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夏雪Angela beatri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捎來的信 作者:夏雪 之前為了宣傳《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一書,跑了不少通告。當中透過受訪認識了一位臺灣女藝人,閒談間,知道她一直努力備孕,包括多次接受人工受孕。 臺灣最近有部討論「結婚、生育和不孕」等人生課題的劇集,叫「未來媽媽」。劇中討論了許多女性問題,包括夫妻的婚後生活、婆媳相處問題還有...

  • 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19:27:45
    有 134 人按讚

    神捎來的信
    作者:夏雪

    之前為了宣傳《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一書,跑了不少通告。當中透過受訪認識了一位臺灣女藝人,閒談間,知道她一直努力備孕,包括多次接受人工受孕。

    臺灣最近有部討論「結婚、生育和不孕」等人生課題的劇集,叫「未來媽媽」。劇中討論了許多女性問題,包括夫妻的婚後生活、婆媳相處問題還有最重要的生子問題。深入描寫了女人婚後對於懷孕的渴求,接受人工受孕所承受的苦楚和心理壓力等情節,讓觀眾透過戲劇了解人工受孕、做試管原來如此艱辛,尤其施打排卵針,肚皮瘀青發紫惹人心疼,令人更加敬佩這些為懷上孩子而拼命的女性。

    當我知道女藝人在接受多次人工受孕後,終於宣佈受孕成功時,真的很替對方感到開心,邊落下激動且感動的熱淚,邊向對方道賀。

    可惜,不過是一週的時間,卻再次從社交媒體得知,對方在臉書上宣佈胎停。

    我是個孕媽媽,所以理解作為一名母親,忽然收到胎停的消息,內心會有多自責和傷心。

    我想給對方多留空間,所以只簡單予以慰問,囑咐對方不用回訊息沒關係,做好月子,好好保重身體。

    (假如被長輩知道我孕期談論這個,一定會碎唸我,但比起迷信,我更希望能夠透過這篇文章,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一點力量。)

    關於胎前記憶,目前有越來越多相關研究和探討。曾經有醫生分享,一位媽媽在流產後三個月再度懷孕,那個出生男孩後來對媽媽說:「之前離開的寶寶也是我,那時候我很猶豫,不確定這個選擇對不對,所以先來確認看看。後來覺得沒問題,所以又回來了。」

    大部份小寶寶會在平安出生和成長的過程中,促使媽媽的靈魂成長,某些小寶寶則會透過「死亡」等重大的打擊,來給予媽媽有更深入體會人生的機會。

    我想表達的是,胎停不一定是媽媽吃錯什麼,又或者犯了什麼忌諱,如果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讓靈魂成長的一場冒險,那或許胎兒短暫的旅程,是一場事前勘察或者短期觀光。有的媽媽拼命想流產,小寶寶還是緊緊抓住媽媽,健康出生;也有媽媽自發現受孕開始,便小心謹慎,但胎兒還是離媽媽而去。

    因此,請不要為「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而自責,其他人也不能把胎兒的離開而責怪媽媽。就像「未來媽媽」中杜媽媽所說的「有子有子命,沒子天注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不管小寶寶為了什麼理由回到雲端,都一定會留下一份禮物,就算是去世的小寶寶,也會帶來「神捎來的信」,失去孩子會給媽媽帶來深切的傷痛,但同時也會增加身為人的深度,那正是孩子想給你的禮物。

    原文:東週刊
    2021/03/17
    圖片提供:Tony

  • 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14 12:38:21
    有 223 人按讚


    【意義是三小?】

    最近寫了一些跟小孩學才藝、教養問題有關的文,好像都在黑父母。

    所以這篇我想來講講這種「#需要上進、#不斷自我超越、#好還要更好、#要負起社會責任、#要有深度、#要有教育意義」的大中華(或泛東亞?)思維,

    怎麼從教育/教養層面,內化到閱聽人/消費者心中,變成衡量「美學」價值的一把奇怪的尺。

    #

    一篇標題為《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的文章,日前在社群上被大量轉載,作者是還可算在年輕人範圍內的90後。

    他說,周杰倫之前出的新單曲《Mojito》旋律算好聽,但歌甜而「塑料」,周董跟他的好哥們大家唱唱跳跳、沒有煩惱,不若他多年前聽剛出道的周杰倫的作品,「在那個自我意識覺醒的人生啟蒙階段,他教我們要不服輸、要做第一名,告訴我們青春期要面對的所有事」。

    作者說,以前的周杰倫熱衷於音樂實驗、挑戰風格混搭、開先河玩中國風、不斷創新,而且關注社會問題,寫過反家暴、寫過反戰,歌曲格局豐富多樣。

    剛出道的周杰倫,人看起來不乖、眼神過於不服、隨時準備唱反調,但「凡事都要做到最好」,

    但2007年推出專輯《我很忙》之後,歌的記憶點不多、藝術質感不見了,歌詞沒有廣闊的想像空間、淪於划水,歌詞只有小歌迷般的少女、MV只有性感美女跟比基尼,十足物化女性,至於周杰倫的人呢?他的「年少時的拔群勁兒不見了!」

    「那個教這一代人不要太乖、不要輸、要去全世界,要勇敢、要不懼權威、要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的周杰倫不見了!」

    作者對周杰倫成為「太過商業導向的老油條」而不再專注於音樂上的創新,感到相當失望、甚至心死;他無法接受周杰倫的敷衍跟糊弄,認為「這是一個人要如何對待自己職業的問題」。

    「他或許並沒有對不起我們,他只是對不起自己,以及這份職業。」作者如是說,他期待曾經周杰倫能「年輕時是偶像、年長後是大師」。

    作者希望周杰倫像坂本龍一那樣,從青年偶像轉變為音樂匠人,「收集自然跟城市的聲音用以探究人在城市空間的生存狀態」、「將反戰、環保的思考寫入音樂」、「將音樂作為延續哲學思考的方式」。

    或者至少如蔡依林,從唱跳歌手蛻變,開始「跟獨立音樂人合作」、「相比口水流行歌,如今的音樂更像對藝術和自我的探索」、「歌裡有開放的性別意識、對單一審美標準的反思、跟對同性愛人的鼓勵」。

    但最終,周杰倫沒有陪他一起長大,「沒有像教我們不服輸一樣,教我們負擔生命的重量,如何面對分離和背叛,愛與失去,學做父母,看清生活真相後繼續生活,與衰老和解,然後一同老去」。

    #

    這些論述的味道是不是令人感到熟悉?這不就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未來人生的期許方向嗎?從一個90後的年輕人口中冒出這樣的「教訓」,彷彿接下來一整個月都是「教孝月」了。

    周杰倫是否該開個「人生夢想學校」作者才會滿意呢?

    我不禁想吐槽。

    #

    說個真實笑話給大家聽:

    我小時候還流行看日本卡通,班上同學朋友都在看《玩偶遊戲》、《庫洛魔法使》,我放學回家說我也要看,但我媽媽是學教育的、當老師的,她會買《十萬個為什麼》的整套錄影帶給我看,但覺得日本卡通都沒營養。

    於是她說「好,要看可以,但你要列出這些日本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說服我了,就可以看。」

    我才小學中年級,能知道卡通有什麼教育意義?想看的原因不就是故事好看、劇情跟我的學校生活很像很有共鳴、畫風很美、音樂好聽、大家都在聊所以跟同學有話題嗎?

    想當然我沒能列出來,所以就沒得看了。

    一直到我國中,有天她跟我說,當時應該讓我看《庫洛魔法使》跟《玩偶遊戲》的(那時我早已偷偷跟同學合資買了整套《玩偶遊戲》漫畫藏在學校,但後來被抓到就被揍了)。

    我覺得好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我在國語日報上看到一個媽媽老師的文章,她說她和女兒一起看這些動畫,發現裡面教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並且讓她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怎麼跟人相處,她覺得很有意義、很值得看」。

    我是否能看卡通的許可,是《國語日報》核發的。

    #

    荒謬的是,這個笑話在當今的「政治正確」氛圍中唾手可得,而且大家一點都不覺得荒謬。

    我們重視電影導演有沒有關注社會底層跟弱勢、藝術價值夠不夠高;所以台詞跟讀小說一樣拗口又文鄒鄒(誰會在日常生活中那樣講話?)、情節破碎牽強、起承轉合轉折不自然只能靠旁白補充說明、情節中插入抽象又意識流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畫面,觀眾跟評審都不在意。

    (對不起,我就是覺得大部分國片都很難看,而且片尾都要來個伊索寓言般的教化寓意頓悟,很煩)

    我們重視歌手是否在歌裡唱出當代社會議題,是否夠知性、深入靈魂地感人,歌詞具有詩詞般的文學價值,或是優美地使用中文修辭,或是運用某些典故的巧思設計;至於旋律、節奏好不好聽、流不流暢、你聽了頭腦身體會不會跟著晃是其次。

    (喔我們只有聽西洋音樂、JPOP、KPOP或任何聽不懂歌詞的歌時,才會不計較歌詞)

    我們希望戲劇可以講述更多台灣當地生活的真實樣貌、徹底呈現台灣價值跟歷史脈絡,題材、背景更多元,情節要夠曲折複雜最好有推理性並且一定要有角色慘烈廝吼啊啊啊啊啊啊然後殺人或自殺(咦),不要老是拍些小情小愛的偶像劇,如果可以跟文學作品結合,或掀起社會輿論認真討論,那就更好了!

    (所以我們只能猛看韓劇當迷片啊不是嗎?)

    我們要求一個好的廚師不能只是做出好吃的食物,他們還要重視食材來源、重視地域族群關係、重視小農生存、重視土地議題、重視環保、重視動物權益、重視文化歷史、重視在地價值;如果他們做的菜有完整且創新的理念,呈現手法讓人驚艷,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哇那就一百分了!

    #

    上述不管哪種創作,影像、音樂、食物⋯⋯本質都是基於五感的體驗、感官的享受,或是傳遞情感的媒介,但在當代,它們卻背負了「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社會責任」的使命感,否則這個創作就不能被認可。

    回頭看看歷屆金曲、金鐘、金馬獎的得獎評語,評審都是怎麼說的,你就知道了。

    (最好你創作者出身貧困或是年輕時很辛苦很不順,那就更偉大更正確更可歌可泣了)

    所以囉,如果我們做的工作只是做起來開心、滿足、讓人喜歡而且每天都期待去上班,這是不行的,因為你的工作沒有社會影響力、沒有更深入的意義、沒有教育世人的價值,而且還過太爽不夠刻苦磨難的話,就不能讓你寫出什麼能給後輩參考的感悟心得文投稿到商管雜誌。

    相較之下,「這工作薪水夠不夠多啊?」真是讓人鬆一口氣的期待。

    一個人喜歡、欣賞的東西,一定要被賦予有意義的、重大的、深刻的意義嗎?不能只是單純有感覺所以喜歡嗎?如果有天失去了意義,就不值得再喜歡了嗎?

    #

    請容我套一句經典台詞:意義是三小?

    我並不是說意義不重要,而是當我們拚命找出生命跟事物中的意義時,這個意義真的會變成三小。

    因為它是為了必須存在而硬被創造出來的意義,是不真實的、是奠基在「集體已有共識的主流價值政治正確」上的意義,而不是你在被事物或生命先感動——我是指有FU的感動——了之後,才慢慢歸納出感動你的東西是什麼,所產生的意義。

    上面這句子寫起來有點拗口,但如果你記得國文課本上的「課文賞析」,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就是那種感覺。

    這種「標本化的意義」阻止了生命的流動,就好比小孩被送去學才藝不是出於興趣——接觸喜歡的事物而自然產生喜悅——,而是為了能夠孝順/滿足父母的期待、證明自己有料不是只會讀死書、有東西可以寫在大學申請書上等意義而學。

    意義至上、思維優先時,感官、感受就死掉了。

    然後我們就會在別的地方,找尋能滿足感受需求的出口。

    為什麼比起正經新聞,老天鵝新聞、眼球中央電視台跟哈哈台街訪讓人欲罷不能呢?

    因為它們沒三小意義,卻很在感官層面上感動了你。

    周杰倫當下的人生過得很幸福開心簡單又爽,所以他寫簡單、讓自己爽的歌(就像饒舌歌手Cardi B老是在唱老娘多紅多有錢人生勝利94爽一樣),我覺得很順應自然,音樂本來就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他如果現在硬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寫一些關懷社會黑暗面的歌,那就矯情了,跟他的生命也沒有連結。

    而且「過爽爽但關懷底層苦民所苦」的角色,千百年前就已經被釋迦摩尼悉達多、托爾斯泰跟切格瓦拉當過了,這個世界,真的不缺。

    #要找人生的意義或靈魂深度這些事情
    #拜託給我們命理產業或身心靈產業或是心理師跟哲學家們留口飯吃好嗎
    #娛樂圈專注找生命意義跟哲學
    #我們就只能搞笑娛樂大家了啊
    #術業有專攻
    #不要搶工作
    #我是文青Hater

    ———

    補充:我認為審美喜好是很主觀的。比方說,一個異國文化閱歷較多的人可能會跟你說,燉飯有米心才叫煮得好,吃日本料理時哇沙米跟醬油分開使用,才是有品味的吃法。

    但這只是義大利跟日本習慣的吃法而已,你可以說他是比較道地的吃法,可是這不等於比較好吃。像你去麵攤切黑白切,哇沙米跟醬油喇一喇吃起來就是直接過癮啊!

  • 媽媽請你也保重戲劇 在 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1-02 21:35:00
    有 139 人按讚


    【一個禮拜內的三次倫敦機場和三種不同心情】

    這短短一個禮拜
    我去了倫敦希斯羅機場三次
    一次是聖誕夜接機
    一次是禮物節出國
    一次是新年第一天送機
    我的心情就像是洗三溫暖般的動盪起伏
    從一開始的期待
    到中間的開心
    再到最終的失落

    2015年的最後幾天
    我有著最棒的家族時光
    而新年的第一天
    則是送著家人到機場的不捨
    到了離境門口
    我們一家人又是很戲劇化在演戲
    而且這個戲碼
    真的已經歹戲拖棚
    老掉牙演過了好多年
    不過唯一不同的是
    我們把場景從台灣轉換到英國
    這次不是家人看我離開
    而是我目送家人出境

    到了離境的那瞬間
    我看著媽媽已經依依不捨的掉下眼淚
    實在忍不住再看他了
    所以我趕緊把眼神飄向爸爸
    想要化解這難過的氣氛
    並且半開玩笑的對爸爸說
    你看媽媽又再哭了
    你趕快請媽媽不要這樣
    沒想到 此時爸爸的眼眶也紅著對我說
    他也很想哭
    看著平時總是最堅強的老爸
    遇到要和女兒分開時 卻變得如此軟弱
    這一切實在是太讓人催淚了

    永遠記得我第一天去上幼稚園時
    我抱著媽媽 哭著說我想回家
    而20幾年過去了
    現在角色卻對換
    我長大了 媽媽卻變成了最純真的小孩
    我反而需要有更多的堅強
    此時為了避免在2016年的第一天
    全家就在機場搞得那麼悲傷
    我馬上暫時離開現場
    到了洗手間上廁所
    忍住所有永無止境地不捨
    相擁過後
    對著爸媽露出最棒的微笑
    彼此說出保重再見的話
    我又是一個人回到了家

    我人才剛離開10分鐘
    爸爸就打電話給我說想我了
    當我回到家後
    爸媽還在機場裡
    他們馬上打了一通facetime給我
    逛完免稅店又再打一通facetime給我
    連最後登機前的十分鐘
    又收到一通他們打來的facetime
    短短的一個多小時
    我們居然視訊3次

    剛剛英國時間一早
    爸媽也是打了電話給我
    說他們已經到曼谷轉機了
    問我有沒有睡飽
    我問他們在飛機上會不會累
    爸爸回我
    在飛機上想著我 就不會累了

    我知道我們一家人
    真的像在拍電影情節
    但我們只是很珍惜相處的時光
    我們的性格就像西方人一樣
    愛你 想你 關心你的話
    總是電話裡也講 見面也說
    而我們也像情人一樣
    遠距離很久沒見 想念也許會慢慢變淡
    但只要一見面過後的長期相處
    再次分開就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再次適應一個人

    我很感謝家人
    特地飛了那麼久的班機來找我
    他們總常對著我說辛苦我了
    總說麻煩我照顧他們
    幫他們處理在國外所有的大小事
    但是從小到大
    不也一直都是爸媽在身旁照顧我
    教著我寫字 讀書和指導
    當我長大後
    有了成長 有了學習 有了獨立
    能當著爸媽的書籍 地圖 保全 廚師和翻譯
    並且陪伴他們生活的每一天
    何嘗不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何嘗不是做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孝順和喜悅

    2015年最後幾天
    我有很棒的聖誕節禮物
    2016年第一天
    我有很棒的新年禮物
    謝謝這一個禮拜來
    每一天面對面的關心和無限疼愛
    讓我擁有著最美好的記憶
    也期待著下次的見面和相聚
    爸媽我愛你們

    p.s 每次只要寫關於家人的文章
    自己都會莫名的被感動
    現在爸媽還在曼谷飛往台北的班機上
    希望他們到達台灣
    看到此篇文章時
    不要感到不捨
    而是能夠永遠回憶起我們擁有過的美好 :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