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孫家將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孫家將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孫家將評價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戰國名將生死錄】馬陵之戰:一個強權的殞落 作為戰國歷史往事的開篇(雖然在粉絲團的朋友,你們應該是從末期的起翦頗牧、中期的濟西之戰,看到如今的初期文章,所以觀看順序反而是顛倒狀態。其實這不是失誤,這個觀看順序是為了致敬諾蘭導演的「天能」,我佈這個局很久了,大家有注意到嗎......好吧,以上都是我...
孫家將評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戰國名將生死錄】馬陵之戰:一個強權的殞落
作為戰國歷史往事的開篇(雖然在粉絲團的朋友,你們應該是從末期的起翦頗牧、中期的濟西之戰,看到如今的初期文章,所以觀看順序反而是顛倒狀態。其實這不是失誤,這個觀看順序是為了致敬諾蘭導演的「天能」,我佈這個局很久了,大家有注意到嗎......好吧,以上都是我垃圾話,我純粹是因為初期文章最晚完成,所以現在才貼上),我們有必要先好好了解:何謂戰國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時開端?
首先,不同史家對戰國時代的開端都有各自的看法,老ㄕ則採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版本,也就是以「三家分晉」作為開始。那何為三家分晉?這又要從「晉國」的歷史背景開始說起。
話說周朝建立時,由於自身實力不足,所以將土地分給諸侯,讓諸侯去管理基礎不穩的地區。晉國就是封建的諸侯國之一,他的首任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與周王室關係相當親密。時間來到東周時代的前期,也就是大家較熟悉的「春秋」,此時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許多強大的諸侯國在實際地位開始凌駕於周王室之上;不過,此時因為外族入侵嚴重,諸侯們會公推一個「霸主」,透過尊崇周王室的表面行為去團結諸侯,之後領導各國對抗外族的威脅。而晉國在春秋時代長期居霸主地位,其中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晉文公擊敗挑戰周王室權威的楚國。
可到了春秋中後期,許多國家的「大夫」開始凌駕「諸侯」。
所謂大夫,本來是諸侯的臣子,但隨著大夫深耕地方並長期執政,他們的影響力開始超越上司,甚至是上司的上司,也就是周天子。
例如:孔子有一次看到魯國的大夫─季孫氏,在自家庭院擺出「八佾舞」,讓重視禮制的孔子憤怒大罵:「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來按《周禮》規定,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也就是8X8,共64人舞蹈)、諸侯為六佾、卿大夫四佾、士用二佾。結果身為大夫的季孫氏用周天子禮儀(這概念可以想像成市議員擺出總統級國宴),可見他超級藐視禮制。
昔日強大的晉國也沒躲過大勢所趨,最終被原本侍奉的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了土地及人民。隨後,周天子追認三家分晉的合理性。
為何老ㄕ以三家分晉作為戰國開端?因為此事代表周朝禮樂制度的進一步崩壞。
春秋時代,雖然諸侯國已經藐視周天子,但仍會把作為立國基礎的禮儀拿出來做樣子。比如做為春秋首霸的齊桓公,當年他率領各國聯軍對抗楚國,楚國派人去問:「老兄,你幹嘛派大軍逼近我國?」齊桓公回答:「我要打你,原因之一是你竟然沒給周天子貢品!」這話看實際層面其實非常搞笑,因為齊桓公跟周天子並不親密,這很像一個學校孩子王,領著一大群同伴去堵其他學校的熊孩子,然後說原因是:「因為你沒還我隔壁班阿明的橡皮擦!」
但從齊桓公凡事都要使用周天子的名義,就知道這人多少是講規矩的。所以有次,齊桓公跟魯國談判,結果一個叫曹沫的魯國將領突然就在會議上脅持齊桓公:「把你侵占魯國還來,不然我要你命。」齊桓公無奈之下,只能接受。結果等到曹沫放走了齊桓公,齊桓公立刻跟他手下表示:「把曹沫給我抓過來剁了!」此時,輔佐齊桓公的超級政治家─管仲,立刻說:「算了吧,與其出爾反爾,不如就守信用的歸還魯國土地,各國看您這麼守規矩,一定聽您的號令,這樣能獲得的好處一定更多。」之後形勢的發展果然如管仲所料,可見春秋時代,大家還講表面文章也有基本底線。
但三家分晉,卻是直接把上下尊卑的規矩打破,重點是:身為規矩的名義老大─周天子,對此卻是一點異議都沒有。可見此時是真正的禮崩樂壞,凡事只講拳頭而不講道理。如果說戰國時代是以背叛、霸凌、壞規矩做為開端,那用一個字就可以定調這個時代的氛圍,那就是……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戰國認知的誤區
再來,戰國時代何時結束?我採用司馬遷的說法,也就是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這時我們就要提到一個名詞:戰國七雄。
拜舊課綱的教科書內容所賜,不少人對秦、楚、韓、趙、魏、齊、燕,這七個戰國強權有些記憶,而教科書通常還附贈一張戰國七雄的形勢圖去強化心心學子們的印象。但其實教科書提供的,通常是戰國晚期的形勢圖,雖然沒錯,但容易造成兩個錯覺。
第一就是:國家數目很少。
實際上,戰國初期仍有不少中小型國家,像是老牌諸侯國:魯、衛、宋,或是邊疆民族建立的國家:越、中山、巴、蜀,甚至是一些有功之臣的私有土地也可成為一個國家,代表有:戰國四公子的孟嘗君領地─薛國、商鞅因改革有功而獲得的封地─商。這些名不經傳的國家,有些實力不容小覷,像是越國曾屢敗楚國及齊國,所以當時的天下大勢其實尚未明朗化,戰國七雄更是尚未成形。
第二就是:用土地面積衡量國家實力。
乍看戰國七雄地圖,楚最大、秦次之,接下來是燕、趙兩國,而韓國土地小的可憐。這一方面容易讓人覺得土地越大的國家實力就越強,另一方面也會讓人疑惑:就韓國這個份量,怎麼也能被稱為七雄之一?
實際上,對於古代國家,國土面積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有二……地力及人口。
試想你擁有一望無際的土地,可卻是一片荒漠,那有價值嗎?就算土地資源很多,但沒半個人居住,那這塊土地能夠有效開發嗎?所以燕、趙、秦三國看起來土地雖大,但很多地區土地貧脊又靠近邊疆民族,對國家的GDP貢獻也就難以期待,而生活條件這麼惡劣的地方,自然無法期待有大量人口定居。
韓國雖小,但它的國土全是高度開發地區,人口密集且經濟上量小質精的搭配,甚至讓韓國在科技表現上居於各國的前段班,像是遠程武器的弩,當時人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的評價,近戰武器的劍也是「陸斷牛馬,水截鵠鴈」、「當敵則斬堅甲鐵幕」,所以韓國在初期還是擁有一定競爭力。
而燕國雖大,但位置偏僻又大多土地資源匱乏,導致這個國家的國力長時間處於弱勢。史記紀錄燕國,提到該國的第一代君主是燕召公,然後是「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啥意思?就是開國第一代君主掛掉後,接下來有好幾代君主連名字都不知道,簡直邊緣到了極點,若是強國,又豈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強權的崛起
那有沒有土地大、資源好、人口多的國家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魏國與齊國。
先說齊國,背靠大海擁有漁鹽之力,尤其是鹽,這是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在漢朝以後還被列為國家專賣品好斂財,可見齊國佔有不小的天然優勢。另外齊國的開發歷史很早,是西周最初建立幾個諸侯國之一,歷經數百年的經營,此地的人口發展極具規模,當時人形容齊國首都臨淄「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白話翻譯:人多到展開衣袖可以遮住太陽,每人揮一把汗就像下雨,走路時彼此會肩碰肩、腳挨腳)。」
相比之下,魏國是個年輕的國家。魏國本屬於春秋大國─晉國的一部分,後來三家分晉,魏國就以今日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立足,而這些地區很多是周朝時代高度開發的蛋黃區,按電玩術語,魏國就是開局即土豪的優勢狀態。
不過凡事有一好無兩好,齊、魏兩國也有各自的毛病。
先說齊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軍事能力很菜。生活在戰國時代的荀子曾這麼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就是齊軍比魏軍爛,魏軍又打不贏秦軍。就連在齊國訓練部隊的軍事家─孫臏,都曾說:「齊軍以怯戰聞名。」
再說魏國,翻看地圖,不難發現該國位處中央地帶。好處是:四通八達的交通,壞處是:四面都是敵人,而且有方便的通交隨時來胖揍你!
或許是位處四戰之地的危機,魏國在所有國家當中最先做出革新的行動。
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聘起李悝為相,按《法經》的內容治國。法經的具體內容可以先不用理會,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它的核心意義─使用成文法。
前面提到,周朝的統治基礎是禮樂制度,也就是規矩。但很弔詭的,《禮記》卻又提到:「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就是平民老百姓是不知道規矩怎麼玩的。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周初的統治者很刻意的要做初社會階級的差別,這本來沒毛病,因為平民跟貴族的資源不一樣,自然無法讓兩者享受相同待遇。可隨著時間發展,上層人士已經不遵守禮樂制度,這時如果還不置定新規矩將平民階級動員起來,那整個國家將毫無動力,更無法在亂世中競爭。
所以李悝用《法經》,就是告訴極具潛力的平民老百姓以後怎麼跟著國家玩。同時,也制定出升遷制度,認有新發展的人才看到具體清楚的努力方向。所以在魏文侯時代,武有吳起、樂羊,文有孔子的弟子─子夏、技術官員有治水達人─西門豹,堪稱是面面俱到的豪華人才團隊。
另外魏文侯本人也十分聰明的運用外交手段,減少自己四面受敵的處境。曾經韓、趙兩國發生戰爭,然後兩國都派使者拉攏魏國,結果魏文侯沒有趁人之危或坐地起價,反而調解兩國紛爭。此舉讓韓、趙兩國與魏國組成同盟,魏文侯得以解除南北兩面的軍事壓力。
隨後魏文侯憑藉著改革的國力,加上韓趙聯軍的支持;東破齊國,甚至把齊國君主都給俘虜;西攻秦國,取得河西之地,讓秦國只能龜縮一隅;南敗楚國,攻掠下不少土地;另外由異族建立的中山國,也被魏文侯消滅,魏國自此成為率先崛起的戰國首強。
但這一切在魏惠王的時代,完全變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亂世無信義
魏惠王的名字叫魏罃,是魏文侯的接班人─魏武侯的兒子。當初武侯死前並未確立繼承人,結果造成魏罃與魏緩互相爭奪領導權,起初魏罃佔優勢,魏緩於是逃到趙國,結果韓國君主卻覺得:「現在魏罃只掌握一半的國土,所趁這時候侵略一地能撈到好處。」於是慫恿趙國,聯合進攻魏國。
根基不穩的魏罃很快被聯軍擊敗並被包圍,眼看就是等死的局面,沒想到韓趙兩國卻起了內鬨,因為趙國主張「殺死魏罃、擁立魏緩後,就讓魏國割地,我們就退兵吧」,韓國卻認為「乾脆分裂魏國,魏罃、魏緩個治理一半,如此就永遠消除魏國的威脅」,在各持己見的狀況下,兩國都選擇退兵,魏罃這才殺了魏緩,成為新的魏國君主。
回想文侯時代,魏國對韓趙的矛盾盡心調解,可韓趙兩國卻在多年後趁魏國內亂興風作浪,搞的魏國差點滅亡。如此恩將仇報的舉動完全證明:「戰國是亂世,沒有什麼仁義道德,更沒有永遠的盟友。」這也徹底點燃魏惠王向韓、趙兩國報復的念頭。
西元前354年,趙國攻打魏國的附庸衛國,魏國因此攻趙,並在隔年攻破趙國首都─邯鄲。這次的進攻,可以視為魏惠王復仇的成功,問題是有那麼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韓趙兩國攻魏因此種下仇恨,那魏國以前就沒有攻打過其他國家而結下樑子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霸業崩壞
在魏國大肆擴張時,齊、秦兩國正在蓄力改革並等待反擊的時刻。
如今魏國因攻趙,造成國內多個地區防務空虛。齊國以救趙的名義,派軍攻打魏國,而齊軍在田忌、孫臏的領導下速攻魏國首都─大梁,造成魏軍回救本國時,被齊軍在桂陵打埋伏。同時間的秦國,則趁魏國注意力被東方齊國吸引時,攻取河西地區的城市,甚至還進一步打下魏國核心重鎮─安邑。就連楚國都趁機攻打魏國南部,造成魏國被三面圍毆的窘境。
但戰國首強的實力非同小可,在重整態勢後,魏惠王先在東線戰場重挫齊軍,使齊國趕緊聯合楚國向魏請求和休兵。然後魏惠王在調動大軍,並聯合12個小諸侯國兵臨西方的秦國,嚇得秦孝公認聳求和。
從桂陵之戰後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魏惠王頗有手腕,而魏國依舊生猛。對此,其他諸侯國表示:「一次不成功,還可以來第二次呀。」
公元前343年,魏國攻打韓國,然後就是一樣的劇本發展,齊國以救韓的名義攻打魏國,結果在馬陵打埋伏,殲滅10萬魏軍。同一時間,秦國又搞背刺,並且一口氣打下大部份河西地區。
馬陵之戰後,魏國因為損失相當比例的青壯年人口,開始走向衰弱而難以挽救,這當中最悲情的,莫過於魏惠王。除了他葬送父輩們建立的優勢,另一個折磨人的,是他遠超同時代平均的長壽。惠王一直活到81歲,統治魏國50年,是戰國史上統治期第二長的君主(第一名是統治56年的秦昭王),但在他統治中後期,眼睜睜看著各國相繼崛起,自己還必須一再承認他國的權威,比如:統治的第36年尊稱齊國君主為王、統治第47年一口氣承認韓、趙、燕、中山為王(是的,連曾經被打到滅國的中山,魏國都必須和它平起平坐,可見當時的魏國已經是多麼無力),這日薄西山的趨勢,對一生都在奮戰的人來說,那是何等的悲涼。
本來我想就魏惠王喪失霸業的往事總結出一些道理,可我寫到最後卻發現:魏惠王大致上也沒犯什麼致命性錯誤呀。
你若說他窮兵黷武,在亂世中又怎能不大動干戈?你若說他四處結怨,可是有很多敵人不是他主動招惹,而是主動趁火打劫。身處一個隨時變動、充滿背叛、人才流動極大的領導位置,我自認絕對做不來,那我有什麼資格評論魏惠王?真要我說,那就是:不是惠王不努力,也不是惠王沒實力,只是他的競爭者做的比他更好。
經由惠王以及魏國的興衰,我們大致了解戰國的形勢轉變以及時代氛圍,此後,透過不同時期、地區、出身的名將,去更多了解個人在時代下究竟會活出什麼樣的際遇了。所以接下來,歡迎踏進入金老ㄕ建構的戰國歷史,也請大家踏出戰國時代思考模式的第一步吧。
圖片:馬陵之戰示意圖
孫家將評價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寫試閱】莫迪的治理恒河挑戰
在印度,人人都知道恒河女神的故事,她是印度教中創造之神梵天派來幫助人類脫離苦難的神。人們相信,恒河之水有療癒效果。死去的人沾上幾滴恒河水能讓他們的靈魂擺脫生死輪迴的痛苦。
恒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從那裡綿延1570英哩到達孟加拉灣的河口,沿途穿越的五個邦都屬於印度人口最多的地區。恒河上有多處大壩晝夜不停地發電,裝機總容量達5千兆瓦,足以供應整個新德里(New Delhi)的用能需求。每天,有近100座城鎮取用恒河的水,並產生大約30億加侖的工業廢液和污水回流到河裡,這相當於4400座奧林匹克標準泳池的容量。
莫迪(Narendra Modi,見圖) 2014年就任總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恒河邊去祭拜。「我們的母親河恒河需要有人來為她清理污濁,」他在他所屬的選區——聖城瓦拉納西宣稱,「她挑選了我來擔當這項工作。」有數百萬民眾在電視上收看了這場儀式。
莫迪和他領導的奉行民族主義路線的印度人民黨打出了推進就業、經濟和發展及終結腐敗的口號,上台後迅速展開疾風暴雨般的行動,並取得決定性勝利,被譽為「莫迪旋風」(Modi wave)。莫迪已參加今年4月11日開始投票的大選(投票日從4月11日至5月19日),目前其支持率表面看來並未減退。但是,佔到印度13億人口中三分之一的低種姓選民和穆斯林選民卻越來越多地表示出不滿,他們覺得自己被人民黨的政策冷落了。這種醒悟可能會讓莫迪在大選中無法再次獲得多數票,甚至有可能促成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領導的反對黨——印度國大黨翻盤,或是某個由一些勢力較弱的地區性競爭對手組成的聯盟勝出。
在參加下屆總理選舉的29個邦中,處在恒河流域的只有10來個,但這條河對選舉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大約有4億人生活在恒河盆地,他們的健康和經濟繁榮都有賴於這條河。我們沿恒河而下的行程中可看,大選來臨之際,有許多人對莫迪表示懷疑,包括一些曾經支持過他的人。
53歲的米什拉屬於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的一員,這個種姓的成員傳統上都是祭司、僧侶和學者。他也對人民黨的執政業績表示不滿。他在位於恒河邊的住宅裡說,有數據顯示,恒河85%至90%的污染來自城市下水道排出的未經處理的污水。不受控制的發展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現在有人說恒河水變乾淨了,」他針對官方評價表示,「我要說,它的情況其實更糟了。」他說,「要想解決問題,我們就不能把恒河當垃圾桶來使用。」莫迪的支持者們喜歡發聲,但米什拉認為,沉默的大多數現在對這位總理已經變得反感了。
跟普拉耶格拉吉一樣,瓦拉納西目前所謂的經濟發展就是清理通向寺廟的道路。今年60歲的古普塔(Nirmala Gupta)站在家門外,試圖想辦法來應對她的家將被拆除的規劃。這裡是她40年前結婚的地方。「我們從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沒想到政府會毀掉這片地區,」她說,「他們前一天剛說起這事,第二天就開著推土機過來了。現在我們已經有10天斷水、也沒有下水道可用。但他們說,這麼做會讓來朝拜的人生活更方便。」在2014年大選她投了莫迪的票,但現在她不再支持他。
載著煤炭的貨運列車正在穿越比哈爾邦(Bihar)的稻田。該邦是恒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松河(Sone River)的發源地,它和南面的賈坎德邦(Jharkhand)均富含礦藏,但也都屬印度最貧困的地區。比哈爾邦的失業率高達11.6%,賈坎德邦是14%,均遠高於全印度7.1%的平均水平。這兩個邦也都是人民黨及其分支的重要據點。
隨著基礎建設的需求上升,開發商越來越多從松河和恒河裡採沙用於建築,當地人也不惜違反法律跟著做。70歲的代維(Rampyari Devi)坐在她家的院子裡,身旁是用泥巴和木頭造的房子。她說,村裡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我丈夫在孟買(Mumbai)和德里(Delhi)打零工,做一天算一天,已經有好多年了,」她說,「我一個人撫養孩子。我想問問莫迪,我的兒子和孫兒是不是還要像他一樣?」
撰文:Archana Chaudhary;翻譯:許諾
#莫迪 #治理 #恒河 #挑戰 #國會 #大選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71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
孫家將評價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媽我最大》(The Meddler),是一部很小品的電影。
是某一天下午,我一邊修改準備投稿碰運氣的作品,一邊看完的電影。
裡面的演員,我只認識女主角-蘇珊莎蘭登,還有他的黃昏戀對象-JK西蒙斯。而他很有韻味的女兒蘿絲拜恩,聽說是演過《X戰警-天啟》,但我沒看過那部片,所以......咳恩。
其實這部片,很不好萊塢。
它節奏慢,也不緊湊;雖然被歸類為是幽默喜劇,但幾乎沒甚麼點是可笑的。(只是如果有跟隨著劇情走,那確實有一段是讓人又哭又笑的)
但我還是把它看完了,並且給它不錯的評價。
因為它的主題很有意義。
上網找找,會對它寫影評或心得的人不多。
而且大多是把注意點放在“多陪伴老人家”、“子欲養而親不待”之類的......皮相之言。
對我來說,這種評論就像是一張畫著鮮明圖案的宣紙,表面上一看就能理解;但我們必須把手指頭沾溼了,捅破這一層紙,才能看得更真切一點。
--------------------------------
劇情不難。
一個死了丈夫的遺孀,繼承了丈夫的遺產。
沒有太多興趣嗜好的她除了像一般老人家一樣逛逛街、買買東西外,便是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獨生女兒身上。
女兒的工作、失戀,甚至是生活都得到她的高度關注,這讓女兒很有壓力。所以女兒同意了赴紐約的工作,做為逃避。
而在女兒不在的期間,她反而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節奏。
她去醫院做義工、認識新朋友,拿錢出來失學的非裔青年重返校園,也幫助女同性戀伴侶進行正式且隆重的婚禮,並在她們外出時幫忙照顧領養女兒。
甚至是認識新的朋友,展開黃昏之戀。
---------------------------------
看起來,上述的那些影評沒有錯寫啊。
是的。一部片怎麼看確實見仁見智,但我想應該還可以有其他角度。
如同我連結的那一篇貼文所疑問的 : 為什麼"一個年輕人"行動被視為獨立,同樣的事換做"一個老人"來做就會很可憐?
片中的女主角,一把年紀了,把心思都繫在獨生女身上,就比較不可憐嗎?
剛好相反的是,這種模式對她跟她女兒都很可憐。
畢竟,人不該總是為自己而活,那自私的可悲;但只是為了別人而活,那何嘗不是另一種可悲的型態?
----------------------------------
片中有另一段值得討論的情節。
當心理諮詢師得知女主角拿錢出來幫助失學青年重返校園,與幫助女同性戀伴侶進行婚禮時,判斷女主角是因為 : 拿到亡夫的錢而愧疚,也想要利用金錢得到別人的注意,並藉此將別人留在自己的生活裡,好用來轉移喪夫之痛與對女兒的關懷。
說實在的,這是一種基於專業的考量。
但這不啻也是一種出於專業的傲慢。
至少對我來說,一個人只要心智正常、沒有受到欺瞞詐騙,那她想怎麼利用她的錢財幫助,甚至贈與給任何人,那都是人家的事。
這種牽涉價值觀的行為,旁人可以自己在心裡這樣想,但卻沒有權力給她扣上"有毛病、有問題"這樣的帽子。
----------------------------------
如果我們覺得一個人年輕時就能妥善處理自己的生活、嗜好、健康、工作、社交是一種獨立與成熟的行為。那為何同樣的行為出現在一個老人家身上,就會有不同評價了?
這件事很有趣。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例子來對比一下。
高中時,班上總有人會是上一個年次的。
他們總是能在高中結束前做一些成年人才能做的事,例如考到駕照騎車,或是拿身分證去看限制級的電影。某一天,她告訴大家他自己去看某某強片,我們總是羨慕得要命。
出社會了,大家都交男女朋友。
他告訴朋友 : 嘿,我自己去看了某場電影。
開始會有人說 : 幹嘛不找男女朋友去?
再過一陣子,大家都結婚了。
他說他自己去看了某場電影,便有朋友會說 : 不會吧,都快三十了,還一個人去看電影。不會這麼可憐吧?
這樣的評價,在四十、五十、六十,都會隨之改變。
等到哪一天,看到一個七十歲老人家自己排隊去買蜘蛛人電影票而沒有帶著自己的孫子時,旁人可能會說 : 真假?這個年紀來看蜘蛛人??
但或許,那個人只是從小到老都喜歡並享受著一個人看電影的時光。
就如同大部分的人會有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嗜好,這個嗜好也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得不適宜再進行了(例如四十歲了還扮美少女戰士,這或許不大符合社會對每個個體的期待......)
但,如果沒有造成對他人的損失,又能讓自己感到放鬆與快樂,又何須在意他人的眼光?
----------------------------------
而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學習心得還在三點 :
一是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寄託與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被需要,這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必須要從別人的認同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或價值感,這就有些可悲了。
二是要學習跟自己獨處,並在獨處中得到平靜。
無論願意與否,我們這輩子單獨一人的時間,絕對會多過於群聚的時間。如果我們無法學會跟自己獨處,並在其中得到平靜或樂趣;反而是要在娛樂或群體中才能得到刺激與快樂。
那在刺激結束、回到獨處時,我們會感受到寂寞加倍的反噬。
雖然人是群體動物,要記得的是: 人生中的許多時刻,我們都要一個人面對,學會"面對自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這決定了你生活與心靈的品質好壞。
三是給自己找個嗜好吧。
找個自己會覺得有趣,而能因此長久進行的習慣吧。
下棋、踏青、運動、繪畫、看書、練拳、學跳舞甚麼都好。
但看電視並不是"嗜好",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電視只是一種在不用工作時,身體也不需要活動就能被動的得到感官刺激的休閒。但它不會提高知識與智能,或是增強體力或健康。(別以為看益智節目會增加見聞,看個十集之後,就會因為內容混淆而甚麼都記不得了。)
如果在年輕時,就已經習慣在沒有工作的時間都癱軟在沙發或床上無所事事的話;那麼在退休後,也不可能搖身一變,成為那個學習、運動、積極服務、經營自己的人。
真的這樣,就只能三宅餘生了(宅在家裡、宅在醫院裡、宅在養老機構裡)。而自己也是甚麼都不能吃(慢性病),只能吃藥了。
----------------------------------
最後心得:
#不要隨便同情其他老人家。因為大家不能保證自己到他這個年紀時,還能獨立自主的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如果現在沒有任何運動習慣或長久進行的嗜好,那我會建議先從自己開始同情起比較實在。
#如果身邊有已屆退休年紀,但依然耳聰目明能四處活動的人,請佩服。因為這位老人家將會是值得學習的對象。至少他的身體狀況沒有輸給現在時下很多的年輕人。
#如果電視有重播這部片,不妨停下來看看。
但不要期望它會有多刺激,這是一部值得用心體會的小品電影。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7/article/5322
.
.
.
====
#孤獨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無法與孤獨共處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