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照護心得分享
「扯肘症」也叫做牽拉肘
Nursemaid’s Elbow / Pulled Elbow
我跟喬治在今天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以下從骨科陳彥斌醫師的部落格轉貼)
4歲以前的小孩,橈骨頭 (即橈骨近端) 還只是未定形的軟骨,繞在其上的環韌帶也比較鬆,在旋前位下(被牽...
•
#幼兒照護心得分享
「扯肘症」也叫做牽拉肘
Nursemaid’s Elbow / Pulled Elbow
我跟喬治在今天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以下從骨科陳彥斌醫師的部落格轉貼)
4歲以前的小孩,橈骨頭 (即橈骨近端) 還只是未定形的軟骨,繞在其上的環韌帶也比較鬆,在旋前位下(被牽著手的姿勢),稍稍扯一下手,環韌帶就會滑脫掉到肘關節內,把關節卡住,所以這也是一種關節脫位(不完全脫臼)。
昨天晚上可能是C與她爸一夜不見如隔三秋
等喬治傍晚從台中回來
兩個人在客廳玩到一個過嗨
C抓著喬治的手要學猴子盪來盪去
一開始是抓著大拇指
喬治表示手指快斷
然後就抓著C的手腕開始盪
原本前後盪還不過癮變左右盪
C超開心啊我坐在旁邊也是笑個不停
就這樣玩了三五分鐘有
沒想到站定後的C第一個反應
是用左手抓右手臂
接著表情開始不對勁
我問她怎麼了?是手會痛嗎?
然後就開始大珠小珠落玉盤
連哭至少半小時以上
怎麼安撫都無法
哭到我都火大得進房間冷靜一下
等到C開始大叫mommy
我才出房間跟喬治換手繼續安撫
這個時候喬治趕緊上網查資料
看C的狀態滿符合扯肘症會有的症狀
1手肘微屈僵直不能彎曲-yes
2不願意用手拿東西 (因為一改變姿勢就痛)-yes
3不讓人摸手(連看都不給看)-yes
結論是要去看骨科給醫生確認不是骨折或脫臼的話
其實有復位的手法可以喬一下就好
雖然網路都有影片分享
過程似乎不是太難
但還是覺得要給專業的醫生處理比較放心
後來終於不哭了
是家裡庫存的大創的表情貼紙簿かおアートブック的功勞
(看看這東西能不投資嗎)
不過都是指使她爸要貼哪一張貼紙
在吃飯時也是只有用左手(是右手會痛)
可能看卡通看到一度忘記自己手痛
想用右手拿餐具結果一動就又是一陣大哭
再來不管是她爸拿軟糖給她
或是想換衣服又不肯脫衣服
反正只要是有可能動到右手的話就是哭啊啊啊啊
必須說從C出生以來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哭聲了
雖然有朋友聽過她哭
覺得她聲音很細所以沒什麼破壞力(?)
但我就是無法阿哭越久我火越大
在兩歲半前還在親餵的時候
至少可以塞奶下去讓C閉嘴
但斷奶之後就完全沒有辦法能夠有效的安撫她
一定要等她哭夠了才會自己停下來
也好險她有個耐心不用錢的爸爸
無論如何都願意陪伴她左右
媽媽才能躲房間避風
但這次她實在哭太多段了
還會指定不要daddy或不要mommy陪
甚至說她手痛所以不要睡覺欸哇哩咧
然後在C又因為’提到‘換衣服(根本還沒換)而哭的瞬間
我就快狠準的抓住她的手肘
心裏想著剛剛看過的影片中醫生的動作
只花了五秒鐘就把她的手給喬回來了
(要在她用力掙扎之前完成)
(明顯聽到‘喀’的一聲)
(我有先拿喬治的手練習過)
(但喬治還是覺得我心臟很大顆)
(竟然自己動手)
當然跟她解釋說已經不會那麼痛了
她還是一直不肯動右手
但等到躺下去準備睡覺的時候
就開始東摸摸西摸摸了
雖然睡著沒多久還是唉唉叫了一會兒
但應該是因為暖氣太強熱醒後又發現手還有一點不舒服吧
因為這時候她的手已經舉到頭上來了
接下來則是一夜好眠(我說我)(C還是有一點鼻塞)
不用擔心受怕她如果翻身動到手又大哭
早上很有精神的跟我說早安
一如以往兩手抓著床框搖來搖去
吃完早餐的現在還拿球你丟我撿
看來是不用煩惱要帶她去哪裡看醫生了
啊~~~身為母親又破了一個難關
僅以幾張就算亂抓手指也沒有殺傷力的10個月大照片
來呼應一下這次的突發事件
不要再大力拉小孩的手了嘿
@despejo0415
💪🏼
•
#關於當媽這件事 #越來越有心得 #我可能有當物理治療師的天份 #最好是啦 #嬰兒C #在英國 #cc她爸 #10monthsold #myccoftheday #motherpower #nolimits #londonwithcc
嬰兒鼻塞要看醫生嗎 在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有備無患的小兒疾病照護指南
❓早點去看醫生,感冒會比較快好嗎?
❓發燒該保暖還是散熱?
❓咳嗽多久該擔心?
❓要幫孩子刷牙到幾歲呢?
❓孩子近視,罪魁禍首真的是看電視打電動嗎?
❓異位性皮膚炎一定要用藥嗎?
❓我的孩子「高敏感」嗎?
收到出版社寄來這本新書:
《遠離病毒,健康加護!還好早知道的小兒科保健室:百萬父母首選,日本超強兒醫陣容,疾病照護QA全解答》
由日本醫師 #明橋大二 和各科醫師團隊合著,中文版由陳俊仁醫師審訂,書裡包含各種常見症狀的意義及處理方式的解說,還有耳鼻喉科、皮膚科、牙科、眼科等日常護理及疾病照護說明。
明橋大二醫師也特闢專欄,勸慰父母不需要總是為孩子生病而自責,並解答有關孩子挑食、不專心等讓爸媽困擾的教養問題。最後還有急救處置方式,和照護知識網站資源等實用資訊。
同樣延續明橋大二醫師的風格,用了大量漫畫呈現,清楚易懂。
一拿到書,馬上派上用場:學會怎麼樣幫嬰兒 #抽鼻涕 會抽得更乾淨、怎麼樣幫孩子 #點眼藥水 孩子比較不會恐懼-林寶可能特別沒膽,還是哭天搶地。
推薦這本實用易讀的照護指南,希望大家都是備而不用啊!
------
📕博客來購書連結(aff. link 分潤連結)
https://bit.ly/3c540sJ
本書為暢銷育兒書籍《0~3歲給對愛就不怕寵壞》和《3~6歲做對管教,不打不罵孩子更聽話》兩書的系列作品,皆廣受各界人士好評的爸媽快樂育兒新著作!
作者為日本兒童醫師明橋大二以及安崎達郎醫師等團隊合著。本書針對孩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或經常發生的症狀, 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提供父母居家照護最佳建議,並傳遞正確的醫療知識,減輕父母帶著孩子頻繁就醫的疲憊。「有了這本好放心!」宛如家庭醫生近在身旁的安心感。
◎小兒常見病灶各科別就診要點:
耳鼻喉科:如何緩解鼻塞?鼻竇炎和過敏性鼻炎如何照護?
皮膚科:異位性皮膚炎難照顧,類固醇藥物怎麼使用?風疹真的是吹風引起的疹子?
牙科:掌握刷牙的最佳時間與頻率,加上含氟牙膏的保護,學齡前孩子也能擁有潔白的牙齒!
眼科:看電視、打電動,對視力的影響有多大?嬰幼兒期必須更注意「弱視」的檢驗,掌握黃金治療期!
【專業審訂】
陳俊仁醫師/小兒科感染氣喘專科‧台北榮總小兒過敏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
【安心推薦】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主治醫師
陳映庄/三寶爸‧禾馨醫療小兒科醫師
彎彎/親子圖文作家
本書特色:
1. 漫畫圖解說明,有備無患小知識讓父母輕鬆「明白」小孩病情輕重的差異
2. 消除父母無法即時帶生病的孩子看診的不安,教導父母正確的育兒方式
3. 收錄五大類幼兒常見疾病以淺顯易懂的問答方式提出,爸媽也能透過圖文解說獲得實用性知識
昶景國際文化
嬰兒鼻塞要看醫生嗎 在 Peggy's 陽光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妹妹傳來的影片,呼應了我提到的「讓孩子泡澡增強免疫力」這件事,也算是誤打誤撞的好處,跟大家分享!
.
.
.
.
.
.
***
「前情提要」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肺炎新聞,日日都有新變化,不只肺炎,流感與一般感冒如果發生在孩子身上也都無法輕忽。買不到兒童醫療級口罩,只好盡量讓孩子從食療與生活習慣來加強抵抗力!
有一點點小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這兩個月開始,我每天晚上讓女兒泡澡!
(天氣冷,水溫要略高一些些)
起因是女兒幼稚園上學後常常流濃鼻涕,體質關係也容易引發中耳炎,每次看醫生就拿抗生素,吃了會好,好了一陣又流,很不想很不想再給女兒吃抗生素了,卻束手無策,畢竟哥哥當年也是類似狀況經歷過來的,難道就只能隨年齡增長才能減輕嗎?
後來,聽幼稚園老師說自己以前鼻塞狀況嚴重時就會去泡溫泉,鼻塞狀況會好很多。回家後我死馬當活馬醫,天天洗澡完成再用嬰兒澡盆讓女兒泡澡,大約可以泡到胸部左右的高度,每次泡30~40分鐘。(澡盆太實用,還好還沒處理掉)
一開始,只是想減輕她鼻塞狀況讓女兒晚上好眠,結果泡個兩天,狀況就開始好轉,鼻涕居然沒吃藥就減少大半了,連續狀況也不再一直來,我覺得女兒身體好像越來越好,沒這麼三不五時就中獎。
過年前兩天,女兒突然半夜小發燒,隔天卻沒事人活蹦亂跳,但又有開始流濃鼻涕的狀況,照往常一樣讓她天天泡澡,這回生病的狀況與時程是以往的一半不到,很快就恢復了(以前都會發燒兩天,鼻涕流兩週)
所以我跟威廉現在天天讓女兒泡熱水澡,也讓哥哥一起泡,改去大浴缸兩個人一起玩水半小時,剛好天氣冷,兩個孩子身體溫呼呼,晚上睡更香甜!
大家不妨試試看,就算效果不一定明顯,但也不會像偏方或藥物什麼有壞處,希望我們的孩子身體都能健健康康,安然成長!
#泡澡後浴缸裡的水可以拿來沖馬桶拖地喔
#佩姬廚房的一點小事(6)
嬰兒鼻塞要看醫生嗎 在 Peggy's 陽光廚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妹妹傳來的影片,呼應了我提到的「讓孩子泡澡增強免疫力」這件事,也算是誤打誤撞的好處,跟大家分享!
.
.
.
.
.
.
***
「前情提要」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肺炎新聞,日日都有新變化,不只肺炎,流感與一般感冒如果發生在孩子身上也都無法輕忽。買不到兒童醫療級口罩,只好盡量讓孩子從食療與生活習慣來加強抵抗力!
有一點點小心得,想跟大家分享~
這兩個月開始,我每天晚上讓女兒泡澡!
(天氣冷,水溫要略高一些些)
起因是女兒幼稚園上學後常常流濃鼻涕,體質關係也容易引發中耳炎,每次看醫生就拿抗生素,吃了會好,好了一陣又流,很不想很不想再給女兒吃抗生素了,卻束手無策,畢竟哥哥當年也是類似狀況經歷過來的,難道就只能隨年齡增長才能減輕嗎?
後來,聽幼稚園老師說自己以前鼻塞狀況嚴重時就會去泡溫泉,鼻塞狀況會好很多。回家後我死馬當活馬醫,天天洗澡完成再用嬰兒澡盆讓女兒泡澡,大約可以泡到胸部左右的高度,每次泡30~40分鐘。(澡盆太實用,還好還沒處理掉)
一開始,只是想減輕她鼻塞狀況讓女兒晚上好眠,結果泡個兩天,狀況就開始好轉,鼻涕居然沒吃藥就減少大半了,連續狀況也不再一直來,我覺得女兒身體好像越來越好,沒這麼三不五時就中獎。
過年前兩天,女兒突然半夜小發燒,隔天卻沒事人活蹦亂跳,但又有開始流濃鼻涕的狀況,照往常一樣讓她天天泡澡,這回生病的狀況與時程是以往的一半不到,很快就恢復了(以前都會發燒兩天,鼻涕流兩週)
所以我跟威廉現在天天讓女兒泡熱水澡,也讓哥哥一起泡,改去大浴缸兩個人一起玩水半小時,剛好天氣冷,兩個孩子身體溫呼呼,晚上睡更香甜!
大家不妨試試看,就算效果不一定明顯,但也不會像偏方或藥物什麼有壞處,希望我們的孩子身體都能健健康康,安然成長!
#泡澡後浴缸裡的水可以拿來沖馬桶拖地喔
#佩姬廚房的一點小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