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混成學習模式正夯!爸媽如何克服虛實整合學習浪潮?】 #採訪筆記 #科技觀察 最近各位爸爸媽媽們的大事,應該就是:孩子終於開學囉!(灑花放鞭炮)經過漫長的WFH加上暑假,開學對許多爸爸媽媽們來說宛如救贖,臉書被父母的開心文洗版,也引來網上開玩笑說:面對小孩上學這麼開心時,別忘了當初生下他...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混成學習模式正夯!爸媽如何克服虛實整合學習浪潮?】
#採訪筆記 #科技觀察
最近各位爸爸媽媽們的大事,應該就是:孩子終於開學囉!(灑花放鞭炮)經過漫長的WFH加上暑假,開學對許多爸爸媽媽們來說宛如救贖,臉書被父母的開心文洗版,也引來網上開玩笑說:面對小孩上學這麼開心時,別忘了當初生下他是為了什麼?XD
我的老大今年正式邁入小學一年級,送他上學那一刻真是內心萬般緊張,學校還鋪了紅地毯迎接新生入學(真的很有儀式感),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班導師居然使用Line@來管理學生家長,
並且還在開學前用手機錄影拍下學生進到教室的路徑作為指引,班級白板也是觸控式的,真是跟我們以前相比科技感十足!
不過開學沒多久,也收到學校通知,要去登入線上課程系統,以防萬一又因為疫情得線上上課,也讓我很深刻的感受到,現在孩子在校學習真的很不一樣了,處在與疫情共存的時代,沒有實體畢業典禮,上課的模式也不再跟以往一樣。
事實上,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在2020年的調查,在歐洲,僅剩2成國家在疫情後想恢復傳統教學模式,超過5成國家則認為將實體課程融合數位學習的「混成教學」模式將成為持續存在,
意思是,虛實整合的學習將會是孩子所面對的日常,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對爸媽來說也是得要提早適應的事情。
未來虛實整合的混成教育模式會是什麼模樣?
上周科技領航家節目訪問科技教育平台Snapask時課問幕僚長Stephanie蘇詩涵和英文老師Vivian,從實務經驗上來談這個話題,聊一聊發現,仍不脫兩件事,一是這一代的孩子將會擁有自己的學習歷程數位足跡,因為線上學習的蓬勃,累積的數據可以讓我們更理解孩子的情況,更做到因材施教;
但另一方面,虛實整合讓學習不再侷限於校園和補習班,好處是能學習的範圍更廣泛,但挑戰是考驗著爸媽為孩子蒐集資訊和學習管道的能力,以及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自制力。
畢竟在電腦前睡著,也是什麼也學習不到(雖然未來可能會有鏡頭搭配AI偵測孩子的眼皮有沒有下墜XD),另外還有一個趨勢是,線上課程越來越豐富和社群化,相較於傳統線上課程可能是把實體課程直接錄影上傳網路,更能帶來好的學習效果的線上課程,
必須像做節目一樣進行企劃,並且訓練老師們如同主播主持人一般對著鏡頭表達,課後還要搭配線上練習測驗,以及社群協助講解和維繫班級氣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宛如實體課程的效果。
換句話說,如果你現在購買的線上課程,還是前面提到的實體直接錄影上傳網路,那就過時囉!可以檢視看看,為你的孩子選擇更符合趨勢的線上課程,才能創造更好的學習效果。
祝福各位家長和我自己都能在虛實整合的新學習時代,找到方向:)
Snapask
--
🎧 楚文的廣播Podcast節目|#科技領航家
✨ 聚焦科技趨勢話題 科技人懂理財 科技人職場衝
IC 之音 FM97.5
首播 每周二18:30-19:00、重播 每周三 08:15-08:45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線上課與疫情兩三事-下》
台灣的COVID-19 疫情逐漸升溫導致停課
最近陸續有網友私訊問我疫情間線上課的經驗
Grace將過去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分享如下
希望能給大家鼓勵或幫到有需要的人
⚠️以下為個人見聞,Grace 非決策者,請勿吵防疫政策
⚠️寫出的見聞不代表做法是正確的或全美國都如此
⚠️美國與台灣環境跟國情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如果不贊同或不喜歡內容請按上一頁離開
承上篇的結尾內容
州長既然決定2020學年如常開學
就必須提出台灣政界最常說的「配套」
在開學三週前
州政府制定出疫情期間教學指引
大致上跟教學有關的部份是:
1. 教職師生全體只要進入建築就必須戴口罩
2. 若有健康因素不能戴口罩必須戴面罩
3. 所有校內活動須遵從6feet 社交距離
4. 若有人染疫,與這個人近距離接觸10分鐘以上的人須居家檢疫十天,學生轉線上授課
5. 確診人須在家檢疫十天
6. 校內染疫人數超過一定比例,全體轉線上授課
這個指引在開學後產生有一個問題
由於部份年紀大的教師擔心疫情
已經在開學前跟原學校不續約
導致各級學校師資缺乏
某些學校開學只能叫類似科目老師互相支援
代課老師本來薪水就較低更不想冒險
如Grace 學校原本有六位代課老師
本學年只招到三位回鍋
開學後正式老師人力本來就緊繃
秋季疫情大流後更是輪流居家檢疫
代課老師嚴重不夠
某些時候甚至必須把學生集中在體育館管理
所以在開學後一個月
州政府修正綱要
把教師納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確診 僅接觸患者不需居家檢疫
當時這讓新聞Grace 頗崩潰
認為州政府根本置教育者安危不顧
雖然明白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同時也對於罹病的風險非常的惶恐
為了因應可能的全線上課程
學校必須在開學前確保大家已準備好
Grace 小孩的學校在大城市
資源夠充足
於是該學區斥資百萬
把原本每位學生使用的I pad
全面替換成性能夠的chrome book
開學前廣發問卷詢問家長意願
最後決定延遲開學兩週
並且開學後讓家長決定
讓學生整學期在家全線上學習
或是戴口罩回學校上課
最後結果大致上是20%家長想要線上課
於是學區聘任「專門的」線上課老師
只需要教選線上課的學生
該校區選擇使用zoom 遠距授課
其他的實體課則由原本的老師教導
不論實體或線上都使用Canvas 發放回收作業
* Grace 的博士班也同樣使用zoom 和Canvas全線上授課
而Grace 的學校的資源沒有那麼多
選線上課的學生比例也大概只有3-5%
於是學區決定買webcam 讓教師播放教室現況
讓選擇線上課的學生加入線上會議收看
雖然Grace 對這些措施都沒問題
但校內還是有很多年紀較長的老師怨聲載道
於是在開學前的教師持續教育週
校內聘請了google trainer 用線上課的方式
教導大家怎麼使用Google classroom
以及相關的軟體如google form
開學前
組長和校護到每間教室檢查課桌椅排放情況
確定學生之間都間隔6feet
但Grace 的教室呈現扁平狀
人數又很多
所以只能做到左右充足間距
前後根本顧不上
以至於後續陸續有確診學生出現時
坐在前後的學生也得跟著隔離線上兩週
學校也發放了酒精消毒液 手套 消毒紙巾
給每間教室的老師使用
理想上老師要在每節下課消毒課桌
但後來證實因為課間間隔只有五分鐘
老師根本無能為力
Grace 唯有趁有大午休的班級
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清理自己的桌子
到開學正式開始上課時
Grace就發現
前面一篇文章照片的戰袍就不實用
首先 透明面罩不夠透明
根本看不清楚學生
再者 雙層口罩太厚太悶
說話聲音也傳不出去
Grace 上了十分鐘就放棄
替換成一般醫療口罩
最後 手持麥克風寫板書不便
兩週後換成單價較高但是輕巧的夾式麥克風
Grace 幾乎每一堂課都有線上的學生
很快就體察到線上和實體並行的問題
1. 因為政策關係鏡頭不能帶到課堂學生,很多課堂活動線上課學生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
2. 我顧著實體學生,線上學生不專心,玩手機、看電視,我根本不能一直停下來講課糾正他們
3. 我測試線上生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教室裡的學生就開始亂
4. 基礎的網路穩定性跟鏡頭的畫質,大大降低上課的效果,我其實也很瞭解在鏡頭另一端學生的無聊跟挫折
5. 課堂隨堂發的講義、教具,實際要考試或是收發作業的時候,老師對於線上生都必須另花心思傳遞給他們
另外整個學年Grace班上大約有八個學生染疫
如前面所說 不但病人須在家十天
坐他們附近的學生都得檢疫兩週
還有其他學生是家人或是同事染疫
所以有段時間 Grace 教室一半學生在線上
不論是上課方式 作業 小考 補考 都得設法
在在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和抗壓性
綜合以上經驗和心得
Grace 覺得為了學生好
學校應該另外找老師「專門」教授線上課
不便宜行事 才是正確的做法
除了斷斷續續的居家檢疫學生和染疫學生
學校在春假 秋假後因為染疫人數飆升
也有過全學區關校
全體課程轉線上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總共約有三週
對老師來說
全體上網課反而好備課
因為不用顧及實體課學生的需求
但因為課表還是照用學校的行程
所以一堂課時間是70分鐘
這麼長時間 線上課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比較難
他們可能分心在玩手機 看電視
或是隨時有家人亂入
所以Grace 自己的做法
是把知識切成極小塊
一次教一塊
這樣每段教課就不超過十分鐘
教完馬上抽學生答題
全體就能反覆練習該語法或單詞
然後每塊知識間穿插爆笑小影片或音樂
把學生注意力拉回來
最後結束前20-30份鐘
如果是教對話
Grace 會和學生一對一練口說
Pass的學生可以先下線
以鼓勵學生熟悉該對話
如果是教單字文法
Grace 使用線上工具如quizzes
用趣味方式檢驗學生今天所學
上線上課看似簡單
但Grace 自己的經驗
如果學生沒有內在動能學習
(大部份國高中生都沒有)
身邊又沒有監護人監督鞭策的話
不專心的比例高
那麼線上課的進度
只會有實體課的一半
也就是說實體課可以一週完成的進度
轉成線上要花兩週
所以老師在備課前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能讓大部份的家長配合監督是最好
至少能派出作業強迫學生練習來補救也不錯
都沒有的話 授課進度勢必會拖慢
最後來聊聊老師自己的心理建設
如前面所說的
好些老師在疫情期間就直接不續約上班了
疫情期間身邊也陸續有人染疫甚至重症
政府或教育部又拿不出實質方案保護老師
比方說Grace 校區
老師染疫必須用自己的病假養病
老師必須自行添購防疫教具用品無補助
老師自行負責教室消毒 時時提醒學生戴口罩
以及後來州政府因為人力因素
把老師列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染疫不得居家檢疫
在在都會打擊老師的心情和信心
所以上學年開學時老師們的工作情緒是低落的
惶恐 憤怒 甚至怨怪都是最可怕的敵人
Grace 的學生都是零起點
不能看到學生嘴型讓Grace 很艱難
一切的一切 都在考驗我從事教育的初心
Grace 每天都告訴自己
謹慎的防疫但不需過度恐慌
因為恐慌或憤怒都對事情沒有幫助
事實證明儘管多位學生確診
因為保護措施(口罩、距離、洗手)得當
Grace 也一直都沒有染疫
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當老師
老師若沒有特殊健康因素
都應當秉持盡力教育學生的理念
因為疫情就離開教室
那等於一位逃離戰場的軍人
Grace 在這個學年有八名學生染疫
每次有學生染疫
Grace 就得去drive through 做快篩一次
(關於美國無接觸快篩怎麼做 舊文有說明)
從一開始的等報告要七天
到最後兩天半就可以看到結果
Grace 也可以從中體驗到
州政府與民眾一起打擊病毒的決心
後來在醫護人員接種完疫苗以後
聖誕節寒假期間
州政府也優先讓前線教師完成接種疫苗
在開學前所有老師就得到了保護
接著州政府就開始讓年長者接種
之後持續下修到12 歲以上
不論有沒有公民或居留證都能施打
也就有了台灣部分民眾
美國自由行打疫苗之旅的風潮
下學期不論是老師或是社區
因為強大的疫苗當後盾
情緒都比上學期穩定
疫情也開始受控制
只剩個位數學生採用線上課
四月底
全州因為接種人數達標
染疫人數也低於特定比例
州長宣布州內全面「除罩」
幾乎日日相處的老師同學們
終於見到彼此的真面目
州長為了慰勞老師們的辛苦
還發給我們每人$500的獎金
所有公共場所只要已完成疫苗接種
進入室內即不用戴口罩
全州幾近結束了長達一年的抗疫長路
照這個政策的走向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
如疫苗不能防變種病毒
預計2021秋季學年度
所有課堂和學生活動會恢復正常
台灣的朋友們
Grace 能感同身受你們的徬徨 恐懼
但是台灣政府跟全民已經齊心合力
把病毒阻擋在過門外一年多
而疫苗已經被研發而且有著落
比美國當初一無所知的情況好很多了
不得不冒風險出門工作的朋友們
Grace 想分享:謹慎防疫有益,恐慌憤怒無用
本文章就用學期末學生在Grace 的yearbook 的留言
和Grace 今年暑假打工地點首日上工照
和這間Muse museum 州長新頒布的口罩政策結尾
請大家堅守信心
不論是大環境 或是人生的困境
一定都會有盡頭
祝福每位臉友都能平安渡過疫情!
學前教育課程指引2020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教育處文化局業務報告|性平教育、能源教育、食安議題與在地文化支持】
11月10日(二)是教育處與文化局的業務報告。針對教育處的部分把握時間討論了如何落實多元性別教育,並逐步減少歧視與霸凌。同時也希望教育處說明目前市長承諾的大武崙森林公園「第二期」的參與式設計規劃,並希望納入更多元的運動場地。
除了「班班有冷氣」外,目前校園降溫的配套和最重要的能源教育要怎麼從學校開始帶動家庭也是我們很關心的。最後,則討論到大家最關心的──營養午餐不用 #萊豬,但只在學校與廠商間的契約處理違約,主管機關如何把關監督呢?
最後則和文化局討論到目前大歷史場景有許多較大的建物如漁會大樓即將修復完成,會釋出很多空間,如何引入在地團體的能量與創意,並兼顧商業營運與原有歷史建物歷史意涵?最後也談到支持在地出版的工作規劃,雖然困難還是要踏出第一步!
#教育業務報告
🖥影片: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10DR_0.mp4
🙅#歧視與霸凌不入校園 ✊#保障平等與多元發展
(一)志工入校規範與後續機制
今年9月開學前本市所有的中小學都必需以校務會議通過志工入校規範的法制程序,目前基隆市的所有學校都完成了──2020學年度有21校邀請校外人士進行晨光時間、朝會、週會等教學活動協助,15校協助部定課程。
對這些協助正式與非正式課程時間的團體,除了進行課程審查紀錄外,教育處是否有針對現場協助教學時使用的教材及課程內容的檢驗機制、來確保實際的課程跟使用教材符合先前送審內容,並且確認其沒有違反《教育基本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再來,關於教師性別平等的研習部分,主題多半是性平會組織與性平事件處理等程序,這非常重要,但多元性別的部分比例還是偏少,老師們可能沒有碰過多元性別的議題,或未來很有可能會第一次在教育現場面對到同志家庭的孩子,所以希望在明年度,這個部分的教師場次能夠有所提升。讓老師們可以接觸到多元的性別樣貌,也教導孩子平等與尊重。
針對校園霸凌的狀況,在2019年和2020年1-10月,各有13件通報案件,其中分別有4件和5件成案,我在會議中特別請教育處說明通報管道,也建議評估「(02)2432-2134」這支24小時反霸凌專線的設置成效,以及如何來讓它發揮最大的功效,例如要加強宣導。至少讓所有的孩子們都知道需要求助的時候,這支專線是一個選項。
最後,我在上一次臨時會通過的提案,希望在本市開設的家庭、婚姻相關課程中能夠符合平等多元精神設計,並在表單中加註多元性別及同性婚姻家庭市民參與的友善說明。然而,檢視目前家庭教育中心和本市開設相關課程宣傳及報名表單,還是會看到例如像「單薪家庭:『夫妻』一方在工作」,我建議教育處可以使用中央的指引來調整,希望未來不論是課程內容、報名及宣傳上也能一起進步。
🎠#大武崙森林公園參與式設計 和 #⚽運動發展
很高興市長於上次定期會承諾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二期工程會納入「#參與式設計」,會請教育處向都發處來討論相關的經驗及機制設計。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暖暖運動公園的共融遊戲場為例,雖然是很用心的規劃,但在設計規劃時沒有納入完善的參與機制,開始施工後就有家長和團體反映關於攀爬架的設計和整體動線規劃的問題。參與式設計和機制納入公共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也希望教育處說明目前大武崙森林公園的參與式設計的規劃與進度。
再來,我也提到運動場地的問題。因氣候和地形,本市較缺乏戶外的運動場地。上個月足協舉辦的全國學童盃足球賽借用大武崙棒球場引發的爭議,除了場地不足,也有無法多功能運用的問題(如暖暖運動公園雖然很適合但無法放置球門),我建議教育處可以來思考如何改善因應,也希望教育處可以評估未來大武崙森林運動公園進行時,棒球場是否能一併來進行更新改善,並思考是否可能來作為多功能球場,更要納入相關專業運動團體的參與。
🏫#開冷氣之外 #校園降溫與能源教育
行政院喊出班班有冷氣政策後,也提出降溫節能的配套措施,目前本市教育處開始著手進行如遮陽板、太陽能板、裝設水霧器、風扇、吊扇、持續推動校舍防水隔熱計畫以及推動校園樹木環境盤點及植樹計畫。
教育處會協助有需求的學校向中央申請補助經費,不足的經費將由教育處經費優先針對個案實施評估與補助。我特別關心教育處協助學校向中央申請計畫的規劃,以及教育處元有預算中的規劃與分配以及評估機制。針對能源教育,我也請教育處更仔細說明爭取中央計畫補助辦理全市能源教育的規劃,以及明年度教師研習中能源教育相關內容的規劃。
先前,建德國中針對校內進行「用電健檢」,來檢視校內的耗能電器,並發展出許多有效率的節電模式及活動課程,不僅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省下電費、提升用電安全,也在節電比賽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也從學校為中心、帶動了學生及家長的參與,這是非常值得鼓勵跟學習的。我也建議教育處參考建德國中的好例子,來和工務處合作,在各校進行「用電健檢」、汰換耗能電器或改善使用方式,並規劃舉辦節電比賽,鼓勵各校更有效率的使用能源。讓每個孩子成為能源轉型的種子,把能源議題帶到社區和家庭中。
🐷宣示營養午餐不吃萊豬 #校園食安如何把關
目前教育部在11月4日依照學校衛生法第23-3條授權中央訂定營養午餐契約範本,公告「學校外訂盒(桶)餐採購契約」範本,其中加入一律只能使用國產豬,讓學校依據契約對登載不實(說用國產豬但被檢測出是萊豬)的廠商記點、停餐與解約。
但以上的措施僅是學校與廠商間該遵守的採購契約,若廠商違規不使用國產豬,學校針對廠商違規僅能以違約處理。林右昌市長宣誓基隆市營養午餐不會使用萊豬,但在學校廠商契約關係中,教育處的角色是什麼?要如何監督?
☎未通報校安事件的處理SOP
最後「學校未通報校安事件」陳情的處理SOP。先前我的辦公室協助學生處理私立高中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因為沒有通報校安事件,因此延誤了食物檢驗等處理時程。藉由這個案例,我想請教育處一併檢視接到有關公立、私立學校若發生食安、性騷擾、霸凌、管教衝突等,卻未通報校安事件,相關的管制方法以及SOP是什麼。
➡教育處因為時間關係無法回覆,會再書面回覆。
#文化局業務報告
🖥影片: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091110DR_1.mp4
⛩ #歷史建物空間活化 #取得商業與在地文化平衡
針對修復後歷史建物的空間使用,基隆市文化局正在進行「基隆市所轄文資場館使用規則」的研擬,主要規範範圍是: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以及市長官邸等三處,規劃朝向開放在地藝術家或藝文團體申請進駐。我除了請文化局說明這三處開放的研擬規劃,在針對大歷史場景修復的幾個較大空間的文資空間,是否有可能發展成規模比較大的文化藝術園區,或是在商業經營的考量中,也納入在地團體的進駐機制,同時確保歷史建物的空間活化如文資法24條,得以彰顯其歷史意涵。
未來幾處較大型的文資場館相關OT計畫成案時,文化局會在營運契約中要求申請人相關回饋機制,如給予特性相符的在地團體及社區等單位進駐。由於非常多文史工作者與在地團體都非常關心再利用,也希望不要像全台灣許多古蹟修復後過度商業化而失去原本的歷史意涵與在地連結(例如彰化武德殿差點OT成火鍋店),我請文化局說明規劃進度和契約範本是否有相關規範。
📝支持在地書寫與出版政策規劃
上一次定期會業務報吿時,我和王醒之議座有跟局長討論到鼓勵在地出版的議題,當時處長答應我們會再以多元的角度做規劃,並朝在地出版目標來做準備,然而,目前文化局在這項工作上還是以官方出版為主。
為什麼除了官方的出版品外,還需要鼓勵民間進行田野調查、紀錄或書寫呢?我舉了2017年勇奪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靜寂工人》為例,這本書讓很多人認識基隆港的碼頭生活、勞動、娛樂空間和基隆港的發展進程,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亮麗的或是對城市行銷有利的面向,但卻是從在基隆生活的碼頭工人的故事交織成基隆的歷史。每一個在基隆生活的人的軌跡就是一份精彩的故事,而不同人所看到的基隆,都在回答「基隆市怎麼樣的一座城市」。這是不應該忘記或忽略的歷史和內容,也是除了官方的詮釋外,民間紀錄與出版才能提供多元且豐富的基隆樣貌。
而要有像這樣精彩且優秀的作品問世並不容易,不論是研究者、寫作者或是出版者,可能都會需要一定支持或是鼓勵,這也是上一次會期我們開始討論鼓勵在地出版的初衷,我也舉例如:新北市有地方文史調查研究計畫補助以及藝術青年支持計畫等等,希望文化局能夠朝這樣方向來進行規劃。我知道支持在地出版還有許多內容深化、市場樣貌與行銷通路等困難面向,但若還沒開始踏出第一步,那我們可能會來不及記下這些精彩萬分的基隆記憶。
➡文化局回覆:大歷史場景相關空間活化目前還在OT規劃中,還是要關注商業經營,也會來把在地團體進駐的機制要求申請人納入。關於鼓勵在地出版的這一塊會在下一個年度往這個方向來規劃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