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嬰兒嗆奶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嬰兒嗆奶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嬰兒嗆奶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嬰兒嗆奶處理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你是怎樣的人。 這篇把Klein客體關係裡的母嬰分離描述地非常詳細,很值得一讀,與大家分享。以下轉自心理咨詢師王雪岩: 精神分析的過程,是一個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去探索人內心深處的細微情感過程的過程,探索的意義在於: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理解越多時,我們對人性的理解也就會越豐富...

  • 嬰兒嗆奶處理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15 07:14:20
    有 65 人按讚

    你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你是怎樣的人。

    這篇把Klein客體關係裡的母嬰分離描述地非常詳細,很值得一讀,與大家分享。以下轉自心理咨詢師王雪岩:

    精神分析的過程,是一個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去探索人內心深處的細微情感過程的過程,探索的意義在於:當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理解越多時,我們對人性的理解也就會越豐富,當我們對人性的理解越多時,我們去接納、關懷他人的能力越強,同時那些束縛我們的情感桎梏會被解開,我們的內心的潛能會被釋放出來,我們的能力不但可以獲得大大的提升,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靈會更加自由,我們的生命質量也會因此獲得大幅度提升。

    而這一切,都需要借助於治療室裡兩個人的情感交錯來理解,這個過程,就是移情分析。而咨訪雙方的情感交互過程,其實像極了一個孩子在長大過程中,與養育者之間的情感過程。

    所以,在咨詢過程中,來談者會被不斷的問到「你的感受是什麼」。有時候,這個普通的問話會讓來談者非常沮喪:「我什麼都沒有體驗到」,「我覺得與你之間沒有什麼情感」,沒有情感,其實恰就是一種情感狀態。

    有時候,一談到情感,就會被誤解為濃情蜜意,似乎只有愛的情感才算是情感,其實,情感這件事情還蠻複雜的,愛是一種基礎性的情感,恨也是。

    在人之初,也許愛與恨是嬰兒心中最突出的情感體驗,隨著日子漸長,在愛與恨之間,又發展出了五花八門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成為一種強大的推動力量,推動我們與世界建立各種各樣的關係,推動我們對世界產生各式各樣的應對(防禦機制)。簡單點說,某種程度上,我們心中的愛恨情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也決定了我們可能有什麼樣的生活。

    人內心中,最複雜,最困難的情感,可能就是愛與恨了。有時候,愛與恨是一體的,不過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有時候,愛與恨是截然分開的,決定了人生完全不同的走向;有時候,愛與恨是摻雜在一起的,斷不開,理不清,給我們內心帶來的除了困惑就是混亂;有時候,愛與恨是毫無連接的,使我們一時生活在火焰山,一時生活在大冰川;有時候,愛與恨又是極富創造性的,在愛與恨的擺蕩間,可以發現諸多不一樣的風景,可以發展出諸多有用的功能。

    愛與恨起源於出生,也許還要更早。對一個初生的嬰兒來講,當他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當他第一次感受到離開了溫暖的子宮,不得不接受冷空氣的刺激,不得不應對各種各樣被傷害,甚至死亡的威脅,讓自己努力活下去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此時,他來到了一個「迫害」他的世界,接下來的幾年,他努力的活著,努力幫助自己也借助於母親(養育者)的幫助來應對世界對他的「迫害」,最早的恨與恐懼就這樣產生了。

    同時,他能感受到乳房給他帶來的滿足,這些滿足體驗也在幫助他建立最初的安全感,他對滿足他的乳房(媽媽)充滿了愛意。可是有的時候,這個乳房也不能那麼完美的滿足他,比如有時候會讓他嗆奶,有的時候不能及時哺育他,這就讓他很困惑:那個好媽媽去了哪裡?為什麼眼前這個媽媽現在要傷害我?為了抵御這些受傷的感覺,嬰兒開始發展一些自己的最原始的應對:分裂。

    所謂分裂,就是說嬰兒現在把乳房在感覺中做了個區分,那個讓他感覺舒服和滿足的乳房來自好的媽媽,有時候好媽媽不在眼前,壞媽媽就會出來傷害他,讓他喝壞的、「有毒」(無法信任)的奶,或者讓他挨餓。

    這個分裂的過程可以幫助嬰兒感覺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一個好的媽媽存在的,只是這個好的媽媽在別處而已,所以就不必害怕那個壞的媽媽(來自外部或內部世界的迫害感)會來要了他的命。這個分裂的機制在嬰兒成長的早期會非常有效的幫助他度過最初的困難,但是,如果這個方式一直成為他應對世界的主要方式,一直帶到成年期,就會成為具有破壞性的方式。

    這樣方式會讓他無法對世界形成現實性感知,他可能恨所有那些讓他感覺不舒服的人,所有不滿足他的人他都可能會將其感受為壞人,因為他只在自己的情感世界裡對世界做了很原始的處理,而這個處理是非黑即白的,缺少整合的感知。

    比如領導安排他做事情,如果他感覺有困難,他可能就會將領導感受為壞人,是故意要為難他的,所以,他恨領導,其實,領導的安排裡可能同時存在著對他的信任,這是他無法體驗到的。這時候的恨,與被恨的人沒有太大關係,而是感受到恨意的人將自己內在的破壞性內容投射給了被恨的人,是不那麼健康的了。

    恨這種情感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有用的,恨可以幫助個體遠離被傷害的可能,恨可以給人帶來力量感,從而讓這個人能夠投入戰鬥來保護自己,所以,恨同樣是我們人類所需要的一種情感。當然,如果恨在一個人的內心所佔的比重太大了,就會成為一種破壞性的力量,也會衍生出其他更多種破壞性的情感。

    隨著嬰兒的長大,他慢慢意識到,好媽媽與壞媽媽其實是同一個人,只是有的時候她能很好的滿足他,有時候不能。這個發現是讓嬰兒有些受挫的,他不得不讓自己試著去接受自己失去了那個「全好」的媽媽,開始有些抑鬱,他試著放棄一些對媽媽的恨,因為當他恨媽媽時,他也會感覺是自己在傷害那個好的媽媽,而他所恨的那個媽媽身上所具有的好的那部分感覺又是他所渴望的。這時候,這個孩子內心開始感受到一些衝突性的情感,他擔心自己的恨已經傷害了好媽媽,所以他開始對媽媽內疚,有了一些罪惡感,為了緩解這些惱人的感受,他開始走上了修復之路。所以,這些讓人不舒服的體驗,現在變成了一種成長的動力。

    父母的良好養育可以成為孩子修復創傷體驗的重要力量來源,當愛的體驗源源不斷進入孩子的情感世界的時候,就會成為中和孩子對世界的恐懼體驗的強大稀釋劑,會幫助孩子緩解恨的情感,實際上,能夠幫助孩子修復創傷體驗的資源,唯有愛與信任。當然,前提是孩子有能力吸收這些愛,否則,外界不管向他注入多少,如果他不能吸收,也等同於無。

    如果那些破壞性的情感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修復,被迫害的體驗一直在這個孩子的內心佔有主導地位,他就無法發展出對母親的信任,他需要一直留出一部分精力來防備「來自母親的迫害」,於是他就無法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與母親發展愛的關係當中,愛無法被接收,就會進一步阻礙他稀釋傷害感的過程,早年的創傷體驗(不一定是現實中的創傷,有可能只是來自他的內心世界的恐懼)無法得到修復,以至有可能影響成年後的婚戀關係以及與周圍人的信任關係。

    修復的過程是困難重重的,因為孩子的「被迫害」體驗幾乎是天然存在的,這是因為初生嬰兒現實中的確存在著生存的困難,他需要在長大的過程中,一點點確定自己生存的能力,來慢慢建立對自己、對周圍人的信任,來逐步緩解對死亡、對迫害感的恐懼。但一個個體在與命運的爭戰中,不可避免的,常常會處於弱勢,所以,一帆風順的修復並不太可能發生。更常見的是,修復的過程中,會走上一條又一條的岔路,會發展出各種更複雜的情感體驗,然後再修正,再修復,幸運的話,還是會回到原來的發展路線上來,如果一直無法得到到修復,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適應不良,甚至病理狀態。

    一個孩子成長與修復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破壞性情感,但不是每一種都一定會經歷到,而是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可能會發展出不同的成長路線,所以,也會經歷不同的情感體驗,當然也會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模式,這就是每個人的獨特性所在,這個獨特性本身就提示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招鮮」的妙招,讓每個人都可以只要知道了這個招術就能完成修復的過程,修復的過程,是每個人必須經歷過艱難體驗才能完成的過程。

    比如妒忌,這是一種非常具有破壞性的情感過程,之所以說它非常具有破壞性,是因為妒忌是這樣一種狀態:我無法忍受你擁有好的東西而我沒有,為了讓我自己感覺好一些,我要破壞你所擁有的好的東西,哪怕這個破壞的過程是以傷害我自己為代價的。

    這就意味著,擁有妒忌的人,是不能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體驗的,因為對方越給他好的東西,就越證明別人有好的東西而他沒有,這會讓他更加痛苦,也會加劇他的破壞。而如果他一直無法從外界吸收到營養(愛的體驗),他真的可能會讓自己營養不良,甚至「殺死」自己(精神病理性狀態)。

    比如嫉妒:我無法忍受你們之間是相愛的,而我只能看著你們相愛卻不能加入你們,你們拿走了原本我可能得到的好的東西,所以我恨你們。所以,在嫉妒的人眼裡,別人搶走了他的好的東西,而不是他自己沒有,這就可以讓他回避體驗喪失的痛苦,進而也失去了修復的動力。

    比如退縮:我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在自己的精神空間裡創造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我只要躲在這個自己的世界裡就好,儘管這會讓我失去與別人的聯繫。退縮的人與現實失去了聯結,就會讓自己的幻想無法經過現實的檢驗,就會進入一種「我認為天空是綠色的的就應該是綠色,我認為螞蟻比大象大,大象就應該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讓他一旦接觸現實,就會無比受挫,就更加不敢走出自己的幻想世界。

    比如貪婪:我幻想裡只有擁有更多才能感覺安全,所以我常常要不斷索取,否則就會感受到無比的恐懼。越貪婪,受挫感越強,越受挫,就越憤怒,最終,可能會發展為與世界為敵。

    當然,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實際體驗到的破壞性情感,可能比這些要多得多。

    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所經歷過的情感波瀾恐怕不會少於過五關斬六將的難度,當他一關一關的度過這些艱難時,最終他會發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感能力:感恩。

    當這個孩子發展出了感恩的能力時,意味著他內心的那些迫害性的體驗對他的困擾已經減少到可以忍受、可以控制的範圍,他發展出的愛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均衡被傷害的感覺。

    在精神分析中,這個過程叫做修通。當他修通了那些破壞性的情感體驗,愛的情感就可以清晰的被感受到,這是因為,他現在可以停止將內心的迫害性焦慮投射出去,這樣,他所感受到的世界也就不再那麼危險,他不再對世界抱著敵意時,世界也會對他露出笑臉,於是,他的情感世界就可以進入正向循環。當然,那些危險的體驗在某些時候還會再度回到他的世界中來,但是,當他越有能力感受到愛的體驗時,那些危險對他的影響就會越小了。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是沒有順利發展到這一步的,因為發展到這個位置,既需要來自外部的、現實的安全體驗,比如良好的養育過程、安全的養育環境,也需要內部的良好心理環境,即生本能與死本能的動態平衡。當一個孩子內心中的死本能(迫害感)所佔的比重太大時,外部環境的良好養育就很難被體驗被吸收,他依然會將這個世界感受為充滿了迫害,因為那些迫害感實際上是來自他自己的內心,所以,他無法去除它們。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雖然經歷過父母良好的養育,但是依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精神病理症狀的原因。

    在生命的前三四個月,嬰兒只能動用分裂的機制,把壞的體驗全部投射到外面去,來保留給自己一些安全一些愛的體驗;隨著他的長大,他慢慢會積累一些經驗,那個讓自己感覺痛苦的媽媽也是自己愛著媽媽,於是分裂的過程慢慢減少,整合(將好媽媽、壞媽媽感受為同一個人的能力,即對世界建立現實性理解的能力)的進程增加,之所以能夠發生整合,是因為這個孩子在一次次的痛苦體驗中,慢慢發現這些痛苦並不能真的殺死自己,他開始信任自己有能力應對來自世界的傷害。而且,只要媽媽再度滿足他的需要,好的體驗就會回來,而不是像之前感受的那樣,媽媽離開了自己,好的體驗就永遠消失了,這就意味著,孩子現在有了時間感,當時間感發展出來,孩子就發展出了更現實的感受世界的能力,對世界安全感增加、發展出更多信任的能力。

    孩子的各種能力就是這樣一點點成長起來的,每發展出一些新的能力,他應對傷害感的能力也會增加,他感受養育者的能力就會更加接近現實,他整合的能力就會增加,他的內心世界整合度越高,他動用分裂的機制就會越少,投射給外面的迫害感也會減少,投射減少意味著他從外部世界感受到的傷害感也會減少,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所感受到的外部傷害其實來自於自己的投射。這樣他感受到的世界安全度也會增加,慢慢的,他的自我功能越來越強,他越信任世界,他就越有能力探索世界,他對世界探索的越多,理解得越多,他就越有能力修正自己幻想中世界帶給他的傷害性體驗,最終完成心靈的成長。

    良好的養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好的養育可以慢慢減弱那些那些生命早期的傷害性體驗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完成的。來自父母的愛,是孩子發展修復功能的支持力量,但又不能替代孩子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孩子必須經歷那些艱難過程,才能真正發展出健康的心智來,而父母無法直接給予他們。父母的愛,是一個持續供給給養的過程,當孩子遇上各種發展困難時,父母能夠穩定在那裡,能夠堅定的給予支持,並且不會因為孩子遇上發展的困難而過度焦慮,父母就可以收留孩子的迫害性焦慮,父母收留的能力越強,留給孩子的安全發展空間就會越大,發展也會相對順利。孩子可以在這樣的支持性環境中,一次次修復傷害性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積累著安全經驗,直到有一天他感受到是可以信任這個世界的,他就可以發展更多愛的能力,他的心靈世界中積累的愛的能力越多,他的人格就會越健康,因為他不必敵視這個世界了。

    這就是為什麼對於父母來講,對兒女最好的祝福,是過好自己的生活,因為只有父母將自己的生活過好,才不會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焦慮擊中,才能帶給孩子安全的體驗,同時提供保護的空間,如果父母自己內心就是很匱乏的,那很可能就會將關係倒置過來,父母需要兒女為自己承擔很多焦慮,這時候,父母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成長,反而可能會增加孩子成長的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精神分析師可以幫助他的來訪者成長,那是因為精神分析師有相對健康的人格,有更多的耐受焦慮的能力,有更多與不確定性共處的能力,所以他能夠耐受來訪者的破壞性內容,持續給予來訪者支持性體驗,而這些體驗最終會轉化為來訪者生長出愛的能力的培養基。如果父母具備了這些能力,他們完全可能幫助孩子發展健康的人格,而如果父母的人格狀況太糟糕,往往會培養出不健康的孩子。

    所以,人內心的各種情感都是有其功能的,沒有哪種情感一定是好的,也沒有哪種情感是全壞的。愛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但愛的需要也可能會喚醒我們的貪婪;恨可以讓我們痛苦,但恨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力量感,保護我們遠離傷害;內疚可以控制我們,使我們會違心的做一些事,但內疚也可以推動我們對所愛的客體進行修復。

    我們所經歷的所有這些情感,都在推動我們發展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都在塑造著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態。所以不管哪種情感,都可能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巨大財富,只有當我們對自己的情感理解越透徹時,我們對它善加利用的可能才越大,如果我們對它們太不瞭解,就可能反過來被它所控了。

    #看到這你很有耐心
    #獲益不少吧
    #原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之路很複雜
    #要有對好與壞的容受力是需要修通的
    #我認為你找我麻煩
    #其實是我把內在的破壞性投射給你
    #非黑即白是分裂過程未得修復

  • 嬰兒嗆奶處理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6 13:00:47
    有 947 人按讚


    紙風車劇團位於八里幕後工作室,今天(6日)凌晨發生嚴重火警,20年來使用過的各式舞台布景與道具都燒光,損失五千萬元。
    上午敲這個aniki,問他狀況,他說:「人生嘛!總是困難重重!苦難生智慧!一切多謝!」
    隨即看到《蘋果日報》的報導,問上半年武肺讓劇團形同癱瘓,隨之而來又是一場大火,至於需不需要各界捐款協助?aniki霸氣回應:「先謝謝大家的好意啦!先不用了!武漢肺炎把大家搞的都不好過,所以我們還是先自己處理就好,例如去貸款之類的來重建,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靠自己。」想起了去年訪問時,問他紙風車名字的由來,他說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一切自己來,這是紙風車精神。

    《嚼檳榔哼古典樂/李永豐》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人物
    2019.09.17 18:28
    【一鏡到底】嚼檳榔哼古典樂 李永豐
    文|李桐豪 攝影|王漢順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受訪時口嚼檳榔,把三字經掛嘴邊。他為人海派,用一種流氓的方式處理人間事。日前律師葉慶元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劇團專業收入跟公益演出混為一談,狀告法院,「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
    不耍流氓時他都在家聽古典樂。「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他很多旋律都寫到我的心裡,聽他的音樂,憂鬱會發散。」哀樂中年何以解憂?唯有檳榔與古典樂。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再說下去簡直是遺言相託了:「以前少年時代跟查某囝仔鬥陣,感情的代誌一定有所虧欠,少年時代的事能報答就能報答,不能,我就放在心上,若是真是有鬼喔,妳若當鬼,我能幫也多幫一點。」中年男人還在憂鬱的隧道裡面,還未見光明。他反過來問了我們的年紀,勸我們工作步調要放慢:「你們工作吼,心情愛放卡輕鬆欸,做工作跟別人意見有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不一定有對錯,但好好把心情放呼伊輕鬆,回家好好看電視,呷一碗泡麵,打一管手槍,要讓自己開心,生命難得,像我阿兄,看病,檢查惡性腫瘤,3個月就走。」我們未料訪問會得到一個如此悲傷的結論,只好說:「執行長不如你帶我們去拍謝幕吧。」

    後台幽暗如隧道,我們得小心翼翼地走動,避免被電線牽絆住,抵達舞台側邊,一群演員等著上台謝幕,哀傷的中年男子推下笑容,這邊和女演員拍照留念,那邊偷襲男團員下體,輪到他上場了,他自暗地裡走向燈火輝煌,掛著微笑,臉上恍若有光。

  • 嬰兒嗆奶處理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06 12:58:33
    有 1,582 人按讚

    紙風車劇團位於八里幕後工作室,今天(6日)凌晨發生嚴重火警,20年來使用過的各式舞台布景與道具都燒光,損失五千萬元。
    上午敲這個aniki,問他狀況,他說:「人生嘛!總是困難重重!苦難生智慧!一切多謝!」
    隨即看到《蘋果日報》的報導,問上半年武肺讓劇團形同癱瘓,隨之而來又是一場大火,至於需不需要各界捐款協助?aniki霸氣回應:「先謝謝大家的好意啦!先不用了!武漢肺炎把大家搞的都不好過,所以我們還是先自己處理就好,例如去貸款之類的來重建,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靠自己。」想起了去年訪問時,問他紙風車名字的由來,他說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一切自己來,這是紙風車精神。

    《嚼檳榔哼古典樂/李永豐》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人物
    2019.09.17 18:28
    【一鏡到底】嚼檳榔哼古典樂 李永豐
    文|李桐豪 攝影|王漢順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Line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右)和柯一正等人於1992年成立紙風車,之所以名為紙風車,是因為小朋友看到紙風車會很開心,創團精神也要學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自己動」。
    李永豐受訪時口嚼檳榔,把三字經掛嘴邊。他為人海派,用一種流氓的方式處理人間事。日前律師葉慶元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劇團專業收入跟公益演出混為一談,狀告法院,「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
    不耍流氓時他都在家聽古典樂。「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他很多旋律都寫到我的心裡,聽他的音樂,憂鬱會發散。」哀樂中年何以解憂?唯有檳榔與古典樂。

    排練場上十餘名男女蹦蹦跳跳,有人學狗爬,有人學貓叫。那是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校園反毒劇《拯救浮士德》甄選演員現場,執行長李永豐坐一旁,只見李永豐望著場上男女手舞足蹈不發一語,眉頭深鎖的他突然喊停:「那個浮士德啥洨,攏嘜擱講啊,你們動作要瘋狂一點,急躁一點,要更自虐一點!不是特技,但要有特技的感覺,不是舞蹈,但要像跳舞,每個人要在節奏裡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演員們點頭稱是,神情肅穆,音樂一下,又拉下臉來鬼吼鬼叫,但李永豐還是不滿意,「眼神太潰散了!」他把演員叫過來,隨手拿一張紙,畫出劇場平面圖,在觀眾席標出ABCD四個點,要他們盯著觀眾台的2/3處,視線左右來回,前後交叉,如此,全場觀眾都會被關注到了,「看過國父遺像嗎?不管你坐在哪裡,都會以為國父在看著你,你們要把自己當作國父遺像凝視觀眾,我那時候也這樣跟蔡英文講的。」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李永豐在媒體面前嘻嘻哈哈,但在劇場有其嚴肅專業的一面。圖為他在紙風車校園防毒劇的甄選過程。
     

    怒告葉慶元 拎北袂爽
    眼前57歲的李永豐一頭蓬亂白髮,輪廓深邃,乍看像音樂教室掛著的貝多芬畫像,頗有藝術家架勢,但一開口「幹拎娘」就破了功,委實難想像他曾是蔡英文、柯文哲的禮儀老師,專門幫政治人物訓練肢體語言。李永豐日前上新聞版面,當然不是監製的《再會吧 北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而是他按鈴申告律師葉慶元。事情經過是這樣: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安排的「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演出遭台中市政府刁難,他取消演出,葉慶元在臉書酸紙風車13年來拿政府3.68億元,卻宣稱「沒拿過公家機關一毛錢」,他指葉慶元將紙風車專業收入以及368兒童藝術工程公益混為一談,憤而告上台北地檢署。

    專訪當天,他把一箱箱的單據搬出來,都是歷年贊助319、368兒童藝術工程的捐款明細,「這條代誌對阮來講,不是大代誌,但是拎北就是袂爽,拎北尚賭爛別人欺侮弱小,這個葉慶元事件就是這樣,這是我第一次告人,你欺侮我的員工,拎北做人頭家欸,一定拿槍偕伊拚,大不了打死嘛,你判我刑,我囝仔都大漢了,我驚啥洨!」他嗆聲完,再補一句幹,氣勢十足,不免好奇地問他是否混過流氓?「以前雖然比較兄弟氣,大家拿武士刀、鋤頭跑來跑去,殺來殺去,我驚都驚死了,跑都嘛跑第一的,我現在是不怕死了,但以前膽小又怕死,當不成流氓啦。」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2006年,紙風車啟動了319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採取自由募捐,但是謝絕政黨捐助。只要獲得35萬元的資助,紙風車劇團就會到一個鄉鎮演出。2012年活動達標,又開啟368兒童藝術工程,從319到368,至今有89,973人和團體捐款,演出684場,目前約有147萬人次看過。(東方IC)
    不耍流氓的時候,他在家聽古典音樂,聽馬勒,「從馬一馬二聽到馬五,一路聽下來,你知道世界不是你的,靠么,這個天才嘛。伊就是一個性無能,當你性無能,老婆又跟人家跑了,寫出來的音樂超屌。馬五第三樂章憂愁到不行,人生很多無奈被他寫進旋律裡,當我心情不好聽馬勒,那個憂愁會發散。」

     

    綽號美國仔 輪廓深邃
    他檳榔嚼著嚼著,突然哼起馬勒《第五號交響曲》,那個巨大的反差不免讓人好奇他的成長經歷?他出生於嘉義布袋,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三,父母捕魚種田也開雜貨店,「我中學時期跟著表哥聽古典音樂,第一個聽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那一年拿破崙去攻打俄國,結果被俄國人打敗,表哥跟我講說這段旋律代表是戰馬出來了,那段旋律是兩軍交戰,音樂跟寫實完全結合,我完全入迷了。」他聽古典樂,也畫畫,說自己還得過全國啥洨美展,「我生出來跟明治嬰兒奶粉一樣,足好看,足水欸。以前可以說是個俊俏文青,哈哈哈。」因為輪廓深邃,「美國仔」這個綽號一直跟著他至今。已故雕塑家李良仁是他大哥,妹妹李美玲是童書繪本作家,他說父母其實不知道他們兄妹在搞什麼,小孩子只要不要黑白來,太歹看就好,「我卡甲意藝術啦,我是另外一個韓國瑜嘛,足熱情欸,彼一時陣,攏無咧讀冊,不是交朋友,就是弄藝術,結果大學考了7次才考上藝術學院。」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小時候輪廓深邃,因而被叫美國仔至今。(李永豐提供)
    他一度考上世新三專部,在校期間加入蘭陵劇坊。但校方規定外地生要住校,他嫌宿舍有門禁,排戲看電影從台北回景美不方便,下學期把戶籍遷到表哥家,學校不准,他和主任教官吵完跟訓導主任吵,最後驚動校長出面。校長說你註冊我讓你搬出去,「我說不要,我跟校長說校長應該教一個人如何誠實跟面對世界,學校這樣規定是欺騙。不得已去金門當兵,當藝工隊,退伍後再考上北藝大。」

     

    專做兒童劇 性格熱情
    他是北藝大戲劇系第四屆,同學有張玉嬿、郎祖筠等人,「我以前多才多藝,你不知道我會看總譜吧。大四的時候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導《彼得與狼》音樂劇,指揮家是艾科卡,幹,我知道這個人很雞歪,我就叫一個北藝大的同學教我看總譜,我花了3個月去學,我是用總譜跟他溝通的,演完他很尊敬我,叫我Sir。」他臭屁他是僅次賴聲川,北藝大第二個進國家戲劇院導戲的人,但同時也是不受師長歡迎的學生,「北藝大教導學生成為藝術家,對我來講,那是中產階級對大眾的無病呻吟,但我在蘭陵,當兵學跳舞去藝工隊跟阿兵哥混,大家開心笑成一團,那是很美好的,對我而言,劇場本質是跟人的互動。」其時,最夯的劇團是環墟、河左岸和臨界點,習慣在作品中關懷政治,道不同不相為謀,1986年和鄧志浩成立魔奇劇團,專做兒童劇,因為兒童劇沒人知道,沒有評論,是非主流。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李永豐從世新三專退學後,只好去金門當藝工隊。他說他是藝工隊王牌,可以逗得全場官兵笑到從板凳摔下去。(李永豐提供)
    所以你喜歡小孩喔?「拎北尚賭爛囝仔啦,小孩子吵得要死,煩得要死。」他不加思索地說:「大家問我為什麼做兒童劇?我覺得我跟小孩子心思一樣,卡熱情,卡單純。」

    1992年和柯一正、徐立功等人成立紙風車兒童劇團,27年過去了,兒童劇團進化成基金會,開枝散葉有紙風車和綠光2個劇團,跟現代舞團體「風動舞蹈劇團」、兒童創作力工作室和表演學堂。在其廣告代表作《鳥頭牌愛福好》,他是查埔人只存一張嘴,但是現實生活中,他有通天本事搞定三教九流,「我沒有財團支持,婚喪喜慶我都去,我高中吹西索米,我們用自己的專業去賺錢。」他口中的三教九流包含當時的總統府,「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皆是他的手筆。陳水扁卸任前在總統府宴請藝文界人士,席間有人爆粗口,從三字經罵到五字經,隨扈衝進來,原來是李永豐在講笑話,陳水扁說:「隨扈以為你在翻桌,總統府蓋好至今,大概只有你在府內罵三字經吧。」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基隆市長林右昌(前左)與李永豐(前右)在基隆童話節開幕現場。李永豐說自己與綠營人士交好,但心中並無藍綠成見,故而在郝龍斌、胡自強當市長的時候,去台北與台中演出的次數都比其他城市還多。
     

    參訪開眼界 自我懷疑
    但意氣風發的男人在38歲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那時在紐約待了半年,看了一百多齣戲,去亞維儂、巴黎一個月,當你看了全世界所有優秀的作品,你會怎麼想?你努力一輩子,也無法追上菲利浦‧葛拉斯,不能跟勞勃‧威爾森比,你不是個咖,你不是洨,你連洨都不是,你還是死一死比較乾脆。」他自我懷疑,人生抵達了中年危機,像置身一條長長的隧道,無盡的黑暗,每天都很想死,不知道何時是盡頭,5、6年後,他轉念了,認清現實,不要當導演,專心當製作人,等於是放過了自己,幽暗的隧道前方有微弱光亮。

    「三十幾歲不知天高地闊,覺得自己好棒,但當你認清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是快樂的開始。你開始會欣賞別人。我這一世人雖然不是咖,但我願意去成就別人,我願意去當金字塔下面的墊腳石,我希望台灣的年輕藝術家踩著我的肩膀往上爬,因為我最後的力氣只能做這件事。」是了,專訪這一天是《再會吧 北投》台北倒數第二場演出,本應該自我宣傳的時間,他寧可帶我們去後台炫耀他們的燈光師有多棒、演員有多厲害,「我想讓你們看一些不一樣的,世界有許多不一樣的領域,不然大家以為學戲的都三三八八,隨時被拖去幹。」他這裡打招呼,那裡哈拉,「啥米是頭家?頭家就是叼一支菸、吃檳榔,巡頭看尾,三不五時譙兩句,但大家知道伊給你的錢不會漏勾,大家知影這摳是好人嘛。」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李永豐經過了長達5、6年的中年憂鬱,開始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受父親影響 暖心助人
    紙風車團長任建誠半開玩笑說李永豐流氓氣,但是心思細膩,員工生病住院,他要同事們排班輪流去看護,不單單自己員工的福利要顧,別人家劇團發不出年終獎金,出國演出沒有經費,他也跳下去張羅。訪問時我們向李永豐求證:聽說作家李維菁最後幾年,他贊助李維菁寫作?「你怎麼知道?這個可以寫嘛?」他愣了一下,張狂的人突然欲言又止:「嘸啦,我就是吳Sir(吳念真)講的,一個畜生啦。李維菁以前採訪過我,我們算認識。伊從時報退下來,伊彼時身體不爽快,我說維菁妳若有閒,來紙風車當顧問,來開一下會,一個月給妳6萬元。她開了幾次會,寫文章的人,你叫伊去開會衝啥洨,伊沒法度嘛,我自己做過創作,我知道寫文章很耗神,給錢是呼伊專心創作,那是一個心意。」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李永豐在《再會吧 北投》的後台準備登場謝幕。
    他好管閒事,每年給小孩的紅包上頭寫著:「要努力學習變強,但強大的目的是幫助別人。」人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他說這是被父親影響;「我爸捕魚,做漁民共同運銷,伊真會譙,但是心肝很好,鄉下有外省老兵破病,伊就去偽造文書,乎老兵有漁保,看病不用錢,老兵死了,伊幫忙買棺材,這個有影響到我。」

    樂於助人的態度發揮到極致,就是兒童319、368藝術工程,「不瞞您說,我以前是野百合的,那時候倒扁行動,我知道藍綠是無法對話,這2、30年把社會搞成藍綠對立,政治人物有很大責任,我一直反省我能為小孩子做什麼?我到現在記得我媽媽背著我去看布袋戲,看爸爸參加歌唱比賽。童年美好的印象都還記得,我何不讓小孩子有一個開心的夜晚?」所以是贖罪?「我會懺悔,我會努力,但那並不是贖罪,我是做戲的人,我沒希望了,但我何不利用我現有資源讓孩子開心一下?藍綠衝突是台灣最大的困境,人性撕裂無法和解,那至少我覺得我們為孩子做一點事,但我做了13年,還是失敗的。」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2006年希望可以藉由戲劇化解藍綠,但近日的台中事件讓李永豐覺得挫敗。
    他說他老了,面對世界,無能為力了。以前募款餐會,桌上高粱6瓶、威士忌8瓶、啤酒4手,他一個人可以喝掉一瓶高粱、3瓶威士忌、2手啤酒,現在沒法度了,肝有氣泡,威士忌喝1/3就頭痛,只能喝一休一。他愈來愈喜歡一個人在家,手機接藍牙音響聽馬勒,要不就等老婆兒子睡了,自己玩《世紀帝國》直到天明。「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我只能玩我熟悉的東西,我能力愈來愈虛弱。」

     

    悲觀看人生 憂鬱勸世
    難道還沒走出中年危機嗎?李永豐嗤一聲笑了出來:「哪有那麼簡單。」臭幹落譙的流氓口氣突然低沉下來了:「我老了,反應變慢了,我現在沒有能力對付像葉慶元這種聰明而惡意的人,前幾天我跟媒體說你們不要這樣糟蹋我,我可以用死跟你拚,這不是氣話,我對生命是悲觀的,因為去年我大哥走了,前年我二哥走了,今年我媽死了,我什麼事情都無所謂了。這件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大家在FB聲援,寫一大堆,我看完跟吳Sir(吳念真)說,幹,拎北欸告別式辦完。」

    再說下去簡直是遺言相託了:「以前少年時代跟查某囝仔鬥陣,感情的代誌一定有所虧欠,少年時代的事能報答就能報答,不能,我就放在心上,若是真是有鬼喔,妳若當鬼,我能幫也多幫一點。」中年男人還在憂鬱的隧道裡面,還未見光明。他反過來問了我們的年紀,勸我們工作步調要放慢:「你們工作吼,心情愛放卡輕鬆欸,做工作跟別人意見有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不一定有對錯,但好好把心情放呼伊輕鬆,回家好好看電視,呷一碗泡麵,打一管手槍,要讓自己開心,生命難得,像我阿兄,看病,檢查惡性腫瘤,3個月就走。」我們未料訪問會得到一個如此悲傷的結論,只好說:「執行長不如你帶我們去拍謝幕吧。」

    後台幽暗如隧道,我們得小心翼翼地走動,避免被電線牽絆住,抵達舞台側邊,一群演員等著上台謝幕,哀傷的中年男子推下笑容,這邊和女演員拍照留念,那邊偷襲男團員下體,輪到他上場了,他自暗地裡走向燈火輝煌,掛著微笑,臉上恍若有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