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嬰兒哭歇斯底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嬰兒哭歇斯底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嬰兒哭歇斯底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嬰兒哭歇斯底里產品中有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防曬霜之我不要洗臉】邏輯的後果 天氣漸漸炎熱,女兒學校的老師,都會在他們出去戶外玩之前,幫他們塗上防曬霜。而每天回家洗澡的時候,我都會幫女兒用嬰兒沐浴露洗臉,一開始她很害怕,因為以前都是用清水洗臉而已,塗清潔液在臉上讓她有點懼怕,而且她害怕水跑進眼睛裡。 於是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馬克太太住英國亂亂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7:02:43

沒有誰該為誰的情緒負責,也沒有誰該體諒誰! ⁡ 世界上所有的事都不是理所當然,有人願意聽你訴苦發牢騷,那是幸運的,沒人願意聽沒人要體諒,那也是很正常,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情緒無限放大,來逼迫旁人給予同情心! ⁡ 長大不就是這樣嗎?再也不能任性的大哭大鬧,只會被當你是瘋子! 那是嬰兒的特權! ⁡ ⁡ 當然...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空姐湊女的光與影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7 10:37:49

醫院百態之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留院這幾天,床位貨如輪轉,我見了很多病童,看盡人生百態。 今天來了一個病童,推進來的時候已經哭得天昏地暗。 奇怪的是,哭了很久也沒有媽媽聲 。 我攝手攝腳偷看,陰公囉,竟然獨自一人。 我哄他「媽媽行開咗好快返嚟」,我抱著豬豬拿出電話播卡通他看。我唱歌做鬼臉,他仍然叫...

  •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6 15:46:11
    有 142 人按讚

    【防曬霜之我不要洗臉】邏輯的後果

    天氣漸漸炎熱,女兒學校的老師,都會在他們出去戶外玩之前,幫他們塗上防曬霜。而每天回家洗澡的時候,我都會幫女兒用嬰兒沐浴露洗臉,一開始她很害怕,因為以前都是用清水洗臉而已,塗清潔液在臉上讓她有點懼怕,而且她害怕水跑進眼睛裡。

    於是我用了去讓人做臉時的洗臉方式,將沐浴液加一點點水,搓出泡泡塗到她臉上,然後用毛巾擰乾後一遍一遍把臉擦到乾淨為止,我還跟她說明不把防曬霜洗掉,臉上可能會長小痘痘,有潔癖的她真的無法忍受自己長痘痘(她曾經長過小痘痘,應該說是小顆粒),就會閉著眼咬著牙讓我洗,漸漸的也就接受了,但是偶爾還是有幾次我不小心,流到她眼睛裡,她就會大叫趕快擦掉。

    最近幾天,她開始在洗澡時間拖延,說她不想洗臉,然後我就會說現在是洗澡時間,洗澡時間過了,就要等明天再洗了。但她並沒有因為聽到這句話,就立刻過來洗臉,還是一直摸東摸西,等到我要帶弟弟聽故事了,她才跑來吵著要洗臉,她不想長痘痘。而我自己也不夠堅定,就算洗澡時間過了,還是有幫她洗臉。但接連幾天上演一樣的劇情,我決定是時候使用邏輯的後果了,不能因為她的拖延,影響到其他人做其他事的時間。

    那天一如往常的,她開始拖延,我說了「現在是洗澡時間,妳可以過來洗澡,如果錯過洗澡時間,那就要等明天再洗囉!」,她聽了聽,繼續東摸西摸不為所動,我也繼續幫弟弟洗澡,進行著該做的每件事。直到我要帶弟弟進臥室聽故事了,她開始哭鬧要洗臉,我又說了同一句話「每天到了洗澡時間,妳可以洗澡洗臉,如果錯過洗澡時間,那就要等明天再洗囉!」,接著提供她一條小毛巾,讓她自己弄濕後擰乾,自己擦擦臉,但是我不提供洗臉服務。

    她開始加大馬力的哭,使盡全力的哭,滿地打滾的哭,歇斯底里的哭,跑去找爸爸求救,再回來死纏爛打的哭,大概哭了一個小時,哭到眼睛腫起來,跑來跟我說她好累好想睡覺,但是她不想長痘痘。我提醒她可以自己用小毛巾先擦一擦,我明天會幫她洗臉,不會長痘痘的。她終於拿著毛巾去浴室,邊哭邊擦臉,擦完回到床上,倒頭秒睡。

    隔天,她的眼睛腫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洗澡時間,弟弟都還沒過來,她自己迅速脫好衣服,直接走進浴缸,讓我開始洗臉洗澡,真的是「經一事,長一智」。

    落實溫和而堅定,也是有很驚天動地的時候,但那種驚天動地不是外加的處罰而造成的,是她自己承受邏輯後果時,出現的情緒與行為。運用邏輯的後果時,需要檢視是否符合3R和H,否則容易變成變相的處罰。

    ✅尊重的 Respectful:沒有施加額外的處罰在她身上,以尊重的態度對她說話,並且尊重我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時間規劃,是尊重的。
    ✅相關的 Related:過了洗澡時間,就失去了當天洗臉的機會,是相關的。
    ✅合理的 Reasonable:下一次可以洗臉的時間,是明天而不是一個禮拜後,是合理的。
    ✅幫助的 Helpful:提供了一條毛巾擦臉,是她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並且有一定的清潔功能,是有幫助的。

    \

    一個害怕長痘痘的小女孩...

    #邏輯的後果
    #3RandH

  •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1 15:27:02
    有 48 人按讚

    【戒奶嘴的不同風景】

    我小時候不吃奶嘴,我妹是奶嘴控,我很好奇大家小時候都是怎麼“被”戒奶嘴的,塗萬金油、苦瓜水、辣椒?我妹好像是被塗薄荷棒,媽媽頭痛的時候擦的那種。

    其實蒙特梭利不提倡嬰兒吃奶嘴,但是,我家的小孩有吃奶嘴。因為奶嘴,我還活著。來分享我們家的奶嘴故事,我沒有神奇的戒奶嘴法,只有屬於我們家的戒奶嘴法,我認為跟戒尿布一樣,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

    ➡️渴死戒奶嘴法

    先從我們家姊姊說起吧,她一開始是不吃奶嘴的,不需要靠外力入睡。但由於她長牙非常晚,一歲才冒出第一顆牙,後面其他牙也長得超龜速,每次長牙的時候,她都會非常易怒歇斯底里,因為她真的很不舒服,嚴重的時候還會一刷牙就流血,於是我只好把奶嘴給她,吸奶嘴對她的不適來說是很大的舒緩。不過,這一吸就成主顧了,一路吸到兩歲半,眼看著就要上學了,我先是幫她戒尿布,戒完之後才開始戒奶嘴(不要同時改變兩件事,那樣衝擊太大難以適應)。

    我先是跟她講了一段話,內容大約是為什麼不要再吃奶嘴了,繼續吃奶嘴對牙齒會不健康,媽媽明天開始就會把奶嘴收起來。講完後,她就會再問一次為什麼不能吃了,我耐心的再說一次,她又會繼續問一樣的問題,於是我就不斷的重複。隔天到了晚上睡覺時間,我就把所有奶嘴都收了,想當然,她超崩潰~~~為了安撫她,我臨時編了一首歌,重複唱到我快要渴死的時候,她就睡著了。

    大約一週以後,她雖然很常提起奶嘴,但也慢慢適應了睡覺時沒有奶嘴,取而代之的,是要聽著我唱那首歌,直到她超睏,就會叫我不要唱了,她要睡覺。大約一個月後就很少提奶嘴了,偶爾她還是會突然想到奶嘴,而崩潰的哭,我就陪著她、聽她哭。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再也不提了,那首歌,成了睡前必唱搖籃曲,也沿用到弟弟身上,那是一首可以套用不同名字的搖籃曲。

    ➡️遺忘戒奶嘴法

    弟弟還是小嫩嬰時期,我就開始讓他吸奶嘴了,他是一個非常淺眠的睡渣,五個月大的時候,我決定幫他睡眠訓練(自己一個床、一個房間),因為我覺得那樣他才會有最好的睡眠,我也才能好好睡覺。訓練的過程有點辛苦,但是牙一咬、耳塞一戴,也就撐過去了,他一路自己一個人睡到兩歲。

    這過程中,我沒有把他的奶嘴拿走,那是一個連著大象玩偶的奶嘴,有時候他會把奶嘴丟到嬰兒床外,然後開始大哭,想要我幫他撿,而我沒有理會,後來他就無所謂(放棄?)了。大約一歲半的時候,我從嬰兒監控裡看,發現他根本沒有在吸奶嘴,只是在摸那隻大象而已,於是我也沒有想著要幫他戒奶嘴,因為他已經形同自戒了。

    就這樣大象奶嘴一直是他睡覺的好朋友,直到上上週我們去旅行,第三天換旅館的時候,我竟然忘了收大象奶嘴😱!那天晚上我有一點驚慌,拿了當天在動物園買的長頸鹿絨毛娃娃,跟他說沒有奶嘴了,你可以抱著長頸鹿睡。他也就把長頸鹿放在他身邊,分它一點被子蓋,靜靜的睡了。如此無痛的戒奶嘴過程,真是令我欣喜萬分。

    在大象奶嘴還在的時候,某次我發現他會把奶嘴拆下來玩,而他玩的方法,我覺得很有趣,也是一種很創新(奇怪)的探索方式,就把他錄下來,沒想到,這成為紀念大象奶嘴的最後一個影片。 這個姿勢,是要為學小提琴做準備?

    #戒奶嘴
    #安全感

  •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姚惠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11:17:25
    有 1,819 人按讚

    大師的「病毒體檢台灣記」很值得我們自省。

    對於第四點「公民思維」與「百姓思維」的差距,我感受很深,這與教育水準無關,比較像是人在面對巨大壓力時,會有什麼反應。有的人會試圖幫忙解決問題,有的人就是哭天搶地,前者人越多,社會越穩定,後者人越多,整個社會頓時陷入了集體歇斯底里。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每個人都能影響國家往哪個方向走。

    (引自內文)

    3. 台灣人民,在承平時期,尚能展現某程度的「公民思維」,但一旦落入全面威脅的時刻,根深蒂固的「百姓思維」立刻取代了公民思維。

    4. 「公民思維」的要素是一種「沒把民選政府監督好乃選民的失責」的意識。「百姓思維」是一種「政府就是用來照顧百姓的,政府失職失能完全是政府的責任,與百姓無關」。前者是一種成年人的態度,反應模式是「一起探討解決方案」。後者是一種嬰兒的態度,理性可以在一秒鐘之內被情緒壓蓋,「給我疫苗,其餘免談」,完全忘記了18月桃花源時期自己就是拒打疫苗的那個人。

    5. 因此,台灣陷入了「究責先於探討解決方案」的狀態,事後諸葛亮紛紛跳出。最令人難受的是,「事後諸葛亮」中有許多是一年前由世界各國「逃難投奔」桃花源或鼓勵親友「返台避難」的人士。另外,當時拒打疫苗的人轉身變為事後諸葛亮的人也不少。

    8. 疫苗之災,凸顯了在以上背景之下,台灣主政群,從中央到地方之科學決策不足,人民從「百姓」進化到「公民」之間的落差,「迂迴集權思維」與「民粹思維」之間的對撞,以及最致命的:惡質選舉文化的無所不在。

    疫苗遲早會到來,但不會一次來五千萬劑供全民施打。從科學角度,首要任務是切斷傳播鏈,如同對付森林大火。從人道角度,需優先照顧弱勢。從倫理角度,我的老爸媽理應優先。從經濟角度,該保護事關全民生計的關鍵產業。從政治角度,個人、本黨的政治生命及下一次選票才是重點。

    科學上,病毒傳染的形態不只是單鏈條,而是網狀的,因此不能停留在鏈條思維或格子思維,而必須用網狀思維。網絡的要害是節點(nodes),應用在疫情上就是:1. 陌生人接觸頻率;2. 流動頻率。疫苗供應不穩定下,力氣只有用在刀口上,也就是上述的「節點」,才能發揮最大的切斷效果。

    10. 病毒無祖國,病毒不挑身份、不挑貴賤、只挑節點。但這與人道、倫理、經濟、政治的優序是有衝突的。請注意,這衝突不會只發生在這一次,以病毒的變異速度,疫苗研發計畫將趕不上變化,未來至少兩三年內,台灣除非鎖國,否則你將長期處於上述的抉擇。台灣政府、台灣人,你是打算理性對待,還是選擇把台灣玩死?

    此次病毒破口事件,等於對台灣社會、人民意識、政治體制,做了一次總體檢。對於台灣社會的各種臨床症狀,除了找解方,其實也應該出台一份病理學的報告。

    #大師出手擲地有聲
    #冷靜理性才能解決問題
    #控制疫情人人有責
    #危急時刻懂得不作什麼最重要
    #台灣加油

  • 嬰兒哭歇斯底里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0-24 08:30:00

    這根本就是一宗世紀大騙案!做父母之前,總有過來人跟我們說,BB哭鬧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但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里地哭三個小時以上,是有學名的,醫學界稱之為「colic」,中文譯作「腸絞痛」,亦是坊間一般所指的「肚風」或「百日哭」。很多人以為這是跟嬰兒飲奶時,肚子入風有關,但原來這個是誤解。「腸絞痛」的真正成因,至今在學術界依然是一個謎。

    科學家試過從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去探究,始終都未能有一個完滿的答案。無證據證明腸絞痛跟嬰兒腸胃發育或者腹部健康有直接關係,跟父母育兒技巧亦似乎無關。不過,我們仍然嘗試綜合相關資料,希望有這個煩惱和擔心的父母可以對嬰兒的無故哭鬧有更多了解。

    參考資料

    Roberts, Donna M., Ostapchuk, Michael, & O'Brien, James G. (2004). Infantile colic.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0(4), 735-40.

    Johnson, J., Cocker, K., & Chang, E. (2015). Infantile colic: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92(7), 577-82.

    Anabrees, J., Indrio, F., Paes, B., & Alfaleh, K. (2013). Probiotics for infantile colic: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ediatrics, 13(1), 186.

    Ockwell-Smith, S. (2016, March 22). Worried your baby is suffering from colic? This revelation will BLOW your mind. Retrieved from EXPRESS

    Batlivala, S. (2017). Colic: An Evolutionary Selective Pressure for Good Parents? Clinical Pediatrics, 56(8), 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