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學校活動問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學校活動問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校活動問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校活動問卷產品中有2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隨著「做田野」成為學校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業界諸如市場調查分析與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範疇時常見的詞彙,田野裡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之道成為重要的議題。在 新作坊 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進入田野後產生的不只是「約訪」、「做訪談」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學校活動問卷 在 火燒的Gmail | 局妹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6:04:53

#被霸凌的時候吃的發霉麵包 台北真的好方便,直接霸凌系米其林餐盤。霸凌奧林匹亞,霸凌科展。「讀雙語學校被霸凌學狗叫,算是幾語學校?」from《搭時光機嗑藥往生,墓碑該怎麼寫?》 兒子當兵,寶媽直播艷舞寵子 留學生被霸凌,吞亞超瀉藥,吞糞思鄉 from《師奶殺手演唱會,水母噴水節漏尿水舞間》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潘苾瑄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09:35

|填問卷拿咖啡| 圖片是姊姊,最近似乎有越長越像的趨勢(?) 手足之間的距離從考上不同高中大學,接下來的路估計也是越走越遠,好在喜歡的不變,習慣不變,即便是依稀的印象也是熟悉。 打完疫苗的晚上做了一個好長的惡夢,夢到自己整理了一個展,裡面是學齡前的生活印象,菜籃,日曆紙,棉被,陽台的陽光,菜市場的...

學校活動問卷 在 嘻魚ㄉ讀書帳?112學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2:10:37

🌼SLEK專題研究工作坊&選修生物剩下的醣類筆記 早安各位(不早了)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分享過的SLEK醫學生體驗營嗎 他們的活動真的是有夠讚讚ㄉ 在上次參加完醫學營的時候 我填了問卷 上面有一題是「會想要再參加什麼樣的活動?」之類的 我馬上填我超想要專題研究工作坊! 因為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上一次...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16:31:00
    有 263 人按讚

    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類學研究方法的核心。隨著「做田野」成為學校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業界諸如市場調查分析與使用者經驗研究等範疇時常見的詞彙,田野裡人際互動與社會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之道成為重要的議題。在 新作坊 的這篇文章,帶我們看到,進入田野後產生的不只是「約訪」、「做訪談」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對於與當地人接觸互動如何「觀」與「察」以蒐集觀察田野調查資料與分析,生活日常「聊天」具有重要的意義。

    -----
    一直往學術社群中走去,人類學逐漸不再是大家沒聽過的神祕概念,但「聽過」仍是基於某種既定印象,例如「人類學家不寫paper,只寫小說」。也經常有人說,我們做研究的時候不像在做研究,沒有穿著白袍、沒有使用結構嚴謹的問卷、沒有拿著高科技儀器(頂多就是相機、錄影機、錄音筆),通常只有一本筆記本、一支手機、或什麼都沒有,好跟「報導人」(研究參與者)好好聊天,或一起從事他們正在做的事。

    事實上,「聊天」這個與人群互動的方式,並非專屬於人類學學門,但民族誌式田野工作中的「聊天」,確實有其特殊功能與邏輯。人類學家/田野工作者以自己作為「研究工具」,用「聊天」創造一個符合真實人際互動的情境。
    ...
    我們經歷了一個「建立關係」的過程,包含共食、共飲、共作(例:下田),及生命禮儀的共襄盛舉(例:慶典)與陪伴(例:喪禮)。其中,「聊天」串起了這其中所有的人際互動。大家圍坐分享食物、飲料,一邊暢聊的場景是部落中最日常的活動。在幾次這樣的場合上,部落長輩對我說:「妳想問什麼就問吧!」他們知道我「研究者」的身份,怕「浪費我的時間」,和藹地建議我善用時間蒐集資料,但這並非我出現在那些場合的本意。某一次我回應:「今天是想來陪大家聊聊天、聽聽故事,也學習大家重視的事,沒有特別要問什麼啦!」長輩們聽完後,表示認同與覺得受到尊重,有人直接說:「這樣說就對了。」
    ...
    在剛進入田野的階段,很多時候「聊天」的用意並非獲取研究資料,而是傾聽報導人希望訴說的個人想法、故事、日常生活遭遇的困難、想吐的苦水等等。報導人與田野工作者的關係,到後來往往不僅止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而是在真實的人際互動中找到連結。臺東大學團隊到部落參加喪禮時,我們往往跨越了「研究者」或「觀察者」角色,到場的目的不是記錄,而是致意與陪伴,希望為喪家帶來一點走過悲傷的力量。
    ...
    臺東大學團隊藉由「聊天」接觸部落不同群體,逐步拼湊出部落生活的樣態。倘若沒有這些深入、個人化的連結,很難真正掌握田野地或研究社群的脈絡,也難以找出應該被討論、卻易被忽略或被認為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議題。因此面對報導人的信任,田野工作者有保護他們的義務。若「聊天」的內容成為研究資料,對其之保存與使用將份外謹慎。
    ...
    經由多次聊天,感受出部分部落成員對於外來者跑來學走他們的文化與知識未必有好感。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似乎)握有更多文化、社會、經濟資源的學者可以對部落有何貢獻?同樣地,對話過程中發現,「共學共作」、「把主體性還給部落」等希望凸顯部落話語權與能動性的論述,也不必然獲得部落一致認可,反而有聲音期望我們帶著明確目的或問題意識,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怎麼解決問題、如何有成效。

    此種情況下,「聊天」被理解為田野工作者們還在不清楚狀況的階段。我們認為釐清「他們想做什麼」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但他們期待的是我們提出「我們想做什麼」。因應這些反應,田野工作團隊持續與眾多不同年齡、立場、背景的部落成員溝通、討論,藉此聽見不同聲音,也讓不同群體覺得受到尊重,增加計畫的公共性、正當性、參與度、包容度。田野工作者們長期在部落走動,參與各種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互動,不急著解釋或提解決方案,而是傾聽部落說出自己的看法或提案,讓他們慢慢感受到誠意,並理解我們工作的步調與邏輯。雙方已逐漸磨合出共識,而這場「聊天」馬拉松還會繼續。
    (引用自: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86/articles/314)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職來直往Miss 莫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22:25:26
    有 38 人按讚

    #暢銷預購get

    謝謝這陣子以來私訊、寫信給我的學生和粉絲,好幾個人的留言,都讓我忍不住想哭,我必須努力賣書,才對得起看上我的編輯、幫我買書的大家,甚至很多人多買來送朋友😭

    第一次嘗試母校線上講座、分享我新書know how 給自己學校的學弟妹,好幾個人寫信給我說,他們第一次鼓起勇氣拓展弱連結是因為我的鼓勵,可能是我比較親切哈哈哈😂

    出書是一條讓人鼓起勇氣的康莊大道,臉皮不厚都不行,自己的生完寶寶就得自己顧好,沒辦法丟著可以在書市活下去,就跟在公司一樣,老闆在意的只有結果😅

    我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我在新書中分享回饋母校的重要性,其實是我的新書推薦人Alex 總經理教會我的,因為聽過他的演講,我才能夠現在有能力出來演講。

    多年前在台科聽過的他的求職講座,我茅塞頓開哈哈哈,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時常履歷石沉大海,原來是我沒有人脈,只能去填坑,社會就是如此殘酷😭

    很感恩母校的老師、學長姐還願意發起一個這麼好的活動,幫助大學生提早腦袋開掛哈哈哈哈,我也真希望能提早認識一個面試超強的學長教我啊,還好我去南投演講遇到了(笑)

    人跟人之間的緣分很奇妙,好幾次需要幫忙的時候,是大學學長貢獻問卷的對象給我、出書需要演講機會也是老師、學長姐幫我的😹請大家別跟母校脫節啊!

    新書最後一個章節,跟大家總結一件事,就是機會是人帶進來的!快去聯繫你的母校,樹立一個好名聲吧😊

    #線上課程募資中:
    https://missmolly0803.teaches.cc/course/xoCZv4au

    #看穿雇用潛規則,立刻找到好工作
    誠品 https://bit.ly/S0100198-E
    金石堂 https://bit.ly/S0100198-K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S0100198
    Momo https://bit.ly/3tLfriX
    博客來 https://bit.ly/S0100198-B

    貼心提醒:

    快幫我分享貼文給需要轉職、求職的親朋好友,年後一起找個好工作吧🤟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14:33:52
    有 311 人按讚

    遠距兼職幫谷歌做案子或到矽谷實習+累積管理經驗當導師或收實習生+ 我的第一個 #駭客松
    填問卷👉 https://bit.ly/3i9HaFt
    報名👉 https://internly.xyz/
    我雖然當過不少科技類比賽的評審,但其實還真沒參加過那種48小時從零到一做出軟體產品的駭客松,只有去幫參加的屬下加油,還有在韓劇Startup裡面看過(歪樓~我其實比較喜歡男配角治平,不過創業家的影集,創業家追妹還是要贏創投的啦,合理!😝)
    剛剛直播大家有看到嗎?我有認真講外商科技公司的履歷面試喔。直播後有個粉絲問我說要怎麼不斷進步,其實就是遇到不會就學習!
    像我最近得到了 #亞洲矽谷 的獎學金,到矽谷有名的創業學校 Draper University 參加兩週的創業課程,課程的一部分是要做駭客松,所以我就開始了我的第一個駭客松!
    你是不是想找某工作,但就缺某些經驗的?硬體產品經理想轉軟體、但軟體經驗不足,專案經理想轉產品經理、但像樣的產品經理經驗不多,或是行銷想轉數據科學家、但沒有分析經驗,想帶大團隊,但過去管理經驗不夠多?
    我們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想去谷歌當數據科學家,最快的方法就是幫你在谷歌或類似公司的數據科學團隊,找個兼職或正職「實習」,以微薄的薪水當個約聘僱數據科學家,因為你一旦進去,你就有「谷歌約聘僱數據科學家」的職稱了,履歷就漂亮了、人脈就廣了,不管你幾歲,都可以做。
    另一方面,收你的導師可藉此有實習生幫忙做事,還可以累積自己的管理經驗,順便幫助學弟妹或類似背景的人。像是電影 #實習大叔 和 #高年級實習生 一樣。
    有興趣的人報名吧!雖然是駭客松,但不要擔心,活動後我們會把你的資料轉給一個類似的新創Pedestal,他可以幫忙你找到適合的導師或導生。
    不管你有沒有興趣,都幫我填個問卷吧~剛剛直播有人問我怎麼累積人脈,人脈就是能幫忙的時候幫忙,像存錢一樣,需要的時候領出來囉!謝謝你!❤️

    填問卷👉 https://bit.ly/3i9HaFt
    報名👉 https://internly.xyz/

    #駭客松好累但很有成就感 #倒數12小時 #終生學習 #還是看韓劇比較輕鬆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4 14:30:12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03 14:30:13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學校活動問卷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2 14:30:10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