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產品中有2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年夫妻的純友誼,只有在陪讀中,才能更持久 --「陪讀」就像夫妻倆一起辦了一項終身貸款,不管再苦、再難,最終不得不一起還債。-- 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看還得加上「千年修得共陪讀,萬年修得陪讀完了還能開心地共枕眠」……凡是能和諧陪讀還順便增進了感情的夫妻,那都是修練有道,...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韓國掀起話題的超夯影集重磅上線!快來看它為什麼好看! 🔥能把社會議題拍得如此浪漫,就像是愛的迫降遇上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3大劇情先深度解析:疾病、愛情、與真相,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以愛情為主題的韓劇,是出了名的浪漫。例如今年年初的《愛的迫降》就被許多人認為是近年來粉紅泡泡最多的影集,即便是像...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MAGGI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1:48:53

一開始我只是想紀錄曦曦每天的副食品 想到就拍一張po在限時動態 #曦曦吃什麼 發現引起很大的迴響 每天po都會被問怎麼煮她的副食品 剛開始進入副食品的媽媽 都會很慌張,包括我自己也是 就連最初的十倍粥(米:水=1:10) 我都找了好幾食譜來確認 現在想起來真好笑 有句話說的好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Ivy Ch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9 08:53:42

#mommychu #brotherhood #芬分鐘 生了二胎之後,我最心心念念的就是覺得兩個人有伴了。因此迷你鐵也可以和哥哥一起上學的時候,我特別開心。但是進入新環境,迷你鐵難免要有一個適應期。和芬蘭老師溝通以後,除了讓老師了解迷你鐵的大概習慣和個性之外,我常常加上一句:哥哥在,如果迷你鐵哭了...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惜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0:04

-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以前覺得我們還小 親人還年輕。 但最近才恍然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的。 小時候常常以為大人是英雄,他們高大的背影可以阻擋一切。 生活裡的所有負擔都是他們在承受著。 當我們漸漸長大,那可靠的肩膀開始下塌,他們的背影開始岣嶁。 他們普通卻偉大。 他們習慣了威嚴,習...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9:59:27
    有 3,675 人按讚

    ▍中年夫妻的純友誼,只有在陪讀中,才能更持久

    --「陪讀」就像夫妻倆一起辦了一項終身貸款,不管再苦、再難,最終不得不一起還債。--

    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看還得加上「千年修得共陪讀,萬年修得陪讀完了還能開心地共枕眠」……凡是能和諧陪讀還順便增進了感情的夫妻,那都是修練有道,就快成精了。
    很多夫妻平淡如一潭死水,有小孩後瑣事一堆,火上加油。剛有點不想將就下去了,突然,孩子上學了,夫妻倆在陪讀中建立起新的聯盟,化身戰友,共同奮戰──五年過去了,七年過去了,夫妻倆雙雙成了擁有純友誼的學霸。

    有天晚上送兒子去上樂理課,我和孩子的爸坐在路邊等孩子下課。那晚月色朦朧,微風陣陣,他陷入沉思,一言不發,像一個老實的相親男。
    我主動搭訕,問:「你在想什麼?」
    他說:「我在想下午兒子問我的那一題,我還是想不通到底怎麼回事。」
    我說:「你可以現在趁他不在,偷偷研究一下。」
    於是他含情脈脈地拉起了我的手,堅定地在我手心寫下了那道題目。
    路過的大姐們紛紛投來異樣的目光,她們肯定在想:「哼,大半夜的,兩個人在這裡秀什麼恩愛。」而我,只想舉起手心讓她們長長見識──大姐別誤會,你們想歪了,我們在做數學啊。
    在那個深秋的夜晚,什麼都不足以支撐起中年夫妻的內斂情感。中年夫妻間最真摯的獨白只有「這一題怎麼做」。這就叫「執子之手,與子學到老」。

    如果不用教孩子,夫妻倆還能有什麼話題?──早飯吃什麼?中飯吃什麼?晚飯吃什麼?……多麼沒營養的夫妻生活啊。
    但陪讀之後就不一樣了。夫妻討論的話題都是有深度和內涵的:零是有理數嗎?這個反比例函數題,是不是出錯了啊?原子光譜到底是什麼?……
    他們真正成了對方的知己──知道自己這也不懂,那也不會。
    老夫老妻消失多年的彼此仰慕之情,或許就在發現對方還能清晰地記得數學公式和物理定律時,重新出現。
    但老夫老妻的默契、和諧,或許也就在發現對方連一句五年級古詩都背不出,或是八年級英語閱讀都看不懂的時候,轟然崩塌。
    孩子的學習不是學習,那是家庭氣氛的風向球、夫妻關係的指南針啊!
    試想,當你正在為看不懂孩子的考試題目發愁時,正在為配偶分擔不了教孩子的任務而生氣時,正在為別人家裡都有深藏不露的高手爸媽而懊惱時,孩子的爸突然跑出來說:「你去休息吧,這裡交給我。」
    這感覺不是友誼回來了,簡直是愛情回來了。

    中年夫妻在陪讀之路上,講究的是說學逗唱,哦,不,是望聞問切。隨著孩子知識量的提升和年齡的增長,我們愈來愈不敢貿然行事。
    有次看到兒子趴在桌上,許久未動筆,我氣勢洶洶地跑進去準備發火,這時,兒子突然問我,「媽媽,這題怎麼做?」
    我對著題目看了三分鐘,然後問他,「想吃水果嗎?吃蘋果,還是柳丁?」
    這就是陪讀媽媽的道歉方式。
    然後派雲配偶去干預。如果他陷入困境,我們就會產生同病相憐之情;如果他能教得好,我就會對他產生仰慕之情,甚至會把他的解題過程拍照存檔,以備生氣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覺得又能原諒他了。畢竟,家裡需要有一個能教孩子理科的。

    但不要過於樂觀。陪讀,並不一定百分百能增進夫妻感情,它也有一半的可能會摧毀友誼。
    孩子念書認真、成績好,夫妻倆更容易琴瑟和諧,互相貼金;孩子念書如果吊兒郎當、成績一塌糊塗,夫妻倆只能撇清基因關係,互相抱怨,而且互相看不慣對方教孩子的方法。
    有一次,孩子他爸的「陪讀體質」發作,非要教兒子一道難題。他先是一個人趴在茶几上研究半天,發到各個學霸群組裡求助,甚至求助於網路……好不容易才算出了答案。
    然後他雄心勃勃地跑進房間,給孩子上課。只見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廢話一大堆,有用的沒幾句。
    五分鐘後,我再進房間一看,聽不懂的孩子和說累了的老爸已經一起睡著了。
    你看,這樣的陪讀品質,還不如放愛一條生路。
    五分鐘前剛建立起來的崇拜和敬仰,隨著這一幕的到來,蕩然無存。別人家的爸爸怎麼那麼會教孩子?
    不教孩子功課還好,一教就會亮起友誼的紅燈。

    孩子前陣子的語文成績下滑,做閱讀理解老是跟讀天書似的。
    我對孩子的爸說:「兄弟,你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你去啟發啟發兒子吧!」
    他說:「大妹子,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還是你去教他一下吧!」
    然後我們兩人搶廁所、搶做家事、搶著給貓鏟屎,能賴則賴,能溜則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內部團結,在那一刻令人心酸。
    當然,「陪讀」就像夫妻倆一起辦了一項終身貸款,不管再苦、再難,最終不得不一起承擔、還債。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印象中,曾經看到國小孩子的「資優數學題」,感覺相當驚恐—我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解題下手?!

    就不要說國中以上了,儘管我已經走過這個歷程,但我相信,大部分都還給老師了,新的知識也繼續累積了。生活中用不到,也就記不得了。

    我很佩服某些家長,為了教孩子,真的拚了命。幾乎可以說是比孩子更認真,只為了能更容易地教會孩子。

    但大部分來說,國中開始之後的考試就會難到爆,家長的努力也難回天。我記得有位作家,他的文章被選進課本了,但他拿起考他這一課的考卷時,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作者本身都如此,家長也就更不用說了。

    這時候,這段話還是有用的:「只要你別看,家裡就是乾淨的,只要你別聽,家裡就是平靜的,只要你別問,孩子和老公都是非常優秀的。」

    祝願您,能在必要的時候,自欺欺人!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9 19:00:26
    有 61 人按讚

    【黃油烙餅:孩子視角下的荒誕時代】
     
    小編之前也分享過幾篇,中國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說。要說他比較出名的短篇,大概是〈受戒〉,但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篇〈黃油烙餅〉。
     
    要說對祖孫親情的描寫,應該是再樸素不過的主題。但他卻以這最平凡常見的情感,用平淡的筆觸,來刻畫近代中國最大的悲劇(但全文卻沒有一字提及)再沒有比從懵懂無知的孩童視角,更能映照這個時代的荒謬了。
     
    來看看這部精采而感人的短篇吧。
    -

    黃油烙餅 / 汪曾祺
     
    蕭勝跟著爸爸到口外去。
     
    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這些年一直跟著奶奶過。他爸爸的工作一直不固定。一會兒修水庫啦,一會兒大煉鋼鐵啦。他媽也是調來調去。奶奶一個人在家鄉,說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他在家鄉吃了好些蘿蔔白菜,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長高了。
     
    奶奶不怎麼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褂子,接褲子,接棉襖,接棉褲。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乾淨的。奶奶還給他做鞋。自己打袼褙,剪樣子,納底子,自己緔。奶奶老是說:「你的腳上有牙,有嘴?」「你的腳是鐵打的!」再就是給他做吃的。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蘿蔔白菜——炒雞蛋,熬小魚。他整天在外面玩。奶奶把飯做得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
     
    後來辦了食堂。奶奶把家裡的兩口鍋交上去,從食堂裡打飯回來吃。真不賴!白麵饅頭,大烙餅,鹵蝦醬炒豆腐、悶茄子,豬頭肉!食堂的大師傅穿著白衣服,戴著白帽子,在蒸籠的白濛濛的熱氣中晃來晃去,拿鏟子敲著鍋邊,還大聲嚷叫。人也胖了,豬也肥了。真不賴!
     
    後來就不行了。還是小米麵餅子,玉米麵餅子。
     
    後來小米麵餅子裡有糠,玉米麵餅子裡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人也瘦了,豬也瘦了。往年,攆個豬可費勁哪。今年,一伸手就把豬後腿攥住了。挺大一個克郎,一擠它,咕咚就倒了。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奶奶吃得不香。他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餘的,都歸了蕭勝。
     
    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白天還好,晚上難熬。蕭勝躺在坑上,聽奶奶喝嘍喝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喝嘍喝嘍。他想,奶奶喝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喝嘍著起來了,喝嘍著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打摻了假的小米餅子,玉米餅子。
     
    爸爸去年冬天回來看過奶奶。他每年回來,都是冬天。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說,土豆是他分的;口蘑是他自己采,自己晾的;黃油是「走後門」搞來的。爸爸說,黃油是牛奶煉的,很「營養」,叫奶奶抹餅子吃。土豆,奶奶借鍋來蒸了,煮了,放在灶火裡烤了,給蕭勝吃了。口蘑過年時打了一次鹵。黃油,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麼貴重的東西!」爸爸一定要給奶奶留下。奶奶把黃油留下了,可是一直沒有吃。奶奶把兩瓶黃油放在躺櫃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黃油是個啥東西?牛奶煉的?隔著玻璃,看得見它的顏色是嫩黃嫩黃的。去年小三家生了小四,他看見小三他媽給小四用松花粉撲癢子。黃油的顏色就像松花粉。油汪汪的,很好看。奶奶說,這是能吃的。蕭勝不想吃。他沒有吃過,不饞。
     
    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奶奶跟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們說:「只怕是過得了冬,過不得春呀。」蕭勝知道這不是好話。這是一句罵牲口的話。「噯!看你這乏樣兒!過得了冬過不得春!」果然,春天不好過。村裡的老頭老太太接二連三的死了。鎮上有個木業生產合作社,原來打傢俱、修犁耙,都停了,改了打棺材。村外添了好些新墳,好些白幡。奶奶不行了,她渾身都腫。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個坑,半天不起來。她求人寫信叫兒子回來。
     
    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咽了氣了。
     
    爸爸求木業社把奶奶屋裡的躺櫃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
     
    蕭勝一生第一次經驗什麼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髮的氣味。他哭了。
     
    奶奶給他做了兩雙鞋。做得了,說:「來試試!」——「等會兒!」吱溜,他跑了。蕭勝醒來,光著腳把兩雙鞋都試了試。一雙正合腳,一雙大一些。他的赤腳接觸了搪底布,感覺到奶奶納的底線,他叫了一聲「奶奶!!」又哭了一氣。
     
    爸爸拜望了村裡的長輩,把家裡的東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應用的鍋碗瓢盆都裝在一個大網籃裡。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也裝在網籃裡。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籃裡。鎖了門,就帶著蕭勝上路了。
     
    蕭勝跟爸爸不熟。他跟奶奶過慣了。他起先不說話。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想小三家的一對大白鵝,想蜻蜓,想蟈蟈,想掛大扁飛起來格格地響,露出綠色硬翅膀低下的桃紅色的翅膜……後來跟爸爸熟了。他是爸爸呀!他們坐了汽車,坐火車,後來又坐汽車。爸爸很好。爸爸老是引他說話,告訴他許多口外的事。他的話越來越多,問這問那。
     
    他對「口外」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他問爸爸啥叫「口外」。爸爸說「口外」就是張家口以外,又叫「壩上」。「為啥叫壩上?」他以為「壩」是一個水壩。爸爸說到了就知道了。
     
    敢情「壩」是一溜大山。山頂齊齊的,倒像個壩。可是真大!汽車一個勁地往上爬。汽車爬得很累,好像氣都喘不過來,不停地哼哼。上了大山,嘿,一片大平地!真是平呀!又平又大。像是擀過的一樣。怎麼可以這樣平呢!汽車一上壩,就撒開歡了。它不哼哼了,「刷——」一直往前開。一上了壩,氣候忽然變了。壩下是夏天,一上壩就像秋天。忽然,就涼了。壩上壩下,刀切的一樣。真平呀!遠遠有幾個小山包,圓圓的。一棵樹也沒有。他的家鄉有很多樹。榆樹,柳樹,槐樹。這是個什麼地方!不長一棵樹!就是一大片大平地,碧綠的,長滿了草。有地。這地塊真大。從這個小山包一匹布似的一直扯到了那個小山包。
     
    地塊究竟有多大?爸爸告訴他:有一個農民牽了一頭母牛去犁地,犁了一趟,回來時候母牛帶回來一個新下的小牛犢,已經三歲了!
     
    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這是他們的最後一站。一輛牛車來接他們。這車的樣子真可笑,車軲轆是兩個木頭餅子,還不怎麼圓,骨魯魯,骨魯魯,往前滾。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還沒有他走得快。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這地方的莊稼跟口裡也不一樣。沒有高粱,也沒有老玉米,種蓧麥,胡麻。蓧麥乾淨得很,好像用水洗過,梳過。胡麻打著把小藍傘,秀秀氣氣,不像是莊稼,倒像是種著看的花。
     
    喝,這一大片馬蘭!馬蘭他們家鄉也有,可沒有這裡的高大。長齊大人的腰那麼高,開著巴掌大的藍蝴蝶一樣的花。一眼望不到邊。這一大片馬蘭!他這輩子也忘不了。他像是在一個夢裡。
     
    牛車走著走著。爸爸說: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著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著,他有點暈。不遠有一排房子,土牆、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土豆——山藥蛋——馬鈴薯。
     
    馬鈴薯是學名,爸說的。
     
    從房子裡跑出來一個人。「媽媽——!」他一眼就認出來了!媽媽跑上來,把他一把抱了起來。
     
    蕭勝就要住在這裡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蕭勝的爸爸是學農業的,這幾年老是幹別的。奶奶問他:「為什麼總是把你調來調去的?」爸說:「我好欺負。」馬鈴薯研究站別人都不願來,嫌遠。爸願意。媽是學畫畫的,前幾年老畫兩個娃娃拉不動的大蘿蔔啦,上面張個帆可以當做小船的豆菜啦。她也願意跟爸爸一起來,畫「馬鈴薯圖譜」。
     
    媽給他們端來飯。真正的玉米麵餅子,兩大碗粥。媽說這粥是草籽熬的。有點像小米,比小米小。綠盈盈的,挺稠,挺香。還有一大盤鯽魚,好大。爸說別處的鯽魚很少有過一斤的,這兒「淖」裡的鯽魚有一斤二兩的,鯽魚吃草籽,長得肥。草籽熟了,風把草籽刮到淖裡,魚就吃草籽。蕭勝吃得很飽。
     
    爸說把蕭勝接來有三個原因。一是奶奶死了,老家沒有人了。二是蕭勝該上學了,暑假後就到不遠的一個完小去報名。三是這裡吃得好一些。口外地廣人稀,總好辦一些。這裡的自留地一個人有五畝!隨便刨一塊地就能種點東西。爸爸和媽媽就在「研究站」旁邊開了一塊地,種了山藥,南瓜。山藥開花了,南瓜長了骨朵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吃了。
     
    馬鈴薯研究站很清靜,一共沒有幾個人。就是爸爸、媽媽,還有幾個工人。工人都有家。站裡就是蕭勝一家。這地方,真安靜。成天聽不到聲音,除了風吹蓧麥穗子,沙沙地像下小雨;有時有小燕吱喳地叫。
     
    爸爸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幹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一早起來到地裡掐一大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裡,聚精會神地對著它看,一筆一筆地畫。畫的花和真的花一樣!蕭勝每天跟媽一同下地去,回來鞋和褲腳沾得都是露水。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櫃子裡。
     
    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這地方大得很,沒遮沒擋,跑多遠,一回頭還能看到研究站的那排房子,迷不了路。他到草地裡去看牛、看馬、看羊。
     
    他有時也去蒔弄蒔弄他家的南瓜、山藥地。鋤一鋤,從機井裡打半桶水澆澆。這不是為了玩。蕭勝是等著要吃它們。他們家不起火,在大隊食堂打飯,食堂裡的飯越來越不好。草籽粥沒有了,玉米麵餅子也沒有了。現在吃紅高粱餅子,喝甜菜葉子做的湯。再下去大概還要壞。蕭勝有點餓怕了。
     
    他學會了采蘑茹。起先是媽媽帶著他采了兩回,後來,他自己也會了。下了雨,太陽一曬,空氣潮乎乎的,悶悶的,蘑菇就出來了。蘑菇這玩意很怪,都長在「蘑菇圈」裡。你低下頭,側著眼睛一看,草地上遠遠的有一圈草,顏色特別深,黑綠黑綠的,隱隱約約看到幾個白點,那就是蘑菇圈。的溜圓。蘑菇就長在這一圈深顏色的草裡。圈裡面沒有,圈外面也沒有。蘑菇圈是固定的。今年長,明年還長。哪裡有蘑菇圈,老鄉們都知道。
     
    有一個蘑菇圈發了瘋。它不停地長蘑菇,呼呼地長,三天三夜一個勁地長,好像是有鬼,看著都怕人。附近七八家都來采,用線穿起來,掛在房檐底下。家家都掛了三四串,挺老長的三四串。老鄉們說,這個圈明年就不會再長蘑菇了,它死了。蕭勝也采了好些。他興奮極了,心裡直跳。「好傢伙!好傢伙!這麼多!這麼多!」他發了財了。
     
    他為什麼這樣興奮?蘑菇是可以吃的呀!
     
    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他現在知道,奶奶是餓死的。人不是一下餓死的,是慢慢地餓死的。
     
    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
     
    他還是到處去玩,去瞎跑。
     
    大隊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起先是拉了一牛車的羊磚來。他問爸爸這是什麼,爸爸說:「羊磚。」——「羊磚是啥?」——「羊糞壓緊了,切成一塊一塊。」——「幹啥用?」——「燒。」——「這能燒嗎?」——「好燒著呢!火頂旺。」後來盤了個大灶。後來殺了十來隻羊。蕭勝站在旁邊看殺羊。他還沒有見過殺羊。嘿,一點血都流不到外面,完完整整就把一張羊皮剝下來了!
     
    這是要幹啥呢?
    爸爸說,要開三級幹部會。
    「啥叫三級幹部會?」
    「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
    三級幹部會就是三級幹部吃飯。
     
    大隊原來有兩個食堂,南食堂,北食堂,當中隔一個院子,院子裡還搭了個小棚,下雨天也可以兩個食堂來回串。原來「社員」們分在兩個食堂吃飯。開三級幹部會,就都擠到北食堂來。南食堂空出來給開會幹部用。
     
    三級幹部會開了三天,吃了三天飯。頭一天中午,羊肉口蘑饣肖子蘸蓧面。第二天燉肉大米飯。第三天,黃油烙餅。晚飯倒是馬馬虎虎的。
     
    「社員」和「幹部」同時開飯。社員在北食堂,幹部在南食堂。北食堂還是紅高粱餅子,甜菜葉子湯。北食堂的人聞到南食堂裡飄過來的香味,就說:「羊肉口蘑臊子蘸蓧面,好香好香!」「燉肉大米飯,好香好香!」「黃油烙餅,好香好香!」蕭勝每天去打飯,也聞到南食堂的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他連聞都沒聞過。是香,聞著這種香味,真想吃一口。
     
    回家,吃著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為什麼吃黃油烙餅?」
    「開會幹嘛吃黃油烙餅?」
    「他們是幹部。」
    「幹部為啥吃黃油烙餅?」
    「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
     
    正在咽著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裡的一點白麵倒出來,又從櫃子裡取出一瓶奶奶沒有動過的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兌點起子,擀了兩張黃油發麵餅。抓了一把蓧麥秸塞進灶火,烙熟了。黃油烙餅發出香味,和南食堂裡的一樣。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說:「吃吧,兒子,別問了。」
     
    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痛哭起來,高叫了一聲:「奶奶!」
    媽媽的眼睛裡都是淚。
    爸爸說:「別哭了,吃吧。」
     
    蕭勝一邊流著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裡。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9 02:20:28
    有 214 人按讚

    《機智醫生生活》(無雷)

    一週一集明明很漫長,但又覺得結局怎麼來的這麼快?

    -
     
    「 #你可以永遠相信機醫 」
     
    五人幫真是我永遠永遠的愛 ❤
    不論是人品還是作為醫生的善良,包括從他人角度思考的溫柔細膩,也擁有最讓人羨慕的 40 歲友情與愛情。

    每集都有好多細節值得推敲回味,呈現生活中複雜、多面跟脆弱,
    同時也總讓我相信善良、溫暖跟情誼,總是眼淚還沒乾就笑了出來😂

    小小的配角演技都在線,在線到讓人以爲是去真正醫院抓來的人吧?聽到導演在花絮說,每個醫護在劇中都有完整的科跟完整的名字,而不是只是配角一號或二號,真是太感動了。

    總之,無論從醫護的角度、患者的角度、家屬的角度,各種治癒時刻潸然淚下的點,跟 OST 一樣恰到好處。

    每次看《機醫》都能更確定一點,導演對這個世界的信心是堅定的,他也希望你相信。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機醫的劇迷卻可以。」⁡
    謝謝導演每週讓我相信世界是善良的。
    ⁡ 
    -
     ⁡
    「 #溫暖到某些觀影時刻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狹隘 」
     
    我喜歡《機醫》裡面不被編劇預判好壞的情節,這是《機醫》系列編導最強的地方。用討論的形式帶出醫病糾紛的同時,又用溫暖的情感告訴你人間依舊美好。

    看過《機醫》的人都會告訴你這部戲多溫柔多療癒,每每我總感覺,溫暖到某些觀影時刻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狹隘。

    如果凝視深淵會讓一個人成爲深淵,那看過《機醫》的人,應該也會有像光一樣去照亮身邊的人的能力吧?🤍

    不得不說導演太會拍了,最後一集沒有過多主角間的故事,又把主題拉回醫生。

    每次聽到五人組從手術室裡說「手術順利」時,都會跟著鬆一口氣。真心覺得一個不用進出醫院的人是幸福的,忘記聽到哪個前輩說,到了一個年紀參加的除了是婚禮還有喪禮,像我爸最常拿來自娛的也是這句話,每一天他要好好的過生活,因為他的朋友都過世了😂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健康平安的生活。

    -
    ⁡ 
    「 #成年人就該這樣生活 」
    ⁡ 
    網上刷到的評論,很喜歡:

    「如果形容 1988 的友情是青春終有結束,相聚終會散場;而形容機醫,友情是條漫漫長河從青蔥年代,一直到他們風華正茂的四十歲,原來有些人從相聚就不打算離場。1988 帶你回到記憶裡那個小胡同裡,摸摸舊的物件,回憶媽媽做的飯,感慨青春時光;機醫把你拉回來,讓你好好看一看,來吧,成年人就該這樣生活。​」

    成年人的告白總是成熟地不拖泥帶水,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白。

    導演真是太會處理這種場面了,完全留白的長時間靜默,台詞跟台詞中間留下空隙,彷彿需要用來平靜自己積攢勇氣。

    看過這部劇的人,未來都可以成為五人幫這種成熟靠譜又非常有個人魅力的人的🤟🏻

    -

    未來有沒有第三季都沒關係,真心希望能一直拍到羽朱當醫生(不是)

    從《機醫1》到《機醫2》,無論是親情、友情到愛情,對職業的崇敬亦或是陌生人間的善意,我始終都被治癒著。

    每一集都像是被生活搓揉的心,突然被覆蓋上一雙溫暖而有力的手,往五臟六腑灌的那種感動。

    真心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傾情付出;
    也感謝《機醫》出現在被疫情打亂的今年。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02 19:00:12

    🔥在韓國掀起話題的超夯影集重磅上線!快來看它為什麼好看!
    🔥能把社會議題拍得如此浪漫,就像是愛的迫降遇上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3大劇情先深度解析:疾病、愛情、與真相,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以愛情為主題的韓劇,是出了名的浪漫。例如今年年初的《愛的迫降》就被許多人認為是近年來粉紅泡泡最多的影集,即便是像我這種通常不太看愛情題材的觀眾,也會忍不住追劇,並且沈浸在男女主角的幸福裡。

    但是這齣《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雖然也是以愛情為主,可是卻很巧妙地結合了像是精神疾病以及長照、乃至於親職教育等社會議題,讓觀眾除了能享受男女主角談情說愛時的喜悅,更有機會一窺這些平常比較容易被忽略的議題,並且將偶爾只會從新聞上看到的社會事件,賦予了更能讓人同理的臉譜,而這樣的影響力也讓我們聯想到去年轟動全台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故事敘述一位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美女童書作家,由徐睿知所飾演的高文英,看上了一位哥哥患有自閉症的護工,由金秀賢所飾演的文鋼太,因此對他開始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但是兩人不只身份大不相同,就連個性與價值觀都像是兩個極端,而他們的互動也將對身邊的所有人帶來深遠的影響,更將解開兩人深藏在心裡數十年的秘密。而《沒關係》的故事主要會在『疾病』、『愛情』、以及『真相』這三條劇情線上發展。

    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藉由探討三大劇情線,也就是:疾病、愛情、以及真相,帶你了解為什麼我們這麼推薦它。接著我們會根據目前的觀察,推測接下來劇情會聚焦的幾個重點,讓你在追劇的時候可以發現更多線索!


    --------------------------------------------------------------------------------
    【愛的迫降】
    《愛的迫降》 ⇨ https://youtu.be/RUy_axd4CHU
    《愛的迫降:徐丹具承俊深度解析》 ⇨ https://youtu.be/680GHj0QtRc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無雷)》⇨ https://youtu.be/B-87R84vbk4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 https://youtu.be/HONNZ5TKYUA

    【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7大懸案解析》⇨
    《誰是被害者:3大角色解析》⇨ https://youtu.be/jsQqS-Sn1iM

    【想見你】
    《想見你:時間軸解密》 ⇨ https://youtu.be/2DbhUIwAtz8
    《5部不輸想見你的穿越神片》 ⇨ https://youtu.be/RFt1fJkIZF4
    《李子維完美情人5大招》 ⇨https://youtu.be/WrvRWCmvswk

    【夫婦的世界】
    《夫婦的世界》 ⇨ https://youtu.be/EPxyONGlI4g
    《夫婦的世界:離不開渣男的4個原因》 ⇨ https://youtu.be/gqo-VKMxQx8
    《夫婦的世界:婚姻的3種狀態》 ⇨ https://youtu.be/tN-_nJuPmL8
    《夫婦的世界:夫婦的世界vs.福斯特醫生》https://youtu.be/9h8swaEHRtk
    《夫婦的世界:13&14集深度解析》 ⇨ https://youtu.be/TqEIkyKwHt8
    《夫婦的世界:完結篇》 ⇨ https://youtu.be/PyaNOMFBhAM

    【屍戰朝鮮】
    《屍戰朝鮮:喪屍疫病終極解析》 ⇨ https://youtu.be/e5m9l3vS4Vs
    《屍戰朝鮮:李蒼深度解析》 ⇨ https://youtu.be/Q9XlksT9z8k
    《屍戰朝鮮:第一季》 ⇨ https://youtu.be/twhsEjXOSdE
    《屍戰朝鮮:第二季》 ⇨ https://youtu.be/9IOUeUkBXOw
    《屍戰朝鮮:3大懸念》 ⇨ https://youtu.be/DUKFeAJDD2o

    【梨泰院Class】
    《梨泰院Class:主角群結局解析》 ⇨ https://youtu.be/mkFkXW4VXJs
    《梨泰院Class:前10集深度解析》 ⇨ https://youtu.be/hpQKSKkIuho
    《梨泰院Class:10大金句》 ⇨ https://youtu.be/1SdyP0fL1LU

    【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
    《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 ⇨ https://youtu.be/toywnt0Ql0o
    《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瑜理鋼和珉貞三角戀深度解析》 ⇨ https://youtu.be/uBegPsHtyMM
    《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完結篇》 ⇨ hhttps://youtu.be/gOikuqlQUtk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Netflix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01 20:00:02

    「阿姐,要啲乜?」「總共$62,計你平啲,$60啦。」馬鞍山一個街市傳來年輕的叫賣聲。她是華記海鮮的太子女華女(Freda Lai)。「我小學的時候,爸媽就開始經營魚檔。」從沒有想過長大後,有一天會去店鋪幫忙。她本身有份穩定的職業,在婚紗店做婚禮顧問。「前年開始,爸媽身體陸續有許多毛病。」

    兩老手痛腳痛,有時痛得連手也舉不動。「還有,看見他們回家後累極而睡的樣子,真的很心痛。那時候就萌生一個念頭,不如我去幫輕他們。」這提議令父母都出乎意料,但也不反對。

    去年五月她正式在魚檔上班。「回來幫忙時,甚麼都不懂。」媽媽第一句話是見甚麼做甚麼,有甚麼要搬就搬,要劏就劏。自從回鋪幫忙,她瘦了十多磅。試過切魚時,錯手劈中手指骨。又試過劏壞了魚,「那時剛來個多月,有位太太來買泥鯭。」她一下刀,流出綠色的汁液,卻不知道原來已把魚膽弄穿。「翌日那位太太來投訴,說那條魚苦得入不了口。」


    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教訓,仍然沒有放棄,日日邊學邊做。包括用魚撈把活魚從膠桶舀出,亦很考功夫。「魚撈的邊緣是直的,桶卻是圓的,魚很易從中間的縫隙游走。我技術未到家,所以要用個小一點的撈幫忙。」簡單如冰鮮魚的擺放,亦有學問。黃色的、銀灰色的、紅色的相間而放,色彩豐富。「我以前以為是亂放一通,但老媽說,不同顏色的要相間而放才搶眼。」

    華女肯學肯做,最成功的,要算在facebook開設專頁,讓人網上柯打之餘,亦可訂海鮮拼盤。只要說出價錢、人數,她就會搜羅時令海鮮,兼且做好前期的清潔工夫再入箱。客人買回家,即可打邊爐或燒烤,很方便。

    別小看這些準備功夫,盡是心機。「鮑魚先洗擦、去腸、再用鷹粟粉清潔,每隻都白雪雪。」帆立貝亦如是,連裙邊都擦得乾乾淨淨。「一開始父母不太看好,但後來見有客人找來,就發現真的有可為。」華女說,他們不會當面稱讚,但媽媽經常提點,免得出錯。


    寡言的爸爸就負責幫忙切魚起肉,「爸爸的刀工很好,起骨乾淨利落,連腩位的骨都會起出來。」經歷這大半年的轉變,華女說在街市打滾,做人直率了。但最大改變,是人變得更開心。「最開心是更多時間陪爸爸媽媽。我以前有過很壞的時期,讀到中三左右,就停了學兩年。」那兩年她甚少回家,「現在回想,亦沒有解釋,可能要經歷過,才會長大。」

    「總之現在想多些時間陪伴他們,幫他們做事,那就很開心了。」

    華記海鮮
    地址:馬鞍山耀安邨耀安街市M2號鋪
    電話:5544 4060

    採訪:關廣恩
    攝影:梁偉德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 媽媽最常說的十句話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27 16:00:03

    魚蛋,將廉價魚剝皮拆骨打肉,化腐朽為神奇。王老太,王林記魚蛋粉靈魂人物,粗壯爽朗;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困頓苦學至中三,在六十年代殊不簡單。

    「我有個老師說,人的遭遇講你出生的環境。龍生蛇竇,你就當蛇,蛇一樣的遭遇;鳳生雞巢,你最叻也在雞群,飛不到哪裏。」68歲的她,從沒飛出筲箕灣,和魚蛋糾結大半生:小時在魚蛋檔劏魚;24歲嫁予魚蛋佬,做魚蛋軋斷三指;後來魚蛋佬變醉酒佬,工場與店,她苦苦獨撐……橫逆不息,她一一用狠勁對擊。鳳,終究不是雞;就像草根魚蛋,也蛻變為代表香港的美食。

    王林記在筲箕灣東大街的盡頭,平日店外沒人龍,但由六七點早市直下,幾近座無虛席。不獨賣魚蛋粉麵,還有濃郁豬手清腸腩白飯多士;來的不是漁民街坊,就是白領熟客。王老太說,兒子阿傑認為貼名人相太老套,所以常來的發哥周潤發、方中信等全沒合照。


    不過,眼前的王老太實實在在是一本魚蛋秘笈。是日清晨七點,跟她接收香港仔買手運來的漁獲。卸魚時,她已知魚新鮮不新鮮:「你看,䱛魚眼仔精精靈靈,好新鮮;倒下來那一下是雪味而非腥味,不新鮮才有腥味。」王老太中氣十足,聲大自信。

    這天收了䱛魚、黑門鱔和鰽白。「竹籤(魚)我們也照打,因為現在魚很缺乏。今天有,明天不知有沒有。」她見過內地兩三層高「鐵拖」漁船,「戰艦一樣大,有先進雷達,一掃(海裏魚)就捕光了。」十多年前她發覺漁獲漸少,已置雪房,「魚多我就買多些,先冰封它,無魚了就要拉出來用。」

    魚要有魚味
    「做魚蛋,魚一定要新鮮。」王老太常掛嘴邊。「魚唔靚,你怎樣雪都無用,但新鮮的魚雪了,牠會有幾成靚存在。」在缺魚如休漁期,她預先冰封「撚手貨」,打魚蛋時再混合艇家釣回來的鮮魚。


    今天,很多行家採用供應穩定、由越南菲律賓入口的大黃鱔,「那種大黃鱔,肉很白淨,但無味,你要放味道下去。」王老太鍾情中國海域的黑門鱔,「這種鱔魚肉鮮甜,我們潮州人很喜歡用來煲粥,放鹽和少少冬菜,那煲粥就好正喇!」如此鮮味用來打魚蛋,就不需要放太多調味料了。坊間魚蛋有些死實實,有些爽如蒟蒻,她形容「鬆化」才是正宗潮州魚蛋。人家多少會混些澱粉,她卻堅持全用魚肉不下粉,「我們喜歡幾種魚混合,譬如九棍、黑門鱔、大䱛細䱛,纖維不同;愈多種魚,俗稱的明膠就愈強。」至於魚肉混入多少水分和鹽、浸魚蛋怎樣調節水溫以致一粒魚蛋內外爽彈又鬆軟,全要歲月磨練。王老太的叔仔王炎興打了魚蛋50年,就在王林記擔大旗。

    鳳生雞巢
    不同魚種的纖維、黏性、魚味濃淡……王老太了然於胸,畢竟做魚蛋超過40 年,可是這並非她原來想走的路。她本名劉蘇女,祖籍潮州,在筲箕灣東大街出世,童年喪父,母親再嫁,弟妹眾多,小時候就很窮。「我們去魚蛋檔幫人免費劏魚,人家就送些魚頭魚春給我們作米糧。魚春當飯魚頭做餸,不飽,只是滯。」她想起也打嗝。

    因為母親不識字,常被人欺負;蘇女誓要讀書,靠賣爛銅爛鐵讀上小學。她樣子像混血兒般玲瓏標致,成績也好,是校內的風頭躉;順利考上中學,卻交不出學費,加上家人溫飽排首位,只有去工廠打工,但仍爭取返金文泰夜校,努力讀至中三才再沒有精神兼顧下去。

    「知識改變命運」終成泡影。就在失落的14歲,芳心許了同鄉小子王炎林,「我們青梅竹馬,也是初戀,雙眼盲咗!」王老太回到少女時,笑眯眯。24歲那年,患癌的母親病危,為了沖喜,二人半夜拜了王家祖先草草完婚,「媽媽心事了卻,我結婚那天她就走了。好淒涼!」

    本來,丈夫在北大酒家做燒臘,沒多久轉跟他大哥學打魚蛋。「我好怕做魚蛋,因為我小時拿着石春揼魚,揼到手指全彎了。」當時她沒選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隻馬騮通山走。老公做魚蛋,你就跟他做魚蛋。」

    1979年,兩口子在山邊台(筲箕灣天后廟後山)母親遺下的山頂小木屋開設工場,做魚蛋批發。她日做最少18小時,每天吃11碗飯但體重才90多磅。「那時夜晚12點才吃晚飯,男人睡了,我還要洗衫洗尿片洗碗,兩點才睡。朝早四點五點就要起床,魚蛋我一個人浸,一個人切,一個人炸……到老公起床時,我第一批貨已經要出了。」28歲那年,因為睡眠不足,「絞魚肉,一插,插了入去,沒了一截。」她輕描淡寫,摩娑着左手三隻手指:食指和無名指指頭被削平,中指斷了半隻;今天已不當一回事。

    牛的反抗
    日積的勞累褪盡鉛華,88年蘇女腰痛至無法再推貨上下山,於是和丈夫商量買了東大街現鋪,前面擺十幾個座位賣魚蛋粉麵,後面做工場。兩口子從零開始,胼手胝足捱到有樓有鋪頭,她一直等待上律師樓和丈夫簽契聯名做業主,可是丈夫早已靜靜寫了自己的名字。

    「為何我沒有?」有天她忍不住問。「有甚麼呀?你似甚麼呀?你似一隻牛罷了!牛耕田馬食穀。你有腦嗎?你無腦。」王老太憶述丈夫的回應,依然動氣。「就被他一句驚醒夢中人,原來我是一個無腦的女人。」抹乾眼淚,她明白不需再為這男人仆心仆命。

    蘇女大解放,即刻重拾舊夢——返夜學,去英國文化協會讀Free Talk,又去劉家傑那裏學英語。家婆是個守舊潮州人,重男輕女,「我生了三個女,她已不喜歡;我讀書更加不得了。她說,你讀這麼多書為何?你想控制我王家呀!」丈夫以前打魚蛋,因魚肉要加冰,冬天尤其寒苦,習慣飲烈酒如瀘州大麯、拔蘭地禦寒。那時已上酒癮,功夫盡喪,也不忘揶揄她:「你學這麼多英文幹甚麼?東大街有幾多個鬼佬跟你說話呀?」

    41歲的蘇女做到七勞八傷,於是向丈夫「辭工」。她一離開工場,丈夫無法做下去,唯有將工場和訂戶一起讓給五弟炎興。蘇女不參與批發,只負責店鋪樓面,丈夫自此再沒給她家用。「家婆教他不要過錢給我,怕我『走佬』。實在,我不捨得四個子女,不容易放棄這個家。」她於是跟丈夫「講數」:「得!你不用給我錢,但你供仔女讀書、出國留學。」丈夫對子和女總算公平,後來讓大女和孻仔放洋讀飽書。

    貓狗也溫飽
    2002年,王老太跟叔仔商量將王林記現鋪全做門市,在對面街另置工場。其時丈夫終日醉昏昏,店務早由她一手打理。至於4年前開大坑分店、今年9月開柴灣分店都是兒子接棒的後話,丈夫無從見證,因為7年前他「被酒浸死了」。

    王老太自小命途多舛,心有千千結。45歲到志蓮淨苑學了4年佛學,種下因緣,慢慢放下從前怨恨。「兒女眼前冤,夫妻渡客船。到底是我太強,還是他太自卑?難說。對我老公恨與不恨都算數喇!總之我日日都有三枝香插給他。」她哈哈大笑。

    現在,她在王林記已是半退休,主要任務是買魚收魚,9點吃過魚蛋早餐做了QC,便去筲箕灣避風塘游泳兼餵野貓野狗,風雨不改。三道防波堤不接陸地,十足孤島,上面卻有很多水上人棄養的貓狗;王老太見牠們無水又無食物,於心不忍。王林記每日都用老雞熬高湯,她就挑骨留肉,混入魚腩或牛腩碎作貓糧或狗糧。

    「我餵了30年了。我們這一代,小時最緊要有溫飽。」她笑言,小時侯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因為前者派奶粉,後者派米,餓肚皮話事。因為自己困難過,幾十年來她買魚日日清數,不需買手墊支;教子女做生意,不可騙人也不可欠夥計錢。

    「人又好,貓又好,狗又好,最緊要有溫飽暖著。」她慣租的小機船駛向石壆,高呼一聲:「貓!」十幾隻肥貓即從四面八方的石罅跑出來,翹首朝她喵喵叫;其他堤上的黃狗、黑狗,未待叫喚,老遠看見她,已不停搖着尾巴蹦蹦跳。

    撰文:韓潔瑤
    攝影:梁偉德

    王林記魚蛋粉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10號東寶大廈地下A號鋪
    電話:2886 00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6:30am-8:00pm
    詳情: http://bit.ly/2R7wbwZ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