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骰子法式吐司+綜合水果盤。
大犬看到時楞了一下,問我為什麼把蜂蜜淋在炸豆腐上?一早切吐司時突然想到:既然有骰子牛,為什麼不試試骰子法式吐司?於是說做就做。
前幾天聽到一首歌,覺得好好聽,歌曲名稱叫做《We Could Be In Lov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歌詞很直白好懂,其中幾句...
:
骰子法式吐司+綜合水果盤。
大犬看到時楞了一下,問我為什麼把蜂蜜淋在炸豆腐上?一早切吐司時突然想到:既然有骰子牛,為什麼不試試骰子法式吐司?於是說做就做。
前幾天聽到一首歌,覺得好好聽,歌曲名稱叫做《We Could Be In Lov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歌詞很直白好懂,其中幾句歌詞倒是滿值得拿出來講一下的,順便學幾句實用的片語吧。
Anyone who's seen us knows what's goin' on between us 任誰看到我倆都知道我倆之間有些什麼。
It doesn't take a genius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即使不是天才也能聽出弦外之音。
It takes something to V... 需要...來做某事。
國中時學過spend+花費的金額/時間、cost+金額、pay+金額、take+時間。但實際上take也可以指做某事需要的人事物。
Genius是天才,it doesn't take a geuius to V. 表示某事並不難,就算不是天才也可以做到。
而read between the lines,則是解讀弦外之音的意思。
line除了線條之外,也有台詞、話語、文本中的字句等意思。有些人習慣邊讀書邊寫註記,古時候許多文本也在文人之間流傳,某些人特別擅長寫評注,後世出版時經常會採用某些名家評注過的版本,就是因為經過註釋之後,讀者才能看懂作品的美感與精髓。在字裡行間中爬註解才能讀出弦外之音。
回到take。順帶再補充幾個take的好用片語。
It doesn't take a rocket scientist to .... 跟歌詞中提到的It doesn't take a genius to ...是一樣的意思。
英文中常說:It's not rocket science. 意思就是「這並不難啊!又不是什麼要發射火箭的複雜科學!」所以It doen't take a rocket scientist to V指的就是某事並不難。
It takes two to tango. 一個巴掌拍不響。
tango是探戈舞步,兩個舞者默契十足才能同時腳踩舞步、甩脖子。It takes two to tango 經常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糾紛出現時,真的就是中文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互相推卸責任、指責對方,實際上兩個都有不對的地方。媽媽們解決小孩的糾紛時很好用。
It takes one to know one. 行家懂行家、英雄識英雄。
意思是說,兩個人的思維邏輯都很像,就能輕鬆揣摩對方的心思。
例如周瑜與諸葛亮,若是在同一陣營,會是相知相惜的好朋友。正因為各事其主,一個老千對上另一個老千,互相諜對諜鬥智,才會氣死周瑜。有時警匪片會看到警方為了解決棘手案件,不惜去獄中調度曾經犯案的囚犯,拜託他幫忙shed some light(指點迷津),就是因為it takes a thief to catch a thief;做賊的才懂偷盜的邏輯。
It takes one to know one,這裡的one是代名詞,代稱任何對等、相似的兩個人。厲害的詐騙分子很容易在賭場中看出誰在牌桌上做手腳,也是因為it takes one to know one。
Someone has what it takes (to V) 具備做成某事的必要條件。
而且通常是指「軟實力」。也就是並非畢業證書或資格認證能夠評定出來的。例如,帶兵打仗的人,不能心慈手軟,就算諸葛亮再怎麼欣賞馬謖(ㄙㄨ、),街亭失守,也只能揮淚斬馬謖。What it takes to be a general is to strictly execute the military order. 將領就是要能嚴格的執行軍令。又例如,我最近在看韓劇”未生”(超好看的!大推),男主角只有高中學歷,但他憑藉著吃苦耐勞又耐罵耐羞辱的個性,慢慢在公司累積經驗,協助主管披荊斬棘(接下來我還沒看完所以也不知道會怎麼演),這時我們就可以說:He doesn’t have a college degree, but I think he has what it takes to do the job. 雖然沒有大專學歷,但我相信他具備勝任這份工作所需的實力。
其實還有兩句歌詞想分享,但今天不小心扯遠了,希望溽熱難當的星期一,大家能從歌詞中感受到甜蜜蜜,有個粉紅色的開始。
#自己煮早餐
#在家吃早餐
#早餐吃什麼
#早餐日
#文科太太的廚房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文教學
#文科太太的早餐英語教學
#eatathome
#homecooking
#breakfast
#breakfastideas
#healthyfood
#healthymeals
#food
#fooddiary
字裡行間相似詞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點解要攬炒,點解要破壞
過去一年的政治動盪令我不斷反思,將來香港如何自處?香港同中國嘅關係要如何平衡,才是一條出路?香港有自身的根基、獨特的價值,這些事情都需要被守護,但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無容置疑的事。
其實事情很簡單,香港人不能輕易跪低,要堅守底線,盡最大努力守護價值。同時,亦不可能明知不可為,不可能成功,都要盲衝直撞。早前重聽梅姐及學友合唱的「相愛很難」,發覺字裡行間,與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很相似,所以與同事嘗試改詞翻唱(獻醜唱得差不要見怪)當中有一句:「寧願放開點 sure win 不介意豁達,讓香港,成就千秋璀璨。」
「相愛很難」改詞版
主唱:方國珊/李思朗
詞:專業動力成員
(女)最好 97之後不再面對
但誰人 曾經講過制度終生不變
(男)生活 其實旨在好好過下去
係咁現實 民主騙局變奉承進取
(男)可惜我 不智或衝動
對DQ天生敏感
(女)不過 兩隻手拉得太緊
再有港獨派 再有戰神
同時亦最易變成一對敵人
##
(合) 也許相愛很難
就難在 其實雙方各有各昐望 怎麼辦
(男)要反抗都難
求生無辦法 會受壓 卻也無力推翻
(女)也許一國不難
但如未承諾不變
也會怕香港 前途黯淡
(男)想安穩都難
未調查
邊有秩序/給予信心面露歡顏
(男)不要落閘 我要有空間
(女)得到認定 咪要佢靠邊站
(合) 寧願放開點 sure win 不介意豁達
讓香港 成就千秋璀璨
(男)可惜我 不智或衝動
對DQ天生敏感
(女)不過 兩隻手拉得太緊
再有港獨派 再有戰神
同時亦最易變成一對敵人
Repeat ##
(女)無論國歌中國安中
都永遠記住第一戒
别要攬炒死撐
字裡行間相似詞 在 默雨清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末抽獎〉
語錄:寺山修司〈眼睛〉
圖片:阿晨
心要找到一處地方拋下船錨的時候,眼睛是真的指引好方向了嗎?不論是嚮往的人、嚮往的心情、甚至是嚮往的生活方式,在真的真的塵埃落定之前,似乎總沒能放下心毫無掛念地直直奔去。
也似乎是這樣的猶豫,使得我們注定孤獨了,好的那種孤獨。使得附和的聲浪不再成為一種絕對、使得相似的詞彙於自己而言可以懷有截然不同的註解、使得對於誰的情感可以兼容著並不矛盾的二元。
決定航海的時候,就不願成為誰的傀儡,即使是遷就於誰,都要是自己心甘情願。
#
久久才會願意靜靜地坐下來好好讀一次詩,真的覺得讀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能輕易讀懂字裡行間流動的情緒,也沒能輕易看透作者的意念。
可是某種層面這也是詩有魅力的一種地方吧,每個人都可以各自擷取自己喜愛的詩句,套入自己對於那些詞彙的理解,然後賦予詩句屬於自己的解釋。那是像詩這種精煉的語言可以容許的現象——以不同的姿態被重新塑造、延展。
翻閱這本詩集時,果然也有許多還沒能看懂、也還沒能給出解釋的部分,但那些詩句並不會因而離去,他們會留在那裡,待你的歲月沉澱、待你為日子注入新血。然後有一天,你就可以帶著另一種飽滿,為那些曾經的空隙裝填。
#
抽獎內容:《寺山修司 少女詩集》一本。
抽獎時間:即日起至4月19日午間十二點。
抽獎方式:留言「讓我一起來讀詩」並標註兩個朋友、追蹤大田出版 @titanpublishing 。
#手寫 #手寫字 #文字 #手寫文字 #語錄 #心情 #horizonwrite
字裡行間相似詞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燃燒女子的畫像》:「“失去”這門藝術,並不難精通」。(有雷)
-
標題借用的是美國詩人伊莉莎白畢夏普的詩《一種藝術》的開頭,後面緊接著的詩句是「有許多事物似乎本來就該被遺失,真的失去它們也算不上什麼災難」。🦁️編我坐在戲院裡,腦中一直想起這首假裝坦然面對「失去」,卻不停被字裡行間的悲傷背叛的詩。看似在說自己坦然接受了生命中失去的一切,卻怎麼也藏不住內心的想念。
-
《燃燒女子的畫像》講述的是畫家瑪麗安受僱要在富家千金艾洛伊茲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她完成一副要送給婚約對象的肖像畫。這也逼得瑪麗安白天必須陪伴、觀察艾洛伊茲,再利用晚上的時間作畫。隨著兩人關係越走越近,畫家與模特兒之間的界線也慢慢模糊。
-
➡️「看我/看妳」
關於「看」,有無數的文章與藝術理論書籍探討過「看」與「被看」之間的權力落差。西方藝術傳統中,與觀眾對視的畫中人物往往不單只是被動的被看而已,而是反過來也在「看」觀眾。相反的,如果畫中人物的眼神飄向別處,那這人物就容易淪為單純「被看」的意淫對象。「看」者,好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或馬奈的《奧琳匹雅》;「被看」者,例如庫爾貝的《沈睡的裸體女人》抑或是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討論《燃燒女子的畫像》中關於「看」的幾件小事。首先是瑪麗安告訴艾洛伊茲自己其實是受聘來替她畫肖像的畫家後,艾洛伊茲悻悻然的那句「所以你才那樣看著我」。我個人對這句話的解讀一是艾洛伊茲對於「被看」非常敏感,二則是她以為瑪麗安每天盯著她看是因為對自己有好感。這也是劇本第一次從被畫者的角度看事情,提醒觀眾畫家與被畫者之間並不是單向的交流。劇本第二次點明這件事,是在艾洛伊茲那句「你看著我時,我又看著誰呢?」,用一句台詞打破了畫家凌駕於模特兒/繆思之上的假象。
-
至於肖像,《燃燒女子的畫像》刻意挑選了最有意思的婚禮肖像來探討「看」與「被看」。既然是肖像,畫中的人物就勢必得與觀眾對視。傳統的肖像多半是炫耀畫中人的財富、博學、戰績或者地位,因此肖像容易給人一種畫中人居高臨下與觀眾對視的感覺。觀眾,在肖像面前,並不是「看」,而應該說是「被引導著看」,此時的權力其實是掌控在畫中人物手上。(比方說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或是霍爾班的《使節》。)但婚禮肖像卻反轉了肖像的作用,硬是將畫中人與觀眾的關係顛倒了過來,徹底物化了畫中的待嫁女子,這也就是為什麼艾洛伊茲認為第一幅傳統的婚禮肖像看起來毫無生命。
-
但我個人認為最揪心的是瑪麗安與艾洛伊茲合作的第二幅肖像。在第二幅肖像中,瑪麗安畫出了眼中充滿活力的艾洛伊茲,而艾洛伊茲也終於覺得自己「被看見」了。但我好奇的是,艾洛伊茲之後在畫中看見的會是誰?是當年那個坐在畫室裡的自己?還是站在畫架後頭的瑪麗安?
-
➡️「轉過來吧,奧菲斯」
畢竟《燃燒女子的畫像》就是一部與「看」切割不開的電影,不難理解為什麼導演要選希臘神話中與「看」關係最密切的愛情悲劇作為貫穿電影後半部的主題。電影中,瑪麗安說奧菲斯回頭是因為在那一瞬間,他決定當個詩人而非戀人,寧可讓愛情在最美的時候凋零。艾洛伊茲則接話說可能是歐麗蒂絲要奧菲斯回頭看她的。前者的解讀是同樣以藝術家的身份說出,而後者則是出自一顆迫切的想要被看見的心。
-
「轉過來」這個意象一再在《燃燒女子的畫像》出現。片中瑪麗安幾度在深夜回頭與艾洛伊茲的幻象對望,似乎預告著瑪麗安終究會在詩人與情人之間選擇詩人的角色。而瑪麗安最後奪門而出之前,身後艾洛伊茲那聲「轉過來」,我的解讀則是艾洛伊茲並沒有追上瑪麗安,身穿白紗的艾洛伊茲的那聲「轉過來」只不過是瑪麗安離開前最後安慰自己的幻想。片中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轉身」是艾洛伊茲狂奔到斷崖邊猛然回首的那幕;在那一幕中,觀眾與瑪麗安從原本看著她,變成了被她注視。
-
《燃燒女子的畫像》另一個向奧菲斯神話致敬的小意象是艾洛伊茲燃燒的裙擺。奧維德的版本(也就是片中的版本)中,奧菲斯之所以下冥府,正是因為歐麗蒂絲的腳踝在慶典上被毒蛇咬傷。我個人覺得這個小細節非常有趣,而且兩人一碰觸之後,鏡頭立刻換到兩人隔天互相幫助、從高處往下走到海邊洞穴的那幕,很難不聯想到奧菲斯。
-
➡️「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
瑪麗安在離別後還見過艾洛伊茲兩次,一次在畫裡,一次在音樂廳裡。
-
先從沙龍畫展說起,那整段最引起我的注意的不是奧菲斯的畫像,也不是艾洛伊茲畫中拿的那本書的頁數,而是瑪麗安身上披著的那件藍色披肩。那件披肩的顏色與花紋跟艾洛伊茲一開始穿的深藍色洋裝上的幾乎相同。在一個什麼衣服都要費時量身定做的年代,瑪麗安身上出現與艾洛伊茲相似的花紋或色系絕對不是偶然。或許就像艾洛伊茲手中的書翻在「第28頁」一樣,瑪麗安也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把艾洛伊茲留在身邊。
-
至於音樂廳那幕,導演是說想要拍出艾洛伊茲想起初戀後,破涕為笑的樣子。我倒是認為在那一幕裡,自己成了艾洛伊茲口中的歐麗蒂絲。我個人是把電影的最後一幕看作是奧菲斯領著亡妻走出冥界的過程,只是在最後一幕裡,我們不是奧菲斯,而是苦苦哀求對方轉身的歐麗蒂斯。或許有點牽強,但正如奧菲斯的路途一樣,電影也隨著韋瓦第《夏》的攀升,慢慢接近尾聲;而我們身為觀眾,或許就像是歐麗蒂斯一樣,很清楚眼前的光景無法永遠延續下去,只希望在終將道別之前,再被注視一次。
-
📸: IMDb
-
#影評 #燃燒女子的畫像 #康妮可 #觀影心得 #filmreview #PortraitOfALadyOnFire #poalof #con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