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嬰兒嘔吐沒發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嬰兒嘔吐沒發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嬰兒嘔吐沒發燒產品中有10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腸胃炎 #不宜用運動飲料 補充水分、止瀉藥 #舒腹達成分含鉛⁉💥 最近門診腸胃炎小孩多了起來,然後因為衛教的訊息很多,都要花不少時間解釋,所以就想整理一個腸胃炎的處理原則!和兒童止瀉藥的注意事項給大家💟 溫馨提醒假如小孩發現有血絲黏液便,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一定要找醫師診斷吃藥喔🩺 -- 🔖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魔王的名字大家都不敢說,不管自己家寶貝得到,或是班上有同學得到,家長都如臨大敵,就怕班上要停課。#腸病毒 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寄居在人類的腸胃道,再經由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傳染力相當強。 【#不是腸胃炎】 腸病毒有6、70種,但跟造成腸胃炎的病毒不同,所以不會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常...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陳菁徽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6 05:29:54
📣本日大消息~『孕婦開始施打莫德納疫苗了喔』💉 試管嬰兒患者小欣一早就傳來 讓我提振精神的影像 『這是醫生幫忙的作品喔 跟阿姨問好!』🥰 / 順便也問了關於孕婦&哺乳婦施打疫苗的問題 很榮幸每天有患者跟我的互動 不然閨蜜 陳菁徽 已經從美妝YT💄 一路精進到看烹飪YT👩🏻🍳 減少自己產出暗黑料理...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醫聊543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08:33:44
中了就扣七天假!爸媽心中最怕的大魔王-EP.10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請見個人簡介下方連結 大魔王的名字大家都不敢說,不管自己家寶貝得到,或是班上有同學得到,家長都如臨大敵,就怕班上要停課。#腸病毒 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寄居在人類的腸胃道,再經由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傳...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尼尼藥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25:18
雖然中秋佳節大家開心烤肉,點閱率與曝光數一定很慘烈;雖然流感疫苗跟中秋節一點關係都扯不上;雖然今天大家都在PO中秋的時事梗或柚子交互作用之類的文 - 但尼還是一意孤行決定要製作這篇😆😆 為什麼呢! 因為尼太懂得流感的痛! 而流感疫苗下禮拜一就可以開始打了! 趕。快。去。打! - 先來聊聊尼得流感的經...
-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18:00:24大魔王的名字大家都不敢說,不管自己家寶貝得到,或是班上有同學得到,家長都如臨大敵,就怕班上要停課。#腸病毒 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寄居在人類的腸胃道,再經由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傳染力相當強。
【#不是腸胃炎】
腸病毒有6、70種,但跟造成腸胃炎的病毒不同,所以不會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常見的症狀一開始是發燒,以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但也由於感染病毒種類的不同,每個人有不同症狀。
【#不怕酒精】
酒精對腸病毒沒用,消毒需要用氯系的漂白水稀釋(氧系的無效),消毒時不需要大規模噴藥噴灑、只需針對常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重點消毒即可。
【#注意重症前兆】
如果孩子感染了腸病毒,回家除了環境消毒,就要密切觀察是否有以下四個症狀的其中一項,不須集點,只要有任何一項就應該立刻帶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1. 持續嘔吐
2. 肌躍型抽搐
3. 嗜睡、精神、活動力不佳
4. 心跳加快、呼吸變急促
【#大人要更注意消毒】
不只是小朋友,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也要用肥皂徹底洗手,更換外出衣服或是洗個澡再抱小朋友。如果家中有兩個小朋友,爸爸媽媽盡量一人照顧一個,避免互相傳染。#爸爸媽媽辛苦了
#腸病毒 #發燒 #嘔吐 #酒精 #消毒 #嬰兒 #幼童 #學童 #小學 #幼稚園 #寶寶 #泰德 #貝兒 #podcast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腸胃炎 #不宜用運動飲料 補充水分、止瀉藥 #舒腹達成分含鉛⁉💥
最近門診腸胃炎小孩多了起來,然後因為衛教的訊息很多,都要花不少時間解釋,所以就想整理一個腸胃炎的處理原則!和兒童止瀉藥的注意事項給大家💟
溫馨提醒假如小孩發現有血絲黏液便,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一定要找醫師診斷吃藥喔🩺
--
🔖 腸胃炎『2大』處理原則
🎯【#矯正脫水】
📌 休息4-6小時不會吐後,適時補充 #低滲透壓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不宜使用運動飲料因 #滲透壓高、#糖量高、#鈉量低 (請參照圖片)
📌 脫水情形嚴重→需要靜脈輸液
🔔 嘴唇口腔乾燥、皮膚沒有彈性、心跳加速
🔔 持續嘔吐、精神活力差
🔔 發燒也會加速體液喪失
🎯 【#儘早進食】 (不會嘔吐後)
📌 避免油炸、辛辣、高纖食物
📌 #母奶則不用更換
📌 嚴重腸胃炎時可考慮暫時使用無乳糖奶粉,症狀解除即換回
🔔 因腸道乳糖酶被破壞
🔔 配方奶粉 #沖泡稀釋,目的就是在 #稀釋乳糖,但如此會減少營養攝取,因此須交給醫師判斷病情👀
--
🔖 兒童常用止瀉藥
🎯 #舒腹達 (Smecta) #含微量鉛
【作用】:保護胃腸黏膜,吸附消化黏液、病菌、毒素,可減少排便量與縮短腹瀉時間
【劑量】:
📌 2歲以上。每日2-3包
📌 會 #干擾其他藥物吸收,需隔2∼3小時
📌 每包與50 ml #水 or 半流質:肉湯、#果汁、菜泥、嬰兒食品混勻後服用
【注意事項】:
📌 從天然黏土取出成分,含極微量鉛。#2歲以上無證據有安全風險,#不會經血液吸收,但應 #避免長期服用!
📌 無『#2歲以下、#孕婦、#授乳婦女』實驗數據,因此仿單建議避免。但至今2歲以下使用無造成鉛中毒案例,因此需醫師處方監督下使用!⏰
🎯 #瀉必寧 (Hidrasec) 抗分泌劑
【作用】:減少小腸水及電解質過度分泌,不影響腸道蠕動
【劑量】:#3個月以上,1天3次,每劑1.5mg/kg,可加入水或食物一起服用👍
【注意事項】:輔助急性腹瀉症狀治療,#不可超過5天
--
🔖 兒童腸胃炎 #不建議使用😈
🎯 易必寧 (Imodium) 止瀉劑
【作用】:降低腸道蠕動
【劑量】:2歲以上。1-2 mg/dose (1天3次)
【注意事項】:
📌 #不建議使用在小兒感染性腸胃炎
📌 可能造成腸阻塞,毒性巨結腸症
📌 不可用於
🔔 細菌性腸炎 (血便發燒)
🔔 抗生素引起的偽膜性腸炎
🔔 急性潰瘍性結腸炎
🎯 次碳酸鉍錠 (Bismuth subsalicylate) 抗分泌劑
【作用】:刺激腸道內水分及電解質的再吸收
【注意事項】:
📌 #不建議治療兒童的急性胃腸炎
📌 水解後的水楊酸,雖可抑制發炎物質前列腺素合成,但可能引起兒童水楊酸中毒
📌 禁止使用於罹患感冒、水痘恢復患者,因可能引起腦部病變(Reye syndrome)
📌 過量使用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
--
👑 結論
其實病毒性腸胃炎,輕微沒有脫水症狀的話可以觀察,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嚴重的腸胃炎就需要打點滴,幼兒奶粉配方可考慮暫時換成無乳糖配方,母奶不用更換👍
建議休息4-6小時不會吐後就可及早進食,補充流失營養。建議使用低滲透壓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矯正脫水,不宜使用運動飲料😱
止瀉藥舒腹達因含微量鉛,『2歲以下、孕婦、授乳婦女』因無實驗數據,建議避免‼ 但至今2歲以下使用無造成鉛中毒案例,因此需醫師處方監督下使用!🧐
--
下期再補充止吐藥的部分💖歡迎大家多多分享🙏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孕婦施打mRNA Covid-19疫苗安全性初步報告】:在美國已經有許多孕婦接種mRNA新冠疫苗,但是到目前為止關於安全性的報告很少。本文是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以及食品藥物管理局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發表的分析報告。
由於在美國接種疫苗的人都會透過 ” V-safe ”手機 APP,在注射後登記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交由「疫苗副作用回報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分析。作者擷取系統中自2020年12月14日到2021年2月28日的孕婦資料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裡系統總共收到35691名,年齡分佈在16至54歲之間的孕婦的回報資訊。與一般女性相比,孕婦無論注射的是BNT還是Moderna疫苗,回報注射部位疼痛的比例較高,其他如頭痛、肌肉痠痛、畏寒、發燒等的比例則相對較低。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打完第二劑後更常見。其中,不到1%的孕婦接受第一劑疫苗注射後,發燒超過 38°C;接受第二劑疫苗之後,有將近8%的孕婦發燒超過38°C。另外,孕婦接種第二劑之後相對較容易出現噁心、嘔吐,其他大致上與一般未懷孕者並沒有太大差異。
到今年2月底前,V-safe的孕產委員聯繫了系統中的5230名孕婦,最後符合分析條件的有3958名,其中有3719名(94%)是醫護人員。
將近三成的孕婦是在第一孕期中施打疫苗,在第二孕期接種的佔43%,第三孕期佔26%;這3958名施打疫苗的孕產婦在研究期間有827位結束妊娠,其中順利生產的有712位(86.1%),因自發性流產而結束妊娠的有104位(12.6%),與一般懷孕20週以內的自發性流產發生率10%~ 26%相比,風險並未增加。而順利生產的孕婦幾乎(98.3%)都是在第三孕期施打第一劑疫苗。
接受疫苗注射的孕產婦發生早產的機率約9.4 %、胎兒小於妊娠年齡(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約3.2%、胎兒有先天性異常的比例為2.2%,這都與過去一般孕產婦的數據接近。而有先天性異常胎兒的孕婦都不是在受孕前後或是第一孕期中施打疫苗。
■因此,在接種 mRNA Covid-19疫苗的孕婦安全性初步分析報告中沒有發現特殊的風險。但是,有必要進行更多的長期縱向追蹤,包括對懷孕早期接種疫苗的孕婦,以了解包括孕婦、產婦和嬰兒的狀況...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58/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1-06-17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mRNA Covid-19 Vaccine Safety in Pregnant Persons
■ Author:Tom T. Shimabukuro, Shin Y. Kim, Tanya R. Myers, et al.
■ Link: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04983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6/29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嬰兒嘔吐沒發燒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致病原因:
✔️ #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如:
🔹#腸病毒(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
🔹EB病毒
🔹C肝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皰疹病毒等
✔️細菌、黴菌或寄生蟲感染、
✔️發炎性疾病(川崎症、發炎性大腸性疾病、類肉瘤病、糖尿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毒物、藥物等。
👉🏻年紀:因應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
🔸新生兒或嬰兒👶🏻:多見猛爆性心肌炎。
🔸兒童👧🏻:多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合併心臟衰竭。
🔸青少年👦🏻:常以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合併胸痛表現。
👉🏻症狀:#兒童急性心肌炎最難診斷的原因就是其症狀無明顯特異性,不像大人可以明確說出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全身無力等心肌炎症狀,#常常一開始看似輕微的感冒或噁心嘔吐腹痛如腸胃炎,#也有可能無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成失去意識、休克、猝死等重症,常讓人措手不及!常常在疾病初期造成診斷的困難度!
兒童心肌炎最常見的為病毒性心肌炎,就是一開始先有一個病毒感染,因此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感冒期,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或腸胃道症狀如拉肚子,噁心,嘔吐等一般感冒症狀。
2️⃣#第二階段為心肌炎期,會有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倦怠、無力、頭暈、咳血等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儘速就醫!
3️⃣#第三階段為心衰竭或休克期,症狀如臉色蒼白,盜汗、缺氧、發紺、昏厥、低血壓、四肢冰泠、呼吸困難等,#若這時候才就醫通常預後不佳😓
👉🏻診斷:
✔️心電圖(ST-T段變化、QRS波變小、心律不整)、
✔️胸部X光(心臟擴大、肺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液心肌酵素上升)、
✔️病毒抗體或PCR(判斷病源體可以給予抗病毒藥)
✔️心臟超音波(心臟擴大、左心室收縮不良)、
✔️心臟核磁共振(心肌水腫、壞死)、
✔️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有支持性療法‼️
藥物: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等藥物。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類固醇,臨床效果可能有幫助,但實證醫學尚未定論。
較嚴重的心肌炎可能導致休克,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甚至成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時期。
⚠️ #但葉克膜並不是萬靈丹‼️葉克膜只是暫時代替心臟運作,讓心臟休息,#心臟能不能恢復原本的狀態要看原本疾病的進程,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可以讓心臟恢復如初!如果因疾病狀況不佳,葉克膜時間拉長,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末端肢體缺血、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感染、腎臟衰竭、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都可能發生!
👉🏻預後:#越小的嬰兒得到猛爆性心肌炎的預後越差,甚至死亡率可以達到75%。一般孩童跟少年的預後會比較好,#但容易獲得後遺症如擴張性心肌病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甚至在未來還需要作心臟移植。心肌炎常常來得又快又急、病情惡化迅速也無特效藥,何況疾病初期診斷困難,是所有兒科醫師跟家長的夢靨啊!
👩🏻⚕️小孩子有時會無法分辨胸痛或腹痛,不管是肚子脹、悶痛、絞痛、想大便、小孩都會覺得是肚子痛,就像這次這個小妹妹,也是用腹痛、嘔吐來表現,心肌炎真的是兒科醫師最頭痛的疾病沒有之一!曾經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個有糖尿病的50歲婦人說她胃痛,吃胃藥無效,結果最後竟然是下壁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因此這個鑑別診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大人都會搞錯何況是小孩呢?
🚩一定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退燒時精神食慾異常差‼️(小孩精神食慾永遠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小孩如果異常嗜睡一定要問題!須盡快就醫評估!)
🔔#呼吸急促或很喘‼️
🔔#四肢冰冷或發紺‼️
🔔#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爸媽如果注意到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儘速就醫!
🙋🏻♂️小朋友都在家裡沒有出門為何會染病?
👩🏻⚕️前面有提過造成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是常見的病毒,有可能大人以前得過因此產生抗體,可能只會以小感冒甚至無症狀來表現,但沒得過此病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如果感染,可能不幸以心肌炎來表現。(也有可能常見的病毒卻以腦炎來表現,腦炎也是一個不常見但預後很差的疾病,下次再細說)
👩🏻⚕️所以雖然疫情嚴重,我建議爸媽還是防護做好帶小孩來親自就診取代視訊看診較為妥當,畢竟兒科醫師已經習慣當一個偵探🕵️♀️邊問診邊觀察小孩的精神反應,#而且身體理學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我們診所有超音波有時也可以做輔助檢查~畢竟爸媽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是單純敘述症狀,以這樣的案例如果視訊看診,爸媽可能會敘述小孩腹痛加上嘔吐,相信九成九的醫師都會開止吐藥跟腸胃藥給小孩😓這樣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誤判!就像線上問診一樣不適合!
之前我有放過一個線上問診的舉例,我的朋友大多是醫護人員,下面不乏很多醫護人員的回答,大家因為本身的資歷科別及訓練過程不同,可能心裡的鑑別診斷都會不同~所以不同的醫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親自理學檢查後通常會接近一致!
➡️ https://ppt.cc/fd10Mx
#佳鴻診所
🔽此圖截自健康網頁He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