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怎樣才算千金小姐?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6566302.A.1AD.html 真是個太好的問題,平常報章雜誌、新聞台以至於巷口歐巴桑,嘴巴裡都會用著「千金小姐」一詞,卻總是沒有人認真討論何謂千金小姐? 有沒有明確的方式能夠定義何謂千金小姐? ...

  • 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9 17:17:00
    有 141 人按讚

    怎樣才算千金小姐?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6566302.A.1AD.html

    真是個太好的問題,平常報章雜誌、新聞台以至於巷口歐巴桑,嘴巴裡都會用著「千金小姐」一詞,卻總是沒有人認真討論何謂千金小姐? 有沒有明確的方式能夠定義何謂千金小姐? 千金小姐一詞,在當代生活中,總避不了和名媛、貴婦掛在一起,但千金小姐真是如此嗎?

    齋主認為要從兩方面討論千金小姐,一是物質面,另是文化精神面。

    在物質面,這社會的有錢人實在太多,我們難以定義擁有怎樣財產家族的女兒能算是千金小姐。不過思前想後,決定以台灣規定父母贈與兒女的每年限額來描述。法律規定每人每年的免稅贈與額度是220萬元,若父母兩人共同贈與一個兒女,則從出生到20歲的總額是8800萬元。考慮到父母可能有多名子女,我們就不負責任一點假設為兩個子女,則到20歲成年時,理應會有4500萬的贈與總額。這種金額看起來很大,但比起真正富有的家庭來說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也可能只是鉤著了千金小姐的最邊邊而已。

    當然,富有的家庭不會只用贈與的方式來給予資產。各類的金融工具都能效勞,包含境外資產轉移、壽險保單、新分類金融商品、境外公司股權轉移等等,都能有效地贈與。不過隨著身價越高,自然方式越高,但這種基本的方式依舊多少會使用。當然存有例外,像是連勝文的小孩在2歲時,已經有了3000萬的現金存款。這種遠超齋主所定義的財富,自然不需要思考贈與額的問題。加上齋主我並不想要把「千金小姐」在物質層面的定義寫得太過狹義,以免遭受抨擊不知人間疾苦。大抵來說,在女兒成年時,若已經受贈4500萬的免稅額,或已經持有8000萬以上的資產,應該就能多少滿足「千金小姐」在物質上的定義。

    文化精神面上,最重要的是一種感覺,你會有種這位小姐似乎永遠都和你隔著一面不可名狀的透明氣場。生疏時,你會明確感受到疏離感,就像是隔著紙門對談;熟識時,那疏離感雖不再那麼深刻,但周到的禮貌依舊,兩人仍像隔層紗的關係。即便親密,也難以言喻那層覆於她之上的那股氣息是什麼。

    真要舉例,我認為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尚未露出真面目與令狐沖的言談,就有十足千金小姐的味道,而笑傲江湖即便到最終結局,讀者依舊無法完全理解任盈盈到底是真愛令狐沖,抑或只是單純利用令狐沖助其奪得政權? 這種朦朧又難以言喻的模糊,就是千金小姐通常會有的氣息。

    千金小姐經常運用這股氣息,將事情導向到自己喜歡的發展途徑。像在一個聚會中,這些小姐們或許不愛出風頭而收斂鋒芒,但你總會覺得她似乎在無形中影響事情的發展,或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在場中舉足輕重。

    至於禮節文化,自然周到。不管是與人相處的應對,用餐的禮節,社交的輕重緩急等等自是不在話下。不過有一點,倒是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真千金小姐從不輕言道出自己的來歷,總會有意無意的避開這類話題,畢竟有教養的人從不喜歡顯擺家世。

    這年頭因為電視上整天談論名媛名媛,一堆不是名媛的卻想要成為名媛的女人,在媒體上形成群魔亂舞的局面。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名媛千金的重要特徵就是過很爽,所以凡事都請管家、僕人、外傭來打理。我反倒認為,這反而成了假千金最重要的特徵。

    古早歐洲貴族的千金到了適當年紀,只要家學稍有淵源,肯定往修女院裡送。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到了修女院當然沒好日子過,從前僕人服侍好好的事情,現在全都得自己來。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這些千金小姐,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靠著做些苦差事以及為他人奉獻犧牲,體會上帝為這世界所帶來的美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過著苦日子? 作為貴族千金的自己,理應要擔起更多責任,要有更多度量,而不是靠著身分和財富蠻橫跋扈。當這些千金離開修女院,回到了自家領地或嫁給哪個貴族公子,屆時這些曾經吃苦的經歷,會讓這些女人習得勇敢、堅忍及奉獻的高貴情操。至於現代,確實有許多富有家庭,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將女兒送往天主教學校就讀。

    所以當我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哪個千金名媛說自己從不碰水做家事時,我簡直笑到不能自己;真正的千金當然碰水做家事,而且做得無比的好。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文化精神面。文化面上,反而是區分真千金和假千金的好方式。即便滿足千金小姐的物質層面,如果未能滿足文化層面,恐怕也難被別人視作「千金小姐」。相反,若你能滿足千金小姐的文化精神面門檻,就算沒有滿足於物質面的門檻,其家族若不是本身是掌握社會資本和人脈關係的政治家族,就是曾經家道中落的貴族。

    雖然討論了這麼長的「千金小姐」,但齋主我卻覺得依然沒有觸及到其本質,不過仍是希望對齋友們有所幫助。畢竟比起「千金小姐」這個相對容易的詞彙來說,形容男性的「少爺」或「公子」二詞更難以描述或形容,靜待機會再來聊聊吧。

  • 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9 17:17:00
    有 141 人按讚


    怎樣才算千金小姐?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76566302.A.1AD.html

    真是個太好的問題,平常報章雜誌、新聞台以至於巷口歐巴桑,嘴巴裡都會用著「千金小姐」一詞,卻總是沒有人認真討論何謂千金小姐? 有沒有明確的方式能夠定義何謂千金小姐? 千金小姐一詞,在當代生活中,總避不了和名媛、貴婦掛在一起,但千金小姐真是如此嗎?

    齋主認為要從兩方面討論千金小姐,一是物質面,另是文化精神面。

    在物質面,這社會的有錢人實在太多,我們難以定義擁有怎樣財產家族的女兒能算是千金小姐。不過思前想後,決定以台灣規定父母贈與兒女的每年限額來描述。法律規定每人每年的免稅贈與額度是220萬元,若父母兩人共同贈與一個兒女,則從出生到20歲的總額是8800萬元。考慮到父母可能有多名子女,我們就不負責任一點假設為兩個子女,則到20歲成年時,理應會有4500萬的贈與總額。這種金額看起來很大,但比起真正富有的家庭來說真的只是九牛一毛,也可能只是鉤著了千金小姐的最邊邊而已。

    當然,富有的家庭不會只用贈與的方式來給予資產。各類的金融工具都能效勞,包含境外資產轉移、壽險保單、新分類金融商品、境外公司股權轉移等等,都能有效地贈與。不過隨著身價越高,自然方式越高,但這種基本的方式依舊多少會使用。當然存有例外,像是連勝文的小孩在2歲時,已經有了3000萬的現金存款。這種遠超齋主所定義的財富,自然不需要思考贈與額的問題。加上齋主我並不想要把「千金小姐」在物質層面的定義寫得太過狹義,以免遭受抨擊不知人間疾苦。大抵來說,在女兒成年時,若已經受贈4500萬的免稅額,或已經持有8000萬以上的資產,應該就能多少滿足「千金小姐」在物質上的定義。

    文化精神面上,最重要的是一種感覺,你會有種這位小姐似乎永遠都和你隔著一面不可名狀的透明氣場。生疏時,你會明確感受到疏離感,就像是隔著紙門對談;熟識時,那疏離感雖不再那麼深刻,但周到的禮貌依舊,兩人仍像隔層紗的關係。即便親密,也難以言喻那層覆於她之上的那股氣息是什麼。

    真要舉例,我認為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尚未露出真面目與令狐沖的言談,就有十足千金小姐的味道,而笑傲江湖即便到最終結局,讀者依舊無法完全理解任盈盈到底是真愛令狐沖,抑或只是單純利用令狐沖助其奪得政權? 這種朦朧又難以言喻的模糊,就是千金小姐通常會有的氣息。

    千金小姐經常運用這股氣息,將事情導向到自己喜歡的發展途徑。像在一個聚會中,這些小姐們或許不愛出風頭而收斂鋒芒,但你總會覺得她似乎在無形中影響事情的發展,或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在場中舉足輕重。

    至於禮節文化,自然周到。不管是與人相處的應對,用餐的禮節,社交的輕重緩急等等自是不在話下。不過有一點,倒是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真千金小姐從不輕言道出自己的來歷,總會有意無意的避開這類話題,畢竟有教養的人從不喜歡顯擺家世。

    這年頭因為電視上整天談論名媛名媛,一堆不是名媛的卻想要成為名媛的女人,在媒體上形成群魔亂舞的局面。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名媛千金的重要特徵就是過很爽,所以凡事都請管家、僕人、外傭來打理。我反倒認為,這反而成了假千金最重要的特徵。

    古早歐洲貴族的千金到了適當年紀,只要家學稍有淵源,肯定往修女院裡送。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到了修女院當然沒好日子過,從前僕人服侍好好的事情,現在全都得自己來。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這些千金小姐,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靠著做些苦差事以及為他人奉獻犧牲,體會上帝為這世界所帶來的美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過著苦日子? 作為貴族千金的自己,理應要擔起更多責任,要有更多度量,而不是靠著身分和財富蠻橫跋扈。當這些千金離開修女院,回到了自家領地或嫁給哪個貴族公子,屆時這些曾經吃苦的經歷,會讓這些女人習得勇敢、堅忍及奉獻的高貴情操。至於現代,確實有許多富有家庭,等到時機成熟,便會將女兒送往天主教學校就讀。

    所以當我第一次在媒體上看到,所謂哪個千金名媛說自己從不碰水做家事時,我簡直笑到不能自己;真正的千金當然碰水做家事,而且做得無比的好。

    比較困難的反而是文化精神面。文化面上,反而是區分真千金和假千金的好方式。即便滿足千金小姐的物質層面,如果未能滿足文化層面,恐怕也難被別人視作「千金小姐」。相反,若你能滿足千金小姐的文化精神面門檻,就算沒有滿足於物質面的門檻,其家族若不是本身是掌握社會資本和人脈關係的政治家族,就是曾經家道中落的貴族。

    雖然討論了這麼長的「千金小姐」,但齋主我卻覺得依然沒有觸及到其本質,不過仍是希望對齋友們有所幫助。畢竟比起「千金小姐」這個相對容易的詞彙來說,形容男性的「少爺」或「公子」二詞更難以描述或形容,靜待機會再來聊聊吧。

  • 子女給父母錢算贈與嗎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15 20:00:49
    有 91 人按讚


    【紅包戰爭】

    過年結束的同時除了思念假期之外,是否也在想著那些被爸媽收走的紅包呢?想必許多人都有著一回家就被使個眼色、然後交出所有壓歲錢給家長的經驗。那爸媽徵收紅包這件事,到底合不合法?又如果收走了,爸媽能怎麼使用呢?

    🎸紅包在法律上是什麼?

    紅包很多時候都會有(結婚等等),過年的紅包是壓歲錢,象徵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也有護身符的意涵,透過贈與紅包,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平安。

    而民法規定,未成年子女因贈與而取得的財產,屬於「特有財產」,父母是可以管理的,紅包就屬於這一類;另一種情況,比方說未成年子女自己打工的薪水、花錢買(有償取得)的東西,叫做「非特有財產」,是孩子自己就能夠管理的財產。

    🎸為了你好,就可以花嗎?

    民法規定了父母可以使用子女的特有財產,但也不是可以隨便用,有一個很重要前提──「非為子女『利益』,不得『處分』」。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第一是『處分』,第二則是『利益』。

    關於第一個問題,法院在判決中認為:「『處分』應該皆採最廣義解釋,不以法律上處分為限,尚包含事實上處分」也就是說即使不幫他花掉,只是存入非小孩(例如父母自己)的帳戶,也算是一種處分。(103年台上2650號判決)。

    再來,『利益』的解釋實務上並沒有那麼明確的標準,所以容易變成法官個案判斷,但常見的作法是要父母能夠證明處分行為對於小孩有必要(像是為了繳學費),否則也不能夠擅自拿去買賣、投資或抵押。

    🎸如果亂花,會怎樣?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民法只說「不得處分」,也就是父母不能亂處理紅包錢,卻沒說如果亂花的效果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在處理未成年子女保護與其他人的交易安全的平衡,如果一律有效那麼就無法保障小孩紅包錢;但如果一律無效,以後大家買賣東西就要注意這個東西是不是小孩子的,這真的強人所難。

    我們認為可以分成幾種狀況討論:

    第一種,爸媽「為」小孩利益使用,這種情況可以用「有權代理」處理,行為合法也有效。

    第二種,爸媽「不為」小孩利益使用,而且和商家交易的時候,也「沒說」自己花的是紅包錢,這種狀況是最常見的,這種時候我們會當作爸媽是拿自己的錢跟跟商家成立交易關係,自掏腰包,當然後小孩的紅包錢毫無干係。

    第三種,爸媽「不為」小孩利益使用,而且「有說」自己花的是紅包錢,這種狀況是極少的,畢竟會爸媽大張旗鼓的說我花孩子的紅包錢的情況並不多,而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認為應該將法律規定「不得處分」的效果解釋成無效,而且在這個情況下商家是知情的,所以對交易無效對商家的傷害也相對較小。

    總結來說,父母要處理小孩的紅包法律上可以被接受的,但是有兩個方面的建議,首先是可以幫小孩開設帳戶,不要因為方便所以就把錢存到自己帳戶中;再來使用上請花在必要的地方,除了學費,像是或與小孩有關的家庭支出,小心點處理總是沒錯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