「找個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思考框架裡。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要是你的思想沒有適時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一起前進,你又偏偏生活在變動這麼快速,對於「未來」是前不著村、又後不著店的狀況裡,那麼怎麼樣會讓人不焦慮呢?

    如果你不想要繼續焦慮下去,那麼關於未來生涯的因應策略,就是你最急迫、最需要學習的部份。

    但是在開始學習之前,我來說個故事,讓你對於這樣的學習,先有個正確的理解。IBM大型電腦之父「佛瑞德・布魯克斯」。

    他在1986年的都柏林IFIP的研討會上,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軟體工程的經典論文。論文名稱叫做《沒有銀彈》,之所以把論文的名稱取得這麼特別,是因為佛瑞德使用了一個隱喻。

    在歐美的傳統故事裡,傳說喔可以用銀製的子彈,就可以殺死吸血鬼、狼人或者是任何怪獸;所以呢「銀製的子彈」就會被引申成「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而佛瑞德把論文取名成「沒有銀彈」,就是在強調軟體複雜的本質,並沒有任何一個技術或方法,可以像是殺死狼人的「必殺技」,並沒有那種一招斃命,一用就靈的這種途徑。

    而事實上,像軟體工程這樣的挑戰,就跟現代人的生涯規劃是同樣的複雜。過去所有行業的權威,和牢不可破的真理,都在此刻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的「保證」可言。

    因此呢,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跟方法,都會是「史無前例」的,都必須由我們自己親手去開創。

    而真正「解決問題」的高手,就像佛瑞德這樣的人,他們老早就參透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根本不存在。

    可以追求的是鍛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能夠「靈活應變」,去適應各種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持續升級的系統。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非得要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現代生涯唯一的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啊!唯一的解答就是「沒有絕對」!

    而你的腦袋裡那些一成不變、不動如山,企圖想要找一個工作、一個專業,就做一輩子的「舊思維」;如果再不移除,那就會像是當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你還堅持使用「call機」,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喔!

    更可怕的是,這些過時的思想如果不即時更新,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毒素,變成一種「思想的遺毒」。

    不知不覺會腐化你的心靈,讓你對生命感覺到絕望,成為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這會是你要的嗎?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一一說明,這些「思想遺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及它是在什麼時候,植入你的腦袋裡?

    面對「思想」這種無形的對手,你必須先認出它、標定它;才能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要是你希望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讓未知的新科技,消滅你熟悉的工作跟生活方式,那你就一定要鎖定我們的頻道。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想要更精確的,認出在自己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自我發展的迷思或現象。

    並且透過學習掌握具體的方法、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有效的去適應這多變的未來,那麼千萬不要錯過,我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如果你曾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當中,問過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這門課就是為你所準備的!【過好人生學】會陪伴你過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邁向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