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孤女的願望日本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孤女的願望日本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孤女的願望日本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43的網紅演員黃浩詠,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4/15~16(半夜) 有些事情適合在過了之後才寫下 比如現在 今年的生日禮物本來是要去人生中的第三次內觀(從4/7到4/18一共12天) 剛好跨越了39歲到40歲 結果後來因為太多工作卡在這12天當中 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下山在世修 果然遇見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但我知道它們其實是美好的...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LikeJapan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下有「東京小韓國」之稱的新大久保不但沒有變得冷冷清清,反而非常熱鬧,皆因疫情下不能出國,日本年輕人們都來這裡感受旅遊氣氛啦!今次Mika和Whitney也一於來到新大久保瘋狂掃街和散步購物,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後到底Mika的生日願望有沒有達成呢?就要看影片才知道啦~ by Likejapan...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黃浩詠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31 08:26:01

2021/4/15~16(半夜) 有些事情適合在過了之後才寫下 比如現在 今年的生日禮物本來是要去人生中的第三次內觀(從4/7到4/18一共12天) 剛好跨越了39歲到40歲 結果後來因為太多工作卡在這12天當中 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下山在世修 果然遇見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但我知道它們其實是美好的...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黃浩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31 08:26:01

2021/4/15~16(半夜) 有些事情適合在過了之後才寫下 比如現在 今年的生日禮物本來是要去人生中的第三次內觀(從4/7到4/18一共12天) 剛好跨越了39歲到40歲 結果後來因為太多工作卡在這12天當中 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下山在世修 果然遇見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但我知道它們其實是美好的...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桔梗喵喵喵 #YingH. #ほりちゃん #Midori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1 07:04:27

2020 #年末的我對我告白 - 關於一些身分的結束。 今年擁有了許多新的身分,也有些是在這一年裡劃下休止符了。 10月30日的時候,我和萬醬、雪莉、くま正式從「台北娘。」這個團體畢業了。 KIRABASE的正式女僕綠綠みどり也在11月16日最終出勤後正式登出基地。 - 先說說「台北娘。」成員身分...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6 04:08:17
    有 24 人按讚

    2021/4/15~16(半夜)

    有些事情適合在過了之後才寫下
    比如現在

    今年的生日禮物本來是要去人生中的第三次內觀(從4/7到4/18一共12天)
    剛好跨越了39歲到40歲
    結果後來因為太多工作卡在這12天當中
    我只好放棄這個念頭下山在世修

    果然遇見了很多糟糕的事情
    但我知道它們其實是美好的養分
    有機會再分享

    想破頭4/9到底要去哪裡?
    原本首選的地方都因為是假日人多而放棄
    後來想去外島但因為怕班機延誤影響到4/11一早的教課也放棄
    於是動了一個念頭決定住在台北的某一個有趣的飯店

    思考住哪裡的過程省略500字⋯⋯

    最後決定選擇我演了兩年音樂劇《飲食男女》裡一直提到的圓山大飯店
    那個老溫一直上班的地方

    它在台北市
    也很像不在台北市
    很像沒有在渡假
    但其實就是逃離這座城市
    我只要開車移動就會破壞這美好的想像
    所以我沒有

    喜歡進門時看到床上有房務員整理完房間後簽名的卡片
    表示她負責任

    喜歡整體老派的氛圍
    喜歡窗外看出去的風景(白天晚上都是)
    喜歡在這樣現代的2021裡還能遇見傳統

    收到一個朋友特別手作的小黑煤球蛋糕
    就剛好成為了我的生日蛋糕
    如果她沒有送
    我應該也不會買

    沒有蠟燭、沒有生日快樂歌、也沒有許下任何願望
    就是用一瓶聽說像愛情味道的白酒陪伴
    有朋友說是雙人房欸~
    我說:一個人也可以睡雙人房啊!

    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步入中年的第一秒鐘會是孤家寡人
    更沒想到會這樣住進台北的飯店

    入夜後看出去的夜景很美
    反過來看圓山更美
    吃完buffet後悔一開始沒有選擇牛排館
    老溫在這裡工作這麼久怎麼會不知道呢?
    喔~~應該是我今天沒有掌廚加上老朱的舌頭壞掉了吧?XD

    收到飄洋過海遙控從日本寄來捨不得用的水杯
    早上幫忙拍寫真集的時候深怕一陣風吹來它就練習跳樓了
    幸好沒有
    不然應該會站在陽台張著嘴傻眼很久

    寫下這些只是為了記錄這樣的一個時刻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想起後微笑

    #40還沒而立怎麼不惑?
    #除了童話都是騙人的之外孔子也是騙人的

    #26316
    #34
    #來賓點唱HKTANGO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3 12:16:44
    有 4,025 人按讚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09 22:37:44
    有 1,323 人按讚

    昨天參加由馬世芳先生主持、陳培豐老師的新作《歌唱臺灣》新書發表會,也在發表會前匆匆快覽過這本書,覺得相當有意思。

    這本書份量不輕,不過最主要的一個課題是:戰後初期乃至於70年代的臺語流行歌曲,為什麼這麼像日本歌?陳老師用了相當嚴謹與仔細的方法去考察、研究,從臺日的時代背景,從曲風、唱腔到歌詞如何翻譯,爬梳臺灣戰後音樂的形塑脈絡。

    正因為陳培豐老師本質是個學者,雖然這個議題本身很「庶民」,音樂本身很「娛樂」,不過老師硬是以論文發表的方式來分享,展現了一絲不茍的態度。馬世芳先生本身是資深樂評以及廣播節目主持人,適時的提問和補充,為這場發表會做了恰到好處的潤滑,兩人的合作是個絕配。

    這本書裡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甚至違背直覺的見解。例如問起「為什麼傳統臺語歌會跟日本演歌這麼像」,很多人直覺想法是「日治時代受到日本音樂影響」,但書裡用了許多當時臺日曲盤的唱腔做例子,證明在剛開始有流行樂的時候,臺灣歌謠的唱腔與其說受日本影響,毋寧說是受到歌仔戲唱腔的影響較大。臺語歌開始往演歌靠攏,反而是從戰後臺灣脫離日本之後開始的。為什麼離開日本了才開始學日本歌?這在會後的提問有兩位聽眾提出了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政治上討厭「新主」懷念「舊主」因此開始學日本,有人認為是受日本音樂教育的人才開始集結活躍的成果。這番討論相當有趣。

    書裡花了一個章節討論的議題我也覺得很有趣,臺語歌的「港口」意象非常常見,從戰後乃至80、90年代的「碼頭酒」、「行船人的純情曲」皆是,但臺灣由於戒嚴的關係,事實上一般民眾對於可以出海的「港口」是沒有那麼熟悉的,漁業從業人員的比例也沒有這麼高,所以這種「港口」成為那段時期一種「想要逃離」的象徵......

    會後由於時間不多,我本來預想補充一件事情和詢問兩個問題,沒有時間提出,在這裡發表以及跟大家討論。

    會中主持人提到〈孤女的願望〉這首歌,談起當時的孤女是什麼身份?是養女、童養媳、被雙親遺棄、還是父母雙亡?再來是孤女上台北到工廠找工作,有可能是什麼工廠?

    〈孤女的願望〉翻唱於1959年,當時的時空背景而言,社會是還有許多養女、童養媳沒錯,但她們的身份通常註定只會與養兄送做堆,在家幫忙種田;如果在外有「工作」,通常是被賣到私娼寮,不會到工廠的,所以那時的「孤女」通常真的是父母雙亡。1959年距離二戰與228其實並不遠,戰亂時的幼女長到1959年,恰好是該到工廠找工作的年紀。

    再者「孤女」這個形象也不一定真的代表現實的孤女,在臺灣新文學作品的傳統上,經常用弱女子來代表台灣/台人的處境。臺灣第一篇現代小說是謝春木的〈她要往何處去〉,就探討了女性處境問題。所以我認為〈孤女的願望〉可以只是一種人民集體的象徵,並不必深究當時社會是否真有那麼多孤女。

    這個孤女當時到台北去,應徵的是什麼工廠呢?臺灣早期提起工廠,最具代表性,甚至只要提「會社」兩字,不必細講是幹什麼的會社,就是糖廠了。不過雖然50、60年代臺灣糖業在國際正蓬勃,全台也有許多糖廠營運,但就是因為糖廠全台都有,這個孤女似乎不必大老遠跑來台北應徵,理應在家鄉附近就有糖廠才是,所以糖廠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查了一下50年代大量崛起的工廠,最具代表的應該是紡織廠吧;問問走過那年代的長輩,大概都舉得出幾個親友當年就是去紡織廠工作的故事。

    以上是發表會中關於〈孤女的願望〉我的一些補充看法。接著是我的疑問。

    一、既然臺語歌有這麼多「港口」意象的歌曲,象徵人民對於現狀不滿、想逃離的情緒(陳老師說:臺語歌的出航,幾乎都「有去無回」),為什麼華語歌曲似乎沒有這麼多港口意象?或曰外省人在國民黨的保護下,他們沒有想逃離的情緒,這個講法無法說服我。白色恐怖的迫害,受難者外省人比臺灣人多,而漂泊失根的情緒,真的「出航」到國外留學甚至移民者,也是外省人的比例多。所以要論「逃離」的情緒,我不認為外省籍會比台灣人淡薄太多。

    二、臺灣從開始有「流行歌曲」(有別於傳統念歌、民謠)開始,似乎就走向「詞曲分離」,也就是沒有「詞曲咬合」。臺語流行歌似乎直到1990年林強的〈向前行〉才讓大家驚覺「臺語原來用念的也可以譜成歌」。但是粵語流行樂裡,沒有「詞曲咬合」的歌是會被調侃的,粵語歌唱出來,每個字的音調高低不能與念法相差太大。臺語歌和粵語歌對於詞曲該不該咬合有這麼大的分歧,分水嶺從何開始?是打一開始各別誕生「流行歌」的時候就決定了嗎?原因是什麼呢?

    這些問題我沒有答案,希望能有音樂文化研究者日後能夠為我解惑。

    (書影圖片來源:衛城出版)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LikeJapan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3-27 16:00:15

    疫情下有「東京小韓國」之稱的新大久保不但沒有變得冷冷清清,反而非常熱鬧,皆因疫情下不能出國,日本年輕人們都來這裡感受旅遊氣氛啦!今次Mika和Whitney也一於來到新大久保瘋狂掃街和散步購物,抓住青春的尾巴~最後到底Mika的生日願望有沒有達成呢?就要看影片才知道啦~

    by Likejapan_mika​

    【Facebook專頁】菜鳥mika的東京物語
    https://www.facebook.com/likejapan.mika​

    【Facebook專頁】Whitney in Japan
    https://www.facebook.com/whitneylikej...
    ---------------
    相關影片:
    【日本直播】十萬個移居日本的理由!我們為甚麼離開香港?為甚麼選擇東京?有沒有後悔過?
    https://youtu.be/-BnkWym8iTk

    【18禁】潛入日本新宿黑社會地盤&紅燈區 東京最危險街道歌舞伎町!|《菜鳥Mika過日辰》#18 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歌舞伎町深處!
    https://youtu.be/8nh4yXwzBQo

    【日本櫻花景點】尋找東京台場櫻花秘景!ft.台場地標現況2021|《菜鳥Mika過日辰》#19 台場櫻花大道
    https://youtu.be/EqVhz7TIis0

    開箱拆蛋!直擊最新秋葉原JR站內「成人向」扭蛋店(非18禁不要想太多),3000YEN用來扭了甚麼?
    https://youtu.be/nc1mhthxrf4

    【疫情下的日本】東京秋葉原散步2021!來看看模型、扭蛋、夾娃娃店的店內現況(大量女僕出沒注意)
    https://youtu.be/41NE_ZuSc3E​

    【疫情下的日本】東京下町御徒町散步 ft.《天竺鼠車車》大阪燒、《孤獨的美食家》拍攝場地!
    https://youtu.be/2GWzd-Sp9Ic

    【疫情下的日本】飲食店結業潮?重遊東京最長古書街神保町>御茶之水>水道橋
    https://youtu.be/tLGrPv3RnZ4

    #東京 #新大久保 #美食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鍾采穎 超級粉絲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29 10:43:00

    此次特別邀請好朋友洪尚捷在片中客串演出,到采穎舅公家的芭樂園(片尾有幕後花絮哦!),也體驗一下果農工作的辛苦,讓小朋友瞭解,一茶一飯當思得來不易,不可以浪費哦!
    ——————————————————————
    此次翻唱昭和33年(1958年)日語歌曲《花笠道中》原唱美空雲雀。台灣之后有中文翻唱《孤女的願望》,由陳芬蘭女士演唱。

    原曲:美空雲雀1958年'花笠道中'
    作詞:葉俊麟
    作曲:米山正夫
    ——————————————————————
    拍攝地點:高雄阿蓮光德寺/台南新化大目降文化園區

    《翻唱收藏,如有侵權請告知》

  • 孤女的願望日本歌 在 何必日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27 11:00:24

    下載PDF檔案 https://hobi.tw
    日本留學代辦 https://yes588.com.tw
    LINE@: hobibi
    微信公眾號: hobi888
    臉書社團: 何必日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