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孤臣孽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孤臣孽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孤臣孽子產品中有4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之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很多關心政治的朋友,近日廣傳一則國民黨營隊的報導。 有的朋友覺得好笑,我倒是笑不出來,我覺得值得嚴肅以對。 我有一些想法,提供參考。 一、這不是國民黨的全貌。 這是江啟臣主席辦的營隊,如果對派系政治夠敏感的人會發現,朱立倫參選主席後,國民黨的顏寬恆副秘書長就辭職,表示該黨應該有一些壁壘分明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
-
孤臣孽子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10-17 17:29:24昨天 (1016 )播出的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中一段我的發言,正好回應這幾天兩岸網友對我的一些指教。
主要是關於我周日睡前一篇憑弔陽明書屋的散文,這篇文章,引發我臉書、微博兩邊網友不同的反應。臉書支持我的朋友,普遍頗有感觸,感嘆時移世易,惆悵不已。微博則有關注我很久的粉絲,認為我難捨民國情結,充滿孤臣孽子之情,對我有些失望。
不可否認,我對「中華民國」當然有感情,她也曾是台灣島上、乃至海內外不少中華兒女的精神依歸。國中的我,在學校門口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被吹倒,會急忙上前將國旗扶正,深怕這面旗幟遭受一絲塵土或摧折。年少的時光裡,每年十月一到,便會引頸期盼雙十節到來,還記得有回眼鏡斷了,深怕來不及在十月十日前修好,錯過總統府前的國慶轉播,心急如焚!
然而,當我看見陳水扁主持下的國慶大會,沒有「中華」,沒有那些緬懷先烈的愛國歌曲,取而代之的是「愛台灣」、「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口號,我知道這已不再是我熱愛的「中華民國」。馬英九代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任內遇上2011年中華民國百年國慶,但相關的慶典、晚會、影片及文告,卻都避談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及擔當。那年以後,我就已經看清,中華民國國魂離散,名存實亡;就算魂歸來兮,這具軀殼也已經腐爛,惟有投胎轉世,「中華民國」或可另獲新生。
對我而言,中華民國代表的是百年前先烈先賢對「新中國」的期望,是鴉片戰爭以來仁人志士振興中華的理想,其實也就是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在我心裡,中華民國從來不等於國民黨。至少從我懂事以來的國民黨,就從來不曾喚起我的熱情,更沒有資格代表中華民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參政以後,我開始理解很多人仍然非常看重國民黨,或對仍具龐大組織的國民黨懷抱幻想,或依戀國民黨表面的圖騰,乃至不談實質的路線,只沉迷於「黨國」的符號。
對新黨郁慕明主席和國民黨洪秀柱前主席而言,他們代表了至今仍堅持原來國民黨精神的前輩,期盼中華民國肩負起振興中華的責任。但時不我與,一個不談辛亥、不談抗戰的「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割據台灣的小朝廷,甚至幫助美日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徹底淪為台獨「借殼」的遮羞布。郁主席因此感嘆:「中華民國亡國了!」許多老一輩的深藍同志聽了,哭著說難以接受,郁主席安慰他們:「那就讓我們我們努力接回蔣經國留下的中華民國,走完蔣經國開放大陸探親後未竟的志業,和大陸和平談判,共謀統一。」
坦率地說,在我出生四個月後,經國先生便撒手人寰。我對蔣經國時代的「中華民國」沒有半點印象,卻見證了兩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而我也同時滿三十歲。相反地,洪秀柱出生的1948年,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治的開始。我至今仍記得,她在今年海峽論壇上,想起自己為黨國奉獻大半生,為了幫台灣謀出路而提出「一中同表」,卻受盡黨內同志嘲諷,乃引用「寧為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南宋詩句自況。對我而言,我沒有黨國情結,甚至也已放下「中華民國」情結,因為我們是兩岸交流的新世代,我們不必為黨國「抱香死」,我們該擁抱的是美好的未來。
重遊陽明書屋,回憶九年前初遊時的情景,當時馬英九當選後的蓬勃氣象,原來只是迴光返照。追憶「故國」,同時也坦然面對那已成過去,因為朝代興替只是過客,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誰也擋不住時代的潮流,但願有識之士鑑往知來,莫再重蹈黨國墮落的覆轍!
我仍尊重那些對故國難捨情懷的老同志,更要向那些放不下故國的年輕同志喊話,與你們互勉!大家稱自己是孤臣孽子,孟子則以「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來形容孤臣孽子的特質。我們身在此一時代的台灣,難免有孤臣孽子的憂患之情,但一旦通達事理,必能再上一層,超脫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成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忠臣。今天我們身處台島,正如「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孤獨地吐露幽香,卻始終傲立風雪,一旦陽春消息近,猶然還我作花魁!
===========
(分享一段臉書網友楊雅晴的留言,講得很好!)
逝者已矣,朝代的興亡本是常態,在歲月的河流理更是微不足道。只是活在當下的我們,不免有惘然的感觸。
期許「中華民族」派越來越多……
●2017/10/16東南衛視《台灣新聞臉》全集─新黨青年軍的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XGJvRpWY
●雙十前夕重訪陽明書屋 憑弔故國、故人、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posts/1948469638710250
===========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
孤臣孽子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9-07 09:32:00新黨舉行24週年黨慶大會,提出新黨不再做中華民國孤臣孽子的 #新論述。黨慶前,身為主持人的我便得知,99歲高齡的許老爹將親自出席,但不會上台致詞。
然而就在黨慶會上播完由新黨新思維中心製作的「兩岸逆轉的三十年」影片後,許老爹忽然有感而發,要求上台說幾句話。他以他近百歲的人格信譽,見證新黨一路走來始終不變,變的是原本的「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已名存實亡。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孤臣孽子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多關心政治的朋友,近日廣傳一則國民黨營隊的報導。
有的朋友覺得好笑,我倒是笑不出來,我覺得值得嚴肅以對。
我有一些想法,提供參考。
一、這不是國民黨的全貌。
這是江啟臣主席辦的營隊,如果對派系政治夠敏感的人會發現,朱立倫參選主席後,國民黨的顏寬恆副秘書長就辭職,表示該黨應該有一些壁壘分明的狀況,江啓臣辦的青年營隊,多少也會如此,所以,參加者只能代表一部分的國民黨青年,還有很多不同樣貌的國民黨青年,沒有被看到,所以,不用透過一個營隊,就輕易就抹煞國民黨的戰力。
二、國民黨不是沒有年輕臉孔。
國民黨不乏年輕臉孔,只是要看出不出得起。國民黨籍的民代,以及有意參選首長的人,薪水開出來,就是會有年輕助理來上班,所以我倒不覺得國民黨真的沒有年輕臉孔。國民黨的年輕臉孔沒空來參加營隊,不表示他們沒有在民代辦公室上班,在幫老闆拉票拍片。只能說,沒有薪水,純粹理念相挺的年輕人,或許沒那麼多。
三、他們覺得原本該是國民黨的孩子,還沒回家。
對民進黨有先天反感的人,也就是原本應該會對國民黨比較友善,又對政治有興趣的年輕人,現在還在支持其他陣營、散佈在他黨,還沒有回歸。這恐怕是國民黨目前在努力拉回的族群。
四、打,有支持度。
趙少康那個主張在立院打架,得罪越多人,就會有越堅定支持者的言論,我有再從他們記者會錄影上看到,他確實有這樣講。但他在這方面的政治分析,也沒有錯。韓國瑜的崛起就是最佳範例。
但趙少康主張「民進黨政治人物罵三字經、五字經、暴力相向,綠營支持者就會很支持」,這個刻板印象,如果他真的相信,那他真的還活在1994年。但我相信趙少康沒有那麼笨,所以到底是誰被趙少康認為有這麼笨呢。
五、操作仇恨,就是他的用意。
由此可看出,藍營的思維,炒作仇恨,尤其對民進黨的恨,對凝聚國民黨支持者,很必要。所以,記得,如果看到疫情跟全球狀況似乎很矛盾,看到一些議題似乎不是國民黨講的那樣,感覺國民黨在炒作仇恨,沒錯,他就是。對民進黨的仇恨越甚,就表示國民黨越成功。
六、媒體都是綠的嗎?
「現在,大部分媒體都是綠的啊,根本也沒有一個媒體敢說我是藍的啊。就是你認為他不是綠的,你現在只能是綠的跟非綠,就算你是非綠,他也不敢說我是藍的。」
這是趙少康在這個營隊講演的原句,是他營造「藍營的少數感、被害感」的立論基礎,就有如他1994年自詡爲孤臣孽子一般。他主張沒有媒體敢說自己是藍的。用這個來營造自己四面楚歌,孤軍奮戰的想像。但我實在不同意,現在打官司如果要登報道歉,要刊登三報(蘋果已經收攤),這三報為旺中、聯合、自由。三分之二,這不就是正常的國民黨的政黨比例分佈嗎?有線新聞台除了民視三立以外,不是中華隊,就是直接放中国劇。
國民黨或許在網路世界是比較吃虧,但這只顯示網路是個較為公平的地方而已。
六、失業五年,很委屈。
從羅智強的分享,他多次提及自己被說是「頂新門神」,失業五年,嚐到最苦的滋味。從這裡看得出,對他們來說,失業,很傷。
失業,對民進黨人來說,家常便飯,每次選舉完都是成千上百的人,自己在民間找工作,基層黨工,賣便當、做外送、當管理員的比比皆是。民進黨政府的官員,鞠躬盡瘁,卻被無端指控,收押,雖然事後無罪定讞,但卻折損了半條命,翁啟惠、郭瑤琪、邱義仁。但當然,假使是沙包黨得到這種羞辱與中傷,不算傷。
國民黨人會覺得「失業」很委屈,很痛苦。因為敗選與失業,不在他們當年入行時的職業風險裡。
七、親近國民黨,不是傻瓜。
他們自嘲,現在還在參加這個營隊的,是有心要戰鬥的傻瓜。我不同意,哪有這麼精明的傻瓜?押寶中国、押寶人民币,怎麼看都不像傻瓜。
八、「擁核」與「反綠能」是一體兩面的國民黨主張。
「擁核」本來就是國民黨的一貫政策,雖然馬英九任內下令封存核四。但很顯然,他們只要有機會就要復辟,沒機會,就製造機會。
公投就是那個機會。
九、鬥爭點:黑高端疫苗、紓困、藻礁。
十、以上被國民黨點出的鬥爭點,都不只是國民黨有在用而已,很多人都用得很開心。
但這些卻也都真的是可能動搖本土政權的東西。重啟核電,就是終止綠能。只要把綠能鬥黑,國人就只能迎接核電幫回來。而核電幫從來都沒離開,連失業都沒有,他們只是暫時沒有鎂光燈而已,結構上,他們都還在自己的崗位、教職上,只待風向一變,隨時都能上場。年底的公投就是核電全面捲土重來的時刻。
十一、低估國民黨,就是迎接國民黨。
任何人若是低估它,認為它趴在地上了,就是對地方政治裡,國民黨的多數存在視而不見,既是騙人,也是騙自己。這對操短線的政治勢力有利,但對長遠台灣政治發展有害。
※
謹慎嚴肅,重視它、對抗它。
與各位朋友們,共勉之。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孤臣孽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伊索寓言】:被媽拋棄的猴子
被媽媽拋棄的猴子才長得大。
2000多年前人們已經知道不需要當直升機父母。
真是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
你不要想太多,孩子會更茁壯,會學會生存的方式,優勝劣敗從來就是大自然的法則!
《伊索寓言》的一系列故事,小故事大道理,伊索本人⋯如果有這個人的話,他肯定是一個很有腦袋的天才,不過並沒有什麼樣的地位可以使所有人聽清楚他的警告,於是他用很多動物寓言,來告訴大家他對於這個社會和人際關係之間預言。
也有人說他是個奴隸。
以前的人是很容易變奴隸的尤其在希臘,亞里士多德好幾次得罪了國王,都被放在奴隸市場拍賣。奴隸裡面有倒楣的知識分子這也不足為奇。
《伊索寓言》的存在,比孔子還要早呢,應該是西元前6世紀,離現在已經有2600年了。動物常常是他的主角,簡單的動物故事,卻有兩千年的大道理,孩子或大人看了這些動物,很容易體會到伊索想說什麼。
用最俗氣的話來說:聽了你會變聰明,聽了你也會有出息,真的你就知道怎麼樣解決人生困難喔⋯⋯(促銷用語哈哈哈)
Apple:https://reurl.cc/l0eo0Q
Google : https://urrl.cc/B2s4U
Spotify : https://reurl.cc/kVE1Zr
KKbox : https://reurl.cc/ynMrED
#Podcast伊索寓言
#吳淡如人生不能沒故事
#伊索寓言
#Podcast
(圖片from pinterest)
孤臣孽子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新黨27周年黨慶,同時是我自2011年投身新黨工作以來,第一次不是由郁慕明主席籌辦,也並非由我或其他青年軍擔任主持人的黨慶。
當然,這是新主席上任後的「新作風」。今年大會的主題,就叫「新時代,新領袖,新方向」。然而,與其說是「新方向」,我更願意稱此為「新作風」,因為以吳主席上任以來的表達,真正具有前瞻性、方向性的主張,都是在郁主席時代研擬制定。
觀察新主席的「新作風」,如找來90年代曾代表新黨擔任公職者組織「新思維智庫」,目前有何「新思維」還不清楚,但多數在過去十餘年幾乎已不參與新黨活動,甚至置身其他陣營。此外如2017年新黨喊出「不再做中華民國的孤臣孽子」,而今又回到「有新黨,就有中華民國」。
「變」本身並不是錯,「新黨」之名也帶有「苟日新,日日新」之意。因此,過去每年新黨黨慶,都會對當下最新的時局昭示我們奮鬥的目標。如2005年陳水扁要搞「公投制憲」、「去中國化」,當年主題即「繼承中華民國法統,捍衛中華文化道統」。但到了2017年,有感「中華民國」已在藍綠兩大黨聯手下變成空殼,遂發出「中華民國已經亡了」、「中華民國名存實亡」,主張再去維護「中華民國」,已經無力回天,甚至助紂為虐,而改為以「統派領頭羊」自我期許,追求「和平統一,保障台灣」,並於2019年再發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如今2020無疑是更加變動的一年,從蔡英文817萬超高票連任、新冠疫情改變國際格局、中美對抗空前激烈、台海危機不斷升級,新黨又有何最新的目標?今年黨慶在新任主席吳成典及秘書長潘懷宗主導下,公布的主題為「新時代,新領袖,新方向」,但正如今日郁榮譽主席致詞時所示,「領袖」必須是劃時代的領航者,如許歷農上將(許老爹)在1993年毅然揭發國民黨走向「台獨」而加入新黨,及2017年發表「我為何過去反共現在促統」指引方向。以我個人看法,當前的新黨顯然並未提出這樣宏大的「新方向」,反而是在黨自身的發展路線上,出現歷史的倒退。
此即:當大陸正爆發前所未有的「和統」、「武統」之爭,當台灣已近乎容不下新黨「和統」的聲音,如果新黨不務實討論統一的方法、模式,不深入探究面對統一後治理方案的問題,那又如何以「統派領頭羊」自居?或者,新主席領導下的新黨,已決定以選舉路線掛帥,故而更須迎合群眾的話術、戲路,先求「選上」再談「改變民意」,最後勢必得在「統」的表達上收斂、稀釋、淡化,「統一」變成只剩一句「看場合」說或不說的口號?
新黨走過27年,一度就要熄燈收攤,幾位創黨大老撒手不管,存亡關頭郁主席咬牙苦撐,一撐就是16年,而我正參與了後半段的8年。有人因此說郁主席是「萬年主席」,孰不知除了2016到2019這四年,新黨因郁主席策略成功得票破4%而有政黨補助款,其餘12年光陰都是靠郁主席奔走籌款,培養在我之後陸續到黨部任職的明正、漢廷、蘇恆等青年,也才保住在亂世中不隨波逐流的一顆北極星。
今天新黨因應新時局,宣示要走「新方向」,這不僅是新黨一黨的路線問題,更牽動統派的發展、「和統」的希望、台灣的前途。無論如何,我和這些年一起並肩作戰的同志,都將如郁主席永遠追隨許老爹一般,堅定繼承郁主席「只要有我在,中國一定強」的意志,帶領台灣人迎接巨變後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