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參加由馬世芳先生主持、陳培豐老師的新作《歌唱臺灣》新書發表會,也在發表會前匆匆快覽過這本書,覺得相當有意思。 這本書份量不輕,不過最主要的一個課題是:戰後初期乃至於70年代的臺語流行歌曲,為什麼這麼像日本歌?陳老師用了相當嚴謹與仔細的方法去考察、研究,從臺日的時代背景,從曲風、唱腔到歌詞如何翻...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桔梗喵喵喵 #YingH. #ほりちゃん #Midor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07:04:27

2020 #年末的我對我告白 - 關於一些身分的結束。 今年擁有了許多新的身分,也有些是在這一年裡劃下休止符了。 10月30日的時候,我和萬醬、雪莉、くま正式從「台北娘。」這個團體畢業了。 KIRABASE的正式女僕綠綠みどり也在11月16日最終出勤後正式登出基地。 - 先說說「台北娘。」成員身分...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林達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8 17:38:47

【重要他人對談】林達陽 X 渺渺 ⠀ ⠀ ⠀ ▼達陽問/渺渺答 ⠀ ⠀ 1.除了感情題材,妳還想像過嘗試什麼主題的創作嗎? ⠀ 一直認為「痛苦」是每個人極力避免卻不可或缺的重要經驗。去年成立虛擬機構──微小疼痛收容所,蒐集許多關於痛苦的故事和信件,期許能將它們轉換成文字或圖相的創作,期待透過微小疼痛...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渺渺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3 15:01:30

⠀ ⠀ ☀️渺渺問/達陽答 ⠀ 1⃣️創作之於你的生活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是否具有什麼樣的療效? ⠀ 創作是怎樣的存在嗎?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事情」。 以前得失心比較重,創作是一個我努力想完成、甚至超前進度的事,單純因為好勝和好奇,想知道更多關於這事的細節、秘密。有點像是一個冒險場景或秘密基地那樣,...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9 22:37:44
    有 1,323 人按讚

    昨天參加由馬世芳先生主持、陳培豐老師的新作《歌唱臺灣》新書發表會,也在發表會前匆匆快覽過這本書,覺得相當有意思。

    這本書份量不輕,不過最主要的一個課題是:戰後初期乃至於70年代的臺語流行歌曲,為什麼這麼像日本歌?陳老師用了相當嚴謹與仔細的方法去考察、研究,從臺日的時代背景,從曲風、唱腔到歌詞如何翻譯,爬梳臺灣戰後音樂的形塑脈絡。

    正因為陳培豐老師本質是個學者,雖然這個議題本身很「庶民」,音樂本身很「娛樂」,不過老師硬是以論文發表的方式來分享,展現了一絲不茍的態度。馬世芳先生本身是資深樂評以及廣播節目主持人,適時的提問和補充,為這場發表會做了恰到好處的潤滑,兩人的合作是個絕配。

    這本書裡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甚至違背直覺的見解。例如問起「為什麼傳統臺語歌會跟日本演歌這麼像」,很多人直覺想法是「日治時代受到日本音樂影響」,但書裡用了許多當時臺日曲盤的唱腔做例子,證明在剛開始有流行樂的時候,臺灣歌謠的唱腔與其說受日本影響,毋寧說是受到歌仔戲唱腔的影響較大。臺語歌開始往演歌靠攏,反而是從戰後臺灣脫離日本之後開始的。為什麼離開日本了才開始學日本歌?這在會後的提問有兩位聽眾提出了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政治上討厭「新主」懷念「舊主」因此開始學日本,有人認為是受日本音樂教育的人才開始集結活躍的成果。這番討論相當有趣。

    書裡花了一個章節討論的議題我也覺得很有趣,臺語歌的「港口」意象非常常見,從戰後乃至80、90年代的「碼頭酒」、「行船人的純情曲」皆是,但臺灣由於戒嚴的關係,事實上一般民眾對於可以出海的「港口」是沒有那麼熟悉的,漁業從業人員的比例也沒有這麼高,所以這種「港口」成為那段時期一種「想要逃離」的象徵......

    會後由於時間不多,我本來預想補充一件事情和詢問兩個問題,沒有時間提出,在這裡發表以及跟大家討論。

    會中主持人提到〈孤女的願望〉這首歌,談起當時的孤女是什麼身份?是養女、童養媳、被雙親遺棄、還是父母雙亡?再來是孤女上台北到工廠找工作,有可能是什麼工廠?

    〈孤女的願望〉翻唱於1959年,當時的時空背景而言,社會是還有許多養女、童養媳沒錯,但她們的身份通常註定只會與養兄送做堆,在家幫忙種田;如果在外有「工作」,通常是被賣到私娼寮,不會到工廠的,所以那時的「孤女」通常真的是父母雙亡。1959年距離二戰與228其實並不遠,戰亂時的幼女長到1959年,恰好是該到工廠找工作的年紀。

    再者「孤女」這個形象也不一定真的代表現實的孤女,在臺灣新文學作品的傳統上,經常用弱女子來代表台灣/台人的處境。臺灣第一篇現代小說是謝春木的〈她要往何處去〉,就探討了女性處境問題。所以我認為〈孤女的願望〉可以只是一種人民集體的象徵,並不必深究當時社會是否真有那麼多孤女。

    這個孤女當時到台北去,應徵的是什麼工廠呢?臺灣早期提起工廠,最具代表性,甚至只要提「會社」兩字,不必細講是幹什麼的會社,就是糖廠了。不過雖然50、60年代臺灣糖業在國際正蓬勃,全台也有許多糖廠營運,但就是因為糖廠全台都有,這個孤女似乎不必大老遠跑來台北應徵,理應在家鄉附近就有糖廠才是,所以糖廠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查了一下50年代大量崛起的工廠,最具代表的應該是紡織廠吧;問問走過那年代的長輩,大概都舉得出幾個親友當年就是去紡織廠工作的故事。

    以上是發表會中關於〈孤女的願望〉我的一些補充看法。接著是我的疑問。

    一、既然臺語歌有這麼多「港口」意象的歌曲,象徵人民對於現狀不滿、想逃離的情緒(陳老師說:臺語歌的出航,幾乎都「有去無回」),為什麼華語歌曲似乎沒有這麼多港口意象?或曰外省人在國民黨的保護下,他們沒有想逃離的情緒,這個講法無法說服我。白色恐怖的迫害,受難者外省人比臺灣人多,而漂泊失根的情緒,真的「出航」到國外留學甚至移民者,也是外省人的比例多。所以要論「逃離」的情緒,我不認為外省籍會比台灣人淡薄太多。

    二、臺灣從開始有「流行歌曲」(有別於傳統念歌、民謠)開始,似乎就走向「詞曲分離」,也就是沒有「詞曲咬合」。臺語流行歌似乎直到1990年林強的〈向前行〉才讓大家驚覺「臺語原來用念的也可以譜成歌」。但是粵語流行樂裡,沒有「詞曲咬合」的歌是會被調侃的,粵語歌唱出來,每個字的音調高低不能與念法相差太大。臺語歌和粵語歌對於詞曲該不該咬合有這麼大的分歧,分水嶺從何開始?是打一開始各別誕生「流行歌」的時候就決定了嗎?原因是什麼呢?

    這些問題我沒有答案,希望能有音樂文化研究者日後能夠為我解惑。

    (書影圖片來源:衛城出版)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杰希嘉巴黎通訊Paris is Paris is Pari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03 02:18:30
    有 21 人按讚


    【勸浪子】
    從小就很喜歡聽歌和戲曲,身為外省第二代,但由於家庭環境,什麼歌都聽,國語歌、台語歌、粵語歌、東洋歌曲、西洋歌曲;相較於聽收音機和看電視,更喜歡趴在電唱機旁放黑膠唱片,一邊聽著流瀉出來的歌聲,一邊看著頂著唱針的黑膠唱片循環旋轉,煞是迷人。
    台語歌曲裡最喜歡楊三郎的作品,他寫的歌透顯出一種讓我為之著迷遐想的樂師氣質,淒美、浪漫、江湖、飄泊、和理想全部揉合在一起,每個面向都散發著光芒!最愛他的《苦戀歌》,不過,今天暫不談這首歌曲,而是來聊聊另一首自己也很喜歡的楊三郎作品《勸浪子》。
    《勸浪子》本身應該是一首既鋪陳又磅礡的作品,然而原唱李清風卻是以一種斯文且特重漢文(古文)發音的風格來演譯,感覺像是一位穩重的書生娓娓勸世,音色乾淨風雅之餘格外入心。另一個版本則是由陳芬蘭演唱,她是自己幼年時的偶像之一,帶著唸白般特色的台南腔簡直把我給迷倒了!清楚記得《孤女的願望》就是一遍又一遍跟著她的唱片學會的。陳芬蘭的《勸浪子》版本採取口語化的台語發音,歌詞並未嚴守作詞者李川的原文而是順隨陳芬蘭的日常說話習慣,再加上全曲走日本演歌風格,強調喉音的轉折,竟然產生一種彷彿自日本演歌翻譯而來的錯覺。第三個版本則是由西卿演唱,她是一位非常擅唱的歌者,無論是帶著南管特色的《相思燈》或是翻譯自1969年日本演歌手森進一的《港町ブルース》的《苦海女神龍》,她都詮釋的很精采!西卿的《勸浪子》再度遵從李川的原詞,滄桑又嘹亮的歌聲極有說服力,帶著一種「過來人看多了」的況味,只可惜和音的部分顯得多餘,並拉低了歌曲的純淨格調。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詞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6-12 07:31:06
    有 98 人按讚


    【從台籍日本兵,變成台灣流行音樂創作大師的傳奇故事】
    #那一年的這一天
    每個人一生,總有許多深刻的回憶;而許多回憶都是有「背景音樂」的,是那時候所聽的歌。這些歌曲都是密碼,聽到幾句歌詞,就能甦醒一段生命記憶。

    在這個意義上,#黃敏 算是製造「台灣人集體記憶」的大師,他創作千首歌曲、數百張專輯,從台語歌到華語歌,從兒歌到布袋戲,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歌。這些歌曲經典如林,早期如初戀的小姑娘(文鶯主唱)、拜託月娘找頭路(跟孤女的願望一樣,有強烈社會意識)、碎心戀(N個歌星翻唱過)、西北雨直直落(經典兒歌);1970年代如布袋戲的孝女白琴(噢媽媽)、恨世生;以及華語歌如祝你順風、教我認識你、你曾經愛過我、一寸相思一寸淚、對你懷念特別多,和後來被王菲唱紅的雪中蓮。

    1980年代台灣意識抬頭,台語歌強勁復甦,黃敏更可說是台語歌壇操盤的第一人。包括江蕙的無奈的相思、褪色的戀情;李茂山的有力的關懷、今夜又擱塊落雨、小姐請你乎我愛;陳一郎的流浪之歌等。而將洪榮宏送上台語歌王寶座的我是男子漢、一支小雨傘、愛的小路、歹路不可行、雨哪會落袂停、你是我的生命等,也都是黃敏操刀。他所指導、合作的歌星,包括青山、甄妮、鳳飛飛、白嘉莉、楊小萍、姚蘇蓉、陳盈潔、費玉清、歐陽菲菲、蔡幸娟、龍千玉、楊貴媚等,族繁不及備載。

    不只如此,黃敏還是著名攝影家,影像風格強烈,在攝影界資歷完整,當過台灣攝影學會理事長,更是高難度「紅外線攝影」創作的第一人。他的歌壇成就,讓他獲得金曲獎特別貢獻獎;攝影成就,則獲得中華藝術攝影家終身成就獎。然而如果他在日本,以日本對庶民文化的高度重視,他所得到的尊崇絕對不只如此。

    許多人聽黃敏的歌,卻不知道黃敏這個人;即使認識黃敏,也不一定知道他早年曾當過台籍日本兵,被派往菲律賓和印尼作戰;戰後進入 #戰俘營,面臨生存危機。「黃敏」這個名字,也是以密碼的形式,紀念這段歷劫餘生的戰爭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