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5萬的網紅東森新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宅編:一下失去媽媽跟小孩...😥 #輕生 #台南 #阿嬤 ●輕生不能解決問題!東森新聞關心您 生命誠可貴,輕生不能解決問題...

  • 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1 15:20:40
    有 4,276 人按讚

    #小宅編:一下失去媽媽跟小孩...😥
    #輕生 #台南 #阿嬤
    ●輕生不能解決問題!東森新聞關心您
    生命誠可貴,輕生不能解決問題

  • 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0 07:39:14
    有 113 人按讚

    思覺失調的背後,有可能藏著家族祕辛。

    記得進修時曾聽過一個家族排列的例子,我先大概講一下家排是什麼。伯特·海靈格(berthellinger)認為家排是一個深入心靈的輔導工作,也就是靈魂工作(soul work)。這是一種團體治療,除了來訪者之外,其它人會代表家族中的其它成員,共同演出家族困擾的深層議題,找出並化解,幫助來訪者解脫獲得新生的一種治療方式。

    那個例子的來訪者是一位思覺失調症患者,也就是俗稱的精神分裂症。在家排中顯現出家族中好幾代以前的祕辛,原來有一代的父親殺了兒子,而這個謀殺犯及受害者被家族蓄意地隱匿了起來,沒有人敢提及也都試著遺忘。而這個被家族排除在外的恐懼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反倒促成家族中要有人來演出這個被埋藏起來的祕密。那個謀殺犯及受害者的衝突能量,就以精神分裂來演出,而只有家族中有人罹患此症,大家潛意識裡才會安心,因為已有人頂位了。

    家排師周鼎文在「愛與和解」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整體法則」,也就是說只要是家族系統的一份子,在系統中永遠都有一個位置,不管他的行為是什麼或發生什麼事。但是當某人原本屬於我們的系統,卻因為某種原因被排除,那麼造成系統中的空缺,就會產生牽連糾葛的狀態。通常被排除的原因有幾種:

    第一, 某位家族成員因為發生了令人難過的事(如意外、自殺、重病等),我們無法接受他的不幸,所以在心裡有意無意地把他遺忘。

    第二, 某位家族成員做了某些事(如侵占錢財、亂倫暴力、誣告犯罪等),我們無法接受他的行為,所以在心裡把他排除,他在家族中毫無地位,大家不認為他是家裡的一份子。

    第三, 某些家族成員很小就夭折或被送走,他們也有權利歸屬這個家,但我們卻忽略或遺忘他們,這也是一種排除。

    當系統裡有人被排除了,後面的世代就會去填補這個空缺。因為情緒需要有人去承接,而承接情緒的最常見類型有:

    第一, 孩子會承接爸媽的情緒。比如爸爸對媽媽生氣,孩子會承接爸爸的憤怒;或者媽媽想要離開家,孩子在心裡也會產生想離開的感覺。如果媽媽是以死亡的方式離開,這時孩子所承接的情緒會從「媽媽,我會跟著妳一起死去。」變成「媽媽,我會代替你去死。」

    第二, 承接某些我們未層謀面的親人的情緒。這種情緒更為深層,如承接爺爺、奶奶或曾祖輩的情緒感受,即便我們沒有跟他們一起生活過,甚至是素未謀面。比如爺爺離開了家鄉,心中充滿著對家鄉的思念,因為缺乏歸屬感,此時後代子孫會對歸屬感產生莫名的強烈渴望。

    第三, 承接家族系統裡未竟的情緒感受。尤其這個家族的人共同經歷了一些巨大的事件,如家中發生謀殺或被殺的事情,這種巨大衝突與不安的情緒會瀰漫在整個家族系統裡。如果發生事件的那一代沒有和解,這些分裂的情緒往往會在下一代身上爆發。甚至如上述的例子,以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疾病隔代遺傳來顯現,因為家族裡存在著「加害」與「被害」兩股分裂的情緒。

    因此,所有的悲劇或不幸其來有自,如果今生找不到答案,那麼也許源頭來自於前世或家族。但重點並不是讓我們感到多悲慟或憤恨,而是要我們別再無意識地召喚它發生。

    能夠將悲劇轉變為力量,便是愛的智慧。

    #雜念與雜唸

  • 孫生媽媽思覺失調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8 15:30:58
    有 56 人按讚

    【標籤撕不掉!社會難接受精障病友】
    199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數學家「約翰奈許」,罹患「思覺失調症」,他終其一生都和幻覺人物共存,但他學會與幻覺相處,並且繼續他所熱愛的數學世界,生命仍大放光彩。


    不過,以台灣超過12萬名的精神障礙者來說,大多數並沒有這種幸運的處境,因為精障者的汙名化標籤,就算病情穩定,被醫師判定可以回歸社區就業,但很多病友仍然找不到工作,經濟拮据下,可能沒錢租房子,流落街頭。事實上,所有身心障礙者,包括精障人士,都有回歸社區,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權利,如何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和職場,今天的專題「我們與愛的距離」,一起來關心。


    香氣撲鼻,這是「水草」的拿手廚藝,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她,在精障者庇護工場、學習了兩年。精神障礙者 水草:「老師會教得很詳細,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過「水草」剛到這裡時,可不是這樣。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職能治療師 陳姵君:「一般人對於有特殊診斷的,都會覺得可能事情做不好之類的,所以相對地其實他們自信心也會變差,但是自從來這邊之後,透過這個工作,讓他們重拾工作的自信,對自己有肯定。」


    記者 張澤人:「 記者所在的位置是台北市的孫媽媽工作坊,這裡有二十九位和水草一樣的精障朋友,他們在這邊接受不同的工作訓練,每年大概有十位精障朋友,回到職場正常工作。」


    職訓的表現優異,但水草的病情並未完全消失,於是工作空檔還得記錄幻聽發作情況。精神障礙者 水草:「很多的嘲笑聲,還會說,照顧妳很辛苦,妳都沒辦法自己獨立什麼的。」病友往往把心中擔憂變成耳語幻聽,二十七歲的水草,因為疾病,至今仍仰賴父母照顧。


    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孫媽媽工作坊主任 葉千嫆:「孩子他能夠獨立,自己完成事情,他自信心會比較好一點。」水草想要找份工作,脫離父母的經濟援助,但精障者找工作,並不容易。


    根據統計,全台有113萬多名的身心障礙者,其中慢性的精神疾病患者為12萬7千多人,占殘障總數的11%。不過,精障者的就業率僅占全部的6%,顯示精障者找工作,比身障者更困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教授 賴德仁:「這些公司,雖然他需要雇殘障,他寧願雇用一個身障的,譬如說脊髓損傷、小兒麻痺,他不要雇用精障。」


    水草不說,居民察覺不出她是精障人士,病情穩定後,她白天職訓,晚上過著平凡的居家生活。身心健康,是「水草」最大的心願,發病後才知道,心理出問題,危害不亞於身體病痛,還好生活慢慢重回軌道,但國內還有很多精障朋友沒有她這麼幸運。


    中山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 賴德仁:「很多病人縱使從醫院出來了,因為家屬跟社會沒辦法接納,其實他還是沒辦法回歸社區。」


    近年來,台灣政府簽署各項國際人權公約,2014年明定公告,所有身心障礙者享有在社區生活的平等權利,包括精障人士,都應該充分融入人群,參與社區活動。


    記者 張澤人:「台北市向陽會所,是精障朋友白天聚會、學習和復健的地方,這裡位於大廈社區一處開放的空間。」台北市居民 羅先生:「他們就是很正常,進來也是很和善,不會造成什麼困擾。」


    文心診所精神科醫師 文榮光:「歐美許多國家都大量解散療養院,盡量社區化,大規模地建設社區復健。」


    讓精神病患重拾「身而為人」的尊嚴,下次在社區轉角遇見,您我的一個微笑、一點善意,可能會鼓勵他們退縮的步伐,往前再跨一步。
    (完整內容,詳 大愛電視 DaAi TV:https://youtu.be/7RM7cABSfak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議題簡介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1.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2.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3.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4.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http://bit.ly/2ZQdiCq


    影片來源: 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youtu.be/7RM7cABSfak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內政部
    文心診所-原文榮光精神科診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