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嬰字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嬰字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嬰字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嬰字義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72的網紅The Shape of a Narrativ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最早兒福機構&公共藝廊—#倫敦育嬰堂博物館 線上共享200年來的故事 當新冠疫情開始大流行,倫敦育嬰堂博物館(the Foundling Museum)開始思考如何在封城期間與民眾對話,並持續與市區保持互動,「共享故事、共享聲音」(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s)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親(亲)不見,愛(爱)冇心,這些痛斥簡化字荒謬之口訣,其實還有一句很值得留意──兒無首(儿)。可愛BB無啦啦因為簡化冇咗個頭,你話幾不可理喻。別號「青山不墨」的80後書法老師賴碧琪,每天都在facebook分享一幅正體字書法作品。她特別欣賞象形漢字因形知義的獨特美態。她說:「兒字上半部份代表嬰兒嘅頭...

嬰字義 在 革命開始的時候躺下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32:23

    ▸ 𝔸ℝℝ𝕀𝕍𝔸𝕃 ◂    ❝ Come back to me. ❞  女人虔誠地低頭看著嬰兒,她想親吻生嫩的胎兒、像輕輕觸碰一隻蝴蝶。  往前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重回她身邊——  《Arrival》是讓人經常想念的電影,台灣片名翻譯為《異星入境》、香港翻譯為《...

嬰字義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0:35:15

/ 我是歪果仁 / 這兩週一連去了兩次康士坦資湖, 一次在湖邊小山坡健行, 之後去湖岸玩水。第二次直接到湖岸去和大家一起"烤肉" : 讓太陽烤我們身上的肉。(我有五花唷~)(不用得意) . 康士坦資湖不愧是南部人的海, 天氣一好, 各種活動都有。我們的健行從城堡廢墟走到修道院, 一路上因為新鮮雜草...

嬰字義 在 閱讀筆記 |Shoé read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3:08

: The Testaments Margaret Atwood  去年曼布克獎愛特伍的 The Testaments 和 艾瓦里斯托的 Girl, Woman and Other 並列得獎鬧得沸沸揚揚,很多看到的評論都是前者不如預期,後者值得更多關注。 現在想起來當時在書店的時候的確只看到愛...

  • 嬰字義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19:44:05
    有 12 人按讚

    英國最早兒福機構&公共藝廊—#倫敦育嬰堂博物館 線上共享200年來的故事

    當新冠疫情開始大流行,倫敦育嬰堂博物館(the Foundling Museum)開始思考如何在封城期間與民眾對話,並持續與市區保持互動,「共享故事、共享聲音」(Shared Stories, Shared Voices)線上展便是過去一年所累積的成果。這項線上展覽以典藏品為出發點,透過一系列藝術家引領的工作坊,串連出各種故事與聲音,交織出這座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育嬰堂博物館成立於2004年,前身為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專門為兒童設立的福利機構:育嬰堂(The Foundling Hospital),由慈善家托馬斯・科拉姆(Thomas Coram)於1739年創建。「Foundling」是當代英語較少見的詞彙,意思接近「孤兒」,然而這些嬰兒並非被遺棄,而是父母因各種因素(多為經濟困難)無法育兒而主動送至育嬰堂。「Hospital」則非一般定義的醫院,在這裡指「照料」。如字義所釋,育嬰堂專門收留並撫養弱勢家庭出生的兒童,提供長達10年的免費教育。至1954年關閉之前,育嬰堂曾收留過2.5萬名兒童。

    值得注意的是,育嬰堂博物館對英國社會的貢獻不僅是兒童福利,這裡更是英國歷史上第一間公共藝廊,這歸功於18世紀畫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霍加斯在當時英國藝文圈極具影響力,身為育嬰堂創建初期的支持者,他積極鼓勵同時代的頂尖藝術家捐贈藝術品給育嬰堂,並開創性地在院內建立對外開放的繪畫館(Picture Gallery),展示藝術作品並同時為育嬰堂籌款。到了今日,館方仍持續經營藝術項目,許多知名藝術家如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皆曾與育嬰堂博物館合作藝術計畫。

    「共享故事、共享聲音」線上展從育嬰堂成員的故事出發,拉近大眾與典藏品的距離,藉由精選典藏品,爬梳了280年的豐富歷史,納入整個育嬰堂大家庭成員的聲音,觸動人心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關懷、愛及藝術,如何建構出育嬰堂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NewsDetail/8a6dae96-80ae-4747-b8f6-b9cc960f0322

  • 嬰字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1 08:28:39
    有 1,582 人按讚

    《Ting與小小孩一起封城之🇬🇧英國全攻略網站連結大公開! 》#歡迎分享

    好不容易週五了!各位家有小小孩的爸媽你都還好嗎?你是不是也偷偷在算,跟孩子已經相處幾小時了呢?讓Ting資深學姊來安慰你,你們有我當墊背不用怕。我們最高紀錄是「連續」整整130天,天天24小時一家四口相處在家裡。然後Ting整整120天沒有外食也沒有點外賣!
    .
    不過海外同溫層朋友自嘲說「我們這些倒數幾名的歐美國家,憑什麼給台灣資優生建議?!」乍聽好像也是喔?不過,住在重症區座標英國的資深學姊,還是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我的經驗。
    .
    首先要先謝謝 德州媽媽沒有崩潰 率先無私分享她在美國的網站資訊,想了想我能回饋台灣什麼?乾脆一起響應把我「在英國」所有我當初有用到的 home schooling網站連結,通通大公開給你們,我很認真的整理了一晚,因為有些網站過了封城時效性就移除了,有點可惜。有些網站可能因為地區限制會點不開,還需要大家回報給我。或是利用「關鍵字」搜尋一下。歡迎努力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
    .
    全都是適合3-8歲的孩子,內容包羅萬象,有運動、瑜伽、動物園直播秀、英文、數學、免費學習單、美勞、兒歌、園藝、甚至還有學做菜!也歡迎大家補充分享在留言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大家!
    --------------------------
    ◀ Cosmic Yoga
    https://www.youtube.com/user/CosmicKidsYoga/videos

    結合故事主題的兒童瑜伽,我家兒子女兒都很愛,常常欲罷不能連做2小時。


    ◀ PE with Joe 
https://www.youtube.com/c/TheBodyCoachTV/playlists

    當初是全民早上9點準時跟著他live運動的,他有時候還會變裝娛樂孩子。

    ◀ Edinburghzoo 愛丁堡動物園直播動物
https://www.edinburghzoo.org.uk/webcams/panda-cam/#pandacam
    這個網站真的超適合娛樂小小孩,因為封城緣故促使愛丁堡動物園設立這個page,裡面可以24小時直播收看熊貓、企鵝、老虎、無尾熊跟獅子。超酷的吧!


    ◀ Twinkle 教育資料庫網站(加入會員可無限下載)
https://www.twinkl.co.uk/

    這個英國叫 Twinkle 網站在英國非常火紅,第一次封城時他們還釋出優惠代碼,讓大家免費使用。會推薦他是因為學校老師,常常在這裡下載學習單給孩子。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他能「按照年紀」甚至「節慶」「主題」延伸各種科目針對一個主題,有學習單、著色本、遊戲、美勞、食譜、科學、甚至新聞。真的只要有一台印表機,完全不怕小孩無聊,也不用買一堆作業練習本或是美勞紙,是我的救星。

    Education.com 免費學習單下載

    如果你不想要加入上面推薦的Twinkle網站會員,這裡也是有超級多免費的worksheet供你免費下載。你可以點選左邊那排by Grade按照適合年紀選擇學習單。
https://www.education.com/worksheets/

    ◀ Cooking with Jamie Oliver
    https://www.jamieoliver.com/videos/

    大家應該對傑米奧利弗不陌生,因為他自己也有小孩,所以封城期間他無私錄製了不少跟他孩子一起烹飪的小短片,還可以訓練一下小孩英式英文的聽力。


    ◀RHS 英國皇室花園協會
    https://reurl.cc/bzMQ2v
    提供超多給孩子的園藝activities活動點子!比如說把牛奶罐變成灑水器、散步發現收集彩虹、利用蛋盒製作感官活動sensory nature game...等。我個人非常喜歡他們提供很多很有趣,讓孩子自然而然學習自然與科學接觸接的小活動。

    ◀ OxfordOWL
    https://home.oxfordowl.co.uk/

    牛津Oxford大家應該不陌生,這個網站是專門英國學校會使用的「教材」OWL是專門針對3-11歲英國小學年紀的各種訓練,尤其他們家的Phonic學習跟增加閱讀能力資源很多,因為疫情有好多免費的library可以使用。
英國孩子學習phonic不是像台灣ㄅㄆㄇ一口氣學完,而是循序漸進,所以他們閱讀能力的分級是用「顏色colour band」來分級。

    有興趣的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免費的ebook Library測驗一下自己孩子的英文程度在英國大概在哪裡。
https://reurl.cc/NX3vaq

    
◀OxfordOWL在youtube也有自己頻道有超多超多資源,假設你有興趣知道英國小學生學什麼,或是想學真正標準的英式英文,也可以多加利用。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FxIfCNYQvsRepWxT7n8A

    ◀ All Things Oi! 英國最夯的韻母英文童書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lRtGQGEzUOcXyQjfs_EhvuwcJpQDkiK

    相信只要你住在英國家有小小孩,對於整個系列的「Oi !____」 絕對不陌生!因為疫情的關係,竟然作者自己開頻道唸給你聽之外,還教你怎麼畫裡面的角色!我家兩隻畫Oi Frog裡面的青蛙畫到樂不思蜀!

    ◀ 

jollylearning 標準的英式phonic發音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blMiliA8

    ◀ 

CBeebies Alphablock
https://www.bbc.co.uk/cbeebies/shows/alphablocks
    說到英國小孩學alphablock絕對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學習卡通,裡面每一角色都有自己專屬的發音特色,然後按照簡單到難的程度,學習組合方式跟tricky words。連我自己都很愛跟孩子一起唱,看著字母邊唱歌邊搞笑,就真的學起來了。超級超級希望,有一天ㄅㄆㄇㄈ也有人發明這樣一整套的卡通和學習單。
    網站裡也有一些小遊戲!如果你是住在英國地區,推薦下載bbc iplayer,電視機也能使用。就可以收看完整Alphablocks的節目。



    ◀CBeebies Numberblocks
    https://www.bbc.co.uk/cbeebies/shows/numberblocks
    說到Alphablock就絕對會聯想到numberblocks! 字義上就不難理解了,上一個是學英文!這一個是學數學。而且跟著孩子看這個節目,我才更理解英國人算數學的很多邏輯,真的跟我們台灣小時後學的方式差好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好愛看這個節目!

    ◀

Letter and sound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_FbjYUP_UtldV2K_-niWw/videos
    這個是英國教育部在封城期間,統一錄製給學校當資源使用學phonic的真人版!而且是按照英國教育部標準進度教,那時候是我兒子學校規定每天一定要看的節目,都是固定早上9點開始按照不同年級上傳。但說真的,我覺得超級無聊XD 但是老師們就是真的正統英文本人,你可以看他的嘴行發音。


    ◀ NRICH 劍橋數學挑戰
    https://nrich.maths.org/
    這個網站是由英國劍橋大學的數學系跟教育系提供內容。從0-5歲一直到16+都有不同程度。網站是真的做得很醜,排版也不好用。但是內容很多都需要孩子花時間去思考邏輯。建議家長可以陪著一起做!

    ◀
 BBC Teach (我不確定台灣能不能點開這個網頁)
https://www.bbc.co.uk/teach/primary/zd7p47h
    BBC在疫情期間也是卯足全力support家長,這個網站結合了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有時候真的不得已要給小孩3C我就開這個網頁,讓哥哥自己隨便瀏覽他有興趣的內容,裡面都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小短片,科目包羅萬象。我女兒的話就是熱衷這個英文兒歌童謠a-z頻道:
https://www.bbc.co.uk/teach/school-radio/nursery-rhymes-a-to-z-index/z4ddgwx

    ◀ The Singing Walrus - English Songs For Kids
    https://www.youtube.com/c/Thesingingwalrus/featured
    這個英文兒歌頻道我也很推薦,因為他畫的動畫不會太俗氣,然後也會搭配上歌詞在影片中。我家妹妹也滿喜歡的,尤其有些歌老實說我自己沒學過,歌搭配上文字像KTV一樣。



    ◀ SingingHandsUK 手語兒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gfqkristwvJft3BNN-NYQ
    這個頻道是妹妹幼兒園老師提供,在英國小嬰兒還不會說話前,非常流行學寶寶手語,這個頻道非常無私的教了很多簡單手語配合的兒歌,家有小小孩的爸媽不妨也可試試看。

    ◀BBC bitesize
https://www.bbc.co.uk/bitesize
    這個同樣也是疫情下的了BBC產物,跟上面的teach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當初這個bitesize封城時會有每天的課表,讓學校沒有遠距課程設備的人使用。我個人是覺得比較多是適合小一以上的程度跟大孩子。上面那個Teach就有到更小幼兒園年紀適合的內容選擇。
    


    ◀BookTrust 英國閱讀機構

    https://www.booktrust.org.uk/
    這是英國最大致力於閱讀的慈善機構,從孩子很小在醫院做過健康檢查,或是在圖書館一歲生日時,就可以領到BookTrust贈送的書。隨著年紀孩子們也都會有一些他們送的書,或是折價卷去買書。疫情期間他們的youtube頻道是有超多英國作者或是老師們,自發性的錄閱讀童書給孩子們聽。
https://www.youtube.com/c/booktrust/videos



    ◀Brightly Storytime

    https://www.readbrightly.com/
    這個是美國的書籍推薦購物網站,但其實裡面非常多資源!幫助你幫孩子挑書。
https://www.youtube.com/c/BrightlyStorytime/featured
    然後最棒的是他還有搭配自己的youtube頻道,念超多童書給孩子聽。最特別的是,他每一本書念的時候會配合圖片,而且會「跟著唸的聲音速度,跑書裡的字」(代替用手指頭邊指邊念)。還有邀請到「作者本人」念他自己的書給孩子聽。

    我當初第一個找到這個網站是因為要找「好餓的毛毛蟲作者Eric Carle相關資料」才發現這麽網站,你們可以點這個網址去下載他的作品activities worksheets。
https://reurl.cc/1gD64Y



    ◀ The StoryTime Family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dUKabPUkx6p-zYlrxmJJw/featured
    這個也是像上面Brightly storytime頻道,但是是澳洲的版主,所以英文腔調有點不一樣,也超多故事可以聽,鍛鍊一下英文。

    ◀Place2Be 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網站
    https://www.place2be.org.uk/
    這個英國網站很貼心,給了很多如果關心孩子心理健康的素材。小至如何發現孩子需要mental health support,也有各種專家分享幫助孩子的方式。做特別也有art room的一些活動,幫助孩子透過藝術穩定情緒。 https://reurl.cc/0DLApl

    .
    如果以上你還是興趣缺缺,也歡迎大家可以多利用 #英國媽媽防疫日記 這個hashtag回顧一下這15個月來的封城生活(中間有稍微短暫條件式的階段性解封過)。(或直接點 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8%8B%B1%E5%9C%8B%E5%AA%BD%E5%AA%BD%E9%98%B2%E7%96%AB%E6%97%A5%E8%A8%98
    .
    上一篇「疫情是一時親子關係是一輩子」也滿值得先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LondonWifeDiary/posts/325585682259705
    .
    照片:是我拍於英國皇宮 Hampton court palace的警語標示!「管你什麼階級的人,通通給我戴上口罩!」

  • 嬰字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9 07:15:00
    有 1,597 人按讚

    童年的種種脆弱與傷痕,會深埋在我們的心田。

    在某種程度上,把過去的經驗複製到現在,是人很自然會做出來的事情。對此我們唯一擁有的防禦工事,就是要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意會到有哪裡不對勁,然後阻止自己(或者阻止別人)。

    我們可以善用的線索是注意自己正在體驗的情緒是否異常地原始,異常地失控。具體而言,這類情緒會觸動人哭泣、抑鬱,或是過度樂觀。被這類情緒下了咒語的個體,會很可能表現出與平日大相逕庭的說話口氣與肢體語言,看起來就像他們真的回到了過去,重新把當年的人生再重演一次似的。

    在這樣的情緒來襲時,我們必須努力把自己抽離出來,細細思索其可能的來源──兒時的創傷──還有這情緒將我們鎖進了什麼樣的模式。對自己與自己的弱點取得深刻的理解,是我們能夠變得理性的關鍵。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早安:

    我們所展現的強烈愛、恨,常常是童年經驗的重現。

    但各位即便看了這一段摘文,就要能夠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覺察,這相當困難。心靈成長,本來就難以速成,我們常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控之後,才能慢慢摸索出個所以然,進一步才能透過先知先覺,來對自己喊暫停,停止來自過去的投射,回到當下的現實。

    這一段摘文異常重要,我相信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大概可以深刻體會。但我再次強調,就我的經驗來說,因為一方面是文章長,二方面是要能好好閱讀,需要對自己的探索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懂得文字的涵義。所以只要您讀完了,請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肯定,我猜,大部分看到這篇摘文的朋友,很難專心看完。

    對我來說,我看相關內容的文章,可以幫助我回到動心起念處,減少掉入思考陷阱的可能性。不只是認識自己,這本書對於理解人際,也有相當的價值。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書,多看見自己腦中的虛妄!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文/ 羅伯‧葛林】

    低階的情緒會終年無休地影響我們的思緒,而這些情緒源自我們自發性的衝動──包括我們(腦中)想要聽好話的需求。相對之下,高階的情緒會現身於特定的時機,強度猛烈,並通常是由某個外在的火種所引起──那可能是個徹底把我們惹毛的人,也可能是一個特定的環境。高階情緒撩撥出的情緒更激昂,網住我們注意力的程度也更徹底。我們愈是滿腦子都是這種情緒,這種情緒就會愈發強勁;而這種情緒一變強,我們又更沒辦法把它從腦裡趕出去,一個惡性循環於焉成形。我們的心靈會以這種情緒為目標鑽起牛角尖,大小事都要我們別忘了自己有多生氣,多不肯罷休。我們變得只能被動反應。最終因為過程中的壓力,高階情緒往往會促使我們草率行事,最終招致災難的發生。在這樣的情緒爆發中,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遭到附身,就像有個邊緣腦主導的第二分身將我們的意志架空,真正的我們反而對一切都束手無策。

    理想的狀態下,我們要能對這些誘發因子有所警覺,以免我們的心靈一路從鑽牛角尖走到爆炸的終點,到時你一定會後悔的結果將已無法挽回。同一時間,你也要慎防別人心中的高階不理性,你要麼躲得遠遠的,要麼日行一善把他們從虛妄中拉回來。

    …………

    源自童年早期的引爆點

    童年早期,是我們人生中最敏感、最易受外界影響的一段。愈是往回推,與父母親的關係就影響我們愈深遠。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任何人生早期的重大經驗。童年的種種脆弱與傷痕,會深埋在我們的心田。時不時我們會出手去壓抑這些過往的記憶,因為它們可能帶有負面的影響力,那或許是種深刻的恐懼,或許是曾遭受到的羞辱。但也有些時候,這些童年片段會連結到正面的情緒,像是被愛、被關懷等我們會想不斷重溫的記憶。在日後的人生當中,記憶裡的某個人或某件事會成為引信,觸發兒時某個或好或壞的回憶,並一併引發強力化學物質或賀爾蒙的釋放。

    比方說,一名青年可能有位疏離而自戀的母親。在嬰兒或兒童時期,他把從母親處感受到的冷漠解讀為被拋棄或被「放生」,而會被放生,一定是因為自己哪裡不好,所以不值得母親去愛。或者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裡,一個新的弟弟或妹妹來到世上,讓母親對他的關心無法像原本那樣全心全意,而這對他一樣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等他長大成人了,談戀愛了,女朋友可能會暗示自己不滿意他的某個特質。原本這都是交往關係裡健康的磨合,但對青年而言,這也可能會成為他心中雷的引爆點。他內心的小劇場會是女友注意到自己的缺點了,下一步就是要放生自己了。他內心的情緒激動起來,他感覺到自己即將遭到背叛。這情緒的源頭他看不見,這一切已不再他的控制之內。於是他開始反應過度、開始無的放矢、開始變得退縮,而這一切都像自我實現的預言,倒過來造成他最不樂見的結果──女友提出分手。他的行徑,只是被內心某種回憶所激發的反應,現實並不是他行動的根據。什麼叫不理性,這就叫不理性。

    要提早注意到自己或別人內心出現這種的狀況,你可以觀察對方是不是無來由地孩子氣到一個境地,是不是突然變得很不像他平日的自己。這樣的變化,可能以任何一種關鍵的情緒為核心,那可能是恐懼──恐懼失控、恐懼失敗。而說起恐懼,我們的反應會是從環境中將自己抽離,讓眾人看不見自己,就像小朋友把自己縮成一顆球。往往強烈的恐懼若讓人一病不起,我們就有了再正當也沒有了的理由脫離戰線。

    這種關鍵情緒也可以是愛──或許因著某人讓我們模糊地想起那失去的快樂園地,我們便會在當下義無反顧地去設法複製自己與雙親或手足的緊密關係。這情緒還可能是極度的不信任,因為我們可能在幼時被某個權威角色給辜負過或背叛過,如做父親的就是常見的罪魁禍首。這經常是人態度突然轉趨叛逆的原因。

    此間埋藏著的一個風險,是在對現在有所誤判,同時又以過去做為對象來進行反應的過程中,我們會製造出衝突、失望與不信任感,而這些東西只會傷口上撒鹽。在某種程度上,把過去的經驗複製到現在,是人很自然會做出來的事情。對此我們唯一擁有的防禦工事,就是要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意會到有哪裡不對勁,然後阻止自己(或者阻止別人)。

    而想要把「引爆點」逮個人贓俱獲,我們可以善用的線索是注意自己正在體驗的情緒是否異常地原始,異常地失控。具體而言,這類情緒會觸動人哭泣、抑鬱,或是過度樂觀。被這類情緒下了咒語的個體,會很可能表現出與平日大相逕庭的說話口氣與肢體語言,看起來就像他們真的回到了過去,重新把當年的人生再重演一次似的。在這樣的情緒來襲時,我們必須努力把自己抽離出來,細細思索其可能的來源──兒時的創傷──還有這情緒將我們鎖進了什麼樣的模式。對自己與自己的弱點取得深刻的理解,是我們能夠變得理性的關鍵。

    …………

    轉瞬之間的得與失

    突然的成功或獲得,是很危險的事情。從神經學的角度去看,化學物質會在大腦中猛烈釋放,讓我們感覺到興奮與能量在心中爆發出來,進而讓我們產生想要複製這種體驗的欲望。任何一種上癮或瘋狂的行為,都可以以此為起點出現。另外當成就一下子就到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一項很基本的智慧,那就是真正能夠長長久久的成功,都需要先下足扎扎實實的苦功。我們會無視於暴紅或一夜致富中的運氣成分。

    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重新捕捉到那種賺大錢或一夕成名所帶來的快感。我們會開始目空一切,對任何想要上前警告我們的人心存抗拒──他們不懂啦,我們會這麼告訴自己。但因為爆紅很難持久,我們終將墜回平庸,而爬得愈高,摔得愈痛,這個循環也會自此展開令人憂鬱的階段。雖然說對這種過程最熟悉的莫過於賭徒,但其實有另外兩種人也不會對這樣的心路歷程感到陌生,一種是歷經經濟泡沫時的商人,一種是新時代瞬間爆紅的各種紅人。

    意想不到或是一連串的挫敗,也跟成功一樣會引發我們不理性的反應。我們會想像自己遭到厄運詛咒,而這種厄運將永無止境。我們會心生恐懼而開始心存猶疑,而這又會引發更多的錯誤或失敗。在運動競技上,這會導致勝負關鍵時所謂的「軟手」(choking),主要失敗與失手的記憶會讓選手心裡產生陰影,他們的肌肉會無意識地緊繃而造成失誤。

    這一體兩面的問題,並不難解:每當你意外成功或失敗的時候,也就是你該向後退一步,用一些該有的悲觀或樂觀來平衡一下的時候。其中突如其來的名利你更得小心──天降的錢財與名譽都是沒打地基的空中樓閣,而且具有強大令人上癮的拉力,一旦打回原形,你就會在無可避免的痛苦中扮演自由落體。

    …………

    壓力暴漲

    身邊的人在你看來,永遠都是那麼理智,對自己的人生那麼有把握。但只要把他們放在充滿高壓的情境中,隨著壓力水漲船高,你就會看到一幕幕令人意想不到的現實上演。自我控制的冷靜面具會剝落,他們會突然在暴怒中幹話狂噴、會顯露出有受迫害妄想症的那一面,還會變得超級玻璃心、超級小器。壓力或威脅的出現,會讓我們大腦中最原始的那部分興奮與活躍起來,進而壓過人類的理性力量。事實上,壓力或緊張會掀開人類精心藏好不讓人看見的缺點,所以真的要觀察人,就要選這樣的時候,因為這種時候你才看得到他們的本性。

    一旦注意到自個兒生活中的壓力值上升,你就必須要仔細的觀察自己,注意自己是否表現出與環境因子不成比例的脆弱、敏感、多疑,以及恐懼。觀察的時候要盡量跳脫自己,盡量騰出時間與空間獨處。你需要拉出距離來創造更好的視角。千萬不要自以為你是那個可以在壓力下面不改色的練武奇才。那是不可能的。但透過自我的覺醒與反省,你可以避免自己做出日後會後悔的決定。

    …………

    人形引信

    因著個性,所以有些人天生就會觸動其周遭所有人的強烈情緒。這些情緒包括極端的愛意、恨意、自信與不信任。歷史上的這類案例包括《聖經》裡的大衛王、古代雅典的阿爾西比亞德斯(Alcibiades)、古羅馬的凱撒、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喬治.丹頓(Georges Danton),還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這種人往往有著幾分個人魅力,他們能辯才無礙地表達出自身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會彈無虛發地挑動起旁人心中相同的漣漪。但這類人當中也有一部分很自戀;他們會把內心的劇場與煩惱向外投射,將旁人捲入他們一手創造出的漩渦。這樣的特質,會讓他們令人又愛又恨。他們會讓一堆人黏過來,又會讓某些人閃得遠遠的。

    像這些彷彿人形引信,到處放火的人,我們理想上是不要等到自己受影響,最好在他們影響到其他人時就先注意到而有所提防。沒有人能與他們的影響力徹底絕緣。只要他們在場,很多人就會暫時喪失與人講道理,或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的能力。甚至連他們不在場的時候,這些人都能讓你對他們念念不忘。他們就是有這種令人著魔的天分。一不小心,你就會被他們領著去幹一些走偏鋒事情,不論是以死忠追隨者的身分,還是以死敵的身分。在這道光譜上的兩個極端──受他們吸引或對他們排斥──你都會傾向於不理性,都有必要立刻讓自己與對方拉開距離。一個不錯的辦法是要看穿他們端給人看的表象。他們會想方設法讓自己散發出某種光環,讓你無法視他們為凡人,你會因此覺得他們有種神祕的特質能使人自慚形穢。但事實上,你是人,他們也是人,也跟人一樣都在意某些事情,有著某些弱點。試著專注在這些弱點上,提醒自己他們不是男神或女神。

    …………

    群體效應

    群體效應是一種高級的群體偏誤。當身處於其中的團體人數夠多時,我們就會變得跟平常有點不同。你可以趁參與運動賽事、演唱會、宗教活動或政治造勢場合時注意一下自己與旁人。基本上,你不可能不覺得自己被群體的情緒感染。你會心跳加速,會一不小心落下喜悅或悲傷的淚珠。身處於團體裡,不會促進你獨立思考的判斷力,反而會強化你對歸屬感的渴望。這一點也同樣可能發生在職場上,尤其如果你有一位善於「帶心」的主管的話。這類領導人善於撩動人的情緒去激發我們的求勝心與攻擊性,或是創造出一種「我們vs. 他們」的敵我有別。群體效應不見得需要一大群人在場。社群媒體的力量一樣可以引誘我們加入在網路上口耳相傳的行列,讓分享的意見像病毒一樣散播出去,而且這時被分享的往往不是溫和的情緒,而是像暴怒這種重口味的東西。

    群體情緒的刺激,也有其可以振奮人心的正面效應。有些狀況下,我們可以在群體效應帶動下去做有利於公益的事情,但要是你注意到的群體效應是對應到負面的情緒,比方說彼此仇恨、病態的愛國主義、攻擊傾向、一元的世界觀,那你就必須要幫自己接種好抗體,避免自己被強大的群體風向給帶過去。通常為了維持自身的理性與判斷力,我們寧可對群體環境敬而遠之;如果非置身險境不可,我們也必要把質疑的防護罩開到最強。

    民粹領袖特別善於利用群體效應,並習於刺激人的非理性爆發,所以是我們格外需要提防的對象,而有些東西是他們固定會使出來的招數。在群體的場合下,他們首先會把氣氛炒熱,搬出一些大家有共識的觀念與價值來講,創造出一種和樂融融的認同感。他們會倚賴模糊但曖昧的語言來煽動人的情緒,由此像是公(平正)義、真相、真理、某某優先、某某價值等愛國主義用語,都是他們愛用而琅琅上口的字彙。他們開口閉口都是抽象而崇高的理想,但就是不會講到怎麼用具體的行動去解決明確的問題。

    媒體或政壇中的民粹型人物的目標,是讓人心中持續感覺到焦慮、慌亂與忿忿不平。民眾的情緒高亢而激昂,他們才有條件繼續登場。對此你想見招拆招,難度其實不高,你只需要懷著一個念頭,那就是把理智、判斷力與為自身著想的能力,全部視為你最珍貴的財產,這樣就行了。任何人想要侵門踏戶,進犯你獨立的心智,你都要一律以敵人視之。所以一旦你的雷達上顯示某個人物是民粹屬性,你馬上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倍警醒,加倍理性。

    關於人性中的非理性,我最後想說的是:不要自顧自地以為進步與啟蒙已經不知怎的將比較極端的不理性給消滅殆盡。歷史已經一再證明非理性或許會有起伏高低,但你永遠看得到它的身影。伯里克利的黃金時期不乏哲學大家與蠢蠢欲動的科學精神在萌發,但繼之而起的年代卻充斥著迷信、邪教與排斥異己。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之後。這種循環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是一種必然,也是人性中的一環。

    不理性不會消散,只會改變其外觀與裝扮。我們或許不會再有與字義相符的「獵巫」行為,但在不久之前的二十世紀,我們還是在三○年代的俄國目睹了史達林主政下的「莫斯科審判」、在二戰後的美國看到了參議員麥卡錫的反共聽證會,還在六○到七○年代的中國見證了名為「文化大革命」的集體迫害。邪教的代代相傳,從來未斷,對某名教主的人格崇拜或對於某個名人的偶像崇拜都層出不窮。科技如今也誘發了更多的宗教狂熱。現代人急切地想要找到一樣東西可以寄託他們的信任,必要時他們會飢不擇食。民調顯示在二十一世紀,相信鬼魂、神靈、天使的人不是變少,而是變多。

    只要地球上還有人類的一天,不理性就不會默不出聲,也不會停下擴散的腳步。理性是個人才得以去追求的能力,無關乎群眾運動與科技發展的風起雲湧。感覺高人一等,感覺無所不能,就是不理性在你內心作祟的錚錚鐵證。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嬰字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5-02 21:42:59

    親(亲)不見,愛(爱)冇心,這些痛斥簡化字荒謬之口訣,其實還有一句很值得留意──兒無首(儿)。可愛BB無啦啦因為簡化冇咗個頭,你話幾不可理喻。別號「青山不墨」的80後書法老師賴碧琪,每天都在facebook分享一幅正體字書法作品。她特別欣賞象形漢字因形知義的獨特美態。她說:「兒字上半部份代表嬰兒嘅頭,下面一撇就代表佢嘅手,另外嘅豎彎勾就係佢嘅腳。我哋成日話『腦囟未生埋』,所以兒字嘅上半部份有個開口,字形同字義相關。」兒字看來簡單,其實殊不簡單!「簡化後刪掉上半部分,就好似個嬰兒冇咗個頭,只剩手同腳。」好殘忍,如果有人想下一代只懂簡化字,真係好殘忍。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