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嫉妒心理學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嫉妒心理學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嫉妒心理學書產品中有1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9的網紅木的諮商_Mood Radi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木的放映室 #合作邀約 #書籍推廣 #木的手拉手合作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作者: 朴又蘭 (韓國精深分析專家) 出版日期:9/27 📍書籍摘要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為韓國精神分析專家,豐富的接案經驗引發個案對母女關係的...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的網紅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越容易吃醋,就是愛的越深? 在親密關係中,嫉妒▶Romantic Jealousy,就是常說的「吃醋」 被定義為一種被真實或假想情敵、情境威脅後的負面情感反應😣 它是混合綜合的情緒,大多數人在過程中不自覺,或是並不想承認 因為承認就意味著意識到你的伴侶被其他人吸引,在意卻無力阻止 這一集我和...
「嫉妒心理學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嫉妒心理學書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嫉妒心理學書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15:16
#更直率 #更一致 #尼采也會諮商 #坦率地面對情緒 #才有辦法消化它 . 只要感覺自己所感覺到的,並且對自己說出那些感覺就好。越是這麼做,我們就越能了解自己,也越能在現實生活中表達自我。但說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我們無法這麼容易做到。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我們每個瞬間都在找個名分、找個理由,都費盡心...
嫉妒心理學書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3:52:47
這故事是這樣的,我一個朋友 @ligagali 看了 @lioumonn 的影片之後,也寫了10個擇偶條件(因為實在太多了所以我摘錄三個給大家): 1.一個禮拜至少做愛三次 2.床上沒有貓毛(對貓毛過敏) 3.經濟能力可以負擔一個禮拜至少去外面吃拉麵三次(這是一個高層次的條件: -必須至少知道拉...
嫉妒心理學書 在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7:51:46
【昕粉專屬!Himalaya免費聽書30天】 #限時贈送100名㊙️ #看到這篇先搶先贏 🎉 受訪的時候,經常被問道:「昕理師你應該很常看書吧?」我都會小小聲地回答:「其實沒有…」 雖然我非常熱愛吸收知識,享受那靈光乍現或被文字療癒的感覺,但現實總是有點殘酷,除了幫出版社推薦的書不得不找空檔...
-
嫉妒心理學書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2-02 01:00:29🌋越容易吃醋,就是愛的越深?
在親密關係中,嫉妒▶Romantic Jealousy,就是常說的「吃醋」
被定義為一種被真實或假想情敵、情境威脅後的負面情感反應😣
它是混合綜合的情緒,大多數人在過程中不自覺,或是並不想承認
因為承認就意味著意識到你的伴侶被其他人吸引,在意卻無力阻止
這一集我和Bob利用網站 Psychology Today的直女嫉妒測驗
來探討男女在日常生活處處有危機、時時得狂吃醋的可能性
告訴你即使嫉妒是與生俱來、吃醋是沒意義很傷神
我們也能妒忌的合理、智慧化吃醋,感情不降反升
不要忘記到熟悉的APP追蹤頻道🎶
IG先發落、還有iPhone的五顆星💖
好好笑就日行一善推薦給朋友呦👯
🚀借問螢光筆捷徑:
(01:30) 不吃醋的模範夫妻👫
(02:30) 困擾、威脅、反應三部曲
(03:10) 男女哪方比較愛吃醋
(05:40) 你的另一半可以抵抗誘惑嗎🍑
(07:25) ☎讓人不安的未知來電
(11:15) 日有所思、夜有所“春夢”😳
(14:55) 要不要想一下是春夢還是惡夢🕳
(16:50) 文青姊🐒堅持不破壞的氣氛
(18:20) 難道追問是一種尷尬📵
(20:00) 🛫出差的那一夜誰能好睡
(23:00) 幾個月之內是熱戀期💒
(24:50) 他們前胸貼後背💃你受得了嗎
(26:15) 男人自以為沒必要的錯誤觀念
(28:40) 手機裡面神秘的Album
(30:40) Bob 老婆最浪漫的事~
(31:20) IG愛心的設計使人困擾🤦
(33:50) 🎧Podcast 是一個有愛的環境
(35:10) Bob不正常的測驗分數
(35:50) 人類學:嫉妒是天生的嗎?
(36:50) 吃哪種醋🍷男女大不同
(38:20)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39:10) 被老婆😏操弄在股掌之間的Bob
(42:30) 姊弟戀不可跨越的不安感🍂
(46:00) 吃醋🌋可以吃的充滿智慧
(47:05) 別不小心促成另一段孽緣🎎
(47:50) 幹嘛拿我跟Christine比較啦齁💢
(49:10) 👨🏫Bob(超敷衍的)溝通教學
#借問一下 #吃醋 #嫉妒 #兩性 #關係 #妒忌 #羨慕 #心理學 #人類學 #心理測驗 #男女 #曖昧 #春夢 #信任 #自信 #安全感 #姊弟戀 #出差 #誘惑 #深夜馬戲團 #深夜問一下
---------------------------------------------------------
洛杉磯文青姊 橫跨太平洋的 mix and match 頻道,拼盤式單元從放洋姐弟私房話、兩性顯微鏡、酷思維蒐集、迅捷式閱聽到社會化研究,日不落不累陪伴全球聽眾
🎤播Fun 普拉斯🎲S3單元:
《假abc543》文青姊合體Tony放洋姐弟來喇賽
《深夜問一下》文青姊+Bob=男女糾察隊
《Cast Talk》文青姊 feat 嚴選玩伴聊聊天
《查閱900秒》和文青姊旁聽老查15min一本書
《文青釘孤支》單純是姊的生活觀察報告
🎧試聽加訂閱、隨手五顆星 https://linktr.ee/excusemejwes
掌聲鼓勵DM敲碗,無料讓你借問一下
Instagram 搜尋:借問一下https://www.instagram.com/excusemejwes/
無時差▶好料Po文、好玩限動、文字啟發
🔊按下PLAY、訂閱不Delay
💡追蹤 IG、無縫陪伴 OMG -
嫉妒心理學書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17 22:54:16#吳若權 #幸福書房 #書評
[若權直播] 不告而別 | 殘酷邏輯-新EP023
離別的方式有很多種,
不告而別,是最安靜的一種,
也可能是生命最沉痛的喧嘩。
如果是你,會選擇什麼方式告別?
如果對方,不告而別,
你又該如何面對?
2020/09/17星期四晚上10點,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
延伸閱讀:《再難過,也終會度過》
⏰立刻擁有:博客來→https://pse.is/NBQJ4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
嫉妒心理學書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10 22:54:00#吳若權 #幸福書房 #書評
[若權直播]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 殘酷邏輯-新EP022
我們想看穿別人,
卻怕被對方看穿。
可是當被對方誤解時,
心裡卻又莫名委屈!
如何解決這相識/相處的困擾?
若權陪你一探究竟,
讓你既有識人之明,也不會輕易被誤會。
2020/09/10星期四晚上10點,
Youtube吳若權幸福書房
延伸閱讀:《再難過,也終會度過》
⏰立刻擁有:博客來→https://pse.is/NBQJ4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嫉妒心理學書 在 木的諮商_Mood Rad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木的放映室 #合作邀約 #書籍推廣
#木的手拉手合作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出版社:悅知文化 @delightpress
作者: 朴又蘭 (韓國精深分析專家)
出版日期:9/27
📍書籍摘要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作者為韓國精神分析專家,豐富的接案經驗引發個案對母女關係的好奇,社會對於母職的責任與意義帶有許多框架,我們腦海中回想起年幼時期與家人的相處,先不論單親或其他多元形態的家庭,在父與母之間,母親在生活大小事上似乎難以離席。也因此,母子/女間存有著緊密的牽絆。作者觀察了多數個案與家庭間的互動,發現為人母者在心情低落時多半的傾訴對象會是女兒(倘若家中有男有女),而看著女兒出嫁時,母親的心情或許欣慰,卻也有部分母親說著在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嫉妒。
✨拋棄「為母則強」的幻想後的領悟
我們常說「為母則強」,這樣的語言似乎在說著女性育有子女後彷彿脫胎換骨,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面對困境時需要剛強,卻也間接的抑制了表現脆弱的面貌。作者從此破題,探討了女人在成為母親後角色的轉換,身邊頓時多出了需要撫育照顧的嬰兒,母嬰之間的連結有甜蜜,也有更多的是生產過程的疼痛引起的後續創傷、初為人母的焦慮、嬰兒吸吮乳房過程的疼痛、對親餵的堅持,身與心的試煉讓母職更加具象化。然而,在這角色的背後,母親壓抑了什麼,又從行為表現出什麼,作者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詮釋母女、母子之間的關係,對此進行探討。
📍觀後感
1️⃣愛是自私的?!
書中有一段提及「當母親本身的匱乏感越強烈,越會期待從子女身上解決匱乏」,雖然文字很絕對且主觀,然而卻提供我們思考與檢視母親與自己的關係(父親我想也行)。
不禁讓人聯想到空巢期的父母,當子女初次離家就學,父母尤其是母親,會因著家中成員的缺席勾動豐富的情緒,也可能引發深深的匱乏感,倘若此時父母能夠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向外結交朋友滿足人際匱乏感,似乎將有助於減緩對子女離家的焦慮。
2️⃣母親是誰
拉岡曾說「孩子最不安的時刻,就是母親站在身後的時刻」,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與母親緊緊相連,皮膚、感官第一個接觸到的都是照顧者,照顧者的聲音引領者我們開始感受世界的變化、照顧者如何回應我們最原始的反應,也在幫助我們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
從這麼弱小的嬰兒階段,母親的形象便從母嬰之間的互動中開始傳遞給孩子,我們眼中的媽媽形象,除了想到外表、個性之外,媽媽這個人帶給你內在心理層面的影響,是什麼呢。在讀了此書之後或許能夠提供給你新的思考方向,進一步擴展對親緣的理解。
📍木的推推理由
1️⃣書中用淺顯易懂的心理動力概念,從案例引導讀者去發現自己生命中的母子、母女情緣,作者也分享了身為人母在哺育過程中的啟發與思考,用詞不艱澀且故事性豐富,對於想要了解心理動力如何運用在生命經驗,檢視與母親之間關係的讀者而言會是一本有用的書。
2️⃣在乍看標題時不禁讓木的團隊困惑何以將對象限縮於母與女,瞭解了作者的背景與專精的心理學領域後,能夠理解作者切入的觀點。若你剛好是女性,又對與媽媽之間的關係感到好奇,書中有許多案例分享能引發反思。
💡本次為受出版社邀約而協助分享,僅以閱讀書摘後之心情所想分享給讀者,有機會再分享讀完全書之想法給大家,期盼能與感興趣之讀者互相交流🙋🏻♀️
#親情 #母親 #懷孕 #精神分析 #朴又蘭 #韓國 #情緒 #嬰兒 #母嬰 #空巢期 #台北諮商 #新北諮商 #郭玟秀諮商心理師 #黃旻諮商心理師 #圖文插畫家麗莎
嫉妒心理學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哭窮_越哭越窮
昨天開了新社群,也只在自己的臉書放連結,照理說就是有發摟我的粉~~因為可以匿名,真是想不到立刻就出現了「特別加入來罵我的」留言。
當人可以匿名時,就會出現許多真實面目,而活到這把年紀,看了已經不會生氣,而是從中反觀該種人類,可以用來提醒自己為人處世,以及教育孩子。
一旦匿名就可以攻擊有兩大種人:
一種是城府太深,所以用來作為達成目標的手段,畢竟帶風向傷人是最快的,引起輿論即使當事人清清白白也會蒙上一臉灰;
一種人是太蠢,以為在攻擊人其實完全把自己內在的遺憾缺陷曝露出來,以為亂罵人爽到了,其實只是自曝其短,更加深化了內在的傷痕。
\
所以來聊聊「哭窮」這件事。
我一直認為「好運」和「財神」是會跟這信念走的,當自己老覺得過得差、嫉妒他人、憤恨不平,就會開始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衰神纏身感,所有不幸都會降臨到自己身上。這沒什麼不好理解,因為會自怨自艾的人,時間都會在抱怨與自憐,原本可以好好拿來讓自己進步、進修、賺錢的時間都浪費掉了;不然所有積極進取的粉絲說說看,是不是一旦你進入學習狀態,會感覺時間根本不夠用?
所以說是信念帶來好運、財神照顧愛錢的人也不為過,畢竟化成現實來看,積極的人機會自然變多、專注於事情進展上所以大腦不會處在DMN預設模式上(一種極度耗能、讓你深陷在腦霧中的狀態)。
昨天看了淡如姐的文章,討論了彭凱平教授的 『積極心理學理論』:人類的心理是漫長的進化歷史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和性選擇是產生這些心理機制的主要進化過程, #選擇出來的心理機制的意義是要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繁衍。譬如~當人們看見崇高美好的事物時,就會感受到一種積極的力量,這是因為 #迷走神經張開的關系。(以上節取自網路)
大致來說就是,腦科學是一種能積極改變人生的科學,你的選擇呈現了表現出來的言行,而你的選擇也決定了人生樣貌。
\
基於此我從來不哭窮,我還真的很怕自己越哭越窮!
我記得當初筋肉老爺剛中風時,只有跟一個朋友調過頭寸,好姐妹借我也已經如期還完;其他我都是跟銀行借貸,因為信用良好借貸順利,我連跟銀行哭窮都不需要,因為銀行也是很現實的,你哭窮他會怕你還不出來不借你,你跟銀行展示自己的賺錢力,越高就越好借錢。
所以我還真的不知道,人生走一遭,哭窮有什麼用。
當時我也沒把時間拿來哀怨哭窮,而是除了睡覺時間其他都很壓縮的在賺錢與進修同步,不然怎麼一個人賺到兩三倍的薪水?
斜槓是需要實力累積的;
看起來過很爽毫不費力是因為我用盡努力;
如果有網友誤會了我分享自己欠債、賺錢、從韭菜當起的歷程是在哭窮,那還真是欠缺文字閱讀能力,因為那是在鼓勵還沒有投資理財的粉絲,連我都可以,大家也一定行。
\
至於囤房與炒房我還真的沒在鼓勵!來說說我為什麼喜歡到處看房子:
基於以上「積極心理學」和「腦科學」,看房子可以激發自己想要更加向上的慾望,把賺到的錢放在其中作為資產配置,還可以留有後路當成退休後收租固定收入,選擇要不要傳承給小孩,一百種好處都會激發我更想要變強的決心!
一個自住、一個收租,我的規劃是未來要是能力許可,會再看第三間,畢竟要照顧筋肉老爺,可能需要兩間租金比較能維持退休後生活。
所以基於這個夢想,都會讓自己更專注於現在的自我進修,提升能力去賺到更多合理報酬,這跟炒房不太有關聯呢~而是積極理財的一環。
一邊看房、一邊玩台灣,這是非常棒的週末休閒,也讓我多理解未來想要居住的處所~譬如買在青埔後,搬出了台北市那種輕鬆快樂還真是難以言喻。
\
抱怨與哭窮唱衰,對自己的人生是沒什麼好處的;該位酸粉我知道你會看,畢竟你也是昨天看了我的貼文才加入社群不是嗎?
這篇我不是在罵你,是希望你換腦思考,這樣人生才會過得更美好;而你自己過的美好了以後,就不會處處看人不順眼,還要花時間特別加入社群,等了一天讓我核准你加入,在趕緊發文罵我了~~
浪費了一整天只為了罵我,時間有夠浪費哩!
#時間就是金錢呢
嫉妒心理學書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時,這樣的快樂是源自嫉妒,尤其當不幸落在裝模作樣的權貴名人身上。在工作場所內,幸災樂禍亦可能基於員工的自我保護機制 —— 老闆在員工面前裝腔作勢,卻沒為意自己把衣服反轉穿,這時員工的恥笑,便可能成為保存自尊的辦法。在令人鬱悶的政治低氣壓下,嘲笑政客的失言失態,往往成為無權力者僅餘的反擊武器。
詳細全文:
https://bit.ly/2U91FIn
延伸專題:
【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哪種快樂最緊要?】
https://goo.gl/LRE8ZM
【心理學家眼中的「人格十醜」(上)】
https://goo.gl/SUAryF
【黑色星期五的幸與不幸】
https://goo.gl/6Z9o8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