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嬰兒潮世代特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嬰兒潮世代特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嬰兒潮世代特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嬰兒潮世代特質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世代樂齡族群的市場與需求】(上)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顧問 高雅玲 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邁進(20%人口超過65歲)。大家都很期待這一新興市場的商機,也都躍躍欲試。但面對這些即將樂齡的族群,企業在進軍市場之前,首要之務...

  • 嬰兒潮世代特質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0 12:42:21
    有 11 人按讚

    【新世代樂齡族群的市場與需求】(上)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產業顧問 高雅玲

      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邁進(20%人口超過65歲)。大家都很期待這一新興市場的商機,也都躍躍欲試。但面對這些即將樂齡的族群,企業在進軍市場之前,首要之務應該是對此一族群有深入的瞭解,才能掌握其痛點與需求,做好產品及服務的規劃與準備。

      不可諱言,隨著年齡增長,高齡人士的身體機能、經濟收入、移動力等等方面都逐漸弱化,因此一般人對高齡者多有健康弱者、生活弱者、移動弱者,以及當災害發生時,需要他人協助避難的災害弱者的刻板印象。不過這是源自於我們對上一代高齡者的群體特徵之印象而來,但即將形成龐大高齡市場的嬰兒潮世代,跟過往的高齡族群有很大的不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研究,這些族群擁有以下幾個重要的特質:

      1.刻苦、耐勞又抗壓:自1945年始,臺灣每年新生兒數量便達25萬人,且連年創新高。最高峰時期每年出生的新生兒數量還一度超過40萬人,是2019年(僅有18.1萬人)的兩倍多。嬰兒潮世代因為經歷戰後百廢待舉、物資缺乏的階段,雖然能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機會,但幼年成長時期多半生活貧窮,養成吃苦當吃補的個性,如此的世代成長經驗,影響此世代人的消費動機與價值觀。

      2.學識高、能力強,多為產業中堅:戰後因為教育普及,人數眾多的嬰兒潮世代,在求學階段面臨了激烈的競爭,大約只有7%可以考取大學,且由於當時臺灣沒有博士班,大學畢業後若有意想繼續深造,只能選擇出國留學,因此選擇出國進修的人數也屢創新高。學業告一段落後,或定居美國海外,或返台投入產業,成為臺灣各個領域的中堅,更是台灣產業及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臺灣的校園民歌、民主運動、社會運動等,都可看到嬰兒潮世代參與的軌跡。

      3.受到新事物、新文化及新科技衝擊洗禮的世代:嬰兒潮世代,是受到新事物、新文化衝擊最大的世代,從孔孟、老莊,到康德、尼采,從轉盤式電話到智慧型手機,從黑膠唱片到卡式錄音帶、隨身聽、iTunes,從膠卷相機到數位相機,電腦也從桌上型電腦到筆記型電腦、iPad平板電腦,作業系統也從DOS進化到Windows,美式速食餐飲文化的進入,飲食習慣西化…種種生活事物的改變,讓嬰兒潮世代成為對新事物包容度極高的世代。

      4.相對較有能力追夢的世代:嬰兒潮世代因為參與並創造了臺灣的經濟奇蹟,累積了大量財富,多擁有房產。現下紛紛退休,有錢、有閒、又更健康的嬰兒潮世代,進入到退休後可以放手追尋夢想的階段,不管是玩模型、騎重型機車、買農地,蓋民宿、還是彈電吉他組樂團、出國旅遊環遊世界、騎自行車環島,上世代熟齡人士來不及做、無法做的夢,嬰兒潮世代都勇於實現。

    (….未完待續)

    #婦女專欄
    #新世代樂齡族群
    #嬰兒潮世代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 嬰兒潮世代特質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5 16:25:54
    有 17 人按讚

    當代社會之中,不同世代因為成長背景有很大的差異,在進入社會之後也都會有不同的特質。這些可能來自於集體的成長經驗,或是一個世代之中成長歷程中共同遇到的問題。

    這篇來自【ETtoday財經雲】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管理專家對於不同世代職場特色的描述。或許我們會對於這樣的觀察與標籤有不同意見,但我們也能從中進一步去思考,為何可能會有這些差異的產生,我們還能否有更加精準的描述?

    ----------------------------------
    「用水果來分類職場世代,除了是因為大家流行用草莓族、還有之前天下雜誌形容90後是水蜜桃,其實是我們和個案聊,才發現有問題的不只是年輕人!」興智國際企業管理整合諮詢資深顧問何宇欣說,世代不同,常常造成職場溝通問題。

    何宇欣說,55歲以上的榴槤族,抗壓高,不易吐真言,而在媒體上常被虧的草莓族(民國70年~80年生)也是最愛在辦公室酸來酸去的世代;民國55年到66年的芭樂族最看重數據,常有資訊焦慮症,他們也是訂閱制的擁護者;而民國80年後的「水蜜桃」則是佛系員工,誠實是他們的美德,雖然有時被批「近乎白目」。

    何宇欣說,其實人類學、社會學對不同世代有很多分類名詞,最早出現的專業名詞是「戰後嬰兒潮」以及接下來的X 世代、Y世代,以及最近的Z世代及千禧世代。但企業顧問受邀到外面上課時,常發現這個分類對大家有點硬,然後大家又常常講「草莓族」就是Y世代,天下雜誌在十年前也提出水蜜桃世代,比草莓更難保存、更嬌貴,對應到Z世代。為公平起見,大家都來個水果代表。雖然有人抗議對年長者用「榴槤族」、「芭樂族」形容,好像不Fancy,但只是為了方便好記憶世代特質。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原文網址: 職場世代特色超有趣!專家:草莓族「酸人一流」 水蜜桃族和老人很合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901334#ixzz6mSCldzP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嬰兒潮世代特質 在 王中砥的「課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9 14:37:47
    有 12 人按讚

    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本文所稱世代 指的是 Y 世代(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 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世代,就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出生的一批人群,他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與探討的根基和影響力。在此範疇中,也有其相關的同義詞也在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二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20年前同樣主題的同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戰後嬰兒潮到 X 世代)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80後、90 後),在大量湧入職場成為勞動力的主流後,不同世代對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彼此間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們」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 們」或老闆;當年的「主管們」也許已退休或被退休,當重新再回到職場,角色卻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成了本文主訴的對象了。過去的「管理者」而今成了「被管理者」。這不是風水輪流轉的因果,而是高齡化社會下台灣勞動力市場與職場必然的趨勢與現象。

    《N 世代衝撞》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書中羅列新世代 8 大特質:
    1. 講究自由
    2. 喜歡創新
    3. 最愛「客製化」
    4. 凡事都要好玩
    5. 追求速度
    6. 習慣協同合作
    7. 注重誠信
    8. 習慣查證

    這些鮮明的世代特徵,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管理者」的普遍印記。我們這麼問自己:「以上特徵我有幾項?我懂多少?」相信多數讀者都是陌生的!如果這是年輕世代的普遍特徵,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被管理者,或許活不出他們這樣的特質,但可以藉由對這些特質的理解,去減少彼此的陌生與隔閡。在管理學上有這樣的四個字:

    人 事 管 理

    我們試著用一條線來連結:
    1. 管—人,理—事,這是20 年前的管理模式。當年藉「管人」來「理事」。
    2. 理—人,管—事,這是現在或許到未來的管理模式。用「理人」來「管事」。這「理」也包含著「理解」、「同理」、「理念」、「理性」、「整理」等。

    我們可以這麼說:網路世代的年輕主管喜好自由,不喜歡過多的約束,相對來說,員工的自主管理與自律,可以減少他們管理的機會,以免影響他們的自由。或許正是該世代在「領導」與「管理」上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但恰恰有很多中高齡工作夥伴們「想被管」,或不自覺的「想去管」。

    對於一位55歲以上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再入職場並不是件令人陌生的事,因為職場經驗豐富、早已習慣,可這些「思維」往往是「慣性的陌生」,也是中高齡再職者對新工作不適應的源頭。筆者常在課堂上讓學員玩一個猜拳遊戲,兩兩一組連續猜拳,這本是簡單不過的遊戲,但要求猜輸者要去拍打猜贏者,這遊戲規則的改變就讓遊戲的本身變得「卡卡 的」,因為我們太習慣贏的打人、輸的被打,當「思維」改變時,即使原有熟悉到不行的猜拳「行為」,都有些不習慣了,這就是需要再去適應的地方。

    不管你的就業動機為何,求職的需求是什麼?伴隨著的都是既有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慣性」,甚至求職的方向、職務與過往的相關性,都會隨著你的入職一起回歸職場。當在面對比較年輕的主管與企業主時,經常會有著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多」的想法,這是首要改變的心態之一。

    許多年輕的企業主向筆者反映過,很多中高齡以上的求職者,能力、專業度都不差,但經常會表現出倚老賣老,以一種過來人心態自居。先不管專業技能如何優異,這種態度往往成為人員相處與管理上的困擾。所以,對於各位有著身經百戰職場經歷的讀者而言,心態歸零是非常必要的修煉之一,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每次談到中高齡、銀髮族就業,就不得不談到一部經典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在電影裡勞勃狄尼諾所飾演的男主角班,就是一位懂得心態歸零的實習生。曾在過往職業經歷中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他,40年從基層做起的職場閱歷不可謂不豐富。但從他願意去擔任一位高年級實習生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了調整。從錄製面試的影像,到開放、接納新事務的心態,讓他得以在網路公司與一群年齡差距二個世代的年輕人一起共事,不僅成功地扮演好他的本職,也成為老闆與員工心目中的好員工,後來甚至成為年輕老闆所倚重的經營諮詢顧問。這 其中除了「心態歸零」之外,「狀態一百」更是他獲得肯定的關鍵。

    先撇開年齡不談,在職場中的倫理與態度,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否穩定的因素。這與怎樣的世代與時代並無關聯,而是職場中本就該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定義一個好員工,學歷與專業度固然重要,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更是關鍵,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工作與學歷並無太大關係,專業職能與態度面反倒是用人與留人的指標。

    記得電影裡,年輕老闆對這位高年級實習生並無好感,甚至對這實習生計畫也不感興趣,甚至還一度想將他調離現職。但男主角依然很清晰自己的角色,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在工作時間裡絕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即使老闆並未交付他做什麼,他也在等待,甚至主動詢問他要做什麼?當同事問他下班了為何不離開?他只輕描淡寫的說:「老闆沒離開,他又怎能離開?」這裡,筆者給大家「狀態一百」的具體建議就是「認份」。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能「認清楚自己的本分」;而「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更為重 要,也就是「認真於自己的本分」,這就是「認份」的意義與價值,更是職場中最為核心的 「執行力」,而非「執行例」。

    當然,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屬於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與世代現象,與其花大篇幅去著墨「世代差異」,不如用心去理解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不同與差異。人很容易在自我的認知當中期待他人的「認同」,當觀點無法認同時就會用「認知不同」、「價值觀差異」來合理化自己。事實上人與人間「理解」才是重點,我理解你與我的不同,但我不一定認同你,而理解本身已經可以讓關係靠近,至少不是彼此的緊張,而是互相的知悉。

    「做好事就絕對不會做錯。」這是電影中一句十分振聾啟聵的話,幾乎已經涵蓋了職場中所有的核心價值。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做對的事」。當你做了對的事,會讓方向與效率提升;當你能「把事做對」,表示你有做事的方法與把事做好的心態。試想:有哪一位主管或老闆會雇用懶員工?即使是年輕世代的 BOSS也是一樣。

    在此,再次把職場關鍵的九大核心職能羅列出來:
    1. 團隊精神
    2. 主動積極
    3. 溝通協調
    4. 工作熱忱
    5. 負責任
    6. 工作效率
    7. 專業學習
    8. 問題解決
    9. 壓力忍受
    這九大核心職能是跨越世代的,也是送給所有有心重返職場的銀髮工作大軍必須的裝備。

    職場上沒有代溝,只有「有待溝通」的態度;職場上不分世代,只有「視線所及的地帶」。如果可以,把彼此的視界調校一下。你要的是一次華麗轉身的職場重返,不是去證明自己過去所擁有的輝煌職涯。如果重返會帶來更好的榮耀,那是生命的再一次揮灑。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能歸零,再老都是新手;能開放,多學都是本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