𓁹 𝑅𝑒𝑣𝑖𝑒𝑤
▐ 我的上流世界𝑀𝑖𝑛𝑒
「了解之後就會知道,住在這裡的人全是可憐人」
畫面從出事的那晚開始,倒敘描述「梟遠」集團一家人,在曠世豪宅中發生的腥羶故事
一生寵愛情婦的男主人,脾氣暴躁嗓門特大的老夫人
一事無成愛刮刮刮樂的大兒子,端莊穩重有如家管的大媳婦
文質彬彬專...
𓁹 𝑅𝑒𝑣𝑖𝑒𝑤
▐ 我的上流世界𝑀𝑖𝑛𝑒
「了解之後就會知道,住在這裡的人全是可憐人」
畫面從出事的那晚開始,倒敘描述「梟遠」集團一家人,在曠世豪宅中發生的腥羶故事
一生寵愛情婦的男主人,脾氣暴躁嗓門特大的老夫人
一事無成愛刮刮刮樂的大兒子,端莊穩重有如家管的大媳婦
文質彬彬專心事業的二兒子,活潑開朗曾經是演員的二夫人
常惹麻煩有情緒障礙的小姑,讀完書從國外歸來的冷面男孫,看起來很詭異的新家教,暗中觀察和吃瓜的家僕們
這部劇滿足了所有劇迷想看的豪門內幕,包括夫妻不和睦,兄弟鬩牆,集團聯姻,繼承風波,外遇出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偌大的房子,住在裡頭的人各懷鬼胎,就連睡在隔壁的枕邊人,可能都有著不能說的秘密
「擁有得越多就越不可能隨心所欲,自由只會越少,儘管世人認知與事實相反,但上流世界就是這樣」
此劇完全滿足觀眾眼福,從第一集進場我就被震懾到,是我們想看的巨宅,也是我們沒機會穿的設計師洋裝,平凡人沒法見識到的高級寵物,要開車才能從門口到住所的誇張距離
各種美不勝收的家中設計和對稱畫面感,真的是比外國美術館還浮誇,毫無疑問的,它是一部擁有著華麗包裝的狗血豪門劇。
前幾集的「詭異」感營造的十分成功,神出鬼沒聽起來很厭世的修女旁白,更是一度讓我起雞皮疙瘩
中間的發展也頗讓人驚訝,原來有錢人生活,比想像中的樸實無華且枯燥還要叫人意外
(J個才真正叫膽戰心驚的同居吧😇)
最大的高光,絕對是來自二位媳婦,堪稱歷年來「最佳妯娌」,沒有居心叵測和互相傷害,只有情同姊妹的愛護之心
雖然,他們都知道只有自己才能守護自己,但他們二人卻永遠都會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並給予足夠的理解尊重
「在這個家,要保有自己,是很難的事」
最戳我的是,家裡面除了已經半瘋癲的老夫人,幾乎每個角色都會躲起來哭,不只是藏起來流淚,還要摀著嘴,不能發出一點聲音
擁有榮華富貴的他們,事實上活的非常壓抑,對他們而言,活著很難,要活的快樂更難
有自卑感的無人在意,有心魔陰影的無法被撫平,心有所屬的不敢聲張
「這世上存在著既不屬於黑也不屬於白的灰色地帶,他們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灰色,可能是黑亦可能是白」
再來說說個人認為是主旨的親情戲,如果每一個孩子生長的過程中,都有像二夫人一樣稱職的母親,不論出處,都給予一樣的愛和溫暖,那麼或許就不會有悲劇發生了吧
很喜歡大媳婦說的「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沒有人能躲掉代價,因為那是做出的選擇必須承受的重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概念👑)
這部劇好看在於,劇迷像在窺探上流世界一樣,讓我們看到梟遠一家的金絮其外敗絮其中,每個生活在宅子裡的靈魂,他們的孤獨和辛苦,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前十二集我都覺得不錯,集集刺激有懸念,但因為中段把大家胃口養太大,反而讓最後一哩路顯得比較乏味一些,整體而言還是一部可圈可點的佳作
不能不提的超讚選角,兩位實力派女主值得一百分好嗎💯,每場哭戲都值得回頭看第二遍,讓人印象深刻的二兒子知龍,李賢旭詮釋的相當不錯(重點是長得也頗帥)
雖然編劇試圖鋪出懸疑線來貫穿整部劇,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安排偏向拖垮,如果選擇老老實實的訴說故事會更好
(命案當天的畫面反覆播放在每集裡面,試問剪輯師不累嗎🥲)
不過導演的拍攝手法有在用心,認真看會發現細節做得很好,前半段有不少暗喻和構圖都是可以細品的,背景音樂也很有質感
它不會過度狗血,都是即時止損,幾乎不會讓人有出戲的情節,角色們也不會做出「夢幻不實際」的選擇,算是我很能接受的豪門劇,適合不喜歡太重口味,喜歡現實相的劇迷們
個人的遺憾,就是編劇沒有給夫妻留個溝通的空間,後期一直希望能有他們坐下來對話的部分,無論是談曾經的感情還是最後如何變調的,但都沒等到,這點我覺得小可惜,本來應該可以更細膩的
「從窄門進去吧,引向滅亡的門很大,路又寬敞,從那裡進去的人很多」
城內的想出城,城外的想進城,這句話直接概括全劇,眼見不一定為憑,家財萬貫的人不見得幸福,住在豪宅裡的人一點也不快樂
故事的最後我想說,帶著善意的努力,終究不會被辜負
「即使失去一切,我仍然能珍愛自己,這就是我的答案(Mine)」
推薦指數🌟🌟🌟🌟
推薦給想一窺上流大宅鬥的劇迷
喜歡狗血豪華風的這裡可以滿足哦
但喜歡「頂樓」風的就不一定惹
➤ 𝑇𝑎𝑔𝑠
#我的上流世界|#我的|#mine|#netflix
#金瑞亨|#李寶英|#李賢旭|#玉子妍
#韓劇2021|#韓劇心得|#韓劇分享
孫道亨兒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孫道亨兒子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伊莉莎白:終結內戰的公主💖💖💖
「這叫我怎麼講才好?說她父親的弟弟要做她的夫君嗎?或乾脆說,她的叔父?還是說,殺她兄弟和舅父的劊子手?我該用什麼稱呼去為你求婚哪?」
~理查三世中,伊莉莎白王后對理查說的話~
理查三世在1483年七月登基,眼見失去一切的伊莉莎白王后與亨利都鐸的母親瑪格麗特夫人串連,大約在1483年的年底,這兩個野心勃勃的母親結成了同盟。由於亨利的繼承權來自於母親,但瑪格麗特夫人屬於博福特家族,他們是蘭開斯特家族的私生子,雖然後來被追認為正式的皇室成員,在當時的法案中卻明令禁止他們繼承皇位。因此,亨利必須找到具有有力繼承權的妻子。
在塔中的兩個小王子失蹤之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就成了繼承人,但伊莉莎白公主的王位繼承權就像我們在一開始說的瑪蒂達公主一樣,並不是被普遍認可的事,但亨利與伊莉莎白的結合,有著更深的象徵意義,就是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藉由婚姻合而為一、不再撕裂。
不知道是因為確認了這個同盟關係之後,必須鬆懈理查的戒心?還是王后後來也懷疑瑪格麗特夫人才是殺小王子的元兇?總之,在1484年,理查三世與王后叔嫂二人達成了和解,王后帶著女兒們離開了原先躲避的教堂,兩個年長的女兒入宮陪伴安妮。
也差不多在此時,安妮與理查外出巡視、將兒子留在老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染病身亡,安妮傷心欲絕,但對理查與安妮而言,最大的危機並不是兒子去世,而是安妮此時27歲、理查也才31歲,但他們多年來只有一個子嗣,子息不繁在當時被認為一種徵兆,但也讓生育的壓力沉重地壓在安妮身上。
伊莉莎白公主入宮更加劇了這種情形,伊莉莎白正是18歲的青春少女,年輕貌美又氣質出眾,雖然安妮只大她10歲,但歷經種種心碎後,王后的華服也無法讓安妮振作起來。
於是,謠言開始流傳,人們說,理查想要毒死安妮,好迎娶伊莉莎白,就像台語說的「娶某看娘嬭」,安妮的母親只生了兩個女兒、但伊莉莎白的媽媽兒女成群,18歲的伊莉莎白既是先王的繼承人、又看起來能生很多孩子,這對理查而言,似乎是再適合不過的王后人選。但不管再怎麼說,理查是伊莉莎白的親叔叔,親叔姪成婚,在當時人眼中也是駭人聽聞的事。聽在日漸憔悴的安妮耳中,更可能加速了她的病情。
1485年三月,安妮撒手人寰,理查隨即將伊莉莎白送出宮廷以平息謠言,但傷害已經造成,隨著安妮的去世,原先效忠內維爾家族的勢力也有所鬆動,理查捨棄了喬治的兒子,改立外甥為繼承人,這又是一次由女性傳遞的繼承權,但在當時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得到人們的信任。同一年八月,28歲的亨利都鐸終於踏上英國,正式挑戰王位,理查一開始還佔上風,但隨著手下大將倒戈,戰勢逆轉,理查三世戰死於博斯沃思,屍體在示眾之後被草草地下葬。
而勝利者亨利都鐸遵守諾言,迎娶了伊莉莎白,並推翻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不合法的說法,確立了伊莉莎白的繼承權,兩個家族合而為一成為都鐸王朝,他們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亨利八世。在英國歷史上,伊莉莎白是最後一個擁有繼承權卻未能繼承的公主,但她帶入的繼承權影響,使得她的孫女瑪麗一世在都鐸家族的男系子孫死亡後,得以宣稱自己是合法的女王,她的另一個孫女伊莉莎白一世更是一生堅守女王之位,長達四十四年。
正是伊莉莎白的時代,出現了莎翁,站在當時都鐸王朝才是正統的政治氛圍下,貶低與抹黑理查三世,抬高亨利都鐸母子、伊莉莎白母女也就不意外了。
理查究竟與伊莉莎白有沒有過愛情?就算有,在莎翁的時代也不會有任何的紀錄,理查的真相與他的屍體一樣被埋藏在地底長達數百年,直到2012年,翻修停車場時,在地下找到了理查的屍體,他確實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但並不像莎翁描述的那樣有駝背、萎縮的手與跛腳,幾年後,在遺骸出土的列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重新將這位國王以應有的禮節下葬。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但這個女兒顯然沒有辦法呈現出全貌,透過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我們卻能看見圍繞在這個悲劇國王身上難以掙脫的鎖鏈,終究是女系繼承權的隱隱伏流。
最後,我想引用理查的旁系遠親、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在列斯特教堂的下葬禮上吟誦的這段詩來替整篇文章畫下句點。
「我的頭骨遭到王冠畫下傷痕,掏空歷史。描繪我的靈魂,當祈願的焚香消散;你們的靈魂亦同。請允許刻上我的名字。」
*本系列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孫道亨兒子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如果真相是時間的女兒,那時間最寵愛的寶貝兒子一定是謊言這個王八蛋🔥 Part2
*本篇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 ,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前情提要:
1. 英格蘭的王位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balaq.hsieh/posts/4586425158036328
🌹🌹🌹🌹堂哥堂弟打成團🌹🌹🌹🌹
剛才前面說的金雀花王朝傳到愛德華三世,跑去打了英法戰爭,他最疼愛也最有才華的大兒子死於黑死病,於是王位就落到長孫理查二世頭上,不過理查的統治不是很順利,後來被堂弟亨利四世給推翻。
在這過程中,亨利援引了阿公立下的繼承人規範,在理查沒有兒子的情況下,他是排序第一的繼承人。從此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家族的標誌是紅玫瑰。
簡單整理一下,愛德華三世死後,大房生的是理查二世,三房生的是亨利四世,以男系排序確實是大房傳完傳三房。但不巧的是,二叔那房有個女兒的後裔,跟四叔那房的小兒子結婚,如果女性的繼承權可以轉移,二叔女兒的繼承權加上四叔家的權利,就可以綜合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約克公爵。
約克公爵家族繼續傳承,而亨利四世的王位也繼續傳承,這其中的紛紛擾擾非常多,總之最後在亨利六世的時代,整個英格蘭被分成了以紅玫瑰為象徵的蘭開斯特家族,跟以白玫瑰為象徵的約克家族,但玫瑰戰爭這個說法是從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中,兩個家族之間針鋒相對的一場戲而來的,但一般在歷史學中稱為「堂表之戰 cousin’s war」
最後,約克公爵被亨利六世的妻子下令殺害,約克公爵的三個兒子起兵反抗,這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就是我們的主角理查三世。
👑賽西莉:二王之母 Cecily Neville, Duchess of York👑
「我這可詛咒的肚腹,死亡的苗床,是你產出了一個殘害世人的惡怪,他生就一副毒眼,誰也躲避不了他那致命的目光!」
~理查三世,約克公爵夫人評論理查~
看理查三世的劇本,其實得從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順著他的邏輯,理查一登場就表示我要作壞事,因此,在他各種耍壞時,大家也都厭惡他、詆毀他,連他親生的媽也不例外,不知道莎翁是想藉此表現理查的人憎狗嫌?但親媽的嫌惡也讓這個惡人顯得淒涼孤單,反過來,是否也是親媽的厭惡與忽視,導致了他心靈的扭曲呢?
但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理查的親媽其實沒那麼討厭他。這事要從理查的父親約克公爵說起,約克公爵在英國史上是個爭議人物,他幼年時先後歷經了母親去世,父親被處決與伯父戰死的悲劇,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但也讓他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巨額財富與土地,成為英國最有錢的貴族。
既然這孩子沒有人可以監護,就由皇室指定監護人,而將年幼的約克公爵送往北方,由北方的大貴族內維爾伯爵來照顧。內維爾家族有非常多小孩,約克公爵也在這裡找到了家庭的歸屬感,最後,在內維爾伯爵的安排下,約克公爵跟內維爾家的小女兒賽西莉結婚,透過這樁婚姻,得到了妻子家族的支持。
賽西莉聽說從小就是個氣焰很高的女孩子,當然也很美麗,曾有過「拉比城堡的玫瑰/ The Rose of Raby Castle」的稱呼,她9歲就被指定成為未來的約克公爵夫人,在她14歲左右成婚,但由於雙方是近親,需要得到教皇的許可,婚姻才能成立,又等了兩年才拿到教皇許可。
不過,在婚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對年輕夫婦不知道是分隔兩地還是感情有點問題,婚後將近十年,在賽西莉24歲左右才生下第一個女兒。從那之後,這對夫妻去哪裡都是一起行動,這在當時的夫妻中比較少見,所以孩子們大多都是在移居的過程中生的,16年間生了13個孩子,活到成年有7個,其中,理查是最小的兒子。
在他們婚後的這些年間,約克公爵從來沒有過緋聞或私生子,顯然他們的感情還是非常穩固的。在妻子與家庭的支持下,約克公爵平步青雲,逐漸成為國王亨利六世夫妻的眼中釘,雙方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後來,在1460年的衝突中,約克公爵與次子被殺,頭顱被砍了下來,戴上紙王冠高掛在城頭。
這個段落是不是超像冰與火之歌?
對,就像冰與火當中,狼家的爺爺跟老爸先後兩次被砍導致狼家暴走一樣,約克公爵被殺這件事,讓約克家族也怒了,賽西莉的大兒子愛德華在舅舅表哥等人的支持下,率領北方的軍隊起兵,約克家族活跳跳的三個男丁,與亨利六世一家父老子幼外加老婆討人厭的形象成為對比,因此,在倫敦,約克家族得到了支持,打跑了國王亨利六世夫妻,自立為王。
這麼多的孩子中,賽西莉最鍾愛的是三兒子喬治,因此,一早就訂好了喬治與娘家內維爾家族的聯姻。其中,愛德華雖然是長子,卻與賽西莉有諸多不合,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愛德華的出生時間回推,是賽西莉與老公有一陣子不在一起的時候,導致愛德華有可能是賽西莉婚外情的產物,可是約克公爵本人並不懷疑妻子,而且也始終認為愛德華是他繼承人與長子。但這樣的謠言既然在當時紛擾而起,也難免在母子之間造成心結。
在這些家族八卦中,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賽西莉討厭幼子理查,在約克公爵去世時,理查才八歲,還無法上戰場,跟父親一樣,被送往沃里克城堡,由大表哥一家監護,在這裡,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安妮內維爾。
----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